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点切口浸润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影响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秦小凤 黄秋瑞 +2 位作者 徐静 李华 屠伟峰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切皮前与手术结束缝皮前两个不同时间点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06/2024-05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32~60岁,BMI 18.5~23.9 kg/m^(2),AS... 目的比较手术切皮前与手术结束缝皮前两个不同时间点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06/2024-05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32~60岁,BMI 18.5~23.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n=30)、手术切皮前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n=30)、手术结束缝皮前行切口局部浸润组(C组,n=30)。A组单纯全身麻醉不进行切口局麻,B组在手术切皮前行切口局部浸润,C组在手术结束缝皮前行切口局部浸润。局麻药配方为0.33%罗哌卡因+0.67%利多卡因共15 mL,三组手术结束前15 min均予氟比洛芬酯50 mg缓慢静推。若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分,予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2、6、12、24、48 h三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对比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6、12、24 h疼痛评分B组、C组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2、6、12、24 h疼痛评分B组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B组均低于A组、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切口局部浸润较术后缝皮前切口局部浸润术后镇痛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局部浸润麻醉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预防性镇痛
下载PDF
肺部超声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晨光 陈晓鸣 +3 位作者 屠伟峰 李华 邓晓琳 李桂茹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肺部超声(LUS)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因创伤性脑出血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41例。记录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的LU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0 d PPCs的发生情...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肺部超声(LUS)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因创伤性脑出血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41例。记录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的LU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0 d PPCs的发生情况,PPCs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根据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确定术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US评分对开颅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41例,有90例(63.8%)发生PPCs。与非PPCs组比较,PPCs组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第1天LUS评分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LUS评分升高(OR=2.283,95%CI 1.421~3.668,P=0.021)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LUS评分最佳截断值为12.5分时,预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 0.801~0.986),敏感性74.2%,特异性93.3%。结论术后第1天LUS评分升高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10 d内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颅脑损伤 术后肺部并发症 LOGISTIC模型 预测
下载PDF
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对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田新宇 樊晓娜 +1 位作者 李华 吴亚谋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肩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然而仍有30%~70%患者术后会出现中、重度疼痛,...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肩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然而仍有30%~70%患者术后会出现中、重度疼痛,严重降低患者手术期望并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3]。因此,肩袖损伤修复手术围术期的疼痛管理就变得愈发重要。研究[4-5]显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NB)可以起到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以避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麻木、运动无力等不适感,但SNB可能由于患者肥胖而不宜探及,同时存在神经损伤、误入血管和发生气胸的风险,对操作者的临床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筋膜间神经阻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Kose等[6]研究表明,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deep supraspinatus muscle plane block,DSMPB)不需要明确肩胛上神经、肩胛上切迹,是SNB的一项很好的替代阻滞方法,具有更安全、操作更快速及可防止气胸的优点,为肩部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由于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应用DSMPB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DSMPB对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影响,以期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镇痛 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 肩袖损伤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麻醉恢复室内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秋瑞 王明明(综述) +2 位作者 邹圣强 秦小凤 屠伟峰(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733-1740,共8页
低氧血症是麻醉恢复室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影响患者术后转归和快速康复。国内外关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因纳入的研究变量和研究对象不同,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内... 低氧血症是麻醉恢复室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影响患者术后转归和快速康复。国内外关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因纳入的研究变量和研究对象不同,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内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中麻醉药物、通气方式、输液情况、手术方式、手术体位、手术部位、基础疾病史及整体机体功能等有关。患者术前机体状态为不可控因素,且术中麻醉药物的种类及用量、通气方式、输液等均可影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此外,手术方式及术中使用的灌洗液也可影响患者术后的氧合情况。因此,深入探讨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各种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降低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肺部超声在儿童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
5
作者 李晨光 邓晓琳 +2 位作者 李华 屠伟峰(综述) 陈晓鸣(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2189-2194,共6页
随着围手术期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其在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诊断与预防等方面的应用亦成为研究热点。肺部超声技术根据肺组织内不同的气/水比例总结出相应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进一步... 随着围手术期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其在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诊断与预防等方面的应用亦成为研究热点。肺部超声技术根据肺组织内不同的气/水比例总结出相应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进一步实现了麻醉的精准化和可视化,然而其在儿童麻醉中的研究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探索。肺部超声可辅助儿童麻醉术前快速评估气道及肺功能状态,在麻醉维持期间可实时监测肺通气状态,在术后指导危重患儿气管导管拔出时机及相关肺部并发症的快速床旁诊断。未来应继续加深对儿童肺部超声技术的认识,期待其在未来儿童围手术期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肺部超声 围手术期管理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硬膜外给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应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查俊 朱霁 +1 位作者 武宁 李桂茹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单次硬膜外给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右美托咪定组于胎儿娩出10 min后硬膜外... 目的观察单次硬膜外给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右美托咪定组于胎儿娩出10 min后硬膜外给予产妇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10、20、30 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6 h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前和术毕即刻血清皮质醇含量和脉搏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记录术后12 h镇痛药物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给药10 min至术毕,右美托咪定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HR低于对照组(P<0.05)。与给药即刻比较,给药后10、15 min右美托咪定组MAP升高(P<0.05);给药后10 min至术毕,右美托咪定组HR降低(P<0.05)。给药后10 min至术后2 h,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寒战和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皮质醇水平、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右美托咪定组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PI水平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病例。结论单次硬膜外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可使产妇保持适度镇静,减少镇痛药物消耗量,降低应激反应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硬膜外 镇静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晨光 邓晓琳 +3 位作者 李华 陈晓鸣 李桂茹 屠伟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84-208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因创伤性脑出血急诊行开颅手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因创伤性脑出血急诊行开颅手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PI)分为(PI组,n=62)和非PI组(NPI组,n=30)。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确定术后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预测价值。结果PI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NLR、ANC及血糖水平均高于N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水平升高[OR=2.64,95%CI:1.06~6.68,P=0.040]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NLR最佳截断值为5.75时,预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12~0.894,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6%、73.3%。结论NLR水平升高是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创伤性脑出血 肺部感染
下载PDF
CYP2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对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8
作者 黄秋瑞 秦小凤 +2 位作者 王琛 安建中 乔世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4年第12期1638-1644,共7页
目的: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旨在评价CYP2B6(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对膝关节镜下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10例,患者术后使用静脉镇... 目的: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旨在评价CYP2B6(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对膝关节镜下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10例,患者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术前采集2 mL静脉血置入抗凝管,留作检测CPB6*4和OPRM1的基因多态性,根据CPB6*4和OPRM1基因的不同基因组将患者分为A/A组、G/A组、G/G组、T/T组和C/T组,观察不同基因组患者术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02例患者,CPB6*4rs2279343中A/A组76例,G/A组110例,G/G组16例;OPRM1 rs73568641中T/T组194例,C/T组8例。与G/A组和A/A组相比,G/G组术后7 d NRS均降低(均P<0.05);术后1和3 d NRS、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开始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T组相比,C/T组术后1和3 d NRS、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 NRS、术后开始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细胞色素P2B6~*4 μ阿片受体基因 镇痛效应 舒芬太尼
下载PDF
多药耐药蛋白1 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9
作者 黄秋瑞 安建中 +4 位作者 秦小凤 王琛 吴张云 杜宏 乔世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51-955,共5页
目的评价多药耐药蛋白1(ABCB1)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骨折手术的372例患者,术前采集静脉血进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172例)、杂合... 目的评价多药耐药蛋白1(ABCB1)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骨折手术的372例患者,术前采集静脉血进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172例)、杂合子组(CT组,152例)、突变型纯合子组(TT组,48例),手术结束后连接并使用静脉镇痛泵。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3、7 d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和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372例患者中,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C组和CT组比较,TT组患者术后1 d NRS评分、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和过度镇静发生率均较高(均P<0.05),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更早(P<0.05)。与CC组比较,CT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均较高(均P<0.05);各组患者术后3 d NRS评分、术后7 d NR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BCB1 C1236T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舒芬太尼镇痛效应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蛋白 基因多态性 舒芬太尼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