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访谈 |
王杰
段吉方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
|
对话: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生成与流传 |
张谦芬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3
|
汉赋用《易》与声韵、骈文的文学史书写 |
田胜利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4
|
“文学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 |
段吉方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5
|
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 |
龙迪勇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4
|
|
6
|
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书写与人物塑造 |
龙迪勇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5
|
|
7
|
词派统序与郭麐的词史沉浮 |
曹明升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8
|
明代诗话的分期与特点再认识 |
侯荣川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9
|
艺术的终结与审美的期待——“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思考 |
段吉方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论清人的宋词史研究 |
曹明升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论刘建庵的木刻连环画《阿Q的造像》 |
杨剑龙
黄发有(主持)
佘爱春(主持)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2
|
历史“现实观”制约“历史”的呈现方式——十七年历史剧创作文体形态论 |
温潘亚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北宋馆阁文人宋匪躬新考 |
成明明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 |
姚旸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投向现实的审美情怀——王杰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问题 |
段吉方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897—1916)报刊部分匡补 |
包中华
|
《文学研究》
|
2019 |
0 |
|
17
|
清初尺牍文体的再兴与文人著述交游:基于王晫往来尺牍的考察 |
蔡燕梅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从翻译到创作论李劼人的文学自觉 |
包中华
|
《东吴学术》
CSSCI
|
2018 |
0 |
|
19
|
美国1965年移民法对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的影响 |
戴超武
|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5
|
|
20
|
“有意味的形式”——“十七年”文艺报刊中的“读者来信” |
斯炎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