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璇 仇玮 丁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本院1例子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子宫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本院1例子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CT示子宫弥漫性增大伴密度不均。光镜下见肿瘤呈弥漫性生长,浸润子宫壁全层。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体积约为正常淋巴细胞2~3倍,胞浆较少,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核内有一个中位核仁或多个贴近核膜的核仁,可见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小灶区散在少量体积较大的异型瘤巨细胞,核形不规则,局灶区域见少量坏死组织。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20、Pax-5、BCL-2、BCL-6、Mum-1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约80%,CKpan、CD10、CD3、ALK、CD30、CyclinD1、SMA、Desmin、CD99、Syn、CgA、CD56均阴性。分子检测结果示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阳性,FISH检测示EBER阴性。结论子宫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确诊需结合镜下组织学形态、免疫标记及分子病理检测,应与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NK/T细胞淋巴瘤、子宫淋巴瘤样病变等鉴别,综合治疗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体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分子检测
下载PDF
恶性胸腔积液在多基因联合检测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妹 刘善荷 +1 位作者 仇玮 景红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04-806,共3页
肺癌是世界上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9.8%^([1-2]),大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不良^([3-4])。有文献报道^([5-7])约17%的肺癌患者首诊的临床症状为胸腔积液。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 肺癌是世界上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9.8%^([1-2]),大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不良^([3-4])。有文献报道^([5-7])约17%的肺癌患者首诊的临床症状为胸腔积液。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特异性分子改变的靶向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8])。2021年NCCN指南更加明确了NSCLC在治疗前应检测多基因状态的临床要求,同时检测多个基因变异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9-10])。本研究探讨多基因突变联合检测方法在肺腺癌胸腔积液细胞块中的应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肺腺癌 基因突变 细胞蜡块 免疫组化学
原文传递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液基细胞学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善荷 仇玮 景红霞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1032-1036,共5页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VGA)是相对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宫颈腺癌独特而少见的亚型,于1989年首次被报道[1],约占宫颈癌的3.7%~4.8%[2]。目前国内关于宫颈VGA的报道较少,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是具有绒毛管状...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VGA)是相对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宫颈腺癌独特而少见的亚型,于1989年首次被报道[1],约占宫颈癌的3.7%~4.8%[2]。目前国内关于宫颈VGA的报道较少,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是具有绒毛管状和(或)乳头状外生性生长方式,其预后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宫颈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绒毛腺管状腺癌 非典型腺细胞 液基薄层细胞学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胃底腺型胃癌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丁瑾 史亚丹 许璇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998-1002,共5页
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G)是2019版WHO胃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少见胃癌类型[1],其肿瘤具有主细胞和(或)壁细胞分化,局限于胃黏膜层内时称为胃泌酸腺腺瘤(oxyntic gland adenoma,OGA),发生黏膜... 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G)是2019版WHO胃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少见胃癌类型[1],其肿瘤具有主细胞和(或)壁细胞分化,局限于胃黏膜层内时称为胃泌酸腺腺瘤(oxyntic gland adenoma,OGA),发生黏膜下层浸润时则为GA-FG。该肿瘤在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中的发病率约为1%[2],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发病率则<0.01%[3]。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收集2例GA-FG,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底腺型 病理特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