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吴金花 商中林 梅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患者实行肠道管理并配合直肠功能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脑卒中后NB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肠道管理干预,观察组在肠道管理的基础上配合直肠功能训...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患者实行肠道管理并配合直肠功能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脑卒中后NB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肠道管理干预,观察组在肠道管理的基础上配合直肠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肠道功能指标(Wexner便秘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NB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ALB、PA、Hb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ALB(39.14±3.85)g/L、PA(294.42±14.09)mg/L、Hb(117.58±9.38)g/L均较对照组的(36.87±3.62)g/L、(283.32±14.08)mg/L、(111.01±9.35)g/L更高(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Wexner便秘评分(9.58±2.05)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6.17±2.08)分、NBD评分(7.69±2.14)分均较对照组的(14.21±3.52)、(10.14±2.63)、(14.63±4.22)分更低(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排便异常、精神压力、家庭关系紧张、饮食限制、健康忧虑、身体不适、冲突行为、烦躁不安评分分别为(80.11±9.85)、(82.14±9.85)、(89.33±11.07)、(88.42±11.09)、(86.86±9.22)、(83.42±9.36)、(90.94±8.26)、(90.58±8.38)分,均较对照组的(73.56±8.65)、(74.87±8.62)、(82.29±12.06)、(80.32±14.08)、(79.87±8.26)、(77.11±7.26)、(86.87±8.25)、(85.01±9.35)分更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NBD患者在肠道管理的基础上配合直肠功能训练,能够在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同时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取得良好预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管理 直肠功能训练 脑卒中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下载PDF
髋周肌群放松联合悬吊训练对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张琳 张鹏 李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0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髋周肌群放松联合悬吊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40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 目的探讨髋周肌群放松联合悬吊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40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悬吊训练干预,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髋周肌群放松训练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55±0.69)分,低于常规组的(2.35±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简式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周肌群放松联合悬吊训练能够有效改善CNLBP患者的疼痛、腰部功能障碍及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腰痛 髋周肌群放松训练 悬吊训练
原文传递
“热证可灸”在疮疡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探析
3
作者 刘丽君 罗家麒 王和生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39-445,共7页
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体表化脓性疾病,灸法治疗疮疡疾病是“热证可灸”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典型体现,其记载源远流长,适当的施灸方法有利于促进疮疡消散和愈合。本文通过探析相关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从引热外出、引热下行、拔毒通经、... 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体表化脓性疾病,灸法治疗疮疡疾病是“热证可灸”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典型体现,其记载源远流长,适当的施灸方法有利于促进疮疡消散和愈合。本文通过探析相关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从引热外出、引热下行、拔毒通经、祛痰散火、生阳长阴等方面分析“热证可灸”在疮疡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证可灸 疮疡 灸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基于丰富环境的增强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天祺 罗家麒 +5 位作者 李紫娟 吴雪良 许攀攀 张艳美 赵晓萌 吴勤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9-1445,共7页
目的观察基于丰富环境的增强现实(AR)技术对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常规步行训练... 目的观察基于丰富环境的增强现实(AR)技术对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辅以基于丰富环境的AR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步行测试(10MWT)、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两组BBS评分、TUGT时间、10MWT步速、BI、步速、步频、患侧单腿支撑相占比均显著提高(|t|>5.161,P<0.001);除BI外(t=1.099,P=0.282),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2.106,P<0.05)。结论基于丰富环境的AR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步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增强现实 丰富环境 步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强化臀肌的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
5
作者 张琳 张鹏 +4 位作者 陆侠 李向哲 吴勤峰 余佩杰 王盛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强化臀肌的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完成本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及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臀肌力量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 目的观察强化臀肌的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完成本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及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臀肌力量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式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CODI)评估,手持式测力仪(HHD)评估双侧臀中肌和臀大肌力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和SCODI评分以及HHD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和SC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01);2组患者的HHD测试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01)。结论强化臀肌的核心稳定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功能和双侧臀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训练 核心稳定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臀大肌 臀中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未良好控制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君 黄楠馨 +3 位作者 罗家麒 祁永健 刘兰英 王和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未良好控制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特点,以及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与哮喘持续期患者控制水平、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3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应用哮喘控制... 目的探讨未良好控制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特点,以及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与哮喘持续期患者控制水平、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3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应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对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水平评定,分为良好控制组和未良好控制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分析两组相关参数差异并观察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CPET中运动通气功能指标与PFT指标、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PET结果显示未良好控制组哮喘患者VE/VCO_(2)斜率、无氧阈时二氧化碳当量(anaerobic threshold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EqCO_(2)@AT)、峰值运动时生理无效腔(VD/VTpeak)高于良好控制组(均P<0.05);未良好控制组患者峰值运动时分钟通气量(peak minute ventilation,VEpeak)、潮气量(peak tidal volume,VTpeak)低于良好控制组(均P<0.05);两组峰值运动时呼吸频率(peak respiratory rate,BFpeak)、呼吸储备(peak respiratory reserve,BR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VE/VCO_(2)斜率、EqCO_(2)@AT、VD/VTpeak与ACT评分呈负相关;VEpeak与常规肺功能中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VC)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BRpeak与常规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E/VCO_(2)斜率、VD/VTpeak的增加是哮喘未良好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未良好控制的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峰值运动时通气量和潮气量减少、生理无效腔增加、通气效率下降。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与控制水平、常规肺功能有一定相关性,CPET中通气效率相关指标对未良好控制哮喘具有提示性意义,有必要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行CPET来完善对哮喘病情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运动通气 心肺运动试验 肺功能 通气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