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盐水溶液体系的纳滤膜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汪伟宁 王大新 +1 位作者 王晓琳 赵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选择了NF45和SU200两种纳滤膜对1-1型 (KCl、NaCl、LiCl)、2-1型(MgCl2)、1-2型(K2SO4)及2-2型(MgSO4)等6种无机盐水溶液体系进行分离实验; 考察了纳滤膜分离性能随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及电解质种类等因素的变化所受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选择了NF45和SU200两种纳滤膜对1-1型 (KCl、NaCl、LiCl)、2-1型(MgCl2)、1-2型(K2SO4)及2-2型(MgSO4)等6种无机盐水溶液体系进行分离实验; 考察了纳滤膜分离性能随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及电解质种类等因素的变化所受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盐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并趋向于定值(即膜的最大截留率, 又称为膜的反射系数);纳滤膜对盐的截留率随电解质种类的不同而改变,随盐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当盐浓度很高时,截留率趋向于一定值,该值并不等于0,说明与纳滤膜的孔径相比,不可忽视电解质离子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体系 纳滤膜 实验研究 膜分离 纳滤 无机盐
下载PDF
O/W型微乳液法制备PMMA纳米粒子研究——PMMA粒径及分布、分子量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石山 吴静 +1 位作者 韦亚兵 郑昌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小;PMMA粒径分布随单体和引发剂用量提高而变宽。在8%~12%(质量分数)范围内,随乳化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增大,分布变窄,然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进一步增加,PMMA粒径减小。引发剂用量减少和乳化剂用量增加均使PMMA分子量提高。FT IR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PMMA是以间规立构为主,PMMA分子链的局部有序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纳米粒子 O/W型微乳液 制备 动态激光光散射 粒径 分子量 结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聚碳酸酯/尼龙6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石山 孙清 +1 位作者 张军 郑昌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88,共2页
探讨了不同增容剂对PC/PA共混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对PC/PA共混体系有一定增容作用 ,加入少量SMA后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自制增容剂B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增容作用 ,协同增容... 探讨了不同增容剂对PC/PA共混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对PC/PA共混体系有一定增容作用 ,加入少量SMA后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自制增容剂B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增容作用 ,协同增容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同时共混物仍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尼龙6共混体系 力学性能 增容剂
下载PDF
O/W型微乳液法制备PMMA纳米粒子的研究——(Ⅰ)相图,增容效应,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韦亚兵 吴静 +1 位作者 吴石山 郑昌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研究了O/W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表面活性剂和水的三元微乳液相图,盐类对微乳液增容MMA单体的影响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入无机盐可以增加微乳液中MMA单体的含量。不同无机盐增容MMA的效果不一样:KBr>KCl,NaC... 研究了O/W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表面活性剂和水的三元微乳液相图,盐类对微乳液增容MMA单体的影响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入无机盐可以增加微乳液中MMA单体的含量。不同无机盐增容MMA的效果不一样:KBr>KCl,NaCl>K2SO4,其增容效果随盐用量增加而提高。聚合反应速率与MMA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的关系为Rp∝[M]0.89[I]0.44[E]-0.88;聚合反应温度提高,聚合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增容效应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CaCO_3粒子及其增韧母料对聚丙烯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怀栋 张云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9,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表面处理剂品种、CaCO3 粒径及含量对均聚PP/CaCO3 、共聚PP/CaCO3 和PP/弹性体 /CaCO3 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平均粒径在 1 0 μm左右并经端唑啉聚醚、烷氧...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表面处理剂品种、CaCO3 粒径及含量对均聚PP/CaCO3 、共聚PP/CaCO3 和PP/弹性体 /CaCO3 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平均粒径在 1 0 μm左右并经端唑啉聚醚、烷氧焦磷酸酯型钛酸酯等复合处理的CaCO3 或其增韧母料增韧PP ,可使均聚PP、共聚PP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至 2 5~ 3倍 ,弯曲模量提高至 1 2~ 1 4倍 ,可以在较少的弹性体用量条件下较大幅度地提高PP/弹性体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 ,并同时保持较高的弯曲模量和熔体流动性。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端唑啉聚醚等复合偶联助剂在CaCO3 表面的作用及其弹性包覆层的形成是加强界面相的粘结、缓冲基体成型收缩应力、减少界面处微裂缝形成和提高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噁唑啉聚醚 碳酸钙 增韧母料 聚丙烯 缺口冲击强度
下载PDF
生物合成聚γ-谷氨酸的酯化改性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小兵 王庭慰 +1 位作者 徐虹 欧阳平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36-639,共4页
对国外生物合成聚γ 谷氨酸的各种酯化改性研究工作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总结 。
关键词 生物合成 聚Γ-谷氨酸 酯化 改性 国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胶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江国栋 王庭慰 《中国胶粘剂》 CAS 2002年第6期50-54,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水性聚氨酯胶特点及应用,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物理性质和聚氨酯胶层的性能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胶粘剂 综述 研究 应用
原文传递
PC/PA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石山 孙清 +1 位作者 张军 郑昌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研究了PC/PA合金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油性能。结果表明 ,自制增容剂P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作用 ,增容后合金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同时合金仍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PC/PA/SMA/P合金熔体的表观粘度... 研究了PC/PA合金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油性能。结果表明 ,自制增容剂P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作用 ,增容后合金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同时合金仍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PC/PA/SMA/P合金熔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提高而下降 ,加工流动性得到改善。PC/PA/SMA/P合金具有较好的耐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PA合金 研究 聚碳酸酯/聚酰胺合金 增容剂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耐油性能
下载PDF
可发性聚苯乙烯阻燃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小兵 王庭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国内外各具特色的阻燃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 ,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今后可发性聚苯乙烯阻燃技术做出展望。
关键词 可发性聚苯乙烯 阻燃技术 研究 添加型 共聚型
下载PDF
改善玻纤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流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晓明 赵湜 陈贤益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2-35,共4页
为提高玻纤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的流动性能 ,在体系中分别加入了不同的增塑剂。结果表明 ,适量加入低粘度PBT、乙烯共聚物A、松香酯A、松香酯B可使体系在保持综合性能较好的前提下 ,流动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流动性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增塑剂 玻纤增强阻燃PBT 阻燃材料
下载PDF
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解朋 马文华 +4 位作者 唐子都 黄建敏 潘莉萍 刘晓梅 李冬雪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评价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临床研究的质量。方法检索PubMed(1980.2010),ScienceDirect(1982.2010),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CT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80.2010)、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 目的评价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临床研究的质量。方法检索PubMed(1980.2010),ScienceDirect(1982.2010),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CT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80.2010)、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CNKll980—2011)、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l980—2010)、万方数据库(1980.2010)并根据文献中参考文献进行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部分相关期刊,纳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低质量研究。骨痛缓解率方面,4项研究显示云克联合放射性核素89SRClz与单用胂SrClz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3,95%CI(2.05~6.54)];1项研究提示云克联合放射性核素”,Sm.EDTMP较单用”,Sm.EDTM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46,95%叫(0.97~6.25)];1项研究显示云克联合鹕SrClz较单用s9SrClz在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骨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6,95%CI(1.29~9.30)];1个研究显示云克联合-53Sm—EDTMP较单用,53Sm—EDTMP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0,95%C,(1.03—7.08)]。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1个研究提示云克联合鹕SrCl2与单用趵SrCl2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73,95%C1(1.24~5.99)]。骨转移灶愈合情况,1项研究提示云克联合鹋SrCl2与单用。。SrCl2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11,95%CI(0.91~10.64)]。结论云克对于治疗肿瘤骨转移可能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克 肿瘤转移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