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青总黄酮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周期及增殖 被引量:14
1
作者 余纳 张钰坪 +3 位作者 叶院宁 孙文荣 刘畅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三叶青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TFTH)对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析TFTH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采取CCK-8试验及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不同浓度TFTH(0、... 目的三叶青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TFTH)对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析TFTH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采取CCK-8试验及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不同浓度TFTH(0、1.6、3.2及6.4 mg/m L)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及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FTH对肿瘤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通过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证实TFTH对Wnt/β-catenin通路有效调控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lin D1和c-myc的表达。结果在0、1.6、3.2和6.4 mg/m L TFTH孵育后,SW620细胞在6孔板中形成的克隆数量分别为(196±25.06)、(75.33±7.64)、(19±6.08)、0个/孔,HT29细胞为(206.67±30.55)、(106±12.17)、(9.67±4.04)、0个/孔,各浓度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细胞S+G2/M期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同时,TFTH干预的HT29细胞及SW620细胞内活化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将0、1.6、3.2和6.4 mg/m L TFTH作用于SW620细胞后,a-β-catenin蛋白的IOD分别为231.46±20.66、109.42±15.58、63.14±2.33、6.38±11.05;作用于HT29细胞时,其IOD分别为817.28±76.55、566.10±96.80、324.23±53.51、141.67±34.35,与0 mg/m 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与0 mg/m L相比,1.6、3.2、6.4 mg/m L的TFTH干预后细胞内Cyclin D1和c-myc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 TFTH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其作用机制与下调肿瘤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总黄酮 结肠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下载PDF
MicroRNAs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智娇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3-997,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而mircoRNAs(miRNAs)的出现对IBD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miRNAs参与了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分化、增值、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研究发现miRNAs与肠道免疫...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而mircoRNAs(miRNAs)的出现对IBD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miRNAs参与了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分化、增值、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研究发现miRNAs与肠道免疫系统、肠道黏膜屏障及肠道微生态相关,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病过程。因此,miRNAs与IBD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就miRNAs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miRNAs应用于IBD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MICRORNA 发病机制 临床转化
下载PDF
粪便钙卫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镜下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立亚 袁柏思 +6 位作者 韦成 张淑艳 王秀云 李瑾 康颖 王慧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侵入性的肠镜检查是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严重程度及黏膜愈合的重要方法。文中旨在探讨非侵入性指标粪便钙卫蛋白(FC)对判断UC镜下活动及重度UC的优势,并分析FC与内镜下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 目的侵入性的肠镜检查是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严重程度及黏膜愈合的重要方法。文中旨在探讨非侵入性指标粪便钙卫蛋白(FC)对判断UC镜下活动及重度UC的优势,并分析FC与内镜下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科住院的70例UC患者资料,根据UC内镜严重程度指数(UCEIS)分为镜下缓解组[黏膜愈合(n=12,UCEIS=0分)、黏膜病变(n=10,UCEIS=1分)]、镜下活动组[轻-中度(n=30,UCEIS为2~6分)、重度(n=18,UCEIS为7~8分)]。绘制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FC、PCT、IL-6等)对判断镜下活动期及重度时的预测效能,同时比较各指标与UCEIS的相关性。结果镜下活动组FC[828.5(416.6,1079.7)μg/g]、PCT[0.03(0.02,0.06)μg/L]、IL-6[13.4(7.32,21.45)ng/L]均显著高于镜下缓解组[43.4(9.4,91.4)μg/g、0.02(0.02,0.03)μg/L、5.82(5.14,6.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镜下活动组患者中,重度者FC[1117.1(916.5,1492.4)μg/g]、IL-6[18.18(12.72,33.25)ng/L]显著高于轻-中度者[622.4(218.7,924.2)μg/g、8.27(7.08,16.60)ng/L]。当FC>175.6μg/g时对诊断UC镜下活动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90.91%、95.45%和76.92%;当FC>781.1μg/g时对诊断重度镜下活动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3.33%、66.66%和91.66%。FC、PCT、IL-6、CRP、ESR、WBC及PLT与UCEIS呈正相关(P<0.001),而HB、ALB水平与UCEIS呈负相关(P<0.001)。结论 FC是一种判断UC镜下活动期和重度UC的较好指标。FC可作为替代内镜检查对UC进行病情监测的非侵入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粪便钙卫蛋白 炎症标志物 内镜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