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学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皮质发育畸形中的价值
1
作者 徐燕 茹彤 +2 位作者 朱湘玉 严陈晨 陈玲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学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皮质发育畸形(M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因“胎儿颅脑发育异常”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母胎医学中心行神经学超声检查胎儿,评估颅内病灶及皮质发育,所有胎儿均接... 目的:探讨神经学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皮质发育畸形(M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因“胎儿颅脑发育异常”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母胎医学中心行神经学超声检查胎儿,评估颅内病灶及皮质发育,所有胎儿均接受磁共振(MRI)检查,超声检查结果与MRI和(或)病理结果相对照,同时建议行遗传学检查。结果:神经学超声检查共发现12例MCD胎儿,主要类型为小头畸形2例,无脑回2例,多小脑回8例和灰质异位2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两种类型MCD。相关的颅内超声指标有外侧裂发育异常6例,皮质里程碑延迟出现7例,脑沟过早或异常出现8例,脑沟回形状和方向异常10例,脑室边界不规则2例和大脑半球不对称2例。12例MCD胎儿均伴有颅内结构异常,2例伴发颅外异常,神经学超声结果与MRI吻合10例(83.3%),补充诊断无脑回1例,漏诊灰质异位1例。8例(66.7%)接受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其中2例(25%)发现致病性变异。12例MCD胎儿均引产,其中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神经学超声检查可在宫内发现MCD相关的颅内超声指标,明确MCD分类,提高其产前诊断率,诊断效能与MRI相似;对怀疑MCD胎儿,应建议进一步遗传学检查明确病因,从而更好地指导产前随访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发育畸形 胎儿 神经学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放射实践正当化在数字床边摄影中的地位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安宁 陈君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488-489,共2页
目的了解受检者与同病房周围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并提醒临床医生要加强对射线防护的认识,防止盲目的滥用或泛用X线床边摄影。方法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以及对申请单的审核,综合评价2005年所摄7 218人次床边片的正当化。结果全年... 目的了解受检者与同病房周围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并提醒临床医生要加强对射线防护的认识,防止盲目的滥用或泛用X线床边摄影。方法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以及对申请单的审核,综合评价2005年所摄7 218人次床边片的正当化。结果全年中认为患者必须采用床边摄影的占19%,可要可不要实施床边摄影的占31%,不必采用床边摄影的占50%。结论医疗照射目前已成为人类接受X射线最大的来源,而床边摄影危害更大,只有经过了充分的论证,正当化床边摄影方可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实践 正当化 床边摄影 X射线
下载PDF
一种全新的基于EOS影像的骨放射评价标准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安宁 朱景雨 施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71-376,共6页
1992年法国物理学家乔治·夏帕克发明了一款新型X线探测器,并促进了EOS 2D/3D影像采集系统的发展。这是一款超低剂量的X线影像设备,扫描原理是在患者负重位下同时进行人体正侧位全身线性扫描,同时获得正侧位两张2D影像,根据2D图像... 1992年法国物理学家乔治·夏帕克发明了一款新型X线探测器,并促进了EOS 2D/3D影像采集系统的发展。这是一款超低剂量的X线影像设备,扫描原理是在患者负重位下同时进行人体正侧位全身线性扫描,同时获得正侧位两张2D影像,根据2D图像骨骼标志的识别进行3D建模,超过100个临床骨骼数据自动生成(包括脊柱,骨盆和下肢),精准度高,避免人为测量误差,极大地满足了脊柱外科与骨科临床需求,在精准医疗的发展过程中,或将成为骨放射领域新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成像系统 粒子探测器 低剂量 骨放射 3D建模
下载PDF
rCBV在T2^*-PW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正贤 朱斌 +1 位作者 张鑫 张冰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0期1534-1536,共3页
目的:探讨rCBV在T2^*-PWI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放射性坏死、9例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在3.0T磁共振仪作传统平扫及增强的基础上行T2^*-PWI,后处理在Philips EWS工作站完成。分别以病灶强化区、水肿区... 目的:探讨rCBV在T2^*-PWI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放射性坏死、9例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在3.0T磁共振仪作传统平扫及增强的基础上行T2^*-PWI,后处理在Philips EWS工作站完成。分别以病灶强化区、水肿区及正常对照区为感兴趣区,得到nrCBV值,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脑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坏死病灶的强化区、水肿区nrCBV值的差异。结果脑胶质瘤复发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nrCBV值均高于放射性坏死区。脑胶质瘤复发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nrCBV值分别为(3.27±2.32)和(1.17±0.56),放射性坏死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nrCBV值分别为(0.97±0.57)和(0.58±0.22),强化区nrCBV值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7.4%,而水肿区为92.3%和100%。结论脑胶质瘤复发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nrCBV值均高于放射性坏死,利用T2^*-灌注加权成像可以提高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鉴别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放射性坏死 肿瘤复发
下载PDF
医学影像中心动态网站的自建及实用价值
5
作者 曾启龙 施健 陆芳菲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671-672,共2页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用户不再只满足于通过浏览器看到静态页面,而是希望能根据自身要求更加灵活、生动的动态页面。越来越多的单位甚至个人建立起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可以发布医务信息,与同事进行网上实时交流和沟通。作者结合实际...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用户不再只满足于通过浏览器看到静态页面,而是希望能根据自身要求更加灵活、生动的动态页面。越来越多的单位甚至个人建立起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可以发布医务信息,与同事进行网上实时交流和沟通。作者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对医务信息发布及管理的准确和便捷需求,加快信息内容的实时更新频率,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与质量,减轻人工维护的成本及工作量,为影像中心进行了动态网站的创建,以提供日常工作中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中心 网站 实用价值 INTERNET 信息发布 工作效率 日常工作 浏览器
下载PDF
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杨尚文 何健 +2 位作者 杨献峰 周科峰 朱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A组预设噪声指数(NI)为15HU,B组预设NI为25HU,并采用不同权重的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三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A组CTDIvol为4.22mGy,ED为2.51mSv,B组CTDIvol为1.51mGy,ED为0.89mSv,分别比A组降低了64.22%和64.54%。A、B两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使用ASiR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宝石CT胸部扫描,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噪声指数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顾康康 靳晶 +3 位作者 费强 张鑫 窦鑫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斌 周科峰 +3 位作者 秦国初 何健 李丹燕 窦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862-186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机对96例肺结节患者行灌注扫描,其中良性结节18例、炎性结节28例、恶性结节50例。以perfusion 3软件测定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机对96例肺结节患者行灌注扫描,其中良性结节18例、炎性结节28例、恶性结节50例。以perfusion 3软件测定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以及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采用灌注参数及曲线形态来评价结节的良恶性。结果 BF、BV在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性结节均大于良性结节。MTT在三组结节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PS在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之间、以及良性与炎性结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均高于良性结节,三组不同性质结节之间的TDC曲线形态也不同。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肺结节的性质,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肺结节
下载PDF
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秦国初 周科峰 +2 位作者 何健 周正扬 朱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胰腺假性囊肿2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0...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胰腺假性囊肿2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0例,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IPMN)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8例,胰腺淋巴管瘤2例。胰腺假性囊肿具有慢性胰腺炎CT表现(胰管扩张,肾筋膜增厚等)。SCN12例,微囊型8例,寡囊型4例。微囊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小、多是其特点。寡囊型4例,2例为单房,2例为多房,具有囊大、分房少的特点。MCN中囊腺瘤8例,囊性癌2例。单房1例,多房9例,囊大而少。SPTP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典型者可见"浮云征"。IPMN表现为与扩张主胰管有交通的囊性肿瘤。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大部分病例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支点弯曲位X线片预测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俞杨 邱勇 +4 位作者 李世怀 朱丽华 王斌 吕锦瑜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评价支点弯曲位X线片在预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矫形融合术效果的价值。方法:对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43个结构性弯曲行术前站立位﹑仰卧侧屈位和支点弯曲位X线摄片,并与术后一周的站立位X线片比较。测量所有Cobb角并进行统... 目的:评价支点弯曲位X线片在预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矫形融合术效果的价值。方法:对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43个结构性弯曲行术前站立位﹑仰卧侧屈位和支点弯曲位X线摄片,并与术后一周的站立位X线片比较。测量所有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胸弯组和腰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3°和22°,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38°和19°,术后Cobb角分别为37°和19°。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7°和13°,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2°和9°,术后Cobb角分别为41°和9°。严重侧弯组和中度侧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52°和22°,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9°和19°,术后Cobb角分别为45°和20°。僵硬侧弯组和柔软侧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51°和22°,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8°和17°,术后Cobb角分别为43°和19°。结论:支点弯曲位X线片比传统摄片能更好地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脊柱矫形融合术中所获得的矫正效果,但对严重或较僵硬的侧凸矫形效果预测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 影像学 柔韧性 支点弯曲位 X线片 三维矫形
原文传递
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献峰 江波 +4 位作者 朱斌 周正扬 张冰 俞海平 宋维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术中所见,并对4例大体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大切片和特殊染色。结果: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内见星芒状、条索状低信...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术中所见,并对4例大体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大切片和特殊染色。结果: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内见星芒状、条索状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边界不清10例,边缘呈爪状生长;边缘清晰1例,可见假包膜。术中见7例与邻近血管粘连,4例累及邻近神经。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反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特点,并能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作为诊断侵袭性纤维瘤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磁共振成像 软组织肿瘤
下载PDF
小鼠骨癌痛模型的建立及痛行为学和骨损害的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正良 夏小萍 +3 位作者 朱巍 业光衡 韩鹂 费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在小鼠骨癌痛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小鼠行为学和骨质损害的程度。方法:将2×105个NCTC2472小鼠纤维肉瘤细胞注射到C3H/HeJ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后1、3、5、7、10、14、21、28天观察小鼠的体重... 目的:在小鼠骨癌痛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小鼠行为学和骨质损害的程度。方法:将2×105个NCTC2472小鼠纤维肉瘤细胞注射到C3H/HeJ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后1、3、5、7、10、14、21、28天观察小鼠的体重和痛行为学表现:vonFrey细丝刺激足底测量机械缩足阈值和行走后足使用评分评价行走诱发患肢痛;分别于注射后7、14、21、28天进行X线检查评估股骨破坏程度;取股骨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和骨结构破坏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在注射后第2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基础体重(P<0.05),注射后第7天模型组小鼠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第14天出现行走诱发患肢痛。第14天X线摄片显示有明显的骨破坏,第28天出现病理性骨折。组织学研究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结论: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小鼠骨癌痛模型复制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骨癌 癌痛 触诱发痛
下载PDF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献峰 朱斌 +2 位作者 周正扬 张冰 宋维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一种梭形细胞肉瘤,约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24%,细胞构成较为复杂,影像学表观多样.临床工作中诊断较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一组手术病理证实的MFH的MRI表现.以期对认识本病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组织细胞瘤 纤维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康康 费强 +3 位作者 张鑫 靳晶 王坤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NS-DLBCL)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颅内PCNS-DLBCL诊断的水平。方法...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NS-DLBCL)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颅内PCNS-DLBCL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PCNS-DLBCL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11例均行MRI平扫、Flair、DWI及增强扫描,增强均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3个位置扫描。结果 11例患者共发现24个病灶,7例(63.6%)为单发病灶,4例(36.4%)为多发病灶;21个(87.5%)病灶位于大脑半球,3个(12.5%)病灶位于幕下。病灶在T1WI相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相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所有病灶均可见占位效应,周围水肿程度轻重不一;绝大部分病灶在DWI相上均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片状、环形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个病灶(12.5%)中可见囊变,囊变区无强化;5个病灶(20.8%)强化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裂隙状低信号影;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出血。结论 PCNS-DLBCL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恶性肿瘤,表现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但影像学上有自身的特点,认真分析其影像及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魏先梅 麻晓峰 +2 位作者 窦鑫 俞晨杰 陈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早期诊断困难,有一定的误诊率。文中旨在分析和总结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 目的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早期诊断困难,有一定的误诊率。文中旨在分析和总结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3例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别行CT平扫、增强及MRI平扫、增强,分析CT表现和MRI表现。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肿瘤内密度尚均匀,骨窗可显示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鼻腔中线及鼻窦区域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多表现为骨质浸润性吸收,病变软组织范围明显大于骨质破坏范围。10例患者CT增强后肿瘤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MRI平扫肿瘤显示T1WI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伴阻塞性鼻窦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边缘强化。结论原发于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常规行CT和MRI检查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病变的部位及侵犯范围,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疾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鼻腔 鼻窦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科峰 秦民益 +4 位作者 陈君坤 季桂珍 徐群 冯骏 朱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7期751-75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包括SSD,MPR,VR),平扫层厚2.5mm或5.0mm,重建层厚0.625mm或1.25mm,其中22例患者行普通X线检查,1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包括SSD,MPR,VR),平扫层厚2.5mm或5.0mm,重建层厚0.625mm或1.25mm,其中22例患者行普通X线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横韧带损伤1例,寰椎骨折5例,寰枢关节脱位8例,枢椎骨折19例,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分型,寰齿间隙的改变。平片漏诊率为22.7%(5/22),轴位图像漏诊率为6.1%(2/33),结合三维后处理漏诊率为0%,MR能清晰显示脊髓损伤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方法,结合MR可以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全脊柱MR成像对脊柱侧弯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传帅 辛小燕 +2 位作者 杨献峰 牡丹 朱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MR成像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全神经系统组合线圈,对230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进行全脊柱MR扫描,分析研究MR图像。结果全脊柱MR分段图像对接良好,准确显示... 目的探讨全脊柱MR成像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全神经系统组合线圈,对230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进行全脊柱MR扫描,分析研究MR图像。结果全脊柱MR分段图像对接良好,准确显示全脊柱解剖形态。230例脊柱侧弯患者中特发性脊柱侧弯151例,椎管内肿瘤3例,椎体及椎旁肿瘤5例,半椎体及蝴蝶椎畸形38例,Chiari畸形20例,脊髓栓系及脊髓纵裂9例。结论全脊柱MRI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全脊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PSAD,t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中的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申景涛 郭万华 +3 位作者 辛小燕 贾支俊 徐佩 施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密度(PSAD),总PSA(tPSA),游离PSA/总PSA(fPSA/tPSA)的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探讨三者在前列腺癌(PCa)"诊断灰色带"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PSA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92...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密度(PSAD),总PSA(tPSA),游离PSA/总PSA(fPSA/tPSA)的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探讨三者在前列腺癌(PCa)"诊断灰色带"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PSA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92例、前列腺癌患者36例。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PSA和fPSA,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fPSA/tPSA和PSAD。比较BPH组和PCa组间tPSA,PSAD,fPSA/tPSA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指标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各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PCa组血清fPSA/tPSA较BPH组降低(P<0.01),PSAD检测值均较BPH组升高(P<0.01)。tPSA,fPSA/tPSA比值,PSAD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从大到小为PSAD>fPSA/tPSA>tPSA。在诊断敏感性相同(84.6%)情况下,PSAD诊断特异性(72.5%)明显高于fPSA/tPSA比值的诊断特异性(45.5%)。当fPSA/tPSA比值,PSAD临界值分别取0.15和0.16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69.2%和72.7%,84.6%和72.5%。结论当tPSA处于"诊断灰色带"时,PSAD和fP-SA/tPSA可以有效的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PSAD较tPSA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 游离PSA/总PSA ROC曲线
下载PDF
首过灌注及心肌活力分析在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冰 朱斌 +3 位作者 施广飞 俞海平 李晨 李黎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心肌活力及运动分析MRI在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猪心肌梗死3天模型14例、3周模型12例进行心脏MR检查。BFFE用于观察心肌运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1-TFE)用于观察首过心肌灌注表现;反转恢复梯...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心肌活力及运动分析MRI在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猪心肌梗死3天模型14例、3周模型12例进行心脏MR检查。BFFE用于观察心肌运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1-TFE)用于观察首过心肌灌注表现;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用于观察延迟时相心肌活力表现。结果猪梗死心肌内的首过灌注诊断敏感性为92%。心肌活力分析示左心室心肌内存在不同范围的强化灶或心肌变薄,诊断敏感性为75%。心肌运动减弱节段与强化节段基本一致,诊断敏感性为92%。明显纤维化或瘢痕心肌表现为心肌变薄并始终保持低信号。结论通过综合分析延迟强化,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和可能存在的首过灌注缺损,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梗死或瘢痕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灌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椎体松质骨CT值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冬梅 朱秀芬 +4 位作者 牡丹 杨献峰 常莹 周晋 李宝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31-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腹部CT检查获得的腰椎体松质骨CT值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7例在我院行常规腹部CT平扫的60岁以上伴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女性病人为骨折组,另纳入21例年龄、BMI相匹配的无骨折女性病人作...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腹部CT检查获得的腰椎体松质骨CT值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7例在我院行常规腹部CT平扫的60岁以上伴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女性病人为骨折组,另纳入21例年龄、BMI相匹配的无骨折女性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单ROI法获得病人L1椎体松质骨的CT值,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获得L1椎体的骨密度T值。比较2组L1椎体CT值和骨密度T值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松质骨CT值及骨密度T值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2组病人的L1椎体CT值与骨密度T值均呈正相关(r=0. 879、0. 452,P <0. 05)。骨折组的L1椎体CT值和骨密度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L1椎体松质骨CT值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为0. 936(95%CI:0. 806~0. 989,P <0. 001),cut-off值为77 Hu,敏感度为0. 824,特异度为1. 000;骨密度T值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为0. 884(95%CI:0. 738~0. 965,P <0. 001),cut-off值为-2. 2,敏感度为0. 882,特异度为0. 905。两种方法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鉴别诊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椎体松质骨CT值可用于鉴别诊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双能X线骨密度仪 计算机断层成像 CT衰减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