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醋酸淋溶实验及其碳酸盐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连文 王洪涛 +1 位作者 陈旸 陈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3,共5页
选择性的化学淋溶实验 ,广泛用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中。通过对比 1mol/L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剂对黄土和古土壤的淋溶效果 ,发现 1mol/L的醋酸能选择性淋溶黄土和古土壤中碳酸盐组分 ,对硅酸盐、铁的氧化物等影响很小。在确定溶剂后 ,... 选择性的化学淋溶实验 ,广泛用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中。通过对比 1mol/L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剂对黄土和古土壤的淋溶效果 ,发现 1mol/L的醋酸能选择性淋溶黄土和古土壤中碳酸盐组分 ,对硅酸盐、铁的氧化物等影响很小。在确定溶剂后 ,以 1mol/L醋酸溶液选择性淋溶了洛川剖面 4 3个黄土和古土壤样品 ,通过分析淋溶液的组成 ,得出黄土和古土壤中碳酸盐组分的平均成分 (wB)为 :MgO 1.71% ,MnO 670× 10 - 6 ,Sr 4 90× 10 - 6 。淋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黄土-古土壤剖面的风化成壤程度 ,其中醋酸淋溶液中MnO含量能更好地反映当时的古气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淋溶实验 醋酸 碳酸盐 化学风化 地球化学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黄土地层Rb和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季风气候意义 被引量:104
2
作者 陈骏 汪永进 +3 位作者 陈旸 刘连文 季峻峰 鹿化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9-266,共8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的含量变化及其在不同粒级与不同相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Rb在粘粒中含量高,基本只存在于残留态中,而Sr则主要分布于砂和粉砂粒级中,并以残留态与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相态,因此黄土和古土壤... 本文详细研究了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的含量变化及其在不同粒级与不同相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Rb在粘粒中含量高,基本只存在于残留态中,而Sr则主要分布于砂和粉砂粒级中,并以残留态与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相态,因此黄土和古土壤中Rb、Sr含量的差异应与冬季风驱动的粒度分选作用引起的物质组成变化及夏季风驱动的风化成壤强度密切相关。Rb/Sr值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系统的两个相互消长因子——冬季风与夏季风在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循环交互特征。洛川剖面2.6Ma以来Sr含量总体演化趋势与北半球冰量变化模式的相似性验证了高纬度冰盖生长与东亚季风强度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而Rb含量与磁化率之间极佳的正相关关系为今后用Rb来评估成壤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季风 黄土高原 磁化率 成壤作用
下载PDF
高岭石胶体的降氟作用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洪涛 刘连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5-859,共5页
含氟溶液的高岭石吸附实验表明,其吸附能力与溶液的pH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酸性条件下,高岭石的吸氟量较大,降氟率较高;随着pH值的增大,其吸氟能力大大降低;而在碱性条件下,高岭石基本不具有吸氟能力.高岭石的吸氟量还受高岭石用... 含氟溶液的高岭石吸附实验表明,其吸附能力与溶液的pH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酸性条件下,高岭石的吸氟量较大,降氟率较高;随着pH值的增大,其吸氟能力大大降低;而在碱性条件下,高岭石基本不具有吸氟能力.高岭石的吸氟量还受高岭石用量和含氟溶液浓度的影响.高岭石吸附氟主要是由于体系pH值降低,高岭石表面带正电荷而吸附F-离子;另外,随着NaF浓度的提高,体系ξ电势减小,发生絮凝作用,高岭石携带F-离子沉淀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胶体 降氟作用 PH值 降氟机理 吸氟能力 饮水净化
下载PDF
黄土中蜗牛壳Mn^(2+)的EPR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盛雪芬 陈骏 +1 位作者 季峻峰 眭云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5,共6页
对黄土高原陕西省洛川和甘肃省西峰剖面中黄土 -古土壤层中的蜗牛壳进行了EPR波谱分析 ,同时对洛川地区的现代蜗牛壳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1)不同种类的蜗牛壳具有相近的EPR信号强度 ,表明不同种类的蜗牛对Mn2 + 的吸收没有差异性。... 对黄土高原陕西省洛川和甘肃省西峰剖面中黄土 -古土壤层中的蜗牛壳进行了EPR波谱分析 ,同时对洛川地区的现代蜗牛壳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1)不同种类的蜗牛壳具有相近的EPR信号强度 ,表明不同种类的蜗牛对Mn2 + 的吸收没有差异性。 (2 )黄土层中蜗牛壳的EPR信号强度远大于古土壤中的 ,即黄土中蜗牛壳所含的Mn2 + 远大于古土壤中的蜗牛壳的Mn2 + 的含量 ,说明前者生活在比较还原的条件下 ,后者形成环境的氧化性较高。因此本文认为蜗牛壳中Mn2 + 的含量可反映其生长环境中Mn2 + 的含量和氧化还原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R波谱 蜗牛壳 黄土 氧化-还原条件 古气候 锰离子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16
5
作者 袁旭音 王禹 +2 位作者 陈骏 孙成 许乃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 ,发现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艾氏剂、狄氏剂、六氯苯、七氯等在几乎所有的样品中均被检出 .其中 β HCH、p ,p’ DDE和六氯苯的残留水平最高 ,平均值分别达到6 5 72ng/ g、1 4 3 2ng... 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 ,发现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艾氏剂、狄氏剂、六氯苯、七氯等在几乎所有的样品中均被检出 .其中 β HCH、p ,p’ DDE和六氯苯的残留水平最高 ,平均值分别达到6 5 72ng/ g、1 4 3 2ng/ g和 2 1 5 8ng/ g(干重 ) ,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高于DDTs .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地表径流入湖、大气沉降和工业污水排放 .数据表明太湖沉积物的HCHs、DDTs比报道的中国江河沉积物高 ,但低于海湾沉积物 .根据海洋风险评估值进行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 残留特征 风险评估 湖泊污染 农药残留量
下载PDF
太湖北部底泥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环境意义 被引量:47
6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陶于祥 季峻峰 许乃政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8,共8页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N、P的含量还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成正比。柱状样的N、P垂直变化显示,数千年人类的活动并未明显影响底泥中N、P的含量,而在近代则明显增加。底泥中大量的N、P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其次是农田肥料和围网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环境意义 太湖 分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的污染元素特征及环境变化效应 被引量:29
7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季峻峰 陶于祥 王润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7-434,共8页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 ,具有相同的物源 ,通过补给区的径流 ,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 ,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 ,具有相同的物源 ,通过补给区的径流 ,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 ,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高 ,表明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了水体 ;营养元素高的沉积物均靠近城镇 ,其原因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尚未超过自然背景值 ,只有沉积物中Cd和Pb ,土壤中的Cu、Cd和Hg超过。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大多比土壤中高 ,特别在北部沿岸沉积物中 ,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大超过平均值 ,这种不正常的高值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土壤 污染元素 太湖 营养元素 氮磷 环境变化效应
下载PDF
不同粒级黄土-古土壤中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盛雪芬 陈骏 +2 位作者 杨杰东 季峻峰 陈旸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从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环县两个剖面选取若干黄土和古土壤样品,分为三种粒级(>45μm、2~45μm、<2μm),挑出>45μm粒级中的根状结核与蜗牛壳化石碎片,分别测定δ13C和δ18O值。结果显示,两个剖面不同粒级组分的δ13C和δ18O值... 从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环县两个剖面选取若干黄土和古土壤样品,分为三种粒级(>45μm、2~45μm、<2μm),挑出>45μm粒级中的根状结核与蜗牛壳化石碎片,分别测定δ13C和δ18O值。结果显示,两个剖面不同粒级组分的δ13C和δ18O值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洛川剖面的根状结核和蜗牛壳与分粒级样品中的<2μm粒级中碳酸盐的δ13C和δ18O值最为接近,处于相同的区域内;而>45μm粒级中的δ13C和δ18O值与其他样品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认为黄土-古土壤中<2μm粒级中所含的碳酸盐可代表成壤碳酸盐,其蕴涵的地球化学信息可用以重建成壤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原生碳酸盐 次生碳酸盐 分粒级 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古环境 古土壤
下载PDF
最近130ka以来黄土中Zr/Rb值变化及其对冬季风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连文 陈骏 +2 位作者 陈旸 季峻峰 鹿化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2-706,共5页
寻找一个不受风化成壤作用影响的冬季风代用指标,一直是黄土高原古季风研究的重点.将环县、西峰和洛川黄土样品分离成5个粒级,分别测量Zr和Rb含量,结果表明其含量在不同粒级中变化较大.Zr明显在粗粒级中富集,而Rb则在细粒级中的含量较高... 寻找一个不受风化成壤作用影响的冬季风代用指标,一直是黄土高原古季风研究的重点.将环县、西峰和洛川黄土样品分离成5个粒级,分别测量Zr和Rb含量,结果表明其含量在不同粒级中变化较大.Zr明显在粗粒级中富集,而Rb则在细粒级中的含量较高.Zr/Rb值随粒度变细急剧减小.环县和西峰剖面L1黄土亚层中Zr/Rb值与粉尘平均粒径明显正相关,Zr/Rb值可以反映原始粉尘粒度的大小.对比环县、西峰和洛川130ka以来的Zr/Rb值和粉尘平均粒径分布曲线,表明Zr/Rb值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冬季风替代性指标.Zr/Rb值指示了在氧同位素3阶段时,当时的冬季风强度较弱,其强度与氧同位素5阶段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冬季风指标 Zr/Rb值 粒度 古季风 冬季风代用指标 风化成壤作用 130ka以来 指示意义
原文传递
最近13万年来黄土高原Rb/Sr记录与夏季风时空变迁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旸 陈骏 +2 位作者 刘连文 季峻峰 张建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3-519,共7页
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由西到东、由北到南2个断面上6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Rb/Sr分析。结果表明Rb/Sr空间分布主要以纬向梯度变化为特征,而随经度变化不显著。通过对黄土高原现代表层土壤的Rb/Sr与气候条件的研究,建立了... 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由西到东、由北到南2个断面上6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Rb/Sr分析。结果表明Rb/Sr空间分布主要以纬向梯度变化为特征,而随经度变化不显著。通过对黄土高原现代表层土壤的Rb/Sr与气候条件的研究,建立了年均降水量与Rb/Sr的回归方程,据此对6个地点13万年来古降水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氧同位素阶段3和5时期降水量显著增加,并具有较高的且十分相近的纬向变化梯度,反映了夏季风占优势期黄土高原南部比北部地区具有更加显著的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Rb/Sr比值 夏季风 时空变迁 降水量 13万年 古气候 古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