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TScan与FleXScan软件在南京市2019年水痘空间聚集性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马涛 李亚娜 +8 位作者 汪君君 洪镭 张敏 丁松宁 王恒学 徐庆 周沁易 林丹 郑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 了解南京市水痘的发病趋势,探究防控的重点地区,比较SaTScan与FleXScan法在空间聚集性研究中的差异和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R 4.2.0开展乡镇/街道水痘报告发病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Moran′s I。分别利用SaTScan 9.4.1和FleXScan... 目的 了解南京市水痘的发病趋势,探究防控的重点地区,比较SaTScan与FleXScan法在空间聚集性研究中的差异和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R 4.2.0开展乡镇/街道水痘报告发病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Moran′s I。分别利用SaTScan 9.4.1和FleXScan 3.1.2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自2017年纳入丙类管理之后,南京市水痘报告发病水平快速上升,2019年报告18 63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为220.89/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0.20(Z=3.48,P<0.05)。SaTScan法和FleXScan法分别探测到10个(25个街道)和7个(24个街道)空间聚集区域(P均<0.05),发生聚集的街道范围基本一致,除南部高淳区的淳溪街道、古柏和溧水区的永阳街道外,其他聚集区域都分布于主城区周围的城郊地区,但聚集区域形状和每个聚集区域覆盖的街道有较大差异,SaTScan法聚集区覆盖了部分实际发病水平较低的街道,还将每个形状不规则的聚集区域探测为2个聚集区域。结论 建议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南京市水痘存在空间聚集性,两种方法均可在实践中选择使用,但FleXScan法更合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空间聚集性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扫描统计量
下载PDF
2010-2023年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
2
作者 马涛 陈聪 +7 位作者 丁松宁 徐庆 汪君君 王恒学 严子康 田梦圆 祝媛钊 刘慧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1-847,共7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报告发病趋势和波及范围,分析空间分布模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和重点人群,指导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病例信息,描述... 目的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报告发病趋势和波及范围,分析空间分布模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和重点人群,指导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病例信息,描述时间、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报告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利用FlexScan空间扫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结果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 507例,APC为31.8%(95%CI:22.5%~41.9%,P<0.001),2023年报告发病率为1.42/10万(134例)。5-8月季节指数分别为2.7、2.1、3.0、1.3,共占76.1%。年龄中位数为66(IQR:55,73)岁,由2010-2011年的59岁,逐渐增加至2022-2023年的68岁(P<0.001),45岁及以上占94.1%;农民(63.7%)、家务及待业(14.2%)和离退人员(12.2%)共占90.1%。2010-2011年疫情波及4区11街道,2022—2023年增加至11区58街道;除2012-2013年外,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均Moran’s I>0(0.224~0.526,P<0.001),FlexScan扫描显示溧水区和江宁区的部分街道为一级聚集区域,2018-2023年浦口区4个街道为二级聚集区,2022-2023年六合区3个街道为二级聚集区,均P<0.05。结论南京市SFTS报告发病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波及范围逐渐扩散,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模式。建议加强医疗机构诊治技术和检测能力培训,强化高发地区监测、病例流调溯源和防蜱、防病知识宣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自相关 空间聚集性 监测
下载PDF
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及预警阈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涛 周沁易 +6 位作者 徐庆 汪君君 邢光红 王恒学 郑颖 洪镭 张守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6-922,928,共8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聚集性 泊松分布 预警阈值
下载PDF
2004—2022年南京市<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
4
作者 田梦圆 吴小清 +3 位作者 马涛 苏晶晶 胡洋 丁松宁 《职业与健康》 2024年第24期3411-3415,共5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儿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回归对2004—2022年南京市<15岁儿童的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22年南京市累计报告&... 目的了解南京市<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儿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回归对2004—2022年南京市<15岁儿童的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22年南京市累计报告<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25种、287666例,年均发病率为1704.88/10万,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为1495.57/10万,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发病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为203.37/10万,发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发病以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为主;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为5.67/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以梅毒和淋病为主。2004—2022年南京市<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高峰在夏季5—7月和冬季11—12月。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肠道传染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儿童。结论2004—2022年南京市<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儿童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监测,根据不同疾病的发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岁儿童 法定传染病 疫情分析 趋势
原文传递
2004-2019年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小清 苏晶晶 +2 位作者 王炜翔 徐庆 许阳婷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18期2513-2517,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9年南京市7种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数据,采用JPR软件估算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阶段比较呼... 目的分析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9年南京市7种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数据,采用JPR软件估算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阶段比较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情况。结果2004-2019年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47.27/10万~141.34/10万之间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农村发病率低于城市和城郊,多数传染病具有冬春季发病高峰。2004-2016年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以每年8.52%的平均速度下降,2017年达到最低点,2017-2019年开始上升,变化趋势不明显。肺结核、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每年的下降速度分别是10.6%、8.2%和10.1%;猩红热和风疹部分阶段下降趋势明显,百日咳和流行性感冒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控制较好,但还需加强和扩大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根据每种呼吸道传染病的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特征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期间南京市传染病发病情况 被引量:7
6
作者 苏晶晶 王炜翔 +2 位作者 徐庆 吴小清 许阳婷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南京市其他法定传染病及监测传染病(水痘)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对南京市2015—2020年1~30周其他法定和监测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 目的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南京市其他法定传染病及监测传染病(水痘)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对南京市2015—2020年1~30周其他法定和监测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乙类(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丙类传染病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38.54%和60.94%,二级响应期间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33.29%和90.45%。除登革热与2019年同期持平,其余均较2019年同期下降。2020年前30周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水痘比预期分别下降85.36%、52.98%29.73%和31.78%。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由于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加强了个人的防护,提高了个人卫生意识,传染病的传播力受到限制,为以后阻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响应 传染病 自回归移幼平均法
原文传递
南京市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
7
作者 赵跃媛 马涛 +3 位作者 周沁易 严子康 王恒学 丁松宁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9期847-850,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2020年1月—2022年7月报告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获取感染者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月1日—202... 目的分析南京市2020年1月—2022年7月报告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获取感染者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南京市共报告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60例,63.89%(230/360)为无症状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2.40∶1,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58.06%(209/360)的COVID-19病例来自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和尼日利亚。入境—首次核酸采样阳性的时间间隔中位数(median,M)(P_(25),P_(75))为2(0,6)d,33.06%(119/360)的COVID-19病例在入境当日采样即核酸阳性。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看,48.61%(175/360)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不同年龄组的接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3,P=0.044)。是否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Ct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硕世试剂:Z=-0.223,P=0.824;达安试剂:Z=-0.150,P=0.880);N基因(硕世试剂:Z=-1.024,P=0.306;达安试剂:Z=-0.580,P=0.562)]。结论南京市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以无症状为主,中青年男性居多。作为报告南京市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最多的禄口机场,外防输入仍是其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输入病例 流行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丙类管理和疫苗接种策略下南京市水痘流行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涛 丁松宁 +7 位作者 陈聪 严子康 汪君君 王恒学 胡洋 顾润晖 丁洁 刘慧慧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3-401,共9页
目的了解实施丙类管理和疫苗接种策略后,南京市水痘流行特征变化,初步分析防控措施效果,为改进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2年南京市水痘报告病例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报告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 目的了解实施丙类管理和疫苗接种策略后,南京市水痘流行特征变化,初步分析防控措施效果,为改进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2年南京市水痘报告病例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报告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利用R 4.2.0软件分析时间、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探测空间聚集区域,比较水痘纳入丙类管理(2017―2018年)和疫苗接种后(2019―2022年)流行特征变化。结果共报告水痘病例875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2.20/10万。2018年达到峰值228.64/10万(19057例),后持续下降至2022年的98.32/10万(9262例),下降了57.00%。2013―2018年、2018―2022年APC分别为71.47%(95%CI:41.96%~107.10%)、-15.36%(95%CI:-35.20%~10.54%),2013―2022年AAPC为25.29%(95%CI:11.03%~41.37%)。2019―2022年病例年龄中位数[10(5,19)岁]高于2017―2018年[7(5,15)岁](P<0.001);<15岁各年龄组发病率下降比例为57.46%~90.46%,年龄组发病高峰被削平。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比由84.53%逐年下降至75.26%,其中幼托儿童由32.51%下降至28.85%,散居儿童由11.13%下降至5.55%。主城区报告发病率低于周边地区,采取疫苗接种策略后,一级聚集区由建邺、江北、雨花台、江宁区,转换为高淳区(均P<0.001)。结论水痘纳入丙类管理提高了南京市水痘监测质量,通过实施扩大免疫接种策略,报告发病水平显著下降,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发病趋势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聚集性 防控策略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 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性别、年龄变化情况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浩 王炜翔 +1 位作者 苏晶晶 黄艳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 调查并分析南京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性别、年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2020年在南京市定点医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率的年变化趋势通过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 change,EAPC)进行... 目的 调查并分析南京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性别、年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2020年在南京市定点医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率的年变化趋势通过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 change,EAPC)进行评估。地区报告发病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南京市人口年龄进行标化。结果 2016—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患者总计11406例,其中病原学阳性患者5023(44.04%)例,阴性患者5812(50.96%)例,利福平耐药患者285(2.50%)例,无病原学结果患者285(2.50%)例。肺结核发病率EAPC=-2.08%,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份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患者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份按患者年龄分层后发现<1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低(0.07/10万~0.19/10万),25~34岁患者发病率最高(5.14/10万~5.71/10万)。标化后的各地区结核病发病率为18.80/10万~39.30/10万之间。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高淳区(39.30/10万)、江宁区(35.50/10万)和江北新区(33.10/10万)。标化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为秦淮区(18.80/10万)、鼓楼区(19.80/10万)、玄武区(19.80/10万);2016—2020年南京市各年度Moran指数I值分别为0.256、0.370、0.370、0.352和0.30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0年分别有2、1、1、3、1个区(县)处于“高-高”(HH)区域。溧水区连续5年处于HH区域。浦口区分别在2016、2019年处于HH区域,建邺区、秦淮区在2017—2019年均处于“低-低”(LL)区域,栖霞区在2019年处于HH区域,鼓楼区在2019年处于LL区域。结论 2016—2020年间,南京市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在不同时空和年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肺结核 发病率 时间 特征 性别 年龄 地区
下载PDF
2017-2022年南京市人感染羊种布鲁氏菌基因特征研究
10
作者 王炜翔 周璐 +5 位作者 苏晶晶 张楠 洪捷 周伟忠 鲍倡俊 谈忠鸣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5-782,共8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分离鉴定的人源布鲁氏菌种型、生物型及基因型分布概况。方法收集2017-2022年南京市3家哨点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鉴定的89株人源布鲁氏菌,通过生物学方法及布鲁氏菌核酸检测(BCSP31-PCR和AMOS-PCR)进行种型鉴定;结合A、M... 目的了解南京市分离鉴定的人源布鲁氏菌种型、生物型及基因型分布概况。方法收集2017-2022年南京市3家哨点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鉴定的89株人源布鲁氏菌,通过生物学方法及布鲁氏菌核酸检测(BCSP31-PCR和AMOS-PCR)进行种型鉴定;结合A、M因子血清学检测结果,对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的分离株进一步进行生物分型。同时,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2017-2022年,南京市分离鉴定的89株布鲁氏菌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中,羊种布鲁氏菌生物3型占82.02%(73/89),生物1型占17.98%(16/89)。MLVA分型发现,89株羊种布鲁氏菌均属于"东地中海"簇,可分为50个MLVA基因型。其中panel 1有3个基因型,分别为42型(84.27%,75/89)、63型(8.99%,8/89)、43型(6.74%,6/89)。MLST-9和MLST-21结果均为ST8型,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将89株菌株分为11个基因型。SNP分析共发现4013个SNPs位点,各菌株间SNPs范围为0~409个,涉及59个SNPs基因型。结论南京市分离鉴定的人源布鲁氏菌菌株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以生物3型为主。MLVA聚类为"东地中海"簇。传统MLST-9和MLST-21结果全部为ST8型,而cgMLST将所有菌株分为11个基因型,具有更高的分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多位点序列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2009-2016年南京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涛 谢国祥 +6 位作者 孙红敏 徐庆 丰罗菊 许阳婷 随海田 林丹 张敏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HFMD的重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重症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时空重排扫描分析... 目的了解南京市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HFMD的重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重症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时空重排扫描分析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09-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重症病例1 526例,年均报告191例(93~284例);重症病例占HFMD比例为11‰(6‰~20‰),无趋势变化(Z=1. 5,P=0. 125),5岁及以下儿童重症病例报告发病率为53/10万(21/10万~76/10万)。4~7月报告病例占54%;病例中男性占64%,年龄中位数为2岁(0~13岁),5岁及以下占97%,1~3岁占75%;散居儿童占67%,幼托儿童占31%。除2013年外,其他各年均探测到时空聚集区域(均有P <0. 001),聚集地区由中心城区向南部江宁、雨花台和溧水转移,聚集时间多为3~7月。重症病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9%(17%~70%),阳性标本中75%(54%~89%)为EV71,5%(0~17%)为Co XA16。结论南京市重症HFMD流行特征与普通病例一致,但病原以EV71为主,应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监测,宣传接种EV71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聚集性
原文传递
2014-2019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涛 洪镭 +8 位作者 杜雪飞 江根 刘艳 汪君君 徐庆 王恒学 丁洁 林丹 张敏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1,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探寻防控重点地区,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19年南京市报告的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利用简单季节指数法、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索病例季节和时空分布特... 目的了解南京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探寻防控重点地区,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19年南京市报告的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利用简单季节指数法、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索病例季节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2014―2019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578例,中位数为214例(120~596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2014年以来报告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季节分布呈双峰特征,分别为11月至次年1月(季节指数为1.5、2.0、1.0)和4至6月(季节指数1.0、1.9、1.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0~43岁),6~10岁占61.4%,3~5岁占32.1%,0~2岁占4.0%;学生占51.2%,幼托儿童占39.9%,散居儿童占7.1%。江北新区和六合区报告发病水平远高于南京市其他地区,2019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78/10万(265例)和27.98/10万(212例),江北新区江北人民医院和六合区中医院分别诊断报告了南京市58.8%和12.2%的病例。2014―2018年时空聚集地区为江北新区(RR=19.4,P<0.001),2019年时空聚集地区为江北新区、六合区和栖霞区(RR=9.5,P<0.001)。结论建议加强对猩红热的防控,医疗机构开展猩红热诊治的培训并提高相应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开展专题研究,调查医疗机构猩红热诊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链球菌病 猩红热 流行特征 季节指数 时空聚集性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呈上升趋势:基于2015―2020年南京市报告病例数据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涛 张敏 +8 位作者 杜雪飞 汪君君 王恒学 徐庆 周沁易 郑颖 林丹 洪镭 刘坤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07-1413,共7页
目的 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报告发病趋势、流行特征,探究重点防控人群、地区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制定防控策略、措施和采取干预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2015―202... 目的 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报告发病趋势、流行特征,探究重点防控人群、地区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制定防控策略、措施和采取干预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2015―2020年南京市SFTS流行趋势和季节、人群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FleXScan扫描,探索乡镇/街道层面上报告发病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性。结果 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19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9/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为33.43%(95%CI:5.41%~68.89%,P=0.03),2020年相比2019年增加115%(39例)。5―8月占79.38%,7月为高峰占28.87%。平均年龄为64(54, 71)岁,≥60岁占64.43%,45~<60岁占27.32%。农民占61.34%,家务待业占12.89%,离退休人员占11.34%。溧水区报告病例数占46.39%。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0.58(Z=9.97,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与FleXScan扫描结果显示,溧水区除和凤镇外的7个乡镇/街道与江宁区横溪街道为一级聚集区(LLR=150.24,P=0.001),浦口区江浦街道、桥林街道和星甸街道为二级聚集区(LLR=17.81,P=0.001)。结论 南京市SFTS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5岁人群和农民为重点人群,溧水区为重点防控地区。建议及时开展基于危险因素和趋势研判的专题研究,同时强化和落实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聚集性 趋势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南京市恙虫病流行特征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涛 周沁易 +7 位作者 丰罗菊 张敏 汪君君 王恒学 赵跃媛 苏晶晶 丁松宁 徐庆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流行特征以及空间聚集性,探究防控关键季节、重点人群和区域,指导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 目的了解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流行特征以及空间聚集性,探究防控关键季节、重点人群和区域,指导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市恙虫病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描述季节、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 10.3软件开展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FleXScan 3.1.2软件开展空间扫描。结果2011-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92例,年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0.21/10万(范围为0.12/10万~0.49/10万)。10-11月报告病例占87.5%(168/192),高峰出现在11月(57.8%,111/192)。男性占64.1%(123/192);年龄中位数为59岁(范围为6~84岁),≥60岁和45~59岁组分别占47.9%(92/192)和31.2%(60/192),共占79.2%(152/192);农民占43.8%(84/192),家务及待业者占16.7%(32/192),离退人员占15.6%(30/192),工人占6.8%(13/192),共占82.8%(159/192)。报告病例总数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江宁区(23.4%,45/192),六合区(22.9%,44/192),鼓楼区(10.4%,20/192)和江北新区(8.9%,17/192),共占65.6%(126/19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0.34(Z=5.90,P<0.001);FleXScan 3.1.2软件扫描探测到2个空间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覆盖江宁区3个、雨花台区1个和浦口区2个街道[限制性对数似然比(RLLR)=26.91,P<0.001],二级聚集区覆盖六合区6个和江北新区4个乡镇/街道(RLLR=26.48,P<0.001),聚集区域均为涉农区。结论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较低且平稳,属于典型的秋季型疫区,中老年人群和涉农区域分别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建议将恙虫病纳入法定或南京市重点传染病管理,开展恙虫病诊治技术和信息报告管理培训,在高发季节强化和落实健康宣教、个人防护、防鼠灭鼠、媒介控制等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热斑疹伤寒 虫媒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聚集性
原文传递
1989—2020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小清 许阳婷 +2 位作者 苏晶晶 徐庆 王炜翔 《预防医学》 2021年第3期236-240,245,共6页
目的分析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并预测2020年发病情况,为南京市病毒性肝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档案和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采用年度变... 目的分析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并预测2020年发病情况,为南京市病毒性肝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档案和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变化趋势,采用季节指数分析不同型别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季节性;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结果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62.00/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AAPC为-8.42%。1998—2019年甲、乙、丙、戊型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分别为1.98/10万、14.31/10万、2.30/10万和2.60/10万;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AAPC分别为-11.81%和-6.02%;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AAPC为4.82%。2015—2019年第三、四季度为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季节,第一、二季度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季节。ARIMA模型预测2020年1—12月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6/10万~3.69/1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1/10万~2.58/10万,丙型病毒性肝炎为0.20/10万~0.48/10万,戊型病毒性肝炎为0.09/10万~0.25/10万。结论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均具有季节性;预测2020年1—12月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6/10万~3.69/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年度变化百分比
原文传递
2010-2018年南京市一期与二期梅毒流行特征和时空扫描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璐 马涛 +4 位作者 吴苏姝 刘黎 徐园园 李昕 朱正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2-984,994,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0-2018年一、二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为梅毒的精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南京市各区常住人口数来源于南京市统计年鉴,梅毒病例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8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0-2018年一、二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为梅毒的精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南京市各区常住人口数来源于南京市统计年鉴,梅毒病例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8年南京市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使用泊松模型方法,采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采用ArcGIS 10.5将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2010-2018年间南京市一期、二期梅毒累计报告发病12893例,报告发病率先下降后上升,无明显变化趋势(χ^2趋势=2.32,P>0.05),发病类型二期占55.17%(7113例),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农民占76.27%(9834例)。病例中男性占56.36%(7276例);20~59岁占85.72%(11052例)。不同性别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女性发病高峰在30~39岁组,随着年龄增长,年平均发病率逐渐减低;男性发病高峰在50~59岁组,此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0-2018年间,每年均探测到时空聚集区域(P均<0.05),聚集地区由中心城区向南部江宁、溧水转移,聚集时间多为3-9月。结论南京市5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的高梅毒感染率应引起重视。全市一、二期梅毒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且时空扫描分析有助于精准定位高发区域,可以为制定精准的梅毒防控措施及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2006—2010市南京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晶晶 洪镭 +1 位作者 朱正平 李建平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23期2924-2925,共2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南京市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南京市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南京市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南京市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 036例,发病率分别为29.15/10万、22.02/10万、36.65/10万、27.40/10万、10.85/10万;以4—7月份发病为主;其中6~14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占2006—2010年报告病例数的66.80%。结论 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率
原文传递
2017年南京市医务人员霍乱防治知识及腹泻病门诊认知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敏 马涛 +6 位作者 徐庆 谢国祥 戴文军 吴周伟 张钟 洪镭 林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20期2782-2785,2789,共5页
目的了解2017年南京市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对霍乱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对开设腹泻门诊的态度,为制定腹泻病门诊设置和肠道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4月17日-5月5日,从南京市辖区内设有腹泻病门诊的160家医疗机构中,问卷调查当天... 目的了解2017年南京市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对霍乱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对开设腹泻门诊的态度,为制定腹泻病门诊设置和肠道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4月17日-5月5日,从南京市辖区内设有腹泻病门诊的160家医疗机构中,问卷调查当天在岗的腹泻病门诊医生、护士、检验和管理人员,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霍乱防治相关知识及腹泻病门诊认知情况等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霍乱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7.5%(366/770),95%CI为43%~53%,8个问题的正确率为26.0%~97.4%。女性、不在编人员及年收入高者知晓率较高,三级和一级医疗机构的调查对象知晓率高于二级医疗机构。调查对象中91.0%持赞成开设腹泻病门诊,并对腹泻病门诊的建设提出了建议。结论应继续加强腹泻病门诊相关医务人员霍乱防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对本级医院开设腹泻病门诊多持支持态度,建议结合目前霍乱流行态势,及时进行资源优化,降低腹泻病门诊设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认知 腹泻病门诊 医务人员
原文传递
南京市居民结核病防治信念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松宁 李晨 +6 位作者 杨晨 王荣 苗瑞芬 许可 刘夏 湛然 张大卫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10期983-986,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结核病防治信念行为现状,为探索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014名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式调查。结果612名(60.36%)调查对象表示与结核病病例尽量保持距离。51名(5.03%)调查...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结核病防治信念行为现状,为探索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014名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式调查。结果612名(60.36%)调查对象表示与结核病病例尽量保持距离。51名(5.03%)调查对象表示不和结核病病例来往,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人群选择和结核病病例不来往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性别)=5.09,χ^(2)_(文化程度)=9.70,χ^(2)_(职业人群)=12.36,P均<0.05)。96.45%的调查对象愿意了解有关预防结核病的卫生知识,93.29%的调查对象愿意参加宣传预防结核病的活动。在接受调查的79名学生中,18名(22.78%)在学校接受过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排在前3位的喜爱的网络传播渠道分别为微信(58.68%)、网站(54.83%)、QQ(23.96%)。结论南京市居民对结核病的恐惧和防范较为严重,结核病健康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要重视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健康教育 信念 行为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2013-2018学年南京市秦淮区学生健康监测情况 被引量:4
20
作者 来亦超 郑霞 +1 位作者 穆海琨 许阳婷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6期2252-2256,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秦淮区学生健康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平台获取2013—2018学年学生健康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8学年秦淮区幼儿园、中小学在册学生546414人,授课天数... 目的分析南京市秦淮区学生健康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平台获取2013—2018学年学生健康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8学年秦淮区幼儿园、中小学在册学生546414人,授课天数为1158 d,平均缺课率为0.39%,平均因病缺课率为0.31%,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91 d。幼儿园缺课率最高,其次为小学和初中,分别为1.14%、0.21%、0.11%。因病缺课的症状首位的是发热,其次是呼吸道症状。发生的疾病以感冒、传染病、气管炎、肺炎和胃肠道疾病为主。学生因病缺课时间分布呈双峰型,主峰在12月,次峰在3—5月;男女缺课比为1∶0.87,其中意外伤害男女缺课比为1∶0.51。结论针对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的学校类型、时间和年龄别的差异,应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健康监测 缺课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