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军 罗婷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要特征的地方高校更显得责无旁贷。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要特征的地方高校更显得责无旁贷。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科创能力 拔尖人才 两制三化 地方高校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女垒精神”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施东莉 《科教文汇》 2022年第24期38-40,共3页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体育文化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优势。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概...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体育文化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优势。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概念及其思政教育功能为理论基础,从回顾该校女子垒球队的发展历程出发,通过解析“女垒精神”内涵、分析“女垒精神”发展现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探索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释放思政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体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3
作者 戴礼燕 《记者观察(中)》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大论断,精辟阐述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原则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精辟阐述 时代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新征程 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扬弃”——基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4
作者 杨小丽 《文教资料》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这一哲学体系对德国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扬弃”视角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相比较的发展。研究马克思...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这一哲学体系对德国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扬弃”视角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相比较的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现实的精神对当今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绝对精神 辩证法 现实世界 马克思主义革命性
下载PDF
广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调查探究
5
作者 李碧静 陈林 《广西教育》 2024年第21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青年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成员,了解他们对“六要”的认同感情况,厘清其职业素养提升影响因素及其特殊性,明确他们最需要提升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提升方式,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青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青年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成员,了解他们对“六要”的认同感情况,厘清其职业素养提升影响因素及其特殊性,明确他们最需要提升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提升方式,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西高校有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青年思政课教师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展开调查分析。针对调查结果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 青年思政课教师 职业素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汤昕 周辉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来驱动发展。习近平曾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来驱动发展。习近平曾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新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呼唤更多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培养社会主义的有效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状况做出分析,并基于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从思想提升与实践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路径探究
7
作者 穆再排尔·安外尔 眭国荣 《品位·经典》 2023年第17期77-80,共4页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论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现实价值,并从家庭、高校、社会三个方...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论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现实价值,并从家庭、高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为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路径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劳动观
下载PDF
历史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维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杜静静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7,23,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人类历史深处洞察社会发展规律,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时代前行方向,运用深厚的历史思维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同时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人类历史深处洞察社会发展规律,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时代前行方向,运用深厚的历史思维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同时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立足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鉴古知今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校准前行方向,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历史自觉担当使命和责任,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创新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潇希 纪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18期169-169,共1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开放性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和精神上的相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开放性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和精神上的相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本文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结合途径,以及融合意义,最终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必要性 可能性 结合途径 融合意义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对雨花英烈精神的认知——基于南京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10
作者 赖继年 韩旭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政治灵魂,具有崇高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下,如何弘扬雨花英烈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形成红色精神效应,成为亟须解决的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南京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当代...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政治灵魂,具有崇高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下,如何弘扬雨花英烈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形成红色精神效应,成为亟须解决的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南京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当代大学生了解雨花英烈精神的渠道、学习方式、认知程度以及雨花英烈精神的当代价值。有针对性地给出雨花英烈精神传承建议,提出大学生要讲好雨花英烈红色故事和升华雨花英烈时代内涵,不断探寻历史规律,深入学习雨花英烈精神,将其融入自身行为,自觉传承雨花英烈基因,最后形成红色文化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花英烈精神 大学生 文艺创作 主题活动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探析
11
作者 李永 单士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6-45,共10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出发,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国家的本质、职能和发展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出发,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国家的本质、职能和发展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国家治理中所面临的构建初期体系、改造国家性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追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大历史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在新时代得到了深刻的丰富、创新和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国家治理
下载PDF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
12
作者 管晓敏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0期37-40,49,共5页
分工向来是各界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合适的分工逻辑结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十分关注人类社会中的分工现象,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资本论》,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不断成熟。准确理解马克思的... 分工向来是各界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合适的分工逻辑结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十分关注人类社会中的分工现象,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资本论》,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不断成熟。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于我们把握其唯物史观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技术 共产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共享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3
作者 庆启玲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5期27-29,35,共4页
马克思的共享思想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开始萌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得以完善。在新时代,马克思共享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 马克思的共享思想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开始萌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得以完善。在新时代,马克思共享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了初心与使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了共享的发展,通过精准扶贫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了社会分配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完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著作 共享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探究“两山”理论的演进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佳妍 眭国荣 《文教资料》 2021年第9期71-74,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所蕴含的生态哲理与习近平同志的"两山"理论具有一致的合理内核。"两山"理论的形成既包含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总结,又蕴含了习近平同志从2005年浙江余村实地考...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所蕴含的生态哲理与习近平同志的"两山"理论具有一致的合理内核。"两山"理论的形成既包含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总结,又蕴含了习近平同志从2005年浙江余村实地考察后逐步提出的创造性论断。"两山"理论的系列论述已经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在理论应用过程中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努力达成全球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两山”理论 应用
下载PDF
契合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昊 眭国荣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50-251,共2页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探讨,对深入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实际相结...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探讨,对深入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 大众化 时代化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俊潇 眭国荣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对“劳动”观念的认知水平,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劳动技术水平、劳动精神风貌、劳动价值取向;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仅是一所学校“树德立人”的基本任务与责任,更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一大助力。高职院... 对“劳动”观念的认知水平,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劳动技术水平、劳动精神风貌、劳动价值取向;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仅是一所学校“树德立人”的基本任务与责任,更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一大助力。高职院校肩负着向各大城镇提供技能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服务者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建设制造业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理论之基、厚植工匠精神内蕴、加强高职院校关于“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培育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下载PDF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论科技与自然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玉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6期13-13,3,共2页
当今是科技发展非常快速的时代,科技水平已达到了一定高度。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得不思考科技快速发展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严重创伤。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 当今是科技发展非常快速的时代,科技水平已达到了一定高度。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得不思考科技快速发展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严重创伤。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表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已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科技发展,需要以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到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技 自然科学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对镇江红色文化的认知——基于对江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18
作者 赖继年 李好奇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镇江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拥有悠久的传统历史、浓厚的红色血脉基因、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本研究以江苏大学生为例,就当代大学生对镇江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认知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调查结果,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镇江红... 镇江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拥有悠久的传统历史、浓厚的红色血脉基因、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本研究以江苏大学生为例,就当代大学生对镇江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认知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调查结果,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镇江红色文化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利用好互联网信息、创新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新方法等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红色文化 创新 互联网 红色故事
下载PDF
南京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19
作者 黄思远 林耀奔 《江苏科技信息》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市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构建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测度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2007-2021年,南京城镇化率从76.8%增至86.9%,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市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构建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测度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2007-2021年,南京城镇化率从76.8%增至86.9%,显示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建成区面积从577.44 km 2增至868.28 km^(2),增幅50.37%。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在新型城镇化政策实施后显著改善。文章提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功能格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实现包容多元的城镇化等优化路径,以实现南京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耦合协调 指标测度
下载PDF
南京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路径探析
20
作者 赖继年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红色文化产业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手段进行创造、传播和推广的文化产业形态。南京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正日益成为带动南京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本文通过对南京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在南京特色等方... 红色文化产业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手段进行创造、传播和推广的文化产业形态。南京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正日益成为带动南京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本文通过对南京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在南京特色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红色文化产业 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