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陆现彩 杨涛 +2 位作者 刘显东 蒋少涌 吴能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5,共7页
勘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多产出于细碎屑沉积物中, 其分布和赋存形式受温度、压力、水化学条件等多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前人的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孔径尺度中的甲烷水合物稳定性有别于块状、层状水合物, 同时孔隙表面的润湿性也是影响因素... 勘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多产出于细碎屑沉积物中, 其分布和赋存形式受温度、压力、水化学条件等多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前人的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孔径尺度中的甲烷水合物稳定性有别于块状、层状水合物, 同时孔隙表面的润湿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系统阐述了孔隙的孔径、孔隙内表面润湿性对所含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总结了可能的内在机理; 并指出了当前应当尽快建立包括空间效应、温度、压力和组分等因素的综合天然气水合物相图, 查明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孔隙结构和表界面特征, 建立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模型, 将有助于精确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和规模, 对于水合物开发和甲烷存储技术的研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孔径结构 稳定性 表界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1井藻纹层白云岩与竹叶状白云岩成因--基于岩石学、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厘定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永权 周新源 +3 位作者 赵葵东 杨文静 董晨阳 朱长见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6-834,86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底部发育了大量的白云岩,白云岩中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白云岩研究基础薄弱,限制了塔里木盆地白云岩型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选择塔中地区塔中1井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作为对...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底部发育了大量的白云岩,白云岩中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白云岩研究基础薄弱,限制了塔里木盆地白云岩型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选择塔中地区塔中1井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作为对象,应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对其成因问题进行了研究。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的宏观构造与微观结构指示其可能形成于高能的潮坪环境;低有序度值(0.6)与塔北地区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潮坪同沉积白云岩(有序度值0.61)特点一致,指示该白云岩结晶速率较快;同时,高Fe、Mn含量与低U、Mo含量也与氧化环境的潮坪相一致。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δ18O值非常集中,变化在-7.4‰~-5.8‰;87Sr/86Sr组成变化很小,在0.709015~0.709276之间,与前人报道的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海水同位素特征一致,同时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也与下奥陶统泥晶灰岩一致,指示了白云岩的沉积/成岩物质来源于蒸发海水;白云岩δ13C值变化从-2.5‰~+1.6‰,并有着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变化规律,可能指示了古海洋的碳同位素氧化。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的构造特点具有原生沉积特征,同时白云岩CaO与MgO含量的正相关关系也支持该白云岩原生沉积特点。因此,塔里木盆地塔中1井钻遇的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为潮坪环境下,从蒸发海水中快速沉积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纹层白云岩 竹叶状白云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元素 同位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19井奥陶系蓬莱坝组云灰互层段的岩性旋回特征与“顶侵型”埋藏云化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永权 周新源 +2 位作者 赵葵东 杨文静 董晨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台地区奥陶系蓬莱坝组地层中,发育了厚层的白云岩与灰岩的互层段,其中塔中19井蓬莱坝组云灰互层段存在着相对固定的岩性旋回,每个旋回上段为泥晶灰岩,中段为粉晶云岩,下段为硅化砂屑灰岩。对旋回3段泥晶灰岩/粉晶云岩/...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台地区奥陶系蓬莱坝组地层中,发育了厚层的白云岩与灰岩的互层段,其中塔中19井蓬莱坝组云灰互层段存在着相对固定的岩性旋回,每个旋回上段为泥晶灰岩,中段为粉晶云岩,下段为硅化砂屑灰岩。对旋回3段泥晶灰岩/粉晶云岩/硅化砂屑(球粒)灰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发现:1)微量元素组成上,相比于泥晶灰岩与砂屑灰岩,白云岩富集大多数种类的微量元素。一般来说,白云岩样品的稀土总量(6.17×10-6~18.62×10-6)都高于互层的灰岩样品(2.86×10-6~6.80×10-6),但在PAAS标准化图解上,两者的配分模式却很一致,指示了白云岩为灰岩云化的产物。2)白云岩化分为两个期次,分别形成了高钡云岩与低钡云岩。高钡云岩表现出了高S特征,指示了Ba以重晶石形式在白云岩中富存;同时高钡云岩其高Fe、Mn含量特征指示了高钡云岩云化卤水来自热液。3)高钡云岩与低钡云岩表现出了不同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指示了两期白云岩化事件。高钡云岩δ13C值与灰岩相当,δ18O值较高(-6.0‰~-3.2‰),可能指示了交代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低钡云岩δ13C值为-1.7‰~-1.5‰,高于泥晶灰岩,δ18O值变化为-9.7‰~-8.5‰,低于泥晶灰岩,推测交代流体为海水演化热液。4)灰岩87Sr/86Sr值变化很小,为0.708983~0.709039,粉晶云岩白云岩87Sr/86Sr值较高,并且变化范围较大,为0.708914~0.709409,可能由成岩作用演化造成。由于粉晶云岩沿低孔渗条件的泥晶灰岩下层分布,热液流体进入云化体系的方式只能为流体从底部通过裂缝向上运移,遇盖层封堵而沿盖层下层流动发生云化。我们将这种云化模式定义为"顶侵型埋藏云化模式",该模式下形成的白云岩与其上泥晶灰岩构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坝组 白云岩化 顶侵型云化模式 岩性旋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