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肺部超声(LUS)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因创伤性脑出血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41例。记录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的LU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0 d PPCs的发生情...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肺部超声(LUS)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因创伤性脑出血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41例。记录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的LU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0 d PPCs的发生情况,PPCs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根据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确定术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US评分对开颅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41例,有90例(63.8%)发生PPCs。与非PPCs组比较,PPCs组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第1天LUS评分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LUS评分升高(OR=2.283,95%CI 1.421~3.668,P=0.021)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LUS评分最佳截断值为12.5分时,预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 0.801~0.986),敏感性74.2%,特异性93.3%。结论术后第1天LUS评分升高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10 d内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旨在评价CYP2B6(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对膝关节镜下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10例,患者术后使用静脉镇...目的: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旨在评价CYP2B6(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对膝关节镜下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10例,患者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术前采集2 mL静脉血置入抗凝管,留作检测CPB6*4和OPRM1的基因多态性,根据CPB6*4和OPRM1基因的不同基因组将患者分为A/A组、G/A组、G/G组、T/T组和C/T组,观察不同基因组患者术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02例患者,CPB6*4rs2279343中A/A组76例,G/A组110例,G/G组16例;OPRM1 rs73568641中T/T组194例,C/T组8例。与G/A组和A/A组相比,G/G组术后7 d NRS均降低(均P<0.05);术后1和3 d NRS、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开始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T组相比,C/T组术后1和3 d NRS、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 NRS、术后开始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多药耐药蛋白1(ABCB1)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骨折手术的372例患者,术前采集静脉血进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172例)、杂合...目的评价多药耐药蛋白1(ABCB1)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骨折手术的372例患者,术前采集静脉血进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172例)、杂合子组(CT组,152例)、突变型纯合子组(TT组,48例),手术结束后连接并使用静脉镇痛泵。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3、7 d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和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372例患者中,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C组和CT组比较,TT组患者术后1 d NRS评分、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和过度镇静发生率均较高(均P<0.05),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更早(P<0.05)。与CC组比较,CT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均较高(均P<0.05);各组患者术后3 d NRS评分、术后7 d NR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BCB1 C1236T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舒芬太尼镇痛效应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旨在评价CYP2B6(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对膝关节镜下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10例,患者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术前采集2 mL静脉血置入抗凝管,留作检测CPB6*4和OPRM1的基因多态性,根据CPB6*4和OPRM1基因的不同基因组将患者分为A/A组、G/A组、G/G组、T/T组和C/T组,观察不同基因组患者术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02例患者,CPB6*4rs2279343中A/A组76例,G/A组110例,G/G组16例;OPRM1 rs73568641中T/T组194例,C/T组8例。与G/A组和A/A组相比,G/G组术后7 d NRS均降低(均P<0.05);术后1和3 d NRS、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开始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T组相比,C/T组术后1和3 d NRS、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 NRS、术后开始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B6*4和OPRM1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因素。
文摘目的评价多药耐药蛋白1(ABCB1)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骨折手术的372例患者,术前采集静脉血进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172例)、杂合子组(CT组,152例)、突变型纯合子组(TT组,48例),手术结束后连接并使用静脉镇痛泵。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3、7 d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和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372例患者中,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C组和CT组比较,TT组患者术后1 d NRS评分、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和过度镇静发生率均较高(均P<0.05),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更早(P<0.05)。与CC组比较,CT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均较高(均P<0.05);各组患者术后3 d NRS评分、术后7 d NR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BCB1 C1236T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舒芬太尼镇痛效应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