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1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意义和策略——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仲盛来 徐玫瑰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2期81-83,共3页
优势学科体现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的积淀,是学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优势学科建设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应正视优势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优势学科建设。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 优势学科体现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的积淀,是学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优势学科建设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应正视优势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优势学科建设。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为例阐述加强高校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若干措施及成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发展 优势学科建设 意义 建设策略
下载PDF
关于高校国际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以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玫瑰 仲盛来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8期97-98,227,共3页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的必经之道,是高校响应国家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的需要,是高校提...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的必经之道,是高校响应国家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的需要,是高校提升学科水平的重要内容。高校应正视国际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正视团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模式,优化调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思路,开创国际化创新团队建设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国际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取得效果
下载PDF
高校重点实验室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以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党建工作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仲盛来 徐玫瑰 王重庆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9期155-157,共3页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新时期,重点实验室党组织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在党建工作思路、内容和方式上创新发...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新时期,重点实验室党组织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在党建工作思路、内容和方式上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本文以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党建工作为例阐述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及成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建工作 材料化学工程
下载PDF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科技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4
作者 汪敏娟 仲盛来 吴松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2,168,共7页
为了推动国家科普高质量发展,探究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科技融合的发展路径,从新时代新要求出发,立足高校,探讨了科普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服务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阐述了科... 为了推动国家科普高质量发展,探究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科技融合的发展路径,从新时代新要求出发,立足高校,探讨了科普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服务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阐述了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其同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策略。同时,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普科技融合发展形成特色科普品牌的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国家科普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普 科技 融合发展
下载PDF
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及方法初探:从介观尺度界面流体行为出发认知材料 被引量:9
5
作者 朱育丹 陆小华 +1 位作者 郭晓静 吕玲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的进一步凝练和方法论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介观尺度下界面流体的研究对于材料化学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化学工程的科学内涵在于通过认识介观尺度下界面处流体行为来'认知'...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的进一步凝练和方法论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介观尺度下界面流体的研究对于材料化学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化学工程的科学内涵在于通过认识介观尺度下界面处流体行为来'认知'材料,以期建立材料结构、性能(应用)与制备(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弄清介观尺度下复杂作用和复杂结构对界面流体行为的影响,是'认知'材料的关键。分子模拟技术作为单因素遴选介观尺度各影响因素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大难点:如何同时获得界面流体反应和传递两个方面的信息;如何实现分子层面认识在材料应用层面的转化。基于此,初步讨论了材料化学工程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尺度 界面 受限流体 材料化学工程 分子模拟
下载PDF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敏娟 吴松强 仲盛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5-227,共3页
通过对我国一些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地调研,概括了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3种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并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借鉴国外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提出了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模式 经验
下载PDF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的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敏娟 《科技资讯》 2013年第16期185-186,共2页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依托大学建立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态势矩阵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依托大学建立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态势矩阵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外因素,结合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身特有的特点,提出了提升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主创新能力 SWOT
下载PDF
分子模拟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吕玲红 陆小华 +1 位作者 刘维佳 朱育丹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总结了不同尺度分子模拟技术在化工中的发展现状,利用量化计算的方法,可以研究纳微尺度表界面的活性及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可很方便地研究受限条件下流体行为,采用粗粒化模拟技术可研究介观结构。最后介绍了反应力... 总结了不同尺度分子模拟技术在化工中的发展现状,利用量化计算的方法,可以研究纳微尺度表界面的活性及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可很方便地研究受限条件下流体行为,采用粗粒化模拟技术可研究介观结构。最后介绍了反应力场模拟这种涵盖反应和传递的模拟新方法。随着模拟理论和并行技术的进步,分子模拟的定量化程度越来越高,必将与化工应用的实验结果越来越有可比性,从而在化工生产和实践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化学工程 应用
下载PDF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运行管理刍议 被引量:8
9
作者 周一帆 仲盛来 赵顺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开放课题平台是高校重点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方针的重要手段,对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的变化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 开放课题平台是高校重点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方针的重要手段,对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的变化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投入,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管理模式也发生着新的改变。本文主要阐述我校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设立开放基金课题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特别是在高校协同创新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开放课题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 管理模式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氮掺杂碳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高慧丽 王晓东 +1 位作者 黄培 俞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102,共8页
由于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不仅保留原有材料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发达的孔道结构等优势,还兼具杂原子良好的润湿性能和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通过水热... 由于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不仅保留原有材料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发达的孔道结构等优势,还兼具杂原子良好的润湿性能和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分子链进行“自上而下”的折叠,形成三维纳米微球结构。借助对纳米球的高温热解,使氮元素保留在碳材料中,得到含有大量微孔和介孔结构的掺杂氮碳微球。当碳化温度达到800℃时,PI碳球具有709.39m^(2)/g的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氮掺杂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此类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和润湿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当扫描速率为0.5A/g时,电极材料能够达到253.6F/g的比电容,且在电流密度达到10A/g时,电极材料的电容保持率为59.6%。同时,在循环10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出现涨幅达到105%,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综上,通过自组装和氮掺杂的有效结合,制备的3D氮掺杂多孔碳微球具有理想的电化学性能,为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氮掺杂 多孔碳 自组装 超级电容器
原文传递
以化工本质安全为核心的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建设
11
作者 谈朋 刘畅 +3 位作者 吴宏描 朱育丹 朱家华 孙林兵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化工安全关系着我国支柱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国内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这制约了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了以化工本质安全为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本学院原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基础,... 化工安全关系着我国支柱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国内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这制约了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了以化工本质安全为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本学院原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基础,构建了融合课程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中融入化工本质安全理念,培养科研、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化工安全复合型高级人才,为我国化工及相关过程工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安全 专业建设 本质安全 工程实践
下载PDF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在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的应用与研究
12
作者 徐龙尾 《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2期55-57,共3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是一种利用X射线激发样品表面发射光电子,通过测量光电子的能量分布来分析样品表面化学信息的技术。XP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无损伤、多功能等特点,是纳米材料表征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XPS技...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是一种利用X射线激发样品表面发射光电子,通过测量光电子的能量分布来分析样品表面化学信息的技术。XP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无损伤、多功能等特点,是纳米材料表征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XPS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优势,以及在金属纳米材料表征分析中的应用实例。讨论了XPS技术在纳米材料表征分析中存在的挑战和限制,以及需要改进和优化的方面,旨在为XPS技术和纳米材料表征分析的研究提供一个综述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纳米材料 表征分析
下载PDF
HTS-1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工业试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顾耀明 刘春平 +1 位作者 程立泉 朱泽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1,共5页
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钛硅分子筛HTS-1新剂和再生剂在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工艺中的工业试验性能,工业运行结果显示:环己酮转化率>99.6%,环己酮肟选择性>99.5%,催化剂单程寿命大于600h。同时介绍了亚微米级HTS-1催化过程中的... 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钛硅分子筛HTS-1新剂和再生剂在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工艺中的工业试验性能,工业运行结果显示:环己酮转化率>99.6%,环己酮肟选择性>99.5%,催化剂单程寿命大于600h。同时介绍了亚微米级HTS-1催化过程中的分离和粘壁问题及其工程解决措施,应用陶瓷膜微滤技术解决了催化剂和反应液的分离和循环使用问题,应用波纹管技术克服了催化剂粘壁现象,达到正常换热的效果,并通过优化使系统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肟 钛硅分子筛HTS-1 氨肟化 工业试验 膜分离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提高工业级乙二醇紫外透光率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健飞 刘晓勤 刘定华 《煤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23-27,共5页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液相吸附可去除工业级乙二醇产品中的微量杂质以提高其紫外透光率。研究了不同改性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乙二醇杂质效果的影响,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评价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并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液相吸附可去除工业级乙二醇产品中的微量杂质以提高其紫外透光率。研究了不同改性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乙二醇杂质效果的影响,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评价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并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经硝酸氧化后,氮气保护高温改性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最佳;在45℃、乙二醇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50:1的条件下,经该活性炭处理1h后的乙二醇在220nm、275nm和350nm处的紫外透光率分别为67.7%、96.2%和98.1%,基本达到了聚酯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乙二醇 表面化学改性 液相吸附 紫外透光率
下载PDF
生物基材料单体生物-化学组合开发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定华 黄和 常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生物-化学组合技术对于延长生物基化学品的产品链、开发生物基材料单体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生物基乙烯和生物基丙烯酸的生物-化学组合开发研究成果,从发酵原材料出发,考虑经过发酵生产平台化合物,平台化合物经过化学催化过程... 生物-化学组合技术对于延长生物基化学品的产品链、开发生物基材料单体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生物基乙烯和生物基丙烯酸的生物-化学组合开发研究成果,从发酵原材料出发,考虑经过发酵生产平台化合物,平台化合物经过化学催化过程生产聚合物单体,从系统角度考虑各阶段的优化与系统的集成,为生物基材料单体的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乙烯 生物基丙烯酸 化学催化 节能
原文传递
化学非均一表面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昌松 魏明杰 +1 位作者 吕玲红 陆小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45-2951,共7页
目前流体在纳微尺度下的化学非均一表面上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已引起普遍关注,但是如何使其在化工中得以应用成为化学工程师们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化学非均一表面在化工应用中已表现出优异性能的基础上,从化学非均一表面的润湿行... 目前流体在纳微尺度下的化学非均一表面上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已引起普遍关注,但是如何使其在化工中得以应用成为化学工程师们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化学非均一表面在化工应用中已表现出优异性能的基础上,从化学非均一表面的润湿行为和受限空间下化学非均一对分子传递的影响两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认为化学非均一表面的表面性质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非常复杂,但利用现代表面技术和分子模拟的手段,可从微观、分子层面研究流体在化学非均一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而可改善和提高诸多化工过程,是推动现代化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非均一表面 表面科学 分子模拟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软环境作用机制的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敏娟 仲盛来 刘丽芳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211-212,共2页
本文根据高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现状,从安全管理的软环境作用方面分析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从实验室安全管理组成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入手,着重分析了安全管理中软件环境的组成要素,深入分析了安全管理中软件环境构成部分的作用关系,并详... 本文根据高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现状,从安全管理的软环境作用方面分析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从实验室安全管理组成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入手,着重分析了安全管理中软件环境的组成要素,深入分析了安全管理中软件环境构成部分的作用关系,并详细研究这些软环境的因素如何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软环境
下载PDF
辅助性胶凝材料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成伟 罗毅 姜蕾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3-67,共5页
辅助性胶凝材料是水泥工业应用中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使用辅助性胶凝材料能降低水泥用量,延长水泥基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水泥应用效率,间接降低生产水泥的能耗、减少CO2排放。本文首先阐述了辅助性胶凝材料的分类和作用及其在水泥中的... 辅助性胶凝材料是水泥工业应用中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使用辅助性胶凝材料能降低水泥用量,延长水泥基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水泥应用效率,间接降低生产水泥的能耗、减少CO2排放。本文首先阐述了辅助性胶凝材料的分类和作用及其在水泥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辅助性胶凝材料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胶凝材料 水泥工业 工业废渣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吉远辉 苏隽奕 +4 位作者 李弋 穆立文 张政 李乃旭 张一卫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3期9-13,105,共6页
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文章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改革为契机,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化工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对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介绍... 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文章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改革为契机,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化工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对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化工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交叉学科
下载PDF
功能化多孔氮化碳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20
作者 孟园 倪善 +4 位作者 刘亚锋 王文杰 赵越 朱育丹 杨良嵘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6-1629,共14页
从海水和废水中分离和富集铀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步碱化和热缩聚三聚氰胺制备了一种富含氰基和羟基的多孔氮化碳吸附剂(d-g-CN),研究其对铀的吸附性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6.0和298 K的条件下,d-g-CN... 从海水和废水中分离和富集铀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步碱化和热缩聚三聚氰胺制备了一种富含氰基和羟基的多孔氮化碳吸附剂(d-g-CN),研究其对铀的吸附性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6.0和298 K的条件下,d-g-CN对铀的吸附在3 h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容量为2476.23 mg∙g^(-1)。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此外,d-g-CN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循环性,在溶液中存在多种竞争离子时,d-g-CN对铀的吸附分配系数达到1.48×10^(4)ml∙g^(-1),并且6次循环后吸附效率仍保持在89.5%。由于d-g-CN较大的比表面积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同时氰基和羟基等功能基团与铀存在配位作用,因此d-g-CN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在低浓度铀的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海水 废水 吸附 选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