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产关系再生产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乐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交往关系到生产关系的转变是马克思理论逻辑的重要转变,也就是从生产关系再生产入手,马克思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本质和运行机制的科学解剖,从根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颠倒性的内在根源。但他既不是从外在的人性尺度来痛斥这种...
从交往关系到生产关系的转变是马克思理论逻辑的重要转变,也就是从生产关系再生产入手,马克思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本质和运行机制的科学解剖,从根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颠倒性的内在根源。但他既不是从外在的人性尺度来痛斥这种物化现实,也没有停留在交换关系物化的层面上,而是将其推进到生产关系的高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出发,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颠倒和物化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奠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之上的批判历史观,单纯地立足于交往关系或主体间性来解释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关系
交往关系
历史本质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端:决定论的困境
2
作者
黄芳芳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4-32,共9页
瞿秋白把欧洲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和语言引入到中国,在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的核心问题上,尤其是在阐明并试图解决决定论“困境”上,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瞿秋白通过其哲学翻译和著作,对诸如“自由”与“必然...
瞿秋白把欧洲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和语言引入到中国,在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的核心问题上,尤其是在阐明并试图解决决定论“困境”上,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瞿秋白通过其哲学翻译和著作,对诸如“自由”与“必然”、社会与个人、决定论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进行了阐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绘实践概念的中国之旅:从马克思到毛泽东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7-53,共7页
实践概念在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似历史本体论"核心维度,向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处于民族独立与解放历史中轴的中国传播过程中,其内在本质规定性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即更多地转向以"认识论"为轴心的权力话语...
实践概念在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似历史本体论"核心维度,向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处于民族独立与解放历史中轴的中国传播过程中,其内在本质规定性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即更多地转向以"认识论"为轴心的权力话语逻辑建构。上述基本内涵的转型,是由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特殊环境所内在形塑。一方面苏联哲学作为毛泽东实践概念基本建构理路的"支援背景"的影响,其中实践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的标志即是教科书正统地位的确立。而以瞿秋白为代表的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哲学的引介,正式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实践概念在内)在中国的认识论(辩证唯物论)转向。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行关系"历史形成的认识论"路径依赖"则在另一层面构筑了理论传播基本的"差异性条件";另一方面中国革命的实践主题,直接催生了对实践概念的认识论逻辑话语的建构——如何形成关于革命的正确认识(路线、方针和政策)、如何以科学认识指导革命实践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马克思
毛泽东
本体论
认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毛泽东研究的“第六次论战”及其学术效应——围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批判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海外学者对以张戎版"毛泽东传"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批评,构成了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第六次论战"。此次论战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毛泽东研究中先在理论预设的合理性问题、研究中史料使用的逻辑边界问题...
海外学者对以张戎版"毛泽东传"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批评,构成了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第六次论战"。此次论战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毛泽东研究中先在理论预设的合理性问题、研究中史料使用的逻辑边界问题、研究赖以支撑的方法论的自我审视问题以及关于张著所谓"学术性光环"的虚伪性问题。此次论战从根本上超越了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以往爆发的历次论战,具有更具普遍性、更为重要的学术意义。这种超越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毛泽东研究"基准线"的坚守与捍卫,从学术理路上标志着当代海外毛泽东研究的重要理论转型,其中凸显的若干核心问题对于深化拓展国内毛泽东研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毛泽东研究
第六次论战
历史虚无主义
原文传递
李达与毛泽东思想
被引量:
3
5
作者
尼克.奈特
张明
《毛泽东研究》
2018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李达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大致可以将建国前后的时间节点作为分析这一问题的基本结构框架。在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初,毛泽东通过对李达哲学著作的学习与研究,吸收了其中的若干重要观点来完成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这是一种...
李达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大致可以将建国前后的时间节点作为分析这一问题的基本结构框架。在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初,毛泽东通过对李达哲学著作的学习与研究,吸收了其中的若干重要观点来完成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这是一种哲学上的双向互动关系。而建国后,由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以及经过革命战争证明的真理性凸显,李达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开始转变为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与不断推动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宣传,其中关于《实践论》《矛盾论》的解说是重要的理论代表。李达关于"两论"的阐释不仅仅体现在大众化的层面,而且在解说中也包含着诸多重要的创造性思想,为理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维度拓宽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实践论》
《矛盾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芳芳
《传承》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唯物史观在党史研究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首先要以大历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其次要以“三个历史决议”为基本遵循;最后还要守好思想领域阵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学好用好百年党史,方能理解党的百年历...
唯物史观在党史研究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首先要以大历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其次要以“三个历史决议”为基本遵循;最后还要守好思想领域阵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学好用好百年党史,方能理解党的百年历史、传承党的百年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历史智慧和理论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决议
大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作的终结”与救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启示与反思
7
作者
孙乐强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8,64,共6页
在里夫金看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的劳动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对于小部分就业人员而言,他们的劳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智力和情感为基础的协作劳动,后者不再是传统的雇佣劳动了,这是"工作的终结&...
在里夫金看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的劳动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对于小部分就业人员而言,他们的劳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智力和情感为基础的协作劳动,后者不再是传统的雇佣劳动了,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一层含义;其次,随着普遍智能的运用,传统工人劳动必然会被机器取代,信息时代将是传统工人终结的时代,也是雇佣劳动消亡的年代,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二层含义;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终结了传统的一切劳动,但它所推动的"第三部门",将会吸收全部失业劳动力,实现对传统劳动的全面解放和救赎,转变为一种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深层游戏,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终极含义。然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里夫金显然低估了资本霸权的建构能力,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夫金
工作的终结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部门
深层游戏
原文传递
题名
生产关系再生产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乐强
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1YJC720038)
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培养基金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交往关系到生产关系的转变是马克思理论逻辑的重要转变,也就是从生产关系再生产入手,马克思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本质和运行机制的科学解剖,从根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颠倒性的内在根源。但他既不是从外在的人性尺度来痛斥这种物化现实,也没有停留在交换关系物化的层面上,而是将其推进到生产关系的高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出发,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颠倒和物化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奠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之上的批判历史观,单纯地立足于交往关系或主体间性来解释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关系
交往关系
历史本质论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端:决定论的困境
2
作者
黄芳芳
机构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
大学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4-32,共9页
文摘
瞿秋白把欧洲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和语言引入到中国,在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的核心问题上,尤其是在阐明并试图解决决定论“困境”上,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瞿秋白通过其哲学翻译和著作,对诸如“自由”与“必然”、社会与个人、决定论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进行了阐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关键词
瞿秋白
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绘实践概念的中国之旅:从马克思到毛泽东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明
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7-53,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深化毛泽东研究的着力点及其政治意义"(2016M591830)
文摘
实践概念在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似历史本体论"核心维度,向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处于民族独立与解放历史中轴的中国传播过程中,其内在本质规定性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即更多地转向以"认识论"为轴心的权力话语逻辑建构。上述基本内涵的转型,是由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特殊环境所内在形塑。一方面苏联哲学作为毛泽东实践概念基本建构理路的"支援背景"的影响,其中实践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的标志即是教科书正统地位的确立。而以瞿秋白为代表的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哲学的引介,正式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实践概念在内)在中国的认识论(辩证唯物论)转向。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行关系"历史形成的认识论"路径依赖"则在另一层面构筑了理论传播基本的"差异性条件";另一方面中国革命的实践主题,直接催生了对实践概念的认识论逻辑话语的建构——如何形成关于革命的正确认识(路线、方针和政策)、如何以科学认识指导革命实践获得成功。
关键词
实践
马克思
毛泽东
本体论
认识论
Keywords
practice
Marx
Mao Zedong
ontology
epistemology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毛泽东研究的“第六次论战”及其学术效应——围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批判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明
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海外毛泽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批判性阅读研究"(17CKS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海外学者对以张戎版"毛泽东传"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批评,构成了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第六次论战"。此次论战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毛泽东研究中先在理论预设的合理性问题、研究中史料使用的逻辑边界问题、研究赖以支撑的方法论的自我审视问题以及关于张著所谓"学术性光环"的虚伪性问题。此次论战从根本上超越了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以往爆发的历次论战,具有更具普遍性、更为重要的学术意义。这种超越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毛泽东研究"基准线"的坚守与捍卫,从学术理路上标志着当代海外毛泽东研究的重要理论转型,其中凸显的若干核心问题对于深化拓展国内毛泽东研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海外毛泽东研究
第六次论战
历史虚无主义
分类号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李达与毛泽东思想
被引量:
3
5
作者
尼克.奈特
张明
机构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
大学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毛泽东研究》
2018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当代进展及其批判性阅读研究"(项目编号:17CKS006)
文摘
李达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大致可以将建国前后的时间节点作为分析这一问题的基本结构框架。在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初,毛泽东通过对李达哲学著作的学习与研究,吸收了其中的若干重要观点来完成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这是一种哲学上的双向互动关系。而建国后,由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以及经过革命战争证明的真理性凸显,李达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开始转变为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与不断推动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宣传,其中关于《实践论》《矛盾论》的解说是重要的理论代表。李达关于"两论"的阐释不仅仅体现在大众化的层面,而且在解说中也包含着诸多重要的创造性思想,为理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维度拓宽了新视野。
关键词
李达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实践论》
《矛盾论》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芳芳
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传承》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基金
南京大学文科卓越研究计划中长期研究专项“中国道路的文明基因研究”(149142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唯物史观在党史研究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首先要以大历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其次要以“三个历史决议”为基本遵循;最后还要守好思想领域阵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学好用好百年党史,方能理解党的百年历史、传承党的百年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历史智慧和理论养分.
关键词
党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决议
大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分类号
D239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作的终结”与救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启示与反思
7
作者
孙乐强
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8,6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再研究"(项目号:12CZX002)暨南京大学文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与反思"(项目号:11ZXZ0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里夫金看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的劳动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对于小部分就业人员而言,他们的劳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智力和情感为基础的协作劳动,后者不再是传统的雇佣劳动了,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一层含义;其次,随着普遍智能的运用,传统工人劳动必然会被机器取代,信息时代将是传统工人终结的时代,也是雇佣劳动消亡的年代,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二层含义;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终结了传统的一切劳动,但它所推动的"第三部门",将会吸收全部失业劳动力,实现对传统劳动的全面解放和救赎,转变为一种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深层游戏,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终极含义。然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里夫金显然低估了资本霸权的建构能力,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关键词
里夫金
工作的终结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部门
深层游戏
分类号
F41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产关系再生产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孙乐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端:决定论的困境
黄芳芳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图绘实践概念的中国之旅:从马克思到毛泽东
张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外毛泽东研究的“第六次论战”及其学术效应——围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批判
张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5
李达与毛泽东思想
尼克.奈特
张明
《毛泽东研究》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重维度
黄芳芳
《传承》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工作的终结”与救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启示与反思
孙乐强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