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陶亚萍 柯耀华 +1 位作者 饶文美 刘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的40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早期肿瘤退缩(early tumor shrinkage,ETS)、肿瘤反应深度(depth of response,Dp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PFS及OS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患者ORR为77.5%,DCR为100%,完全缓解率为15.0%,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11.10个月,中位OS(median OS,mOS)为30.77个月。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DpR与PFS和OS均有关(均P<0.05),ETS仅与PFS有关(P=0.010),PD-L1表达与PFS和OS均无关。ETS≥35%和ETS<35%患者的mPFS有显著性差异(P=0.008),mOS无显著性差异(P=0.076);DpR≥40%和DpR<40%患者的mPFS和mO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DpR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患者总体对治疗耐受性较好,无4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或死亡。结论:ETS和DpR可能是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肿瘤退缩 肿瘤反应深度 PD-1抑制剂 曲妥珠单抗 晚期胃癌
下载PDF
间皮素靶向药物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2
作者 王颖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1-848,共8页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且发展前景广阔的治疗模式。间皮素是一种细胞表面膜蛋白,通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膜上。间皮素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少数正常组织的间皮细胞中呈低表达,是一个有潜力的肿瘤免...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且发展前景广阔的治疗模式。间皮素是一种细胞表面膜蛋白,通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膜上。间皮素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少数正常组织的间皮细胞中呈低表达,是一个有潜力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间皮素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溶性间皮素已成为多种肿瘤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应用抗体药物偶联物和CAR-T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策略,针对间皮素阳性实体瘤进行转化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本文对间皮素的结构、体内分布、生物学功能、肿瘤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及其作用、基于核素的靶向成像与治疗策略、抗体偶联药物和CAR-T细胞的治疗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阐述,为进一步探索以间皮素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素 肿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新抗原肿瘤疫苗临床试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余玥霖 刘芹 刘宝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近年来,新抗原肿瘤疫苗的蓬勃发展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随着各种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抗原肿瘤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转化成为了最令人瞩目的研究方向。肿瘤疫苗在实体瘤的临床前研究及相关临床试验均显示出了抗肿瘤... 近年来,新抗原肿瘤疫苗的蓬勃发展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随着各种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抗原肿瘤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转化成为了最令人瞩目的研究方向。肿瘤疫苗在实体瘤的临床前研究及相关临床试验均显示出了抗肿瘤潜力,可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本文主要从新抗原肿瘤治疗性疫苗中的信使RNA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合成肽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等角度,论述2021—2024年国内外新抗原肿瘤疫苗相关的临床试验,并归纳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晚期胰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营养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
4
作者 姚新月 季程程 +2 位作者 王漪 武丽桂 李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50-0053,共4页
探讨晚期胰腺癌患者肿瘤治疗期间营养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病理确诊晚期胰腺癌初治的患者60例,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PG-SGA(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asse... 探讨晚期胰腺癌患者肿瘤治疗期间营养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病理确诊晚期胰腺癌初治的患者60例,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PG-SGA(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assessment)、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营养相关生化血指标,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抗肿瘤治疗期间3个不同节点(基线、3周期、6周期)营养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基线时PG-SGA评分84%的患者有轻、中度的营养不良(评分≥4分),35%的患者处于重度营养不良(评分≥9分);男患者在基线体重、血红蛋白高于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EORTC QLQ-C30)总分男性低于女性(P<0.05)。基线与治疗3周期后对比分析,体重、炎性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条目中疼痛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期与6周期对比分析,生活质量中(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倦、经济困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胰腺癌患者在入院时已存在营养不良伴生活质量的下降;随着抗肿瘤次数的增加,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此研究为预见性干预和针对性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胰腺癌 抗肿瘤治疗 生活质量 PG-SGA
下载PDF
精准肿瘤医学之实践: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思雯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9-774,共6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拓宽精准肿瘤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在肿瘤进展和动员抗肿瘤免疫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性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拓宽精准肿瘤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在肿瘤进展和动员抗肿瘤免疫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性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本文在介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阐述针对目前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手段可行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肿瘤医学 肿瘤免疫微环境 肿瘤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可注射水凝胶递送系统在肿瘤局部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井源浩(综述) 刘宝瑞 李茹恬(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3-527,共5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然而有一些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低,这可能和药物疗效、药物滞留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作为投递载体之一的可注射水凝胶系统具有易于应用、增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滞留时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 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然而有一些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低,这可能和药物疗效、药物滞留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作为投递载体之一的可注射水凝胶系统具有易于应用、增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滞留时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投递系统之一,它常被应用于局部免疫治疗的肿瘤内注射给药,在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水凝胶递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可注射水凝胶系统作为局部免疫治疗或免疫联合化疗的药物投递系统的研究,同时分析了对可注射水凝胶系统应用中的存在问题解决策略。随着可注射水凝胶系统的深入研究,相信该投递系统在优化局部免疫治疗领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水凝胶 药物投递系统 肿瘤 局部免疫治疗 瘤内注射
原文传递
细菌在肿瘤靶向与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航(综述) 刘宝瑞(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细菌用于肿瘤治疗虽然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但在合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以细菌为载体设计新的抗肿瘤靶向与免疫治疗模式,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研究方向。特定细菌可以克服物理障碍特异性地靶向和积聚于肿瘤组织中,并可根... 细菌用于肿瘤治疗虽然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但在合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以细菌为载体设计新的抗肿瘤靶向与免疫治疗模式,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研究方向。特定细菌可以克服物理障碍特异性地靶向和积聚于肿瘤组织中,并可根据临床需要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菌,实现基因修饰以产生活性蛋白或因子在肿瘤组织中发挥靶向和抗肿瘤免疫效应,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细菌疗法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单一疗法,也可与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多变性与复杂性,需要进一步充分了解相关细菌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出基于细菌的抗肿瘤免疫精准治疗策略,使细菌疗法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靶向细菌 肿瘤免疫治疗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循环肿瘤DNA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梦珂(综述) 邹征云(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由于具有样本易获得和创伤性低等优势,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正是其中一项新兴起的检测手段。ctDNA在MM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 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由于具有样本易获得和创伤性低等优势,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正是其中一项新兴起的检测手段。ctDNA在MM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早期筛查MM人群、帮助检测MM的可驱动基因、监测和评判肿瘤的复发与转移、预测患者对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反应等。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是肿瘤术后辅助治疗还是晚期治疗的肿瘤患者,ctDNA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异质性,提供预后相关信息,更早判断疾病的复发与转移,能准确评估对治疗的反应并确定耐药机制等。虽然目前尚未出现基于ctDNA的MM诊治共识,相关研究结论仍需要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继续验证,但是ctDNA检测为MM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不久或将用于进一步完善MM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MM) 循环肿瘤DNA(ctDNA) 液体活检 预后
原文传递
肿瘤引流淋巴结的特殊微环境及其靶向治疗
9
作者 李宇翔(综述) 刘芹 刘宝瑞(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2-627,共6页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介导肿瘤细胞转移和激发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鉴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需要对TDLN进行深入探讨以重新评估TDLN的手术切除与相关放疗。TDLN中有着与肿瘤微环境同样重要的特殊微环境,其中...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介导肿瘤细胞转移和激发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鉴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需要对TDLN进行深入探讨以重新评估TDLN的手术切除与相关放疗。TDLN中有着与肿瘤微环境同样重要的特殊微环境,其中包括一系列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机制的对抗,并影响TDLN中包括T细胞、NK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后续的抗肿瘤作用。TDLN间高度异质性也意味着需要对不同状态的TDLN采取系统化的研究以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措施。TDLN在肿瘤免疫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可以通过靶向TDLN的方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 微环境 抗肿瘤免疫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负载胃癌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纳米粒子的中性粒细胞疫苗的制备和抗肿瘤效果评价
10
作者 翟青青 褚雁鸿 +4 位作者 秦岚群 张小力 周熙鹏 刘芹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目的:制备负载胃癌细胞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NEs)疫苗并表征,初步评价其在荷瘤615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来源的NEs。分别制备仅负载胃癌细胞来源新抗原肽疫苗(DP-Ag-MFC-NE... 目的:制备负载胃癌细胞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NEs)疫苗并表征,初步评价其在荷瘤615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来源的NEs。分别制备仅负载胃癌细胞来源新抗原肽疫苗(DP-Ag-MFC-NEs),以及同时负载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纳米粒子的联合疫苗(DP-Ag-MFC-NEs+antiCD73+CpG),观察疫苗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一只10周龄615小鼠可分离纯化到平均约1.5×10^(6)个NEs,细胞活性在95%以上,纯度在90%以上。和对照组相比,DP-Ag-MFC-NEs可显著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生长,使部分小鼠痊愈(CR),小鼠淋巴结中CD4^(+)、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CR小鼠再次接种MFC胃癌细胞,没有小鼠肿瘤复发。联合疫苗的治疗效果确切,小鼠存活率最高(75%,P=0.038)。结论:负载胃癌细胞来源的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疫苗对小鼠无明显毒性,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治愈小鼠。同时,该疫苗可在小鼠体内激活记忆型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FC细胞 新抗原肽 中性粒细胞 疫苗 CD73抑制剂 纳米粒子
下载PDF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天宇(综述) 孟凡岩(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合成生物学借助工程化技术在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CAR-T细胞的开发和应用中为实体肿瘤治疗带来了深刻变革。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支持下,新一代的CAR-T细胞可以在靶向肿瘤后激活细胞因子释放通路,实现CA... 合成生物学借助工程化技术在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CAR-T细胞的开发和应用中为实体肿瘤治疗带来了深刻变革。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支持下,新一代的CAR-T细胞可以在靶向肿瘤后激活细胞因子释放通路,实现CAR-T细胞在肿瘤部位的自我调节;工程化的T细胞在CAR的基础上也可以表达其他受体元件(如正交型IL-2、IL-9受体等),通过人工给药干预可在体内实现多功效、特异性刺激,这对于实现CAR-T细胞在体内的精准刺激和克服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等意义非凡。此外,智能化CAR回路系统如synNotch基因回路系统和CAR开关系统等研究结果表明,CAR-T细胞可以通过自身基因回路的反馈或人工给药干预来发挥或终止杀伤功能,可有效保证CAR-T细胞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虽然针对实体肿瘤靶点难题的CAR-T细胞开发目前尚未有突破性进展,但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肿瘤,Ⅰ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显示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具有巨大潜力。因此,明确当下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现状,可以对后续开发高效低毒CAR-T细胞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免疫疗法 CAR-T细胞 实体肿瘤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双功能融合膜纳米粒子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疗效评价
12
作者 邵镜伊 柯耀华 +3 位作者 陶亚萍 岑兰奇 刘芹 刘宝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目的制备双功能融合膜纳米粒子海藻酸盐水凝胶(fusion membrane nanoparticles/alginate,FM-NPs/ALG),在H22小鼠肝癌皮下瘤术后复发模型中评价其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并初步探究其免疫机制。方法分别提取H22肿瘤细胞膜(tumor cell membran... 目的制备双功能融合膜纳米粒子海藻酸盐水凝胶(fusion membrane nanoparticles/alginate,FM-NPs/ALG),在H22小鼠肝癌皮下瘤术后复发模型中评价其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并初步探究其免疫机制。方法分别提取H22肿瘤细胞膜(tumor cell membrane,TM)和草分枝杆菌细菌膜(Mycobacterium phlei membrane,MM),在脂质体挤出器上制备成粒径约为100 nm的融合膜,并将其负载于海藻酸盐(alginate,ALG)水凝胶中构成FM-NPs/ALG,在H22小鼠肝癌皮下瘤术后复发模型中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察FM-NPs/ALG延缓肿瘤复发的疗效,并使用流式细胞术等探究可能的抗肿瘤免疫机制。结果成功制备了TM和MM的融合膜纳米粒子(fusion membrane nanoparticles,FM-NPs),平均粒径为87.4 nm。体外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M-NPs使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的比例提高了约3.4倍。动物实验证实FM-NPs/ALG治疗能显著延缓肿瘤复发,在30 d内小鼠的平均肿瘤体积仅为对照组的17.3%;流式细胞术显示,FM-NPs/ALG能显著促进肿瘤引流淋巴结中DCs的活化,从而提高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s,TILs)的比例。治疗期间,小鼠的体重、重要器官脏器和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FM-NPs/ALG可以有效促进TILs的比例,延缓H22肝癌皮下瘤切除术后的复发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且该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水凝胶 肿瘤细胞膜 草分枝杆菌细菌膜 融合膜纳米粒子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放射肿瘤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13
作者 丁舟 谢丽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放射治疗目前是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目前成熟的肿瘤放射治疗医师稀缺,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医师培养的战略转变迫在眉睫。南京鼓楼医院放射肿瘤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基地,经过数年的培训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放射肿瘤科... 放射治疗目前是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目前成熟的肿瘤放射治疗医师稀缺,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医师培养的战略转变迫在眉睫。南京鼓楼医院放射肿瘤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基地,经过数年的培训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放射肿瘤科专业住培模式。该文简述了肿瘤中心亚专科格局、初期带教状况和放射肿瘤科专业亚专科培训计划,并详细探讨了该院课程设置创新与优化,包括充分调研住院医师的学习需求,不同层次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模式的创新。最后总结了放射肿瘤科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特色与成效,为放射肿瘤科专业住培模式的建立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肿瘤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亚专科 培训方案
下载PDF
复合原位疫苗模式用于双免疫治疗后仍进展的胸膜间皮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戴娟娟 王晓露 +9 位作者 杜诗尧 闵丽梅 齐浩月 卞丽娟 吕佳 陈诗卉 周霞 刘娟 刘宝瑞 李茹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相对罕见而恶性度极高的肿瘤,预后较差,虽PD-1单抗与CTLA-4单抗双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但对于双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仍需探索更佳的治疗模式。原位疫苗是免疫治疗中深受瞩目的一种肿瘤疫苗技术。本研究采...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相对罕见而恶性度极高的肿瘤,预后较差,虽PD-1单抗与CTLA-4单抗双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但对于双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仍需探索更佳的治疗模式。原位疫苗是免疫治疗中深受瞩目的一种肿瘤疫苗技术。本研究采用大分割放疗、瘤内注射免疫佐剂以构建复合原位疫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本文报道1例本科室收治的68岁男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该患者前期经双免疫治疗后仍进展,后采用复合原位疫苗模式治疗,在9周期PD-1单抗应用后观察到经瘤内注射及大分割放疗的目标病灶持续缩小且代谢减低,目前病情稳定。因此,复合原位疫苗模式可为难治性晚期实体瘤患者尤其是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内注射 胸膜间皮瘤 免疫治疗 大分割放疗
原文传递
三种扩皮送鞘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3
15
作者 周玉洁 李蓉梅 +4 位作者 袁玲 卞丽娟 陈杨 李善萍 余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384例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28例。A组采用微插管鞘中的扩张器与传统穿刺针的外鞘组装后直接扩张穿刺点后送... 目的探讨三种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384例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28例。A组采用微插管鞘中的扩张器与传统穿刺针的外鞘组装后直接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B组采用扩张器与导管鞘组件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C组采用扩皮刀扩张穿刺点后推进血管鞘的方法。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情况及置管术中疼痛评分。结果A组和C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100%,B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95.31%。三组穿刺点渗血情况、局部渗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A组和B组术中疼痛评分低于C组。结论采用微插管鞘中的扩张器与传统穿刺针的外鞘组装后直接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行PICC置管,不仅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且患者置管术中疼痛及术后穿刺点局部渗血渗液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扩皮送鞘法 扩张器 钝性分离法 导管留置 渗血渗液 疼痛
下载PDF
连翘乙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胡文静 钱晓萍 +3 位作者 涂云霞 沈泽天 禹立霞 刘宝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9-381,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连翘乙醇提取物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体外药效学实验用MTT法,体内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观察连翘乙醇提取物的抑瘤活性。结果连翘乙醇提取物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肠癌细胞株LoVo、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BGC-823... 目的观察连翘乙醇提取物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体外药效学实验用MTT法,体内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观察连翘乙醇提取物的抑瘤活性。结果连翘乙醇提取物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肠癌细胞株LoVo、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BGC-823和小鼠H22肝癌细胞的IC50分别为分别为1.03、2.40、1.18、0.73 mg/mL。高低剂量组体内对H22小鼠肝癌抑瘤率分别为53.24%、35.25%。结论连翘乙醇提取物体内外实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乙醇提取物 MTT法 人癌细胞株 小鼠H22 抗肿瘤
下载PDF
土鳖虫脂肪酸乳剂的制备及体内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邹玺 刘宝瑞 +1 位作者 钱晓萍 禹立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抗肿瘤药(中药) 土鳖虫 脂肪乳剂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钱晓萍 马亚军 +3 位作者 胡静 胡文静 禹立霞 刘宝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25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10联合多西他赛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10联合多西他赛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lovo肿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①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4ml,每天腹腔注射。②参麦组(20ml/kg),每天给药,连续给药2周,腹腔注射。③泰素帝组(5mg/kg),每3天给药1次,连续2周,腹腔注射。④参麦+泰素帝组,参麦(20ml/kg)连续给药2周,腹腔注射;泰素帝(5mg/kg),每3天给药1次,连续2周,腹腔注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的抑瘤作用,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VEGF、TS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的抑瘤率为49%,多西他赛的抑瘤率为72.4%,两者联合的抑瘤率为80.0%。参麦注射液、多西他赛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P分别为0.007,0.003,0.001),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P分别为0.011,0.002,<0.001)。参麦注射液对TSP1蛋白无调节作用,多西他赛及联合用药可上调TSP1蛋白的表达。结论:①参麦注射液与多西他赛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次加效应;②下调VEGF蛋白可能是参麦注射液与多西他赛抗血管生成作用机制之一;③上调TSP1蛋白可能是多西他赛抗血管生成另一作用机制,而参麦注射液对此无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凝血栓敏感蛋白-1
下载PDF
小剂量奥沙利铂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永臣 钱晓萍 +3 位作者 刘宝瑞 胡静 胡文静 禹立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3-36,43,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肝癌H22小鼠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组4组,5%葡萄糖20 m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20 mg/kg阳性对照组、奥沙...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肝癌H22小鼠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组4组,5%葡萄糖20 m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20 mg/kg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0.75 mg/kg和1.5 mg/kg组,腹腔等容积注射给药,连续10 d,第11天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1.5 mg/kg奥沙利铂组的瘤重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且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明显,能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小剂量奥沙利铂在体内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肿瘤 抗血管生成 VEGF MVD
下载PDF
芍药苷对小鼠放射性肠炎的防治作用
20
作者 陈美丽 杨艳 +3 位作者 马亚军 刘宝瑞 钱晓萍 杨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 探讨芍药苷腹腔灌注对放射性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SPF清洁级C57/B6雌性小鼠6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6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放疗+生理盐水组、放疗+地塞米松组、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 目的 探讨芍药苷腹腔灌注对放射性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SPF清洁级C57/B6雌性小鼠6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6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放疗+生理盐水组、放疗+地塞米松组、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小鼠均予以18 Gy 10 MeV电子线全腹部单次照射构建放射性肠炎模型,且每组在放疗前2 d、放疗当天及放疗后第1~13天连续每天分别腹腔灌注生理盐水、1.25 mg/kg地塞米松、30 mg/kg芍药苷、60 mg/kg芍药苷、90 mg/kg芍药苷,灌注量均为0.1 mL/10 g。放疗后观察小鼠排便、自主活动及毛发情况,每天称重;于放疗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4天对小鼠进行剖腹探查,并取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统计每组小鼠放疗后14 d内存活情况。结果 放疗+生理盐水组、放疗+地塞米松组、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小鼠放疗后陆续出现解稀便、行动迟缓及毛发粗糙,体重明显下降,且在放疗后2 d即开始出现肠黏膜损伤;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小鼠在放疗后排便正常,活动自如,毛发光滑,体重波动小且明显高于其他放疗组(P均<0.05),肠道组织损伤时限延长且损伤程度较轻。正常组、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小鼠在放疗后14 d内均存活(100%);放疗+生理盐水组存活2只(20%),中位生存时间为5 d;放疗+地塞米松组存活1只(10%),中位生存时间为5.5 d;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存活4只(40%),中位生存时间为8.5 d。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Gy 10 MeV电子线全腹部单次照射可成功构建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芍药苷腹腔灌注可以保护肠黏膜,缓解放疗所致消化道反应和体重下降,提高小鼠生存率,且较高剂量干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芍药苷 放射疗法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