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一种新类型的锡成矿作用:矿物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94
1
作者 蒋少涌 赵葵东 +2 位作者 姜耀辉 凌洪飞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09-2516,共8页
华南是我国最重要的锡成矿省,产有大量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湘南新探明一个超大型锡矿床—芙蓉锡矿床,其中,最重要的锡矿化产在骑田岭花岗岩体西南部的破碎蚀变带内,与绿泥石化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富... 华南是我国最重要的锡成矿省,产有大量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湘南新探明一个超大型锡矿床—芙蓉锡矿床,其中,最重要的锡矿化产在骑田岭花岗岩体西南部的破碎蚀变带内,与绿泥石化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富含角闪石,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显示出准铝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发生过壳-慢岩浆混合作用。这些特点都表明骑田岭花岗宕并不同于一般的 S 型含锡花岗岩,而显示出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定年分析表明,芙蓉锡矿床主成矿阶段的形成时代要晚于骑田岭花岗岩侵位年龄近20Ma。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发生过水-岩反应的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硫同位素分析表明花岗岩和地层都提供了成矿所需的硫。因此,用花岗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离出富锡的岩浆流体来形成锡矿的传统模式并不适合于解释芙蓉锡矿的形成。我们认为芙蓉锡矿的形成主要与骑田岭花岗岩的绿泥石化蚀变有关,循环的大气降水与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富锡的铁镁矿物在蚀变成绿泥石的同时释放出 Sn 和 Ti 等金属到流体中,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沉淀形成锡矿体。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锡矿化模式,丰富了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锡矿床 骑田岭花岗岩 绿泥石化 华南地区
下载PDF
铀的微生物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DSM 642成矿作用:模拟实验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闵茂中 王金平 +4 位作者 彭新建 陈佳 Hu Huifang BARTON L L WIATROW SK I H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沥青铀矿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 铀矿床 物理化学条件 侏罗系 模拟实验 合成 还原 微生物
下载PDF
南岭稀土花岗岩、钨锡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68
3
作者 华仁民 张文兰 +1 位作者 顾晟彦 陈培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1-2328,共8页
南岭地区的钨锡和稀土矿床都与花岗岩类有直接成因联系,但二者的成矿作用有许多不同之处。钨锡是典型的热液成矿,而稀土则主要形成于风化作用。随着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岩石中的W、Sn等元素含量逐渐增加,因此钨锡等矿床主要与高度分异... 南岭地区的钨锡和稀土矿床都与花岗岩类有直接成因联系,但二者的成矿作用有许多不同之处。钨锡是典型的热液成矿,而稀土则主要形成于风化作用。随着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岩石中的W、Sn等元素含量逐渐增加,因此钨锡等矿床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晚阶段小岩体有关;但是稀土的表现与钨锡不同,由于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导致稀土载体黑云母及许多副矿物的减少,因此稀土元素含量在晚阶段岩体中反而降低。赣南的五里亭-大吉山岩体、桂东北的花山-姑婆山岩体等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南岭地区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有关的岩石主要有:印支期准铝质花岗岩,燕山期A型花岗岩,燕山中-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钨锡 风化壳型稀土矿床 花岗岩 南岭
下载PDF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江西会昌密坑山锡矿田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2
4
作者 邱检生 蒋少涌 +2 位作者 胡建 Mclnnes BIA 凌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44-2450,共7页
密坑山锡矿田是南岭地区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锡成矿的典型代表。本文运用锆石 U-Pb、全岩 Rb-Sr 和辉钼矿Re一()s同位素之年方法,对该区成岩和成矿年龄进行了系统测定,并据此讨论了它们的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密坑山岩体锆石 U-Pb ... 密坑山锡矿田是南岭地区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锡成矿的典型代表。本文运用锆石 U-Pb、全岩 Rb-Sr 和辉钼矿Re一()s同位素之年方法,对该区成岩和成矿年龄进行了系统测定,并据此讨论了它们的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密坑山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36.0±1.7)Ma,全岩 Rb-Sr 等时线年龄(124.5±0.7)Ma,二个计时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时差,计算的冷却速率为8.7℃/Ma,指示岩体在成岩早期冷却相当缓慢。矿田范围内2件不同矿化类型辉钼矿的 Re-Os 模式年龄变化于(114.0±1.6)Ma 和(120.2±5 3)Ma 之间,它们均明显晚于成岩年龄,指示区内具有长时间的热液循环系统,成矿时间延续也较长,并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区域动力地质背景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密坑山矿田深部存在地幔物质的上涌,从而维系了高的地热场环境。这一高热场环境一方面使岩体缓慢冷却,同时也维系了长时间的热液循环系统,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锡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体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 冷却史 锡成矿作用 江西密坑山
下载PDF
电气石——成岩成矿作用的灵敏示踪剂 被引量:22
5
作者 蒋少涌 于际民 +1 位作者 倪培 凌洪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4-604,共11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电气石的化学组成(主化学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组成(H、O、B、Si、Rb/Sr、Sm/Nd、Pb/Pb和K/Ar)特征,提出电气石可以作为研究成岩成矿作用的一个灵敏示踪剂。利用电气石的主化学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组成,可... 本文详细论述了电气石的化学组成(主化学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组成(H、O、B、Si、Rb/Sr、Sm/Nd、Pb/Pb和K/Ar)特征,提出电气石可以作为研究成岩成矿作用的一个灵敏示踪剂。利用电气石的主化学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组成,可以有效指示其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还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找矿标志,指示矿化的存在,并可能用于区分矿化类型和矿体规模。电气石的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已经用于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推断源区特征和流体性质,指示岩石和矿床成因。同时,还有可能提供电气石形成及成岩成矿作用年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化学组成 示踪剂 成矿作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高钛与低钛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对金红石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9
6
作者 邱检生 王汝成 +3 位作者 蒋少涌 胡建 张晓琳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75-1882,共8页
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是我国原生金红石矿床的最重要类型。本文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范围内揭露的榴辉岩为对象,通过对榴辉岩中TiO2与其它元素协变关系的全面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原生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TiO2的平均品位,将榴辉岩... 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是我国原生金红石矿床的最重要类型。本文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范围内揭露的榴辉岩为对象,通过对榴辉岩中TiO2与其它元素协变关系的全面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原生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TiO2的平均品位,将榴辉岩区分为高钛榴辉岩(TiO2>2%)和低钛榴辉岩(TiO2<2%),并据此系统对比了二类榴辉岩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钛榴辉岩相对贫硅、贫钾、富铁,Al2O3/TiO2比值和全碱(K2O+Na2O)含量总体偏低,Cs、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亏损,而放射性元素Th、U则相对富集,并总体具有较低的轻重稀土比值。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原岩因素制约,原岩的源区组成、产出环境、起源深度、部分熔融程度和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对Ti的初始富集均具重要影响,富钛基性原岩是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高压区域变质作用是这类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金红石 地球化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闵茂中 彭新建 +4 位作者 王金平 尹琳 张光辉 徐惠芳 李朋富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57-263,共7页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可分为代谢性和非代谢性两类。前者与代谢产生的酶、化学配位体、排泄物对铀酰的络合、还原有关 ;后者是由细胞的负电位与带正电荷的UO2 + 2 间产生生理 化学作用 ,导致...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可分为代谢性和非代谢性两类。前者与代谢产生的酶、化学配位体、排泄物对铀酰的络合、还原有关 ;后者是由细胞的负电位与带正电荷的UO2 + 2 间产生生理 化学作用 ,导致铀的生物吸附、吸收、离子交换和沉淀 ,它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力无关。综述了厌氧菌、喜氧菌富集铀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富集铀 新陈代谢 电子转移 生物吸附 实验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生物成矿作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闵茂中 王汝成 +6 位作者 边立曾 张富生 彭新建 王金平 李朋富 尹琳 张光辉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介绍了我国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生物成矿现象、微生物活动证据、该类铀矿床具备的微生物生存条件和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理论。认为该类矿床中U,Mo,Re,Se紧密共生,且在空间上有一定分布规律,推测是否与富集这些元素的微生物的空间... 介绍了我国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生物成矿现象、微生物活动证据、该类铀矿床具备的微生物生存条件和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理论。认为该类矿床中U,Mo,Re,Se紧密共生,且在空间上有一定分布规律,推测是否与富集这些元素的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有关?建议开发砂岩型铀矿的微生物开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生物成矿作用 矿床学 微生物富集成矿 微生物采矿
下载PDF
胶东蓬莱金成矿区的S-Pb同位素地球化学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81
9
作者 侯明兰 蒋少涌 +1 位作者 姜耀辉 凌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25-2533,共9页
蓬莱金矿区位于胶东三大金矿带中的栖霞-蓬莱金矿带内。本文系统研究了该金矿化集中区内的黑岚沟、大柳行和河西金矿的 S、Pb、Rb-Sr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招远-掖县成矿带中的玲珑金矿化集中区内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 蓬莱金矿区位于胶东三大金矿带中的栖霞-蓬莱金矿带内。本文系统研究了该金矿化集中区内的黑岚沟、大柳行和河西金矿的 S、Pb、Rb-Sr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招远-掖县成矿带中的玲珑金矿化集中区内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蓬莱金矿区δ^(34)S 值总体变化为6.3‰~9.5‰,平均值为7.5‰。其中河西金矿δ^(34)S 值为7.4‰~8.5‰,黑岚沟金矿δ^(34)S 值为6.3‰~9.5‰,大柳行金矿δ^(34)S 值为6.4‰~8.2‰。不同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十分小,并与玲珑金矿区的硫同位素组成相近(δ^(34)S=6.4‰~8.6‰,平均值为7.6‰)。蓬莱金矿区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小,其中河西金矿^(206)Pb/^(204)Pb 为17.3086~17.4799,^(207)Pb/^(204)Pb 为15.5264~15.5543,^(208)pb/^(204)Pb 为38.0642~38.3698;大柳行金矿^(206)Pb/^(204)Pb 为17.3653~ 17.5037.^(207)Pb/^(204)Pb 为15.5142~15.5355,^(208)Pb/^(204)Pb 为38.1249~38.31 36:黑岚沟金矿^(206)Pb/^(204)Pb 为17.3558~17.5958,^(207)Ph/^(204)Pb 为15.5105~15.5746,^(208)Pb/^(204)Pb为38.0749~38.4361。投影到 Zartman and Doe(1981)铅构造模式图上,成分点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蓬莱金矿区与玲珑金矿区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部分数据与矿区内煌斑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近,而与赋矿围岩郭家岭花岗岩相差甚远,表明矿体中的铅可能与煌癍岩有相同的源区。矿石铅呈线性趋势分布,它正好位于煌斑岩与一个极具放射成因铅的胶东群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之间,很可能说明矿石铅是壳幔混合的产物。对蓬莱金矿区黄铁矿的 Rb-Sr 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河西金矿的成矿年龄为122.3±3.1Ma(MSWD=1.7),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1208;黑岚沟和大柳行金矿的成矿年龄为117.8±6.5Ma(MSWD=17),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1085。说明蓬莱金矿区具有与玲珑金矿区相近的成矿时代,两者均为120Ma 左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也说明成矿物质具有壳慢混合的特征。从蓬莱金矿区具有与玲珑金矿区一致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可知,蓬莱金矿区具有产出大型一超大型金矿的巨大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物质来源 铷-锶同位素 成矿年代 蓬莱金矿区 胶东
下载PDF
湖南东坡矿田金船塘锡铋矿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年龄 被引量:34
10
作者 肖红全 赵葵东 +2 位作者 蒋少涌 姜耀辉 凌洪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文章选取金船塘锡铋矿床中的辉铋矿_黄铁矿矿石及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 ,并对其中两个放射成因铅含量较高的黄铁矿进行了单矿物分步酸淋滤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的Pb_Pb等时线成矿年龄为(16 4± 12 )Ma,该年龄与千里山... 文章选取金船塘锡铋矿床中的辉铋矿_黄铁矿矿石及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 ,并对其中两个放射成因铅含量较高的黄铁矿进行了单矿物分步酸淋滤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的Pb_Pb等时线成矿年龄为(16 4± 12 )Ma,该年龄与千里山岩体燕山早期第一期的岩浆侵入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同 ,说明矿化的发生与该期花岗岩的侵入关系非常密切。金船塘矿床铅同位素的构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铅来源于上地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东坡矿田 金船塘锡铋矿床 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 成矿年龄 Pb-Pb等时线年龄 分步酸淋滤 硫化物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脉状铜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52
11
作者 吴南平 蒋少涌 +2 位作者 廖启林 潘家永 戴宝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9-807,共9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均位于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说明成矿流体中铅具有稳定的上地壳来源。各矿床由于赋矿层位不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如由兰坪盆地侏罗纪地层中的金满矿床到思茅盆地二叠纪地层中的白龙厂矿床,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4)Pb)呈增高趋势,这表明这类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且地层越老,提供的铅就相对富含放射成因铅。 矿床中脉石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等的锶同位素组成也表明,金满矿床成矿流体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874~0.71232),而白龙厂矿床的^(87)Sr/^(86)Sr比值较低(0.70829~0.70938),接近于围岩灰岩的值(0.70755)。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满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大,为-20.5‰~+7.0‰。水泄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小,为-0.1‰~+4.2‰。而白龙厂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4.3‰~-3.6‰。水泄和白龙厂矿床中重晶石的δ^(34)S值分别为+12.3%0~+19.0‰和+13.1‰,它们与盆地中蒸发岩层中石膏的δ^(34)S值(+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铅、硫同位素 物质来源 兰坪-思茅盆地
下载PDF
浙江普陀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其岩石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岩浆混合作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晓琳 邱检生 +3 位作者 王德滋 王汝成 徐夕生 陈小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92,共12页
浙江普陀山岩体是我国东南沿海产出的由多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I_A型复合花岗质杂岩体。锆石U_Pb定年结果显示该杂岩体主要由 3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自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 (约 170M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约 110Ma)和晶洞钾长... 浙江普陀山岩体是我国东南沿海产出的由多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I_A型复合花岗质杂岩体。锆石U_Pb定年结果显示该杂岩体主要由 3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自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 (约 170M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约 110Ma)和晶洞钾长花岗岩 (约 90Ma) ,其中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是该杂岩体的主体岩性 ,在该类岩石中常发育有丰富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本文重点研究了该杂岩体中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寄主岩 )及其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寄主花岗岩为高演化的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或弱过铝质 ,富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Rb、Th等 )和轻稀土元素 (LREE/HREE =8.5 8~ 13.83) ,具有中强的铕负异常 (δEu =0 .2 9~ 0 .4 3) ,并显著亏损Sr、Ba、P和Ti等。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之间主、微量元素表现出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 ,二者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 - 6 .30~ - 6 .6 0和 - 6 .95~ - 7.12〕 ,均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对包体与寄主岩产出构造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 ,该杂岩体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是在伸展引张构造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浙江普陀山
下载PDF
贵东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展适 华仁民 +2 位作者 刘晓东 邓平 吴烈勤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9-756,共8页
贵东花岗杂岩体是一个由鲁溪岩体、下庄岩体、帽峰岩体、笋洞岩体、隘子岩体和司前岩体等组成的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不同的岩体不仅在主要元素含量、铝过饱和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一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方面,如稀土总量、δEu... 贵东花岗杂岩体是一个由鲁溪岩体、下庄岩体、帽峰岩体、笋洞岩体、隘子岩体和司前岩体等组成的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不同的岩体不仅在主要元素含量、铝过饱和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一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方面,如稀土总量、δEu值以及LREE/HREE、(La/Yb)N、(La/Sm)N、(Gd/Yb)N比值等,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铀矿体常常赋存在强过铝质、并且后期发生了强烈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花岗岩体中,这些岩体典型的稀土元素特征是稀土总量、δEu、LREE/HREE、(La/Yb)N、(La/Sm)N、(Gd/Yb)N比值等均较低,并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东花岗杂岩体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四分组效应 铀成矿 帽峰岩体 稀土
下载PDF
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章东 朱金初 +2 位作者 季峻峰 李福春 卢新卫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共5页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及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程度较好,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出伊利...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及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程度较好,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出伊利石结晶程度好的部位,矿化品位高,蚀变程度也强。在低水/岩比、流体量小的深部斑岩体内,伊利石结晶度(IC)则主要受温度、时间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铜矿床 斑岩铜矿 控矿 伊利石 结晶度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年代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戴宝章 廖启林 蒋少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4-683,共10页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兰坪 -思茅盆地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矿床 .该矿床产出于火山岩中 ,其构造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均比较复杂 ,整个矿床由上部层状或透镜状的块状硫化物矿体和下部脉状及浸染状的矿体组成 .该矿床脉状矿体中石英流...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兰坪 -思茅盆地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矿床 .该矿床产出于火山岩中 ,其构造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均比较复杂 ,整个矿床由上部层状或透镜状的块状硫化物矿体和下部脉状及浸染状的矿体组成 .该矿床脉状矿体中石英流体包裹体Rb_Sr等时线年龄为 ( 1 1 8± 1 2 )Ma ,初始锶同位素组成为 ( 0 .70 80 0 7± 0 .0 0 0 0 3 7)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 ( 2 .0~ 8.0wt %NaCl)和中低温度 ( 90~ 2 0 0℃ ) ;矿床中主要硫化物矿物的δ34S值在 - 0 .9‰~ 3 .5‰之间 ,集中在零值附近 .结合对以往的氢 -氧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 ,大平掌矿床与区域内的脉状铜矿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因此认为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为形成于燕山期的热液矿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石英流体包裹 RB-SR等时线 热液矿床
下载PDF
流体在金属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福春 刘源 +1 位作者 金章东 耿建华 《矿产与地质》 1999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流体控制着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在金属成矿过程中促进了金属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冷却、水—岩反应、浓缩作用。
关键词 流体 金属矿 成矿过程 浓缩作用
下载PDF
初论华南中、新生代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系统
17
作者 华仁民 陈培荣 +4 位作者 张文兰 刘晓东 陆建军 林锦富 姚军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2-135,共4页
华南地区中、新生代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不同来源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并因此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把华南地区与中、新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系统,即:①与钙碱性火山-浅成侵入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qu... 华南地区中、新生代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不同来源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并因此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把华南地区与中、新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系统,即:①与钙碱性火山-浅成侵入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系统",②与板内高钾钙碱系列花岗闪长质岩石有关的铜铅锌成矿系统,③与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稀土铀多金属成矿系统,以及④与A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金铜及铀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花岗质岩浆 中新生代 华南地区
下载PDF
江西武山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3
18
作者 蒋少涌 李亮 +4 位作者 朱碧 丁昕 姜耀辉 顾连兴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79-1690,共12页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高;角闪石具有 Mg/(Mg+Fe)高而 Si 低的特征,为阳起石和镁质角闪石,角闪石压力计计算表明岩体具有超浅成侵位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 SiO_2(64.9%~68.62%,平均66.52%)和 Al_2O_3(14.0%~15.3%,平均14.8%)含量,同时岩石的 Mg~#很高(0.53~0.71),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岩石富集轻稀土((La/Yb)_N=27.8~64.5),Eu 负异常不明显,岩石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 Sr/Y 比值(35.0~68.2)。岩石的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067~0.7075,ε_(Nd)(t)值为-4.08~-4.44,锆石的ε _(Hf)(t)值为-2.1~-7.0。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很有可能是由拆沉的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石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山铜矿 花岗闪长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Sr-Nd—Hf同位素组成 壳幔相互作用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与抱伦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64
19
作者 谢才富 朱金初 +5 位作者 丁式江 张业明 陈沐龙 付杨荣 付太安 李志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93-2508,共16页
尖峰岭复式岩基主要由尖峰岭超单元的中粗粒似斑状、细粒似斑状、粗中粒及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该超单元富硅、富钾、弱过铝一准铝质,碱度率较高,属碱性系列。总体上富含 Rb、Cs、Th、U、Pb、Zr、Hf、Y 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Ba、Sr... 尖峰岭复式岩基主要由尖峰岭超单元的中粗粒似斑状、细粒似斑状、粗中粒及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该超单元富硅、富钾、弱过铝一准铝质,碱度率较高,属碱性系列。总体上富含 Rb、Cs、Th、U、Pb、Zr、Hf、Y 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 和适度亏损Nb、Ta。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_N=8 29~30.36;中等—强烈亏损 Eu,δEu=0.43~0.05;早期单元稀土元素含量高而晚期单元明显降低。(^(87)Sr/^(86)Sr)_i和 T_(2DM)较高,分别为0.71658~0.71703和1639~1709Ma;而ε_(Nd)(t)值较低,为-7.59~-8.46。锆石 SHRIMP U-Pb 法获得其结晶年龄为249±5Ma。尖峰岭超单元的成因类型介于 S 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之间,并且类似于高热(HHP)花岗岩,是在早三叠世后造山环境岩石圈拆沉、热软流圈上涌的动力学机制下,地壳变杂砂岩或变砂屑岩受到幔源流体富集后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熔融温度大约为770~790℃,压力约(10~12.5)×10~8Pa(相当于深约34~42km)。熔体侵位后发生过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岩体内部降温至约300℃的时代(221~209Ma)与其外接触带上抱伦金矿的成矿时代(220~200Ma)相一致,比岩体结晶年龄晚了约30~40Ma。岩体内部长期保持中高温环境,有利于形成热水溶液对流循环系统而成矿。但该岩体主要是为金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动力,而不是主要提供了热液流体和矿质,因此,将抱伦金矿称为'与高热花岗岩伴生的热液型矿床'更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尖峰岭岩体 高热花岗岩 抱伦金矿 后造山 SHRIMP U—Pb年龄 海南
下载PDF
中生代苏-鲁活动大陆边缘榴辉岩、煌斑岩、金矿及富集地幔间的成因联系 被引量:37
20
作者 胡受奚 孙景贵 +3 位作者 凌洪飞 叶瑛 翟建平 方长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海西期末形成的初始欧亚板块 ,从三叠纪 (2 5 0 Ma)开始 ,便与古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作用和俯冲作用 ,及由此引起的远距离效应使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从中生代开始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及构造环境的演化是控... 海西期末形成的初始欧亚板块 ,从三叠纪 (2 5 0 Ma)开始 ,便与古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作用和俯冲作用 ,及由此引起的远距离效应使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从中生代开始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及构造环境的演化是控制胶东地体等大多数中生代榴辉岩等变质岩类、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煌斑岩类以及金等矿床形成和使它们出露地表的重要因素。胶东地体中富钾的钙 -碱性煌斑岩类的特征与其它活动大陆边缘和造山带中金矿有关的煌斑岩很相似 ,例如呈脉状产出、晚期侵位、强烈的自变质、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 (L IL E)和挥发分、高的金含量、高的 L REE/ HREE和 87Sr/ 86 Sr比值、低的 1 43Nd/ 1 44 Nd比值、与花岗岩类、橄榄安粗岩、酸性脉岩以及热液金矿床的密切共生及它们之间与富集地幔楔的成因联系等 ,这些都表明它们与板块或板片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 L IL E作用或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榴辉岩 富集地幔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 金矿床 A-型俯冲 中生代 火山岩 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