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地面沉降监测分析
1
作者 徐慧文 孙静雯 +2 位作者 徐良兴 朱坚 张琪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8期25-27,共3页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 SAR技术,利用22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了2022年5月~2023年3月期间的地面沉降速率。结果表明:沉降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局部区域差异沉降显著;重点监测点沉降量持续增加,且基本呈线...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 SAR技术,利用22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了2022年5月~2023年3月期间的地面沉降速率。结果表明:沉降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局部区域差异沉降显著;重点监测点沉降量持续增加,且基本呈线性关系;预测局部区域地面沉降量将继续增加,并且差异沉降现象将继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 SAR 监测分析 南京市 江北新区
下载PDF
南京市某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比选与优化
2
作者 黄莹 李书波 《江苏建筑》 2024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文章结合南京市某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实例,对基坑规模小、开挖深度8.75 m的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综合考虑结构安全性、施工便利性、施工工期、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悬臂式灌注桩支护方案。再依据钻孔灌注桩施工阶段现场地下水的情况,优... 文章结合南京市某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实例,对基坑规模小、开挖深度8.75 m的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综合考虑结构安全性、施工便利性、施工工期、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悬臂式灌注桩支护方案。再依据钻孔灌注桩施工阶段现场地下水的情况,优化基坑止降水设计,降低造价。经工程实践检验,该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合理,实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 设计方案比选 止降水优化
下载PDF
非公共空间管线信息共享及协同更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子雄 张新新 夏磊凯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现阶段管线信息更新,主要采取规划报批,管线埋设、维护扎口管理,管线动态更新信息采集等,有效保障了管线信息现势性。但是,非公共区域管线信息更新存在长期的管理空白。为解决这一难题,探索建立非公共区域管线信息共享和协同更新方法,... 现阶段管线信息更新,主要采取规划报批,管线埋设、维护扎口管理,管线动态更新信息采集等,有效保障了管线信息现势性。但是,非公共区域管线信息更新存在长期的管理空白。为解决这一难题,探索建立非公共区域管线信息共享和协同更新方法,本文创新非公共空间管线系统研究,以协同更新、变化标注方式完善管线信息,建设非公共空间管线信息平台,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管线信息共享和协同更新工作,建立完整的非公共空间地下管线数据管理流程与技术规范,与已有管线信息动态更新流程互为补充。研究成果为破解非公共区域管线更新、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共享 协同更新 管线信息系统化 非公共区域管线 地下空间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数据标准编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鞠建荣 范娟娟 《城市勘测》 2017年第6期60-62,共3页
在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管理过程中,地下空间数据标准是地下空间数据进行建库的依据,是数据共享交换的关键,同时又是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南京市各部门地下空间数据的现状,重点分析了规划、人防工程数据的特点,研究设计了4层... 在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管理过程中,地下空间数据标准是地下空间数据进行建库的依据,是数据共享交换的关键,同时又是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南京市各部门地下空间数据的现状,重点分析了规划、人防工程数据的特点,研究设计了4层数据结构、4个专题的总体框架。在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规定了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分类、要素编码、属性结构和数据建库等内容,为南京市地下空间数据生产、加工、建库与交换共享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要素 分类代码
下载PDF
南京市地下管线动态维护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鞠建荣 范娟娟 《城市勘测》 2018年第A01期96-98,共3页
管线数据动态维护是"后普查"阶段的工作核心,在管线竣工测量成果汇交的基础上,开展整理与补测项目弥补了被动接收的短板。本文以南京市管线动态维护为例,探讨后普查时代管线数据在规划、建设、竣工及维护阶段动态更新维护的... 管线数据动态维护是"后普查"阶段的工作核心,在管线竣工测量成果汇交的基础上,开展整理与补测项目弥补了被动接收的短板。本文以南京市管线动态维护为例,探讨后普查时代管线数据在规划、建设、竣工及维护阶段动态更新维护的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从而保证管线动态维护工作准确、高效地完成,保证管线数据库的现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管线 动态维护 外业巡查 修补测
下载PDF
南京市域基础框架网复测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张开坤 《福建建设科技》 2022年第1期96-97,共2页
为了更好地保障南京城乡规划建设,确保基础测绘成果的准确可靠,对南京市域基础框架网进行了全面复测,主要包括高精度三维GNSS控制网复测和二等水准网复测。本文对南京市域高精度三维控制网复测的方法、技术要点及成果精度等进行了研究,... 为了更好地保障南京城乡规划建设,确保基础测绘成果的准确可靠,对南京市域基础框架网进行了全面复测,主要包括高精度三维GNSS控制网复测和二等水准网复测。本文对南京市域高精度三维控制网复测的方法、技术要点及成果精度等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控制网的布设、测量、平差和精度分析,获取区域网CGCS2000坐标系成果。结果表明:南京市基础控制网的复测成果精度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控制网 稳定性 跨江水准
下载PDF
利用多源数据分析南京市河西地面沉降风险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彭 朱邦彦 +1 位作者 孙静雯 王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InSAR沉降和地质数据对南京河西地面沉降进行风险性分析。首先,利用InSAR技术获取的2012-2016年河西地区的沉降信息,结合软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类型、地面高程和轨道交通分布信息,...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InSAR沉降和地质数据对南京河西地面沉降进行风险性分析。首先,利用InSAR技术获取的2012-2016年河西地区的沉降信息,结合软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类型、地面高程和轨道交通分布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级多因子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了河西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程度;最后,着重分析了轨道交通的沉降风险。结果表明,河西地面沉降风险空间特征明显,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河西北部的江东街道、凤凰街道及莫愁湖街道,面积约6.4 km2,其中地铁2号线地面沉降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轨道交通 多源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DS-InSAR的南京江北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
8
作者 宋秋月 范洪冬 +1 位作者 朱邦彦 张建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TCI算法进行同质像元识别,通过特征值分解方法实现相位优化,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DS),最后建立DS相位与形变间的关系模型来解算时序地表形变。实验利用50...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TCI算法进行同质像元识别,通过特征值分解方法实现相位优化,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DS),最后建立DS相位与形变间的关系模型来解算时序地表形变。实验利用50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2021-10—2023-10南京江北区域地表形变时空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DS-InSAR与PS-InSAR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31,点位密度提高6.22倍,DS-InSAR可更加完整地反映研究区时空地表形变。2)DS-InSAR结果与水准实测数据整体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5.6 mm,平均误差为2.6 mm,均方根误差(RMSE)为3.0 mm。3)地质构造、城市建设以及降雨等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江北区域 INSAR 分布式目标 地面沉降监测
下载PDF
基于移动激光扫描仪的室内现场测绘技术研究
9
作者 吴禹 储朋强 杨文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09-0012,共4页
本研究基于移动激光扫描仪技术,深入探讨了其在室内现场测绘领域的原理、系统组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室内测绘的应用需求,揭示了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并论述了移动激光扫描仪在高精度测绘、空间分布分析和三维模型重建方面... 本研究基于移动激光扫描仪技术,深入探讨了其在室内现场测绘领域的原理、系统组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室内测绘的应用需求,揭示了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并论述了移动激光扫描仪在高精度测绘、空间分布分析和三维模型重建方面的优势。未来技术改进方向包括精度提升、数据处理优化、多传感器融合和智能化。研究表明,移动激光扫描仪在室内测绘中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将为建筑设计、工业布局规划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激光扫描仪 室内现场测绘 点云数据处理 高精度测绘 空间分布分析 智能化技术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在南京市排水检测一体化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彩媛慈 鞠建荣 《城市勘测》 2019年第S01期82-85,共4页
排水管道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管道的定期检测及维护,传统管理模式造成各环节成果价值与实际利用率不高,因此,本文结合南京市统一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设定排水管道作为最小管理单元,针对存在问... 排水管道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管道的定期检测及维护,传统管理模式造成各环节成果价值与实际利用率不高,因此,本文结合南京市统一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设定排水管道作为最小管理单元,针对存在问题的最小管理单元创建了管道检测、工程设计、施工改造、竣工验收的工程闭合区间,契合信息化技术建立排水检测一体化解决方案,研究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下在排水工程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闭合区间 排水检测一体化解决方案 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下载PDF
基于线性特征边界线的实景三维动态更新关键技术研究
11
作者 李佳佳 吴昊 朱理想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91-194,198,共5页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十四五”以来,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实景三维建设项目,积累了不同尺度的实...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十四五”以来,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实景三维建设项目,积累了不同尺度的实景三维底板数据。如何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且持续保障实景三维数据的时效性、可用性,已经成为下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实景三维数据的场景特征属性,提出一种线性特征边界线的实景三维动态更新和场景融合的方案。基于原有场景数据,将目标更新区域最邻近线性特征边界线作为实际更新范围,对其进行切割、拼接、调色、融合等处理,实现多期实景三维数据的无缝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动态更新 数据融合 倾斜摄影
下载PDF
勘察过程信息化监管与生产管理系统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夏友为 宗静 +2 位作者 熊穗 周星汉 董晓庆 《城市勘测》 2025年第1期202-205,共4页
勘察过程信息化监管^([1-4])与生产管理系统是结合行业技术与管理痛点,以“互联网+勘察”^([5-7])为理念打造,一是通过“实人、实时、实地”操作,实现对勘察项目的过程管理和重点环节预警,并对勘察原始文件、成果文件存档,进一步强化质... 勘察过程信息化监管^([1-4])与生产管理系统是结合行业技术与管理痛点,以“互联网+勘察”^([5-7])为理念打造,一是通过“实人、实时、实地”操作,实现对勘察项目的过程管理和重点环节预警,并对勘察原始文件、成果文件存档,进一步强化质量终身责任制和过程可追溯;二是通过室内试验自动化采集系统^([8]),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以及试验结果自动计算输出,后期可自动接入地方检测监管平台;三是通过建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辅助系统实现勘察报告部分章节自动生成。研究目标是提高公司勘察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生产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监管 飞行检查 视频监控 检测一体化 报告编制辅助系统
下载PDF
南京市污水处理监管信息平台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马丁山 杨锐 +2 位作者 马智宸 田芮 赵明进 《现代测绘》 2023年第6期54-57,共4页
为实现信息化对南京市污水处理监管业务的智能支撑,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南京市污水处理监管信息平台。针对南京市污水处理监管的现状,分析了水务数据中心、物联感知体系、监管应用平台的建设需... 为实现信息化对南京市污水处理监管业务的智能支撑,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南京市污水处理监管信息平台。针对南京市污水处理监管的现状,分析了水务数据中心、物联感知体系、监管应用平台的建设需求,构建一套包含智慧监测、水务设施GIS一张图、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排水许可证后监管、泵站监管、污泥处置监管、水务易APP等应用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城市污水智能感知、运营、监管及决策的全过程智能管控,推进南京市水安全韧性城市的构建,提高水务服务和行业监管水平,可为国内城市进一步探索污水管理的智慧化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信息化监管 智慧水务 物联网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南京市河西地区建筑物稳定性评估
14
作者 孙静雯 张琪 +2 位作者 吴学雨 马状 逯焕波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城市建筑物的结构健康问题关系城市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利用InSAR技术对南京市河西地区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利用PS-InSAR技术,通过46景COSMO-SkyMed影像数据反演2012—2016年河西地区建筑物形变;然后,采用层次分析... 城市建筑物的结构健康问题关系城市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利用InSAR技术对南京市河西地区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利用PS-InSAR技术,通过46景COSMO-SkyMed影像数据反演2012—2016年河西地区建筑物形变;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建筑物稳定性评估模型,对河西建筑物进行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大部分建筑物处于稳定状态,有少量建筑物较不稳定,主要分布在凤凰街道,需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沉降监测 建筑物稳定性评估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南京中山北路的建成与变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书竹 戴相喜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2期160-161,共2页
中山大道是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中轴线,是民国首都道路最主要的标志性的工程。今天的中山北路依旧是南京城区的主干道之一,是南京城北进入南京市中心的重要门户和黄金通道。文章以南京中山北路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文献阅读检索... 中山大道是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中轴线,是民国首都道路最主要的标志性的工程。今天的中山北路依旧是南京城区的主干道之一,是南京城北进入南京市中心的重要门户和黄金通道。文章以南京中山北路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文献阅读检索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现状数据,综述了南京中山北路的建设初始和发展变化,分析了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南京中山北路的建成与变迁促进了城市发展建设的结论。文章为南京市城市更新保护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资料,有助于南京城市规划发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中山大道 南京中山北路 建设初始 发展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采集工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银花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需要完善数据采集的工作模式,融入地理技术和测量技术,优化实力的技术方案,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为后续测绘工作提供重要的方向。同时还需要根据我国当前时代...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需要完善数据采集的工作模式,融入地理技术和测量技术,优化实力的技术方案,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为后续测绘工作提供重要的方向。同时还需要根据我国当前时代的发展方向,选择新型的数据采集技术。文章论述了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和功能以及数据采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地理 信息系统 数据采集 采集工作
下载PDF
穿越地铁线路的城市隧道勘察方案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查恒光 王燕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第11期60-62,共3页
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快速道路的通行效率,城市隧道+地面道路形式的道路建设广泛流行。文章介绍了南京市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清凉门隧道项目的勘察方案,该隧道穿多条城市道路,并穿越一条规划的地铁线和一条在建的地铁线路。通... 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快速道路的通行效率,城市隧道+地面道路形式的道路建设广泛流行。文章介绍了南京市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清凉门隧道项目的勘察方案,该隧道穿多条城市道路,并穿越一条规划的地铁线和一条在建的地铁线路。通过勘察方案组织实施,研究揭示了工程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层特性,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分析意见与结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穿越地铁线路的城市隧道勘察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地铁线路 城市隧道 勘察方案 工程地质条件
下载PDF
涟水高沟地区承压地下水可更新性研究
18
作者 秦甜甜 黄晓燕 +2 位作者 胡晓雨 李朗 丁国辉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域地下水可更新性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水动力等方面,进行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分析含水层空间结构及补径排条件...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域地下水可更新性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水动力等方面,进行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分析含水层空间结构及补径排条件;其次在收集利用以往测试资料基础上,通过现场采样分析,开展不同水体环境同位素特征研究;最后利用水均衡法计算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涟水高沟地区承压水具备地下水补给通道,主要接受上游山区侧向径流补给,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水龄2万年左右,水循环更新周期上千年,可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不属于难以更新的地下水;同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加快地下水循环速率,进一步提高地下水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年龄 承压水可更新性 水动力条件 同位素分析 水均衡
原文传递
南京软土地区近距离桩基施工扰动下邻近既有地铁盾构隧道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斌 蔡乾广 贺磊 《城市勘测》 2022年第3期202-205,208,共5页
为研究软土夹砂地层中近距离桩基施工对已运营地铁隧道保护标准化工作,以南京河西软土夹砂层某桥梁施工为例,总结了隧道结构保护的管理流程,并就外部桩基近距离地铁隧道施工期间的隧道边线放样流程、隧道安全监测标准(包括监测内容、点... 为研究软土夹砂地层中近距离桩基施工对已运营地铁隧道保护标准化工作,以南京河西软土夹砂层某桥梁施工为例,总结了隧道结构保护的管理流程,并就外部桩基近距离地铁隧道施工期间的隧道边线放样流程、隧道安全监测标准(包括监测内容、点位布设、监测方法、频率、控制指标、数据分析等)进行了实例研究。在分析该类施工风险点的基础上,结合上述研究,有效指导外部桩基顺利施工并保障了隧道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夹砂地层 近距桩基施工 隧道保护措施 隧道边线放样 隧道安全监测
下载PDF
南京长江漫滩地区水文地质特性单井抽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掌权 付守印 +1 位作者 金雪莲 竺启泽 《江苏建筑》 2023年第1期73-78,共6页
文章针对南京长江漫滩地貌单元,通过开展现场单井抽水试验,对各含水层受长江水位的影响及其水文地质特性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距离长江边约1.2 km处承压水水位受长江潮汐影响明显,因此在长江漫滩地区进行抽水试验时,宜采用大降深试... 文章针对南京长江漫滩地貌单元,通过开展现场单井抽水试验,对各含水层受长江水位的影响及其水文地质特性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距离长江边约1.2 km处承压水水位受长江潮汐影响明显,因此在长江漫滩地区进行抽水试验时,宜采用大降深试验;深厚富水砂性地层中,地下水位受影响变化较快,停抽约10 min,③-2粉细砂层恢复率可达60%;③-1层与③-2层水力联系较大,而③-2层与下伏④层水力联系相对较弱;③-2层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为24.4 m/d~36.0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长江漫滩 承压含水层 单井抽水试验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