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城市西部遗产廊道规划 被引量:8
1
作者 信丽平 姚亦锋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5-38,共4页
南京城市西部历史时期是城市的重要边界,现在逐渐演变成老城与新区之间的核心地带,成为公共活动的重要地区,保护其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其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遗产点的历史概况、现状及其分布情况,... 南京城市西部历史时期是城市的重要边界,现在逐渐演变成老城与新区之间的核心地带,成为公共活动的重要地区,保护其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其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遗产点的历史概况、现状及其分布情况,提出规划遗产廊道的意义,探讨规划的具体思路,为南京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绿色廊道 遗产廊道
下载PDF
运用边际综合效益极大化原理进行城市空间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兼论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宗跃光 《规划师》 2008年第4期12-16,共5页
城市规划作为调整和分配城市空间利益的公共规则,其本质是协调城市空间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在合作博弈条件下,城市规划引导空间资源分配应遵循边际综合效益极大化原理,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构建和谐城市空间。
关键词 空间资源 边际效益 分配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出现的3次高潮及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建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41-2042,2059,共3页
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出现的3次高潮:计划经济时期的区域规划,改革开放初期的区域规划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区域规划,并对其进行了对比,进而分析了新区域规划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区域规划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区域规划 高潮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关系的研究——以南京内秦淮地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高耸 姚亦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342-10345,共4页
以南京内秦淮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历史文物古迹调查,研究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破坏情况,找出城市更新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探讨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延续城市自身的特色。
关键词 历史文物古迹保护 城市更新 古迹调查 历史街区
下载PDF
区域整合:文化的可能角色及其实现--关中城市群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春燕 刘洋 王红扬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9,共6页
区域规划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内部条件、问题、需求差异性都很大的不同空间单元,通过何种手段能够被联合成为一个协调共赢的整体。既有研究和实践最终归结到管治体制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空间的协调利用则是上述两方面手段的结... 区域规划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内部条件、问题、需求差异性都很大的不同空间单元,通过何种手段能够被联合成为一个协调共赢的整体。既有研究和实践最终归结到管治体制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空间的协调利用则是上述两方面手段的结果。文章认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共享",理论上应该可以对促进区域整合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进一步,文化如何在区域整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文章作者参与完成的对关中城市群规划进行的相关探索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进行整合的区域内部单元大都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其次,文化对区域内部和外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内在于建立认同,形成整合的基础,对外则是凸显差异,成为区域的象征;两个方向共同作用,把区域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品质的单一整体单元进行营销,文化成为区域整合的有效手段;第三,文化载体的空间特征使文化成为区域整合的可操作手段;第四,文化由于无界限、长久性等特征,成为整合区域的可持续的关键要素。这一案例部分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区域规划中对文化因素的理解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整合 文化 角色 路径
下载PDF
地域大事件营销效应的城市增长机器分析——以南京奥体新城为例 被引量:81
6
作者 张京祥 殷洁 罗震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2-457,共6页
城市增长机器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环境中城市政府与资本力量结合的一种增长联盟,在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增长中广泛存在。文章以地域营销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具体以南京奥体新城为实证,对城市增长联盟的形成、博弈与解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转型... 城市增长机器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环境中城市政府与资本力量结合的一种增长联盟,在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增长中广泛存在。文章以地域营销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具体以南京奥体新城为实证,对城市增长联盟的形成、博弈与解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政府的高度企业化倾,以及城市增长机器产生、运作的机制。指出要建立更为稳定、广泛的城市城市增长联盟,实现从“增长型政府”向“发展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事件 地域营销 城市增长机器 企业型政府 南京
下载PDF
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60
7
作者 杨英宝 苏伟忠 +1 位作者 江南 甄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7-886,I0002,共11页
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统计数据分析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强度和范围在增长。南京市的年均温逐年上升,与郊区六合县的温差呈上升趋势;南京市建成区内... 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统计数据分析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强度和范围在增长。南京市的年均温逐年上升,与郊区六合县的温差呈上升趋势;南京市建成区内4级热岛效应面积增加了107.88km2。热岛效应增长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厂>雨花台>市辖区>栖霞>浦口>江宁。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使得热岛效应空间分布更广泛,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利用强度变化最大的地方即城市热岛效应增加最多的地方,两者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吻合;而和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扩展规模没有很好的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遥感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1 位作者 陆玉麒 甄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4-81,89,共9页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体现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中心性因素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区域发展为主导,当前以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 中国
下载PDF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9
作者 黄文娟 葛幼松 周权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68-5970,5972,共4页
低碳城市成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选择,而低碳城市社区规划是构建低碳城市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综述低碳城市社区的概念发展与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低碳城市社区建设经验,总结国内近几年低碳城市社区规划最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低碳城市成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选择,而低碳城市社区规划是构建低碳城市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综述低碳城市社区的概念发展与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低碳城市社区建设经验,总结国内近几年低碳城市社区规划最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而阐述社区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相结合的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方向与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社区 城市规划 社区规划
下载PDF
规划理念转变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探索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震东 张京祥 易千枫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7,共6页
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进行评价和思考。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需要首先树立前瞻主动、务实客观的规划观。进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探索化解或缓和中心城市发展与农村城市... 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进行评价和思考。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需要首先树立前瞻主动、务实客观的规划观。进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探索化解或缓和中心城市发展与农村城市化两个方面用地扩张压力的途径,调节用地供需矛盾。最终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刚性内容,即强制性措施及与其相关的实施、监督以及绩效评价机制。最后论文结合在南京沧东地区的相关实践介绍了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理论研究的初步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城市建设用地 规划研究 规划实践 南京
下载PDF
区域流动空间整合与全球城市网络构建 被引量:111
11
作者 沈丽珍 顾朝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7-793,共7页
流动空间作为新时期的新空间形式已经开始影响区域空间的结构与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文章通过区域流动空间的整合研究,发现在流动空间中,连接性弱化物理邻近性,关系论更新区位论,区域空间关系被重新整合。在新的区域空间关系中,流动... 流动空间作为新时期的新空间形式已经开始影响区域空间的结构与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文章通过区域流动空间的整合研究,发现在流动空间中,连接性弱化物理邻近性,关系论更新区位论,区域空间关系被重新整合。在新的区域空间关系中,流动空间的网络动力与结构表现出集聚与扩散、等级结构与地域差异等特征。这种关系进一步作用于传统的中心地体系,形成流动空间的网络城市体系,进而构筑全球城市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区域空间 城市体系
原文传递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8-925,共8页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为认识城市更新对低收入阶层所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优化改造该类住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南京郊区8个拆迁安置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具有6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满意度...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为认识城市更新对低收入阶层所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优化改造该类住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南京郊区8个拆迁安置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具有6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满意度评价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就业环境维度、设施配置维度、地理空间维度、自然环境维度、住房条件维度和人文社会维度,社区满意度评价整体偏低,以就业环境、设施配置及地理空间维度尤为突出,表明被迫动迁后低收入居民在就业以及城市公共设施享用等方面的情况最不理想。不同组间的居民社区满意度差异显著,时间、空间、文化程度以及工作稳定性状况是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动迁居民 社区满意度 评价 南京
原文传递
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南京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博 葛幼松 顾鸣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9-364,共6页
通过对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的研究,总结出影响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包括交通区位、商业区位以及历史风貌区保护等方面.基于南京市2050年地铁站点周边用地可达性,构建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模型.从商业网点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 通过对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的研究,总结出影响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包括交通区位、商业区位以及历史风貌区保护等方面.基于南京市2050年地铁站点周边用地可达性,构建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模型.从商业网点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等社会、历史条件对模型进行探讨,最终实现南京市老城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交通区位 开发强度
下载PDF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方法和应用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晓瑞 宗跃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734,共7页
通过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要求,将关键自然资本不能减少的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与区域综合生态价值观相结合,受经典力学定律启发,构建了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承载力潜力压力阻力&qu... 通过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要求,将关键自然资本不能减少的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与区域综合生态价值观相结合,受经典力学定律启发,构建了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承载力潜力压力阻力"模型,提出了计算区域空间开发所受合力的方法,得到了区域主体功能区的综合划分指数,根据规划空间单元综合划分指数的大小实现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解决了目前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开发类和保护类的阈值确定这一技术难点。以京津地区为实证,根据对未来发展决策导向的预期,应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和方法实现了京津地区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模型 方法 综合划分指数 京津地区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禀赋与城市化水平关系的多尺度考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少星 颜培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6期44-49,共6页
通过对单体区域在时间序列上的分析和对多个区域面板数据集综合水平的横向比较,本文在多个尺度上验证了自然资源禀赋在区域城市化过程的"资源诅咒"假说,并且通过在省际层面上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理论检验,也得出"资源诅... 通过对单体区域在时间序列上的分析和对多个区域面板数据集综合水平的横向比较,本文在多个尺度上验证了自然资源禀赋在区域城市化过程的"资源诅咒"假说,并且通过在省际层面上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理论检验,也得出"资源诅咒"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存在的结论。文章还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资源产生限制作用的作用机理,认为这种效应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项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城市化动力机制和"资源诅咒"假说的研究,在实践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禀赋 城市化水平 资源诅咒 尺度 机制
下载PDF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晓瑞 宗跃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5,共5页
从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对近5年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不足表现为考虑因素不够充分;因素之间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叠,区分度不够;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深入。研究的关键与焦... 从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对近5年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不足表现为考虑因素不够充分;因素之间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叠,区分度不够;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深入。研究的关键与焦点在于一是如何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和限制,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类功能区和保护类功能区的划分阈值点。未来研究应从三方面进一步展开:构建科学的规划模型;基于模型构建一套系统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以GIS为支撑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规划理论 规划模型 规划技术方法 规划支持系统
下载PDF
中小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方法探讨——以泰兴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强华 葛幼松 李胜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1,共5页
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之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在各地相继展开。本文总结集聚区规划中功能定位、业态选择、内部... 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之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在各地相继展开。本文总结集聚区规划中功能定位、业态选择、内部组织以及实施运营等关键性的问题,并以泰兴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为例,详细探讨了中小城市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方法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规划方法 中小城市 泰兴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研究--以南京市2007年开盘在售商品住宅为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周敏 甄峰 《现代城市研究》 2008年第7期47-53,共7页
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2007年开盘在售的商品住宅信息为数据分析基础,对南京市2007年商品住宅的发展概况和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趋势面分析法和空间插值分析法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南京市主城区2007年商... 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2007年开盘在售的商品住宅信息为数据分析基础,对南京市2007年商品住宅的发展概况和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趋势面分析法和空间插值分析法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南京市主城区2007年商品住宅价格在空间上存在的几个特征。文章的最后,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南京市 商品住宅价格
下载PDF
南京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再生——以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倩 葛幼松 张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1,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少。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少。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的尝试,试图探索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再生的模式.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就其景观保护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求下的规划控制的革新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序君 范成 +3 位作者 濮励杰 符蓉 张晶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206-9209,共4页
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规划现状的研究,明确规划革新的必要性,并提出规划控制在思维理念、体制、编制内容与方法以及实施与监督方面的革新措施。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规划控制 城乡规划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