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译者的主体身份建构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安江 周晓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因为语言本身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性,作为语言转换的翻译行为及其译者与意识形态因此达成事实上的共谋。在翻译研究中引入意识形态批判无疑是翻译批评的一个突破性视角,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翻译和译者的角色定位。实际上,这一批评视角... 因为语言本身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性,作为语言转换的翻译行为及其译者与意识形态因此达成事实上的共谋。在翻译研究中引入意识形态批判无疑是翻译批评的一个突破性视角,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翻译和译者的角色定位。实际上,这一批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伸张了译者背负了千年的"反逆者"的恶名,译者的主体身份在新的翻译批评话语体系中也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译者 主体身份
下载PDF
奈达“读者反应论”的源流及其评价 被引量:34
2
作者 范祥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88,共3页
自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译论当是奈达的“动态对等论”、“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其中最后一种尤为意义特殊。因此,有必要细读经典,认真考查奈达的各种译论及其源流,进而对其“读者反应论”... 自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译论当是奈达的“动态对等论”、“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其中最后一种尤为意义特殊。因此,有必要细读经典,认真考查奈达的各种译论及其源流,进而对其“读者反应论”做出合理的评价。结论认为,“读者反应论”既有规定性传统译论的局限,也蕴涵了翻译研究的新观念,但在其引介之初对国内译界的影响主要是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 读者反应论 源流 评价
下载PDF
国外索尔·贝娄研究述评 被引量:16
3
作者 祝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由于贝娄创作主题和手法的复杂性,半个多世纪来,西方对贝娄的评论也呈献出多元性。本文从主题和历时两个角度对国外(主要是英语世界)索尔.贝娄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评论 综述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安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诗歌翻译经验,因而对于他的翻译及翻译诗学有必要进行认真审视和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翻译诗学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终结了吗? 被引量:2
5
作者 祝平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86,共6页
当今美国学界在后殖民理论是否已经终结这个问题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美国重要学术期刊PLMA(Publication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编辑帕特里夏·耶格尔(Patricia Yaeger)召集了一个圆桌会议,探讨了... 当今美国学界在后殖民理论是否已经终结这个问题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美国重要学术期刊PLMA(Publication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编辑帕特里夏·耶格尔(Patricia Yaeger)召集了一个圆桌会议,探讨了有关后殖民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如: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范式衰竭的可能性;考虑殖民化和去殖民化历史时,跨国、跨学科对话的重要性;应付当下新形式帝国主义的新范式的缺位;后殖民研究是否能够调整自己的方法以适应新的危机?后殖民研究已取得哪些成就,面临哪些挑战?这次圆桌会议的发言和讨论以《后殖民理论终结了吗?》为题发表于PLMA期刊2007年5月出版的第122卷第3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赛义德 斯皮瓦克 美国 全球化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帝国主义 思想体系 殖民主义
下载PDF
相遇寒山——寒山诗在英国的传布与接受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安江 《英语研究》 2009年第3期59-64,共6页
自50年代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首开寒山译诗先河以来,寒山诗在英国得到了多位汉学家与翻译家的附会诠译和学术研究,寒山诗也因此在西方世界得以流行并逐步建立了其翻译文学经典地位。
关键词 寒山诗 英国 传布 接受
下载PDF
历史文化制约下的翻译选择——20世纪初中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翻译
7
作者 范祥涛 范祥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9,共13页
20世纪初的10来年间,为了实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目的,国内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小学科学教科书。这些译书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借助于统计工具,对这一翻译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包括影响和制约翻译选择的历史文化... 20世纪初的10来年间,为了实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目的,国内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小学科学教科书。这些译书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借助于统计工具,对这一翻译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包括影响和制约翻译选择的历史文化语境、教科书的翻译和翻译批评。科学教科书的翻译在表层和深层都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批评应结合宏观的文化因素,以求达到更高程度的相对全面、科学与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中小学科学教科书 历史文化 翻译批评 翻译选择
下载PDF
别了,荒野的灵魂——悼念加拿大生态文学家法利·莫厄特
8
作者 袁霞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4年第6期39-40,共2页
2014年5月6日,加拿大作家法利·莫厄特(Farley Mowat,1921.2014)与世长辞,再过六天即是他的九十三岁生日。消息传来,举国哀悼。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伯和社会各界人士赞扬了莫厄特作品的影响力及其为环保所作出的巨大贡... 2014年5月6日,加拿大作家法利·莫厄特(Farley Mowat,1921.2014)与世长辞,再过六天即是他的九十三岁生日。消息传来,举国哀悼。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伯和社会各界人士赞扬了莫厄特作品的影响力及其为环保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哈伯称他是一个富有激情的加拿大人,将被人们铭记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人 法利 文学家 生态 悼念 灵魂 荒野 影响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