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 被引量:58
1
作者 华仁民 张文兰 +1 位作者 陈培荣 王汝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09-619,共11页
对江西南部大吉山和漂塘两个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不同的成矿作用特征主要是由于大吉山花岗岩比漂塘花岗岩的分异演化程度更高而造成的。对前人提... 对江西南部大吉山和漂塘两个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不同的成矿作用特征主要是由于大吉山花岗岩比漂塘花岗岩的分异演化程度更高而造成的。对前人提出的含钨花岗岩、含钽铌花岗岩及花岗岩产出的动力学背景等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钨矿 大吉山 漂塘 赣南
下载PDF
下扬子威宁期断裂拗陷、火山活动及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答黄志诚《安徽铜陵新桥黄龙组沉积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质疑》一文 被引量:9
2
作者 顾连兴 富士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28-231,共4页
高校地质学报1999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安徽铜陵新桥黄龙组沉积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质疑》一文[1],对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关于下扬子地区海西-印支期断裂拗陷带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在两个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其一,认为石炭纪... 高校地质学报1999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安徽铜陵新桥黄龙组沉积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质疑》一文[1],对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关于下扬子地区海西-印支期断裂拗陷带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在两个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其一,认为石炭纪沿江地区是克拉通浅陆表海沉积区而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矿床 成矿作用 火山活动 断裂拗陷
下载PDF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范洪海 陈金勇 +1 位作者 顾大钊 王生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文章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厘定了成矿流体的类型及基本性质,并对该地区铀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白岗岩型铀矿床... 文章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厘定了成矿流体的类型及基本性质,并对该地区铀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白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可分为2个期次:主成矿期和叠加改造期。主成矿期的流体为岩浆晚期的残余高温、低盐度热液,其气相成分主要是CO2,含少量H2O、N2和CH4;叠加改造期的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热液,其气相成分以CO2和H2O为主,含少量CH4和N2,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与大气水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热液叠加改造 白岗岩型铀矿床 成矿作用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
下载PDF
湘中锑矿带断裂体系分维及其对成矿流体运移和矿床定位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卢新卫 马东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湘中各锑矿带断裂体系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通过对各矿带断裂体系分维特征与锑矿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断裂体系的分维高值区与锑矿分布密集区相对应,这不仅表明断裂是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也表明断裂... 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湘中各锑矿带断裂体系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通过对各矿带断裂体系分维特征与锑矿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断裂体系的分维高值区与锑矿分布密集区相对应,这不仅表明断裂是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也表明断裂体系分维特征是定量描述锑矿床定位及成矿流体运移、聚集条件的一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维断裂体系 成矿流体运移 矿床定位 湘中锑矿
下载PDF
熔体-流体作用是过铝质岩浆体系产生稀土"四重效应"的机制?——REE在流体/熔体相分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辉 唐勇 +1 位作者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522-524,共3页
  过铝质岩浆体系以存在稀土"四重效应"和等价不相容元素对显著分异(Y-Ho、Nb-Ta、Zr-Hf)为特征[1-2].对于其形成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熔体与含氟流体作用的结果,即REE在流体-熔体相之间分异所致[...   过铝质岩浆体系以存在稀土"四重效应"和等价不相容元素对显著分异(Y-Ho、Nb-Ta、Zr-Hf)为特征[1-2].对于其形成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熔体与含氟流体作用的结果,即REE在流体-熔体相之间分异所致[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元素 分配系数 流体/熔体 过铝质岩浆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51
6
作者 陆建军 郭维民 +4 位作者 陈卫锋 蒋少涌 李娟 颜晓蓉 徐兆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57-1864,共8页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 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 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 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同位素 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冬瓜山铜 金矿床
下载PDF
鲁西中、新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与地幔化学演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邱检生 胡建 +2 位作者 蒋少涌 王汝成 徐夕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8,共13页
镁铁质火成岩作为分布最为广泛的典型幔源岩石,已成为探索地幔化学性状及示踪岩石圈深部过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样品元素-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并结合前人已有资料,综合研究了鲁西中生代和新生代镁铁质岩石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镁铁质火成岩作为分布最为广泛的典型幔源岩石,已成为探索地幔化学性状及示踪岩石圈深部过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样品元素-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并结合前人已有资料,综合研究了鲁西中生代和新生代镁铁质岩石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镁铁质火成岩总体具有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ISr值变化范围大(0.70396~0.71247)、εNd(t)值显著偏低(-9.20~-21.21)的地球化学特征,但该区南部和北部的中生代镁铁质岩石在元素-同位素组成上仍存在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南部较之北部镁铁质岩石具有更高的稀土总量(REE为325.52×10-6~555.75×10-6)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17.75~25.97),以及更高的LILE/HFSE比值(如La/Nb=6.37~13.85,Th/Nb=0.52~1.53).南部镁铁质岩石较之北部镁铁质岩石也更富放射成因锶,ISr值分别为0.70844~0.71247和0.70396~0.70598.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指示鲁西中生代地幔总体具有因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形成的EMⅠ型富集地幔特征,但其南部叠加了因深俯冲而进入地幔的扬子陆壳的影响,因而表现出EMⅠ和EMⅡ组分混合的富集地幔特征.新生代玄武岩具有类似于大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应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但在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之前遭受了近期的交代作用.自中生代至新生代,华北克拉通地幔具有由富集向亏损演变的趋势,这一化学性状的演变最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对原有岩石圈地幔再改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火成岩 地球化学 源区示踪 地幔化学演化 鲁西
下载PDF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单个包裹体盐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丁俊英 倪培 +2 位作者 饶冰 周进 朱筱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水溶液激光拉曼光谱上 O-H 展宽区(2800~3800 cm^(-1))对盐浓度的改变非常敏感,通过计算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的偏移参数,就可以确定包裹体溶液(室温)的盐度。已有实验证明这种方法适合于标准溶液。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的参照... 水溶液激光拉曼光谱上 O-H 展宽区(2800~3800 cm^(-1))对盐浓度的改变非常敏感,通过计算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的偏移参数,就可以确定包裹体溶液(室温)的盐度。已有实验证明这种方法适合于标准溶液。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的参照物,可以被用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的假设的有效性,人工合成包裹体是检验激光拉曼光谱测定单个流体包裹体盐度可行性的关键。本文采用 Sterner 等(1984a)提出的方法,在50MPa/100 MPa,500~600℃范围内合成纯 H_2O 体系及 NaCl-H_2O 体系的包裹体,利用合成包裹体对单个流体包裹体盐度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确定单个不饱和流体包裹体盐度是可行的,而且较精确(相差 1%±),是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盐度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流体包裹体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偏移参数 盐度
下载PDF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漆滨汶 林春明 +4 位作者 邱桂强 李艳丽 刘惠民 高永进 茅永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压实作用主要有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颗...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压实作用主要有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颗粒之间呈线接触和凹凸接触、岩石碎屑颗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塑性颗粒挤压变形或刚性颗粒嵌入变形颗粒中、粘土质碎屑被挤压变形发生假杂基化等五种表现形式。胶结物主要有泥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自生粘土矿物和自生石英、长石。交代作用主要有石英交代长石颗粒、碳酸盐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碳酸盐胶结物之间的相互交代。发生溶解作用的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颗粒,胶结物中主要是碳酸盐矿物。目前研究区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影响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岩石成分、沉积环境、孔隙流体性质等。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使得储集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改善砂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储集物性 沙三中亚段 古近系 牛庄洼陷 山东
下载PDF
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在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40
10
作者 倪培 饶冰 +1 位作者 丁俊英 张林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9-326,共8页
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合成人工流体包裹体的技术,在0.5~1kb,350~800℃的范围内,对纯H_2O体系、NaCl-H_2O体系、KCl-H_2O体系进行了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研究。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证实了合成包裹体是母液成分... 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合成人工流体包裹体的技术,在0.5~1kb,350~800℃的范围内,对纯H_2O体系、NaCl-H_2O体系、KCl-H_2O体系进行了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研究。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证实了合成包裹体是母液成分的真实代表,完全可以用来做为自然界包裹体研究的标样。同时利用合成包裹体采集了均一、和冷冻状态下的拉曼谱,讨论了合成包裹体在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应用。研究表明,合成包裹体是了解包裹体的形成机理和进行地质流体性质研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地质流体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包裹体 岩相学和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叠加改造成矿机制:来自矿石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维民 陆建军 +2 位作者 章荣清 招湛杰 徐兆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3-1232,共10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普遍受到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与叠加。本文以铜陵冬瓜山矿床为例,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矿相学的研究表明,冬瓜... 长江中、下游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普遍受到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与叠加。本文以铜陵冬瓜山矿床为例,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矿相学的研究表明,冬瓜山层状矿体中矿石遭受了强烈的热变质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主要为黄铁矿受燕山期岩浆侵入所引起的热变质作用转变为磁黄铁矿、磁铁矿时所形成的交代结构。退变质过程则以磁黄铁矿的退火结构、黄铁矿变斑晶生长和六方磁黄铁矿的形成为特征。热液交代结构主要表现为单斜与六方磁黄铁矿的交生结构以及黄铜矿对磁黄铁矿、黄铁矿的交代结构。黄铜矿普遍交代经历过热变质作用的磁黄铁矿、黄铁矿,表明层状矿体中的铜可能主要来自于燕山期岩浆热液的叠加。磁黄铁矿、黄铁矿的存在对于黄铜矿从岩浆热液中沉淀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矿石结构特征表明冬瓜山铜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石炭纪海底喷流和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硫、铁为主的块状硫化物矿床;②燕山期岩浆侵入所引起的热变质作用使层状硫化物矿体中的黄铁矿转变为磁黄铁矿以及磁铁矿,并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冷却过程;③岩浆热液叠加致使层状硫化物矿体富集铜,并形成新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结构 冬瓜山铜矿床 叠加改造 铜陵
下载PDF
6710铀矿区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培荣 范春方 +3 位作者 孔兴功 章邦桐 钟启龙 易作凡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4-342,379,共10页
火山岩型铀矿床通常与酸性至中性的火山岩类有关 ,而 6 710铀矿区的铀矿化与双峰式火山岩和基底花岗岩有紧密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该套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73± 9 7Ma ,流纹岩为 16 4 8± 0 57Ma。前者... 火山岩型铀矿床通常与酸性至中性的火山岩类有关 ,而 6 710铀矿区的铀矿化与双峰式火山岩和基底花岗岩有紧密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该套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73± 9 7Ma ,流纹岩为 16 4 8± 0 57Ma。前者的不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板内拉斑玄武岩相一致 ;后者为准铝质 (ACNK =0 88- 0 96 ) ,稀土元素 (ΣREE :(2 50 33- 2 95 99)× 10 - 6 )和高场强元素 (Y ,Zr,Nb等 )的含量较高 ,与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基底花岗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2 4 9 9± 5 5Ma ,岩石为过铝质 (ANKC =1 18- 1 2 6 ) ,富集LREE((La/Lu) N=2 8 51-55 0 9)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Rb ,Th ,U等 ) ,与同造山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双峰式火山岩表明该区在燕山早期具有拉张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基底花岗岩代表了海西晚期的挤压造山环境。它们分别为本区铀成矿提供了矿化剂 (CO2 - 3)和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铀矿化 铀矿区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
下载PDF
壳-幔演化和板块俯冲作用过程中的硼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4
13
作者 蒋少涌 于际民 +1 位作者 凌洪飞 倪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91-399,共9页
硼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硼有两个稳定同位素 :10 B和11B。硼同位素组成自然界变化十分大 ,δ11B值为 - 37‰~ +58‰。对地幔岩石的硼同位素研究表明 ,原始地幔的δ11B值为 - 10‰± 2‰ ,B... 硼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硼有两个稳定同位素 :10 B和11B。硼同位素组成自然界变化十分大 ,δ11B值为 - 37‰~ +58‰。对地幔岩石的硼同位素研究表明 ,原始地幔的δ11B值为 - 10‰± 2‰ ,B的质量分数估算为 (0 2 5± 0 1)×10 -6。相对而言 ,地壳岩石的B含量和δ11B值均较高。由于壳、幔岩石具有不同的B含量和δ11B值 ,硼同位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壳幔演化和板块俯冲作用过程 ,用于示踪俯冲板块中大洋沉积物和蚀变洋壳在地幔中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同位素 壳-幔演化 板块俯冲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及其镁铁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岩浆混合作用的示踪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亮 邱检生 李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各异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该石英二长岩和其中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12·1±1·0Ma和112·4±1&...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各异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该石英二长岩和其中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12·1±1·0Ma和112·4±1·2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它们同时形成,这为指示包体属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了关键证据。包体野外多呈塑性形态,包体中可见与寄主岩中相似的钾长石斑晶,包体中的斜长石发育复杂的核边环带结构,并普遍出现针状磷灰石,这些特征也指示包体的形成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过程。包体与寄主岩样品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其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为εHf(t)值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综合分析表明,沐尘岩体中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最可能为亏损的地幔组分与其诱发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微粒包体 石英二长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岩浆混合作用 浙江沐尘岩体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原位激光探针分析及其成岩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检生 王汝成 +3 位作者 蒋少涌 张晓琳 胡建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21-3230,共10页
本文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岩芯中的榴辉岩为对象,运用EMPA和LA-ICP-MS技术,系统测定了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主量与微量元素组成,并据此讨论了它们的成岩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CCSD主孔榴辉岩中石榴石富重稀土和Sc、Y、... 本文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岩芯中的榴辉岩为对象,运用EMPA和LA-ICP-MS技术,系统测定了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主量与微量元素组成,并据此讨论了它们的成岩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CCSD主孔榴辉岩中石榴石富重稀土和Sc、Y、Co,而绿辉石则富中稀土和Pb、Sr、V,石榴石和绿辉石的高场强元素(特别是Nb、Ta)含量均很低。石榴石存在不同程度的Ce负异常,指示榴辉砉的形成过程中卷入有地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风化沉积物。石榴石具有低的Zr/Y比值,绿辉石普遍具有高的Sr含量,这些特征说明榴辉岩(特别是高钛榴辉岩)的原岩可能为遭受过壳源物质混染与交代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高钛与低钛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在主量及微量元素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总体而言,高钛榴辉岩中石榴石具高的MgO含量和较高的MgO/TFeO比值,以及较高的稀土和Sc含量,而绿辉石则相对富TFeO、MnO,并具有较高的Sr、Zr、Hf含量。高钛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常出现不同程度的Eu正异常,Cr含量均显著低于低钛榴辉岩。综合分析表明,高钛榴辉岩的原岩最可能为富斜长石的辉长质侵入岩,原岩组成的差异应是导致二类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矿物化学组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绿辉石 原位激光探针分析 榴辉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金勇 范洪海 +2 位作者 王生云 顾大钊 陈东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本文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白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白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68.81%~76.02%,平均值73.11%),富钾,A/CNK为0.96~1.07,平均值1.01,为亚碱性系列的准铝质-弱... 本文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白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白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68.81%~76.02%,平均值73.11%),富钾,A/CNK为0.96~1.07,平均值1.01,为亚碱性系列的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轻稀土[LREE/HREE=2.53~7.71;(La/Yb)_N=2.14~10.40],Eu亏损中等,高Rb/Sr比值(2.03~5.50,平均值4.36),岩石同时富集Rb、Th、U、K及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a及Sr等元素。岩石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3035~0.79345,ε_(Nd)(t)值为-13.5^-17.4,晶质铀矿的ε_(Nd)(t)值为-14.8^-16.5,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2.43~2.56Ga。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化白岗岩是在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主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铀的前达马拉基底;热液叠加改造期的铀可能来源于原生铀矿物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铀矿 成矿物质来源 Sr-Nd同位素示踪 白岗岩型铀矿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
下载PDF
铜陵地区海底喷流沉积(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新建 顾连兴 +2 位作者 倪培 陈肇博 李子颖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91-494,共4页
安徽铜陵地区的铜-金矿床是海底喷流沉积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经过燕山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而成的产物。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海底喷流期以及燕山期)来探讨该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流体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喷流沉积期流体可与世界上大多数SEDEX... 安徽铜陵地区的铜-金矿床是海底喷流沉积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经过燕山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而成的产物。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海底喷流期以及燕山期)来探讨该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流体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喷流沉积期流体可与世界上大多数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流体对比,而燕山期的热液流体却呈多阶段并常伴随沸腾特征。这同样也表明,该区矿床成矿机制、流体作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喷流期流体 燕山期流体 复杂性 铜陵地区
下载PDF
闽东南晚中生代壳幔作用地球化学 被引量:43
18
作者 周金城 陈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7-558,共12页
对闽东南永泰和永定火山-沉积盆地中的中生代拉斑玄武岩和流纹岩以及泉州和同安晚中生代复合的角闪辉长岩、花岗岩选择性地进行了单矿物40Ar-39Ar年龄及全岩-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并对这些复合的基性-酸性火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 对闽东南永泰和永定火山-沉积盆地中的中生代拉斑玄武岩和流纹岩以及泉州和同安晚中生代复合的角闪辉长岩、花岗岩选择性地进行了单矿物40Ar-39Ar年龄及全岩-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并对这些复合的基性-酸性火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闽东南晚中生代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弧”玄武岩的性质,微量元素的协变图解证实了复合基性-酸性岩浆之间存在混合关系,解释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流纹岩及花岗岩普遍兼有I型和S型花岗岩的某些特征的原因。LILE/REE以及HFSE/HFSE等微量元素比以及它们与Sr、Nd和Pb同位素的相关关系证实,两个盆地中的拉斑玄武岩浆分别来自岩石圈和软流圈地幔。幔源基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这是活动大陆边缘“壳幔作用”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Ba/La)N-(La/Sm)N图解,把“源区富集”与“地壳组分混染”两者各自的贡献区分开来。通过永泰和永定两个盆地火山岩的对比,阐明了壳幔作用随地质时代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壳幔作用 晚中生代 福建 岩浆作用 年代学 锶同位素
下载PDF
赣南大吉山五里亭岩体的锆石ELA-ICP-MS定年及其与钨成矿关系的新认识 被引量:79
19
作者 邱检生 McInnes BIA +1 位作者 徐夕生 Allen C M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大吉山是南岭地区一个著名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五里亭岩体是矿区出露规模最大的火成岩体,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 ELA-ICP-MS 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 237.5±4.8 Ma,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南岭地区典型... 大吉山是南岭地区一个著名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五里亭岩体是矿区出露规模最大的火成岩体,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 ELA-ICP-MS 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 237.5±4.8 Ma,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南岭地区典型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相比,五里亭岩体贫硅,富钙、镁、铁,Rb/Sr、Rb/Ba 和 U/Th 比值低,K/Rb 比值高,铕负异常不显著,分异指数低,尚未达到矿化岩体的分异演化程度,不具备矿化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区内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为五里亭岩体经高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它与钨多金属矿成矿直接有关。矿区范围内出露的闪长岩起源于地幔,这一岩浆侵位所引起的高热场环境有利于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ELA—ICP—MS定年 地球化学 钨矿床 成矿作用 江西
下载PDF
浙东早白垩世复合岩流和岩墙中蕴含的壳幔作用信息 被引量:36
20
作者 陈荣 周金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84-795,共12页
浙东早白垩世拉斑玄武岩—辉绿岩的Nd同位素变化较大,ε_(Nd)(t)=2.46~—8.04;其(^(87)Sr/^(86)Sr)_i=0.705~0.709;^(206)Pb/^(204)Pb=18.338~18.726,^(207)Pb/^(204)Pb=15.554~15.799,^(208)Pb/^(204)Pb=38.419~39.319。伴生的同... 浙东早白垩世拉斑玄武岩—辉绿岩的Nd同位素变化较大,ε_(Nd)(t)=2.46~—8.04;其(^(87)Sr/^(86)Sr)_i=0.705~0.709;^(206)Pb/^(204)Pb=18.338~18.726,^(207)Pb/^(204)Pb=15.554~15.799,^(208)Pb/^(204)Pb=38.419~39.319。伴生的同时代流纹岩—花岗斑岩具有华南Ⅰ型和S型花岗岩的综合特征。与某些洋内弧、受混染的岛弧和大陆弧的相似拉斑玄武岩相比较,这种拉斑玄武岩不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且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在这些玄武岩中找到元古宙的磨圆锆石以及玄武岩浆与同时代的流纹岩浆相互混合的证据。这些特征说明,浙东早白垩世拉斑玄武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在其上侵过程中,导致地壳岩石部分熔化,本身也受到地壳岩石及熔体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作用信息 复合岩流、岩墙 早白垩世 浙江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