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3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院归属感培养的大学新生教育体系初探——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吴雪 《高教学刊》 2017年第6期161-162,共2页
学院归属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是大学教育尤其是新生教育的基础和开端。基于学院归属感培养的新生教育体系在学生学风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但在新生教育全员化路径、新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上仍有待探索和... 学院归属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是大学教育尤其是新生教育的基础和开端。基于学院归属感培养的新生教育体系在学生学风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但在新生教育全员化路径、新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上仍有待探索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归属感 大学新生 新生教育体系
下载PDF
“真实情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创新型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2
作者 雍晓雨 周俊 +2 位作者 胡南 贾红华 韦萍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生物工程的飞速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同时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性培养模式。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针对目前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模块单调及缺乏实习基地的主要问题,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提出生物化学产... 生物工程的飞速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同时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性培养模式。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针对目前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模块单调及缺乏实习基地的主要问题,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提出生物化学产品工程“真实情境”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科研及产学研结合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为现代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人才培养 真实情境 创新 成果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3
作者 梁金花 雍晓雨 +4 位作者 曹飞 吴昊 朱建良 杨晓瑞 任晓乾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实践性。新工科发展战略有助于将生物反应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生...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实践性。新工科发展战略有助于将生物反应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在现有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生物反应工程与工程知识、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工程计算、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成绩考核、目标评价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多方面评估,结果反映教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生物反应工程 教学改革 评价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生物工程研究生培养研究
4
作者 宋天顺 殷晶晶 谢婧婧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31期68-70,79,共4页
学科交叉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兴学科产生的原动力,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工程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理论、方法上涉及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显示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文... 学科交叉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兴学科产生的原动力,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工程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理论、方法上涉及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显示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文章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介绍生物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面临问题,结合国内外实践提出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希望为我国高校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生物工程 复合型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本研一体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5
作者 王浩绮 朱政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实验生物化学是生物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分析了实验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了多项举措,如设计验证性—综合性—探索性的梯度式实验课程内容,强化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采取混合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 实验生物化学是生物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分析了实验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了多项举措,如设计验证性—综合性—探索性的梯度式实验课程内容,强化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采取混合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构建闭环反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等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以及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构和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课程 教学体系 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依托“卓越计划”的工科(生物制药类)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辉 庄续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02-103,共2页
依托卓越计划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分析企业和社会对工科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品质素养等的需求,同时在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更科学有效的拓展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 卓越计划 专业素质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UN32石斛碱型生物碱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秦一彤 余娧凡 +4 位作者 钱旭 姚云君 金磊磊 陈集双 虞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232,共7页
石斛碱是传统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特征药用活性成分,结构上属于石斛型生物碱(dendrobine-type total alkaloids,DTTAs)。石斛碱的积累受周期和环境的影响,仅从植物中获取难以满足需求。该研究的对象Trichoderma longibrac... 石斛碱是传统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特征药用活性成分,结构上属于石斛型生物碱(dendrobine-type total alkaloids,DTTAs)。石斛碱的积累受周期和环境的影响,仅从植物中获取难以满足需求。该研究的对象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UN32是实验室前期通过复合诱变获得的产DTTAs的正突变株。为提高UN32的生物碱产量,使产物表达水平趋于稳定,该研究从UN32发酵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添加量出发,利用响应面法确定金属离子的最优配比。根据Plackett-Burman法设计筛选出对响应结果影响程度最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Zn^(2+)、Cu^(2+)、Fe^(2+),其最佳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分别是Cu^(2+)0.5 mmol/L(第6天)、Fe^(2+)0.4 mmol/L(第6天)和Zn^(2+)0.7 mmol/L(第3天)。响应面统计的结果显示,当模型响应值生物碱量达最大值时,Cu^(2+)、Zn^(2+)和Fe^(2+)的浓度分别为0.54、0.69、0.39 mmol/L,此时生物碱产量达到(317.36±6.48)μg,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72.68%。综上,金属离子及其不同组合对菌株UN32生物碱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 内生真菌 石斛型生物碱 金属离子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合成虾青素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强 周大伟 +6 位作者 孙敬翔 王靖楠 姜万奎 章文明 蒋羽佳 信丰学 姜岷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43,共18页
虾青素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抗氧化萜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还具有抗癌、预防炎症、护眼等诸多功效。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合成虾青素是实现虾青素工业化生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更能满足消费者对天然... 虾青素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抗氧化萜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还具有抗癌、预防炎症、护眼等诸多功效。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合成虾青素是实现虾青素工业化生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更能满足消费者对天然化合物的需求。目前,生产虾青素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本文系统介绍了虾青素的结构性质和生产方法,重点讲述了虾青素天然合成以及外源构建的合成路径,总结了不同微生物如雨生红球藻、酵母和大肠杆菌生产虾青素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利用基因工程和发酵过程调控手段提高虾青素产量的方法。未来,通过代谢工程等手段(如虾青素合成基因过表达、使用高强度启动子、代谢途径优化等)可提高虾青素产量,以进一步增加虾青素在食品、医疗、化妆品和饲料等产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虾青素 萜类物质 生物合成
下载PDF
转鼓式固态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闻 刘会鹏 +1 位作者 邰燕翔 洪厚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5,共4页
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含水量极低的固体物料上进行生长、代谢,以获得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固态反应器因其各种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在食品发酵、生物制药、饲料生产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用途。根据罐温、溶氧、pH等... 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含水量极低的固体物料上进行生长、代谢,以获得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固态反应器因其各种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在食品发酵、生物制药、饲料生产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用途。根据罐温、溶氧、pH等工艺参数而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生长环境、物料、传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设计反应器并实现智能化、程序化是有待解决的关键性共同问题。主要对转鼓式生物固态反应器的应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目前存在的弊端提出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代谢产物 转鼓式固态反应器 在线监测 工艺参数 智能化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前景
10
作者 潘润泽 牟璐 +5 位作者 邱敏 姜万奎 章文明 蒋羽佳 信丰学 姜岷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是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得到了广泛关注。木质纤维素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可用于生物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的生产。然而,其复杂的结构阻碍了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是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得到了广泛关注。木质纤维素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可用于生物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的生产。然而,其复杂的结构阻碍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最终效率。有效的预处理技术以及合适的转化宿主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转化提供了帮助。此外,选择合适的木质纤维素转化工艺更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合成,其中包括单独水解和发酵、同步糖化和发酵以及统合生物加工过程。在这些工艺中,通过统合生物加工过程构建的微生物共培养系统被认为是高效生产生物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的潜在策略。进一步,将共培养体系与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相结合,为未来构建高效稳定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转化 糖化 发酵 统合生物加工过程
下载PDF
后化石经济时代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2
11
作者 姜岷 韦萍 +3 位作者 卢定强 徐虹 周华 欧阳平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9-1123,共5页
综述了当今人类社会严重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标志着后化石经济时代的来临;认为发展生物经济,利用可再生资源通过生物炼制生产生物能源、大宗化学品与生物材料,将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融入地球大体系的物质循环之中,实现在太阳能驱动下的... 综述了当今人类社会严重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标志着后化石经济时代的来临;认为发展生物经济,利用可再生资源通过生物炼制生产生物能源、大宗化学品与生物材料,将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融入地球大体系的物质循环之中,实现在太阳能驱动下的工业与农业,将构成人类的新文明。评述了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经济的支柱,其应用将形成生物能源产品工程与生物炼制技术生产大宗化学品与生物材料的产品工程。建立以企业为核心,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共同发展的创新研发模式将大大促进工业生物技术的创新,中国将可以走出一条通往绿色生态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炼制 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能源 大宗化学品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小军 徐校良 +3 位作者 李兵 牛茜 陈英文 沈树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问题引起了强烈的重视,尤其是大气污染,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生物法净化处理废气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问题引起了强烈的重视,尤其是大气污染,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生物法净化处理废气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膜理论中的传质和降解过程,阐述和比较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和生物滴滤这3种处理工艺,分析了影响生物法处理废气的重要因素,如填料、营养物、微生物、压降。同时对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评述,与国外研究相比,特别是在污染物种类的研究上还有一定差距。生物滴滤工艺相对研究的较晚,提出今后研发重点和方向,将生物滴滤工艺全面推向工业化,加强对降解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实现单种到多种污染物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法 净化处理 工业废气
下载PDF
工业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跃钊 卢定强 +3 位作者 万红贵 韦萍 周华 欧阳平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50-1956,共7页
工业生物技术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 ,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 ,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 .世界经合组织指出 :“工业生物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 .本... 工业生物技术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 ,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 ,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 .世界经合组织指出 :“工业生物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 .本文指出工业生物技术的新崛起 ,并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 .概述了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特别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以及生物质资源化方面 .介绍了工业生物技术的关键问题是 :(1)微生物资源库和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技术 ;(2 )生物催化剂快速定向改造新技术 ;(3)重要工业微生物的代谢工程 .展望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物技术 可持续发展 生物能源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生物炼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模式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英明 高振 +1 位作者 黄和 韦萍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共8页
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空前挑战。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实现工业模式从石油炼制向生物炼制的根本转变,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空前挑战。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实现工业模式从石油炼制向生物炼制的根本转变,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对生物炼制这一新型工业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炼制 生物质资源 细胞工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微生物全细胞催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万红贵 赵宗松 +2 位作者 蒋导航 袁建锋 吴启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17-1919,1955,共4页
就全细胞催化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生物柴油的开发,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等。
关键词 生物催化 生物工程 全细胞
下载PDF
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在微生物代谢工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承佳 何冰芳 李霜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0-14,共5页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细胞内的代谢通量进行重新设计,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工业菌株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因敲除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阻断细胞的代谢旁路,或通过引入突变位点改变目的产...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细胞内的代谢通量进行重新设计,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工业菌株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因敲除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阻断细胞的代谢旁路,或通过引入突变位点改变目的产物的产量或质量而达到调节代谢流,优化代谢途径的目的。简单介绍了基因敲除技术的操作过程,重点讨论基因敲除技术的敲除策略及在微生物代谢工程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相关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代谢工程 同源重组
下载PDF
《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昊 胡永红 +3 位作者 吕浩 米利 贾红华 吴菁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5-332,共8页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学科领域的核心课程,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开展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专业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有利于破解时空障碍,推进生物技术领域工程教育的改革。该文着重介绍了工...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学科领域的核心课程,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开展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专业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有利于破解时空障碍,推进生物技术领域工程教育的改革。该文着重介绍了工业尺度的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建设思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物分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验教学目标,以典型生物农药多抗菌素的规模化分离提取为实验任务导向,实验内容涵盖分离技术、分离设备与过程控制。教学实践表明: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具有极高的教学效率,实现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融合,改变了灌输式的实验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生物分离工程 实验教学 多抗菌素
下载PDF
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及其在工业生物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龙 庄宇 何冰芳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9-75,共7页
综合概括了各种蛋白质改造与微生物代谢途径改造的非理性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特点,介绍了这些技术在高性能工业生物催化剂改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定向进化 DNA改组 易错PCR 工业生物催化
下载PDF
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科研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耿红冉 董华 +2 位作者 陈洁君 董维亮 黄英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6期551-555,共5页
工业生物技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前沿生物技术之一,是我国科技计划的重点部署方向。本文中,笔者系统梳理了“十一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对工业生物技术的部署情况,从研究内容、经费投入、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在国家科... 工业生物技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前沿生物技术之一,是我国科技计划的重点部署方向。本文中,笔者系统梳理了“十一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对工业生物技术的部署情况,从研究内容、经费投入、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资助下,我国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积累了一系列亮点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优势团队,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物技术 科研投入 发展路径 863计划
下载PDF
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永红 姚忠 +2 位作者 韦萍 周华 刘洋 《化工高等教育》 2006年第5期98-100,35,共4页
本文作者通过十余年对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的研究,提出在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介绍本学科的研究进展的同时,应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经过14年的探索与实践,该... 本文作者通过十余年对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的研究,提出在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介绍本学科的研究进展的同时,应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经过14年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已成效显著,于2005年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实现了全国生物工程类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离工程 双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