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个南方高丛蓝莓在南京地区的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雅琼 王小敏 +3 位作者 赵慧芳 闾连飞 李维林 吴文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181,共6页
蓝莓因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而备受关注。对安娜(Anna)、比洛克西(Biloxi)和南方之星(Star)等3个南方高丛品种蓝莓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生长期、果实品质和产量等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3个蓝莓品种在南京地区表... 蓝莓因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而备受关注。对安娜(Anna)、比洛克西(Biloxi)和南方之星(Star)等3个南方高丛品种蓝莓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生长期、果实品质和产量等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3个蓝莓品种在南京地区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安娜果实甜度高、皮厚、果粉多,属于高糖低酸蓝莓品种;比洛克西果实花色苷含量较高,适合作为以提取花色苷类抗氧化物质为目的的品种;南方之星的果期相对集中,易于采摘且果实相对比安娜和比洛克西大,是优良的鲜食品种,适合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林木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晨 喻方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129,共11页
花芽分化是林木开花结实的关键阶段之一,其状况直接影响种实的产量和质量。研究并揭示林木花芽分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调控林木花芽分化,是保障林木种实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花芽分化包括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其过程是内外因素... 花芽分化是林木开花结实的关键阶段之一,其状况直接影响种实的产量和质量。研究并揭示林木花芽分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调控林木花芽分化,是保障林木种实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花芽分化包括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其过程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因主要有植物激素和树体营养等。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和生长素等,其中赤霉素最为重要,赤霉素抑制大多数阔叶树种的花芽分化,但促进针叶树的花芽分化;树体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矿质养分等,其中以碳水化合物最为重要,碳水化合物充足有利于花芽分化。影响花芽分化的外因包括水分、温度和光照等。通常认为,适度的干旱和充足的光照能促进林木的花芽分化;温度对林木花芽分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但不同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与花芽分化相关的假说包括碳氮比学说和激素平衡等。目前,花芽分化的分子调控已经取得多项进展,包括成花基因(FT)、抑花基因(TFL1)在内的众多基因的作用机制。掌握林木花芽分化规律及调控机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花期、花量调控,提高林木结实数量和质量。本文综述近年来在花芽分化的解剖学观察、花芽分化期、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外因素、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花芽分化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分化 解剖结构 影响因素 分子调控
下载PDF
N添加对林地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卢艺 李瑞瑞 +1 位作者 胡菲 万福绪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探讨不同施N量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V_(max)、K_m)的影响,以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6年生墨西哥柏人工林(Cupressus lusitanica Mill.)为研究对象,设置N0(CK)、N1(24 kg/hm^2)、N2(48 kg/hm^2)、N3(72 kg/hm^2)、N4(96 kg/hm... 为探讨不同施N量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V_(max)、K_m)的影响,以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6年生墨西哥柏人工林(Cupressus lusitanica Mill.)为研究对象,设置N0(CK)、N1(24 kg/hm^2)、N2(48 kg/hm^2)、N3(72 kg/hm^2)、N4(96 kg/hm^2)、N5(120 kg/hm^2) 6个不同施N量处理,对其林地土壤进行了1年氮添加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样地相比,土壤有机碳(SOC)随氮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在N4水平时达到最大值(19.06 mg/g)。氮添加对土壤C/N也产生显著影响。但氮添加并未对土壤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N/p产生显著影响(P> 0.05)。(2)与对照样地相比,脲酶绝对活性(Ure)、单位有机碳脲酶活性(Ure/SOC)及V_(max)随N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并在N3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但在N4、N5水平下,Ure、Ure/SOC及V_(max)显著低于N3水平。K_m随施N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并在N5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1.195 g/L)。(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Ure、Ure/SOC和V_(max)与TN,Tp,N/p呈正相关关系;但K_m与TN,Tp,N/p呈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氮添加通过改变森林土壤的环境因子,影响了土壤中脲酶活性及脲酶动力学参数,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添加 土壤养分状况 土壤脲酶活性 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单位有机碳脲酶活性
下载PDF
蓝莓多酚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慧芳 吴文龙 +2 位作者 李维林 俞小花 刘洪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011,共11页
【目的】旨在研究蓝莓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微胶囊制备工艺,为研发具有缓释功能的蓝莓多酚微胶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酶解渣汁分离后的蓝莓皮渣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大孔树脂在蓝莓多酚纯化上的作用,确定蓝莓多酚的... 【目的】旨在研究蓝莓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微胶囊制备工艺,为研发具有缓释功能的蓝莓多酚微胶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酶解渣汁分离后的蓝莓皮渣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大孔树脂在蓝莓多酚纯化上的作用,确定蓝莓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均质和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蓝莓多酚微胶囊,以包埋效率为主要指标,结合颜色和结构表征明确蓝莓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一步分析微胶囊的体外胃肠消化特性。【结果】(1)分别比较园蓝、巴尔德温和寨选4号3个品种蓝莓果渣和果汁提取物,发现果渣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均高于果汁提取物,寨选4号最高达2倍以上;(2)通过比较10种大孔树脂对蓝莓多酚吸附和解吸附的性能,优选出HPD-300、HPD-100B和HPD-1003种树脂,并比较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蓝莓多酚的解吸附效率,确定选用80%的乙醇溶液对蓝莓多酚进行解吸附;(3)选择HPD-100B大孔树脂进行提取和纯化的扩大试验,获得纯度达71.4%的蓝莓多酚提取物;(4)在此基础上比较麦芽糊精、大豆蛋白和乳清蛋白3种壁材对蓝莓多酚的包埋率,发现大豆蛋白的包埋率最高,并且复配阿拉伯胶能够进一步提高多酚的包埋率;(5)通过色差的比较发现,相比多酚提取物,微胶囊产品的L*降低,a*、b*升高,即微胶囊的明度降低,红色增强,蓝色减弱;(6)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片层结构的多酚提取物相比,微胶囊呈现交联状的圆球形;(7)体外消化试验发现,多酚提取物在胃液和肠液中的释放率均达到99.8%,而多酚微胶囊在胃液和肠液中的释放率分别为65.77%和74.31%。【结论】蓝莓多酚的最优制备工艺为蓝莓皮渣粗提物水液上样HPD-100B、HPD-300或HPD-100大孔树脂,5倍柱体积的水冲洗,80%的乙醇收集蓝莓多酚,且经减压浓缩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蓝莓多酚提取物,纯度达71.4%。蓝莓多酚微胶囊的最优制备工艺为阿拉伯胶与大豆蛋白比例为3∶7,壁材溶液质量分数10%,芯壁比1∶5,芯壁混合液pH 2.0,4000 r/min均质10 min,冷冻干燥。所制备的蓝莓多酚大豆蛋白+阿拉伯胶微胶囊的包埋率97.6%,颜色为带有红、蓝色调的低明度粉末,结构为交联状的圆球形,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多酚 大孔树脂 微胶囊 扫描电镜 体外消化
下载PDF
种业振兴行动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5
作者 袁刚 陈晨 王伟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7,共8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农业种质资源是包含畜禽、水产、农作物以及微生物等的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下,须强化对农业种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农业种质资源是包含畜禽、水产、农作物以及微生物等的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下,须强化对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近年来,该市积极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抢救了一批珍稀农业种质资源,挖掘培育了一批新种质。从该市农业种质资源基本情况、保护与利用案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发现,扬州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74种,畜禽种质资源68种,水产种质资源61种,且优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然而,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保护能力不足、保护意识不强、资源利用共享不够、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薄弱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振兴 农业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乡村振兴 扬州
下载PDF
不同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植物抗胁迫机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晨 杨凯波 王奎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5-24,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植物的生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通常将不利影响称为胁迫,包括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指由害虫和病原体引起的伤害;而非生物胁迫主要包括温度、水分、干旱、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植物的生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通常将不利影响称为胁迫,包括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指由害虫和病原体引起的伤害;而非生物胁迫主要包括温度、水分、干旱、重金属胁迫等。近年来各种胁迫导致的植物产量和质量下降而引发的粮食短缺等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了解胁迫的危害以及植物如何抵抗胁迫变得尤为重要。植物遭受胁迫时,在形态和生理上会出现多种征状,如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丙二醛、过氧化氢等有毒物质大量产生,细胞内的水分平衡被打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出现异常,营养物质积累和激素水平受到干扰等。为了降低胁迫造成的不良影响,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演化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如改变叶片大小和方向、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强光合作用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此外,增加抗性基因的表达也是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一种途径。本文在综述胁迫类型、胁迫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植物抵御胁迫不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培育抗逆性强的品种、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植物抗逆性 反应机制
下载PDF
缓释肥和复合肥施氮量对青冈栎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鞠昕萌 黄逢龙 喻方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用水平对青冈栎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培育青冈栎容器苗的最佳肥料类型和施氮量,对青冈栎容器苗施用缓释肥和复合肥,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 g/株)和1... 为探究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用水平对青冈栎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培育青冈栎容器苗的最佳肥料类型和施氮量,对青冈栎容器苗施用缓释肥和复合肥,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 g/株)和1个对照处理。在生长季末测量苗高、地径、根系指标,并将随机选取的苗木烘干,以测定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缓释肥和复合肥均显著促进了青冈栎容器苗的生长。在同等用氮量情况下,施用缓释肥效果总体上优于复合肥。其中在H4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均为最大值,分别为69.08 cm、4.79 mm、281.92 cm、111.57 cm^(2)、3.86 cm^(3)和1.40 cm;在H3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的总生物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6.09 g、207.22 mg/g和188.77 mg/g,分别是CK的1.86、1.33、1.76倍。施肥促进生物量更多地分配给青冈栎容器苗的茎和叶;可溶性糖多集中在叶部;淀粉多集中在根部。就青冈栎容器苗而言,施用缓释肥的总体效果优于复合肥,H3和H4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质量最好,结合成本、肥料利用率和实际效果等方面考虑,青冈栎容器苗的最佳肥料类型为缓释肥,最佳施肥处理是H3,即最佳缓释肥用量为2.14 g/株,施氮量为0.3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栎 容器苗 缓释肥 复合肥 苗木质量
下载PDF
添加杏鲍菇粉对挤压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姜雯 梁文馨 +5 位作者 裴斐 苏安祥 马高兴 方东路 胡秋辉 马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796,共18页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脂肪等基本成分的含量;通过RVA快速粘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对不同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混合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色度计、质构分析仪并结合体外消化和感官评价对不同添加量的杏鲍菇挤压米的内部结构、颜色、质构特性、淀粉水解率、预测血糖指数(pGI)、感官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粉的添加使杏鲍菇挤压米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20%、40%、60%杏鲍菇粉添加使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1.84%、70.19%、96.70%,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了850%、2350%、3750%,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0.98%、58.96%、66.03%。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均呈降低趋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逐渐减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逐渐降低,典型弱凝胶,弹性占比大,其中20%的杏鲍菇粉添加量最接近米粉的粉质参数。通过扫描电镜发现,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挤压米横截面孔隙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多,结构紧密程度降低,其中20%的杏鲍菇挤压米结构紧密,裂痕少。杏鲍菇挤压米L*、b*值显著减小,a*先增加后减小;蒸煮过后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膨胀率影响不显著,20%杏鲍菇挤压米的蒸煮特性在添加组中最好。挤压米饭的硬度、弹性、胶着度、咀嚼性随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粘聚性、回复性先减小后增加;淀粉的消化率、快速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预测血糖指数(pGI)也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均低于普通大米和空白挤压米;而抗性淀粉(RS)的含量均大于其他两组,且随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20%杏鲍菇挤压米预测血糖指数(pGI)值最低(60.18),相较于普通大米降低了20.60,而且其抗性淀粉(RS)含量最高;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杏鲍菇挤压米饭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及综合评分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气味评分则是先减小后增加,从得分来看,20%的杏鲍菇挤压米是66.75分,最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结论】20%的杏鲍菇挤压米营养丰富,质构指标适中,预测血糖指数(pGI)60.18,为中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口感味道良好。添加杏鲍菇粉使挤压米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挤压米 粘弹性 消化特性 品质特性
下载PDF
大豆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GmARF17对胚轴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平 曾庆发 +3 位作者 张根生 赵娟 陈嬴男 尹佟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68-1676,共9页
为丰富大豆分子育种理论,本文研究了生长素对下胚轴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发现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Gm ARF17在大豆子叶、下胚轴、主根和侧根中均有表达,其中侧根中表达量最高,下... 为丰富大豆分子育种理论,本文研究了生长素对下胚轴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发现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Gm ARF17在大豆子叶、下胚轴、主根和侧根中均有表达,其中侧根中表达量最高,下胚轴中表达最低;外源生长素可以快速诱导该基因在下胚轴中的表达。同时分析了Gm ARF17和小RNA分子Gm-miR160作用位点,构建了p Gm ARF17∶∶m Gm ARF17(m Gm ARF17)抗降解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豆。m Gm ARF17转基因大豆叶片、主茎、根和花器官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区别,但其下胚轴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m Gm ARF17下胚轴对外源生长素的反应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m Gm ARF17下胚轴游离IAA含量低于野生型,编码IAA螯合酶的Gm GH3.6表达上调,表明Gm ARF17对生长素动态平衡具有调节作用。在m Gm ARF17下胚轴中,Gm SAUR23,Gm IAA2,Gm ARGOS,Gm ARF10和Gm ARF16表达下降,而Gm MIR160A表达上升,暗示抗降解表达Gm ARF17抑制生长素信号转导并扰动了Gm MIR160A和其靶基因间的平衡。本研究揭示了植物细胞调控下胚轴生长发育的一条新途径:Gm MIR160A和Gm ARF10/16/17组成调节回路并进而影响生长素稳态基因的表达来协调下胚轴细胞伸长,对大豆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响应因子 抗降解表达 下胚轴 小RNA
下载PDF
GFP标记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亮亮 谈家金 陈凤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3,共6页
为研究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内生性及其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菌株在马尾松组培苗体内的定殖,并采用高渗透法将质粒pGFP78转入菌株LYMC-3,对其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同时测定标记菌... 为研究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内生性及其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菌株在马尾松组培苗体内的定殖,并采用高渗透法将质粒pGFP78转入菌株LYMC-3,对其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同时测定标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GFP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标记菌株接种到2年生马尾松盆栽实生苗的根部,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稀释涂板的方法,对马尾松根部、茎部的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显示,通过SEM成功观察到菌株LYMC-3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并成功获得LYMC-3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经过连续8次的稀释培养,其遗传稳定性为96.8%。GFP标记菌株在接种马尾松根部后的第4天,根部、茎部都能回收到大量标记菌株的存在,随后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根部的下降速度快于茎部。接种40d后,根部回收标记菌株数量为0.3×102cfu/g,茎部回收标记菌株数量为0.8×102cfu/g。以上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LYMC-3具有内生性,能在马尾松体内良好地定殖和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芽孢杆菌 马尾松 绿色荧光蛋白 遗传稳定性 定殖
下载PDF
东京野茉莉花色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丽萍 喻方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5-939,共5页
对东京野茉莉花色成分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表明: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光谱扫描说明了其花瓣细胞内有异黄酮、儿茶精类,还有叶绿素a、b,可能含有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无色花色素,可能不含查耳酮或橙酮。
关键词 东京野茉莉 花色 颜色反应 光谱分析
下载PDF
东京野茉莉繁育系统和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丽萍 张子晗 喻方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60,285,共9页
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方法分别测定东京野茉莉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花粉在开花第2天,活力最高;开花第3天后,活力急剧下降。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时发现,萌发率高且花粉管最长时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培养基蔗糖浓度为5%,... 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方法分别测定东京野茉莉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花粉在开花第2天,活力最高;开花第3天后,活力急剧下降。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时发现,萌发率高且花粉管最长时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培养基蔗糖浓度为5%,不含硼酸。柱头在开花第2天、第3天可授性较强,第4天花柱基本上萎蔫。说明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都在开花第2天、第3天时最强,从而为其自然授粉提供了有利条件。P/O为1 747.356 3±151,OCI为4。P/O和OCI的数值都说明其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传粉昆虫主要有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野茉莉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繁育系统 传粉生物学
下载PDF
香圆种子脱水耐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庄珍 史锋厚 +1 位作者 丁彦芬 沈永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9-231,共3页
采用自然脱水的方法,研究香圆种子失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在失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香圆种子初始含水量为44.8%,对脱水敏感,具有轻度顽拗性;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半致死含水量约为18.4%;当含水量低于10%时,... 采用自然脱水的方法,研究香圆种子失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在失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香圆种子初始含水量为44.8%,对脱水敏感,具有轻度顽拗性;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半致死含水量约为18.4%;当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发芽率接近0;脱水前期,随香圆种子含水率的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浓度、POD、SOD活性相应升高;脱水后期,POD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而SOD活性在含水量降至20%时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圆种子 脱水耐性 生理响应 贮藏特性 相对电导率 POD值
下载PDF
不同浓度Hoagland营养液对蓝莓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作者 杨海燕 王华圣 +3 位作者 吴文龙 闾连飞 樊苏帆 李维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75-180,207,共7页
以蓝莓(Vaccinium spp.)品种‘明星’(‘Star’)一年生幼树为试验试材,用清水(CK处理)、50%Hoagland营养液(A处理)、100%Hoagland营养液(B处理)、150%Hoagland营养液(C处理)处理植株60 d,测定不同浓度Hoagland营养液对植株生长、叶绿素... 以蓝莓(Vaccinium spp.)品种‘明星’(‘Star’)一年生幼树为试验试材,用清水(CK处理)、50%Hoagland营养液(A处理)、100%Hoagland营养液(B处理)、150%Hoagland营养液(C处理)处理植株60 d,测定不同浓度Hoagland营养液对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A处理、B处理、C处理下蓝莓幼树的株高和茎粗均高于CK处理,第15天C处理的株高、茎粗均最大,第45天和第60天A处理的株高、茎粗均最大,B处理的冠幅最大;第60天A处理、B处理、C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处理;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随时间增加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H_(2)O_(2)含量随时间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第60天A处理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_(2)O_(2)含量和MDA含量均最低;SOD活性随时间增加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30天达到最高值;可溶性蛋白质和AsA含量在试验期内总体呈上升趋势,GSH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Vaccinium spp.) Hoagland营养液 营养生长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南京椴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15
作者 王杰青 查继兰 沈永宝 《种子》 2025年第3期17-25,共9页
南京椴种子是具有深休眠特性的木本种子,通过H_(2)SO_(4)+GA_(3)+低温层积处理可以迅速打破其休眠。为了探究南京椴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变化和代谢情况,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由H_(2)SO_(4)+GA_(3)+低温层积处理的种子。结果... 南京椴种子是具有深休眠特性的木本种子,通过H_(2)SO_(4)+GA_(3)+低温层积处理可以迅速打破其休眠。为了探究南京椴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变化和代谢情况,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由H_(2)SO_(4)+GA_(3)+低温层积处理的种子。结果表明,质谱鉴定出16种蛋白质,出现显著变化,这主要与营养库的活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在解除休眠之前,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解除休眠后,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细胞分解代谢。增加了4个不同的蛋白质聚集途径:糖酵解/糖异生、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乙醛酸代谢。释放休眠后,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应激反应,这增加了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的两个途径。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该网络包含25个节点和159个连接边。WGCNA方法用于构建蛋白质共表达网络。GO功能和途径注释结果表明,共表达网络中的蛋白质与光合作用、葡萄糖代谢和金属离子反应等有关。此外,参与植物激素合成,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胚乳蛋白质组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细胞分裂素参与氮素调控高等植物侧枝形成和发育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维林 魏智文 +1 位作者 杨海燕 吴文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侧枝是植物常见的农艺性状,不仅影响植株的形态结构,而且决定着作物产量和品质,而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能够调节植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广泛参与种子萌发、延缓叶片衰老和植物抗逆... 侧枝是植物常见的农艺性状,不仅影响植株的形态结构,而且决定着作物产量和品质,而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能够调节植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广泛参与种子萌发、延缓叶片衰老和植物抗逆性等生理代谢活动,对植物各时期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氮素(nitrogen,N)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替代的营养元素,植物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氮肥,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氮素利用效率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细胞分裂素和氮素之间的相关性早已得到证实,细胞分裂素显著影响植物体内氮素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等过程,氮素同样能够调控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和运输。因此,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细胞分裂素和氮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具有复杂的调控网络,两者共同参与调控植物侧枝形成和发育的过程。综述了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和功能、氮素的功能、细胞分裂素和氮素分别在侧枝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细胞分裂素协同氮素调控植物侧枝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为未来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以期为细胞分裂素参与氮素调控植物侧枝形成和发育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氮素 侧枝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植物氮素吸收、转运和同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段永康 杨海燕 +1 位作者 吴文龙 李维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7-554,共8页
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外施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氮肥的滥用会导致水土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提高氮素利用率,植物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吸收、转运和同化氮素... 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外施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氮肥的滥用会导致水土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提高氮素利用率,植物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吸收、转运和同化氮素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植物对NO_(3)^(−)-N、NH_(4)^(+)-N和有机态氮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阐明了转录因子和miRNA在氮素响应中的作用,旨在为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以及培育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转运同化 分子机制 转录因子 MIRNA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晨 胡秋倩 +3 位作者 杨凯波 王奎萍 喻方圆 戴鹏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共11页
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以其环保、无毒无害、广谱等优点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在农林业生产上有着广泛运用。MJ能够调节植物营养生长,如改善植物香气成分、促进次生代谢物产生、调控植物光合作用等。此外... 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以其环保、无毒无害、广谱等优点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在农林业生产上有着广泛运用。MJ能够调节植物营养生长,如改善植物香气成分、促进次生代谢物产生、调控植物光合作用等。此外,MJ还影响植物的生殖生长,外源MJ可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提高开花数量、延长花期;适宜浓度的MJ处理有利于植物结实,提高种实产量和质量。MJ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植物受到外界胁迫后,体内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生长发育受阻。外源MJ处理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相关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植物抵御不良生长环境的能力。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猛发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借助这些新方法,MJ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基因、相关酶相继被揭示,一系列与MJ相关的基因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被阐明。用外源MJ处理后,LOX、AOS、JMT等与MJ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被挖掘和鉴定,这些基因的高表达有利于MJ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MJ对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调控、增强植物抗逆性以及MJ调控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关于MJ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MJ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抗逆性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不同覆盖作物对砂姜黑土剖面硝态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静怡 张中彬 +4 位作者 王玥凯 赵馨雅 孙海军 郭自春 彭新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81-229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作物播种后(2021年11月5日)、营养生长期(2022年3月12日)和生殖生长期(2022年5月5日)]砂姜黑土剖面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在安徽省龙亢农场典型砂姜黑土区设置压实(Compacted,C)与不压实(Non-co... 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作物播种后(2021年11月5日)、营养生长期(2022年3月12日)和生殖生长期(2022年5月5日)]砂姜黑土剖面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在安徽省龙亢农场典型砂姜黑土区设置压实(Compacted,C)与不压实(Non-compacted,NC)处理,并裂区设置冬季休闲(Con)、苜蓿(Alf)、油菜(Rap)、萝卜+毛苕子混播(Rhv)4个处理,动态监测0~12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储量和植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氮素积累量。结果表明:整个覆盖作物生长季,Alf、Rap、Rhv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持续下降,各处理0~120 cm土层平均分别下降43.3%、53.9%、57.5%。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3个覆盖作物处理(除生殖生长期不压实条件下Rhv处理)硝态氮储量均较Con处理降低(P<0.05),且营养生长期的平均降幅(压实52.7%,不压实60.7%)高于生殖生长期(压实40.2%,不压实35.6%)。营养生长期,不压实条件下Alf处理土壤硝态氮储量是Rap和Rhv处理的1.41倍(P<0.05)。生殖生长期,压实与不压实条件下3个覆盖作物处理土壤硝态氮储量间无显著差异。营养生长期,Alf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低于Rap处理(P<0.05),地下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低于Rhv处理(P<0.05);但生殖生长期,Alf处理地上和地下部氮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Rap和Rhv处理(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硝态氮储量与覆盖作物生物量以及氮素累积量呈负相关(P<0.05),表明覆盖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是土壤硝态氮下降的主要原因。综上,与Con处理相比,Alf、Rap和Rhv处理均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剖面中残余硝态氮,但Alf处理在前期生长缓慢,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能力低于Rap与Rhv处理。因此,在砂姜黑土区种植油菜或萝卜+毛苕子更有利于降低覆盖作物生长期的硝态氮淋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覆盖作物 土壤硝态氮 生物量 植株氮素累积
下载PDF
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穆茜 张丹丹 +3 位作者 李千惠 姜文龙 武启飞 张往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978,共8页
【目的】对扬州地区主栽的5个抗性较强的海棠品种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进一步开发海棠果实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X-Rite SP64型色差仪、分析天平、游标卡尺、PR-101α全糖仪、蒽酮比色法等测定金丰收、红珠宝、红... 【目的】对扬州地区主栽的5个抗性较强的海棠品种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进一步开发海棠果实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X-Rite SP64型色差仪、分析天平、游标卡尺、PR-101α全糖仪、蒽酮比色法等测定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和冬红5个海棠品种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其果实的色度值(L*,a*,b*)、单果重、果梗长和粗、果实横径和纵径、果皮及果肉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等16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相差明显,金丰收海棠果实颜色最亮,冬红海棠果实颜色最暗;红哨兵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大,果梗粗,果实硬度小;红珠宝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小,果梗较细,果实硬度大;冬红海棠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红珠宝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低;红哨兵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高。16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和负相关;合成合理—满意度排序为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冬红。【结论】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从内在品质来看,红哨兵和冬红果实更适合于鲜食或产品加工,金丰收、红珠宝和冬金果实可用于园林观赏;从最终满意度来看,金丰收、红珠宝和红哨兵整体性状最佳,适于扩大面积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