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PD-L1抑制剂相关的内分泌紊乱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赖妍靓 耿艳 杨兵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35-1040,共6页
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PD-1/PD-L1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上的逐步推广应用,其引起的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多个内分泌腺体受损的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各内分泌腺体相关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以及对应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PD-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紊乱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脏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耿艳 杨兵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74-778,共5页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多种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并且相互影响。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治疗手段有限。目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参与DKD的发生发展...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多种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并且相互影响。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治疗手段有限。目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参与DKD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防治DKD的新靶点,本文作者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糖尿病肾脏病 肠-肾轴 综述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3
作者 赖妍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25-28,共4页
观察并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执行冠心病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格列净治疗,疗... 观察并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执行冠心病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格列净治疗,疗程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心功能、左心室重构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格列净在保证降糖效果同时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心功能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脂质蓄积指数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关系研究
4
作者 丁有红 吴洵 +6 位作者 覃玉 苏健 陈路路 崔岚 毕海涛 陶然 周金意 《现代医学》 2024年第4期515-522,共8页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分析LAP等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项目的基线数据。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参与调查的109 735例...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分析LAP等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项目的基线数据。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参与调查的109 735例糖尿病新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3.0进行χ2检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LAP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AP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以LAP Q1组为参照,LAP Q2组、Q3组和Q4组糖尿病发生风险逐渐增高,OR分别为1.643(95%CI 1.494~1.806)、2.624(95%CI 2.401~2.866)、5.034(95%CI 4.633~5.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AUC(0.680)高于体质指数、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的AUC(P<0.01)。男性和女性人群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AUC分别为0.656和0.704,均高于体质指数、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的AUC(P<0.01)。结论:LAP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其预测作用优于体质指数、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等传统肥胖指标。此外,LAP对于女性糖尿病的判断价值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糖尿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肥胖指标
原文传递
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宁 张程昌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维格列汀联合甘精...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统计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2hP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及HbA1c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INS和HOMA-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和HOMA-β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采用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能够促进患者血糖显著降低,改善其胰岛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格列汀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