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0万人群的大型生物医学队列研究数据库: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翔 唐春香 张龙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是一个由英国政府发起并建立的大型生物医学队列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招募了全英国50万名参与者,通过采集生物样本和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得了基于大样本人群的遗传、生活环境和健康数据,并在官网定期公开和... 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是一个由英国政府发起并建立的大型生物医学队列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招募了全英国50万名参与者,通过采集生物样本和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得了基于大样本人群的遗传、生活环境和健康数据,并在官网定期公开和更新这些数据。UK Biobank可供全球获得授权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访问,主要用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为主的各项研究。目前发表的研究论文超过2300篇,对于探究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改善公共健康具有重要贡献。就UK Biobank的发展历程、项目设计、相关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列研究 生物数据库 慢性病 心血管病
下载PDF
外泌体作为新型诊断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东(综述) 陈颖琦(综述) +1 位作者 刘喆(审校) 许松(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3-1128,共6页
近年来我国男性前列腺癌(PCa)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早期精准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目前,PCa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来实现,然而PSA存在诊断“灰区”,需通过前列腺穿刺来进一步明确诊断。而穿刺活检... 近年来我国男性前列腺癌(PCa)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早期精准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目前,PCa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来实现,然而PSA存在诊断“灰区”,需通过前列腺穿刺来进一步明确诊断。而穿刺活检存在一定创伤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血清学标志物来提高诊准确性。外泌体是不同类型的细胞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主动分泌的30~150 nm囊泡,且在循环中稳定存在。最新研究表明外泌体中含有对PCa进展和转移至关重要的多种RNA和蛋白质,在PCa诊断方面有巨大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外泌体作为新型标志物在PCa诊断中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前列腺癌 诊断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2023年心脏CT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谦 张龙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20,共7页
心脏CT已成为冠状动脉疾病及结构性心脏病诊治的关键手段。就2023年心脏CT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中的技术进展和最新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自动化图像后处理、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后续临床诊疗方面的应用,以期为从事心血管影像诊... 心脏CT已成为冠状动脉疾病及结构性心脏病诊治的关键手段。就2023年心脏CT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中的技术进展和最新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自动化图像后处理、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后续临床诊疗方面的应用,以期为从事心血管影像诊断的医师提供心脏CT研究动态及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粥样硬化 人工智能 心脏疾病
下载PDF
影像人工智能评估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瑾玮 陈子健 +1 位作者 孔令彦 张龙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影像学检查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可以识别脑损伤类型、评估损伤程度。临床中常用CT和MRI对TBI进行诊断和评估。近年影像人工智能(AI)逐渐用于TBI的临床诊疗流程,包括识别颅脑的解剖结构、提取影像特征、分割量化损... 影像学检查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可以识别脑损伤类型、评估损伤程度。临床中常用CT和MRI对TBI进行诊断和评估。近年影像人工智能(AI)逐渐用于TBI的临床诊疗流程,包括识别颅脑的解剖结构、提取影像特征、分割量化损伤范围、判断预后、辅助决策等。就AI结合影像学在TBI病人综合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CT的净摄水率及强化比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恶性脑水肿早期预测模型
5
作者 黄立君 廖安宇 +5 位作者 沈溪 曹泽红 石峰 朱武生 程晓青 卢光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7-142,159,共7页
目的基于CT及CTA影像定量测得的净摄水率及强化比构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恶性脑水肿(MCE)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250例,根据病人是否为MCE阳性将其分为MCE组... 目的基于CT及CTA影像定量测得的净摄水率及强化比构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恶性脑水肿(MCE)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250例,根据病人是否为MCE阳性将其分为MCE组(73例)和非MCE组(177例)。利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软件分析平扫CT和CTA影像,测量相应缺血区域脑组织的净摄水率、强化比及ASPECT评分(CT-ASPECTS和CTA-ASPECTS),并根据Tan评分评估侧支循环。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MCE的相关因素,分别建立基于CT平扫和CTA的MCE预测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预测效能,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净获益。结果LASSO及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CT-ASPECTS、CTA-ASPECTS、侧支评分以及净摄水率及强化比是MCE的预测因素(均P约0.05)。基于CT平扫(CT-ASPECTS+净摄水率)及临床危险因素(NIHSS评分)构建模型1,基于动脉期单时相CTA(CTA-ASPECTS+强化比+侧支评分)及临床危险因素(NIHSS评分)构建模型2。模型1的AUC为0.800(95%C陨:0.743~0.856),敏感度78.1%,特异度70.6%;模型2的AUC为0.839(95%悦陨院0.787~0.890),敏感度80.8%,特异度76.3%。Delong检验显示2个模型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2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决策曲线显示模型2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的净摄水率及基于CTA的强化比构建的MCE早期预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基于CTA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获得更高的临床净获益,有助于快速筛查和早期识别MCE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水肿 净摄水率 强化比 预测模型
下载PDF
CTA源图像上CT值变化率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脑实质出血:基于ASPECTS软件脑梗死灶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程晓青 施佳倩 +3 位作者 吴航 周长圣 朱武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472,共7页
目的:探讨CTA源图像(CTASI)上缺血脑组织CT值变化率结合多种临床和影像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实质出血(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16-2020年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 目的:探讨CTA源图像(CTASI)上缺血脑组织CT值变化率结合多种临床和影像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实质出血(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16-2020年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T平扫和CTA检查。利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软件,分别在平扫CT和CTASI图像上确定梗死灶的范围,测量并计算所有梗死区(AvCT_(梗死))和对侧非梗死区的平均CT值(AvCT_(非梗死)),基于两者的比值计算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发作距CT检查的间隔时间、ASPECTS、血管闭塞位置、梗死部位和侧枝代偿情况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H的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当血肿面积>梗死面积的30%时定义为PH2。结果: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OR=6.505、5.944;P均<0.05)及患者的NIHSS评分(OR=1.067、1.104;P均<0.05)为PH和PH2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PH时,CTASI上梗死灶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9;CTASI上测量的CT值变化率联合NIHSS评分预测PH的AUC为0.81,相应敏感度为85.71%。预测PH2时,CTASI上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8,联合NIHSS评分后AUC提高至0.84,相应敏感度为92.31%。结论: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和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H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结合能够提高预测效能,尤其是预测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肿 出血性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心包脂肪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周茜洋 唐春香 +1 位作者 杨桂芬(审校) 朱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心包脂肪是冠状动脉和心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其中,心外膜脂肪组织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可通过心脏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及影像组学等影像方法无创... 心包脂肪是冠状动脉和心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其中,心外膜脂肪组织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可通过心脏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及影像组学等影像方法无创检测心包脂肪的变化。就心包脂肪参与CVD的生物学机制、心包脂肪影像学评估技术的进展及在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 心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莉 施昭 +4 位作者 孔祥 杨柳 刘亚 罗松 张龙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确诊的272例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ACoA)患者以及27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评估所有研究对象A1段发育情况,分为正常、发育不良和缺如,并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包括A1段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之间(A1/Acom)、A2段与Acom之间(A2/Acom)以及A1与A2段之间(A1/A2)的夹角。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11)岁,女性占55.15%。动脉瘤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左分叉部193例(70.96%),发生在右分叉部79例(29.04%)。252例(92.65%)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中位最大径为4.54(3.64,6.01)mm。动脉瘤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患者229例(84.19%),其中位于动脉瘤对侧的病例223例(81.99%),而患侧A1段发育不良的病例6例(2.21%)。对照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患者126例(46.32%)。动脉瘤组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比例(84.1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2%)(P<0.001)。动脉瘤组患侧A2/Acom角度[125.01(108.89,144.55)°]大于对照组[101.44(91.30,115.17)°],A1/A2角度(110.01±20.72)°小于对照组(130.28±18.30)°(P<0.001),A1/Acom角度[107.86(93.47,128.18)°]小于对照组[111.99(100.18,126.66)°](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存在与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尤其对侧)、较大的A2/Acom分叉角、较小的A1/A2和A1/Acom分叉角相关,且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及A2/Acom分叉角是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1段发育不良 分叉角 前交通动脉瘤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引导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泽文 张龙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可以明确病人是否需要进入导管室检查或治疗,可视化斑块特征及预测PCI术后风险;术中可以提供精确的冠状动脉解剖特征和病变特征,协助选择PCI器材和手术方式;PCI术后利用CCTA可以...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可以明确病人是否需要进入导管室检查或治疗,可视化斑块特征及预测PCI术后风险;术中可以提供精确的冠状动脉解剖特征和病变特征,协助选择PCI器材和手术方式;PCI术后利用CCTA可以检测支架内再狭窄。就CCTA在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CT血流储备分数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PET分子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洁 张龙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早期诊断易损斑块对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尤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可无创监测AS相关的生物过程,PET示踪剂能够从糖代谢、巨噬细胞病理改变、斑块微环境及AS继发性...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早期诊断易损斑块对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尤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可无创监测AS相关的生物过程,PET示踪剂能够从糖代谢、巨噬细胞病理改变、斑块微环境及AS继发性改变等多方面甄别易损斑块。基于PET的多模态示踪能同时反映AS易损斑块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水平变化。就不同PET示踪剂以及基于PET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AS易损斑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分子成像 多模态成像
下载PDF
国内外主流CT设备腹部平扫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莉 曹丹 +7 位作者 叶蕴锐 林梦妍 麦芷君 施昭 唐春香 周长圣 卢光明 张龙江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1期34-37,41,共5页
目的比较国内(东软128层CT,简称A品牌CT)与国外(双源64层CT,简称B品牌CT;双源128层CT,简称C品牌CT)主流CT腹部平扫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5月8日至2019年10月31日A、B、C三种品牌CT腹部平扫图像,各10... 目的比较国内(东软128层CT,简称A品牌CT)与国外(双源64层CT,简称B品牌CT;双源128层CT,简称C品牌CT)主流CT腹部平扫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5月8日至2019年10月31日A、B、C三种品牌CT腹部平扫图像,各100例。进行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评估,记录辐射剂量参数[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结果A品牌CT的胰腺CT值高于B品牌CT,肾脏及腹主动脉CT值小于B品牌CT(P<0.05)。A品牌CT与C品牌CT比较肝脏和竖脊肌CT值高,肾脏及腹主动脉CT值小(P<0.05)。A品牌CT的噪声高于B品牌CT(P<0.05)。A品牌CT的肝脏、脾脏、胰腺、肾脏、腹主动脉及竖脊肌SNR高于B和C品牌CT(P<0.05),C品牌CT高于B品牌CT(P<0.05)。两名评分者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具有较高和极好的一致性,且平均分值达4分以上。A品牌CT辐射剂量高于B和C品牌CT(P<0.05)。结论A品牌CT腹部平扫的图像质量高于B和C品牌CT,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其辐射剂量高,需要从软硬件上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腹部
下载PDF
心血管CT: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龙江 郭翔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随着CT技术的进步和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心血管CT逐渐突破诊断领域,在预防和诊疗领域均取得进展。以心血管CT在临床研究中的新问题为主线,主要阐述近5年心血管CT领域发表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从推动冠心病防治关口前移到优化临床疾病... 随着CT技术的进步和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心血管CT逐渐突破诊断领域,在预防和诊疗领域均取得进展。以心血管CT在临床研究中的新问题为主线,主要阐述近5年心血管CT领域发表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从推动冠心病防治关口前移到优化临床疾病管理决策等方面,探讨心血管CT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趋势。此外,通过回顾当代心血管CT新技术设备的重要进展,明晰心血管CT与影像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ESA):开创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无创评估新时代 被引量:2
13
作者 左蕊 张龙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ESA)是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赞助的前瞻性研究,旨在研究性别均衡、多民族、社区居住的美国人群亚临床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进展、决定因素和预后意义。MESA开创了无创性评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进展的时代... 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ESA)是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赞助的前瞻性研究,旨在研究性别均衡、多民族、社区居住的美国人群亚临床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进展、决定因素和预后意义。MESA开创了无创性评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进展的时代,评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超越了传统风险因素模型单独预测的能力。MESA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全球心血管病病人管理指南提供了信息,为有效指导公共卫生政策、人群筛查和临床决策提供了新工具。就MESA的由来、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对心血管医学的贡献以及MESA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流行病学 风险预测 亚临床疾病
下载PDF
Fleischner协会关于影像学评估成人肺动脉高压意见书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运择 罗松 +1 位作者 智琲琲 蔡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3,54,共5页
肺动脉高压(P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影像学检查是PH的主要诊断方法,在其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21年1月,Fleischner学会推出了关于无创影像学评估成人P... 肺动脉高压(P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影像学检查是PH的主要诊断方法,在其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21年1月,Fleischner学会推出了关于无创影像学评估成人PH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意见书,其内容涵盖PH的临床分类、影像学特征以及影像学在PH治疗管理中的作用,为PH病人在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像学评估提供了系统性的建议,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影像学 诊断 治疗 解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MRS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卓漫 戚荣丰(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面临或经历了超负荷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一种精神应激障碍疾病。常规MRI在诊断PTSD等精神疾病方面提供的信息量很少,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能够在大脑结构改变之前检测到其细微的生物化学方面改变,近年来...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面临或经历了超负荷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一种精神应激障碍疾病。常规MRI在诊断PTSD等精神疾病方面提供的信息量很少,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能够在大脑结构改变之前检测到其细微的生物化学方面改变,近年来为PTSD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综述MRS在PTSD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MRS在海马、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岛叶等脑区的研究发现,并展望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磁共振波谱 海马 杏仁核
下载PDF
脑血管影像学机遇与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16
作者 胡斌 施昭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60,共8页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且致残致死率高,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设备和成像方案的快速迭代,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脑血管病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诊...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且致残致死率高,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设备和成像方案的快速迭代,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脑血管病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诊手段。近些年来,脑血管病的早检出、早治疗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健康共识,而脑血管影像检查技术也同样朝着更规范、更优化、更便捷的方向进行策略配置。同时,先进的脑血管影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关于脑血管病的结构、功能信息,提升了临床对疾病的综合评估能力。在过去十年中,面对新技术不断革新的浪潮,中国脑血管病影像领域的专家们不断推动着脑血管病诊疗防治和科学研究朝着更精准的方向前行。未来继续深入开展基于临床科学问题的脑血管病影像学研究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脑血管病领域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卒中 CT血管成像 MR血管成像 精准诊疗 风险分层 定量诊断 血流动力学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苏格兰心脏CT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17
作者 李苏豫 郭邦俊 张龙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4-538,共5页
苏格兰心脏CT研究(SCOT-HEART)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否影响胸痛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这是首次在对常规临床诊疗过程分析中加入CCTA对病人结局影响的实验,并证实了CCTA在冠心病... 苏格兰心脏CT研究(SCOT-HEART)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否影响胸痛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这是首次在对常规临床诊疗过程分析中加入CCTA对病人结局影响的实验,并证实了CCTA在冠心病诊断、诊疗决策优化以及改善病人预后等方面的价值。此外,还提示高危斑块特征与病人预后的关系以及联合功能和解剖学检查对疑似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增量价值等。主要介绍SCOT-HEART研究的背景、目的、设计、对心血管医学的贡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18
作者 江京洲 张龙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是1987年由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资助的关注非洲裔美国人心血管健康的最大研究。旨在调查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与认知之间的联系。ARIC研究的许多发现加深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因的... 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是1987年由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资助的关注非洲裔美国人心血管健康的最大研究。旨在调查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与认知之间的联系。ARIC研究的许多发现加深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因的了解,在心血管病预防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证明了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对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主要概述ARIC研究的起源、目的、研究设计、对心血管医学的贡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病 风险因素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下载PDF
棕色脂肪影像学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俊灏 张龙江 杨桂芬(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棕色脂肪是一种产热脂肪,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前针对棕色脂肪开发了较多影像检测方法,包括核素成像、MRI、红外热成像及影像组学等。就棕色脂肪的生理学、对心... 棕色脂肪是一种产热脂肪,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前针对棕色脂肪开发了较多影像检测方法,包括核素成像、MRI、红外热成像及影像组学等。就棕色脂肪的生理学、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影像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 心血管疾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胸痛影像学评估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及进展
20
作者 王泽文 周帆 张龙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9-665,共7页
胸痛评估的前瞻性多中心影像学研究(PROMISE)始于2010年,该研究分析症状稳定的疑似冠心病病人首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进行解剖学检查或首选无创性功能学检查,旨在探究病人临床结局的差异。PROMISE研究了CCTA、功能学检查及冠状动... 胸痛评估的前瞻性多中心影像学研究(PROMISE)始于2010年,该研究分析症状稳定的疑似冠心病病人首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进行解剖学检查或首选无创性功能学检查,旨在探究病人临床结局的差异。PROMISE研究了CCTA、功能学检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CT血流储备分数等无创性检查方法对疑似冠心病的稳定性胸痛病人的预后价值,并探讨了生物标志物、年龄、性别、代谢性疾病对稳定性胸痛病人的影响。此外,PROMISE开发并验证了风险分层模型和个体化选择检查方法的工具。PROMISE对CCTA和功能学检查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疑似冠心病病人无创检查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解剖学检查 功能学检查 风险预测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