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阴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1
作者 张禹琪 沈永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环境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和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南京椴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光照(CK)、遮阴30%(T1)和遮阴50%(T2)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叶解剖结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指...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环境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和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南京椴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光照(CK)、遮阴30%(T1)和遮阴50%(T2)对南京椴容器苗叶片性状、叶解剖结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指标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南京椴容器苗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叶含水率和叶鲜质量均显著增加,且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比叶质量则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T2处理达到最小值。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南京椴幼苗的叶解剖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以及栅海比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叶片疏松度则呈上升趋势。在光合作用方面,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逐渐上升,净光合速率先升后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则先降后升。同时,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逐渐降低,而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最大荧光、可变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均随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初始荧光在CK处理下为最大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遮阴3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光合色素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却显著下降。【结论】南京椴容器苗对弱光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8月中旬,遮阴50%对1年生南京椴容器苗生长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遮阴 叶解剖结构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我国智慧林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海亮 李亦晴 +3 位作者 戴声佩 罗红霞 李茂芬 方纪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6-2486,共11页
我国林业信息化已经进入智慧林业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智慧林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提出智慧林业建设体系架构,分析智慧林业中物联网、3S和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 我国林业信息化已经进入智慧林业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智慧林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提出智慧林业建设体系架构,分析智慧林业中物联网、3S和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我国智慧林业关键技术研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成本较高、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互联互通不强、数据质量不稳定、数据挖掘不深、技术融合集成不足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主要问题。研究认为,林业数据挖掘与深层应用、林业云遥感大数据研究、林业块数据研究以及林业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我国智慧林业关键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物联网 3S 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对南京椴花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3
作者 胡亚梅 沈永宝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对南京椴花营养物质的影响,寻求较理想的南京椴花干燥温度,为南京椴花的干燥保存和推广提供理论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南京椴盛开期花朵为供试材料,采用35、40、45℃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温度加...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对南京椴花营养物质的影响,寻求较理想的南京椴花干燥温度,为南京椴花的干燥保存和推广提供理论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南京椴盛开期花朵为供试材料,采用35、40、45℃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温度加工南京椴花,通过测定复水比、含水量、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可溶性糖、有机酸、γ-氨基丁酸、可溶性蛋白和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上营养物质均以干基计算),基于熵值法对南京椴花营养物质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保留营养物质最多的干燥温度。【结果】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复水比高于热风干燥,且热风干燥温度越高复水比越高。干花多酚含量高于鲜花,其中45℃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后干花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鲜花(P<0.05),45℃热风干燥含量最高,为34.27 mg·g^(-1),较鲜花增加24%;干燥后原花青素含量增加,真空冷冻干燥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76.05 mg·g^(-1),较鲜花增加41%;45℃热风干燥次之,含量为72.01 mg·g^(-1),较鲜花增加34%;黄酮、可溶性糖、γ-氨基丁酸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燥后有机酸、可溶性蛋白以及除蛋氨酸、精氨酸外的1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干燥后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热风干燥游离氨基酸总量为951.16~1064.32μg·g^(-1),降低64%~68%,真空冷冻干燥为594.48μg·g^(-1),降低8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京椴花内营养物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酚类化合物之间呈正相关;有机酸、γ-氨基丁酸、可溶性蛋白、除蛋氨酸外的15种游离氨基酸之间普遍呈正相关;酚类化合物与有机酸、γ-氨基丁酸、可溶性蛋白、除蛋氨酸外的15种游离氨基酸普遍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占总方差的85.7%,能较好地区分鲜花和不同干燥温度下的干花。熵值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鲜花综合得分最高,45℃热风干燥次之。【结论】南京椴花干燥后品质降低,但45℃热风干燥是较理想的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热风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品质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南京椴花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4
作者 胡亚梅 沈永宝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6,共10页
【目的】为开发南京椴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椴盛开期花为供试材料,进行热风干燥(35、40、45℃)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对比南京椴鲜花和4种干花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采用偏最... 【目的】为开发南京椴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椴盛开期花为供试材料,进行热风干燥(35、40、45℃)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对比南京椴鲜花和4种干花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其差异。【结果】在南京椴花中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物质,以烯烃类、醇类和醛类为主,且包含大量具有药用价值的挥发性物质。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有差异,D-柠檬烯、γ-萜品烯、壬醛和苯乙醇是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共同含有的物质,且相对含量较高。南京椴花含具有药用价值的挥发性物质,如α-蒎烯、D-柠檬烯、γ-萜品烯、α-法尼烯、壬醛、癸醛、1-己醇和苯乙醇等。D-柠檬烯、γ-萜品烯、α-法尼烯在鲜花中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04.34、23.62、104.16 ng/g,南京椴花经干燥后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南京椴花经干燥后壬醛相对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达到最高(40.17 ng/g),45℃热风干燥样品次之(34.81 ng/g);癸醛在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含量最高(4.66 ng/g),在45℃热风干燥样品中次之(4.63 ng/g);1-己醇仅在35℃热风干燥样品、45℃热风干燥样品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被检测到,且在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含量最高,为10.56 ng/g;除45℃热风干燥样品外,干花中苯乙醇的相对含量较鲜花上升,其中40℃热风干燥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为42.87 ng/g。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的挥发性物质相似率为0.24~0.93。鲜花和不同处理中干花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根据P<0.05且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大于1的标准,筛选出6种关键差异挥发性物质,关键差异香气特征以青草香为主。【结论】不同处理中挥发性物质各有优劣,真空冷冻干燥耗时长、耗能大,不利于干燥大量样品,热风干燥便捷、经济且样品仍具有有益挥发性物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有益挥发性物质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情况,选择适宜温度制取南京椴干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热风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林龄和林分密度对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5
作者 郑思静 方杰 +2 位作者 左思敏 刘钰 方升佐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2,共9页
为明确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与林龄、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江苏省泗洪县马浪湖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林龄在5~21 a、林分密度在200~451株·hm^(-2)的37个杨树人工林样地的生物量及器官碳含量、不同土层深度的有机碳含量... 为明确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与林龄、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江苏省泗洪县马浪湖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林龄在5~21 a、林分密度在200~451株·hm^(-2)的37个杨树人工林样地的生物量及器官碳含量、不同土层深度的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结合回归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拟合以及空间特征分析方法,建立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与林龄、密度关系的预测模型,揭示马浪湖林场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和林分密度的杨树人工林林分总生物量为5.25~193.82 t·hm^(-2),平均总生物量为79.15 t·hm^(-2),且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根系>树叶,树干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杨树不同器官的碳含量为42.31~49.05 g·kg^(-1),表现为树干>树枝>根系>树叶。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而土壤容重则逐渐增大。林龄及林分密度均对杨树人工林林分碳储量和总有机碳储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林龄显著影响土壤(0~60 cm土层深度)有机碳储量(P<0.05),而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回归模型相比,机器学习模型中的梯度提升回归(GBR)和随机森林(RF)在揭示林龄、林分密度与有机碳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均表现出较高的拟合度(R2>0.9),预测误差较小,能够有效揭示林龄、林分密度与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之间的复杂关系。马浪湖林场杨树人工林总有机碳储量呈带状分布,总有机碳储量为41.00~964.76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经营措施 林分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林效果分析
6
作者 胡厚臻 崔之益 +7 位作者 李小飞 张启雷 朱士铭 方小英 刘小金 徐大平 熊咏梅 苏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林窗规格、种植模式对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人工林效果,为低产、低效杉木纯林转型为杉-珍复层混交林的林窗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肇庆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林窗规格、种植模式对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人工林效果,为低产、低效杉木纯林转型为杉-珍复层混交林的林窗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肇庆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6个珍贵树种(黑木相思、红锥、交趾黄檀、母生、格木、闽楠),设置3种林窗规格(8m×8m、12m×12m、16m×16m)和3种种植模式(纯林、2个树种的低度混交、6个树种的高度混交),分析比较6个珍贵树种在不同林窗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长效果。【结果】不同树种的生长表现差异显著,交趾黄檀与红锥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好,林分已基本郁闭成林;闽楠、格木生长表现一般,母生生长表现较差;黑木相思整体长势良好,但其保存率仅有25%。中、小林窗有利于提高红锥的保存率,中、大林窗有利于促进交趾黄檀、红锥径向生长,大林窗能很好地促进闽楠株高与胸径生长,各树种生长整体表现为大林窗>中林窗>小林窗。高度混交模式有利于提高母生保存率及促进交趾黄檀高生长;低度混交模式有利于促进黑木相思的径向生长,并促进交趾黄檀、闽楠、黑木相思的树冠生长,红锥在纯林及高度混交模式下的树冠生长较好。【结论】交趾黄檀、红锥和格木生长表现较好,是适宜广东省杉木林窗混交化改造的珍贵树种。闽楠生长表现一般,鉴于其为慢生树种且保存率较高,推荐其为备选树种。在中大林窗下,交趾黄檀或红锥的纯林、交趾黄檀与母生混交,格木与闽楠混交可作为低产、低效杉木林混交化改造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窗 珍贵树种 混交种植 林分改造
下载PDF
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分析
7
作者 吴雅琼 黄鑫 +4 位作者 俞小花 汪明玥 闾连飞 吴文龙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明确黑莓(Rubus spp.)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黑莓品种‘Arapaho’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 为明确黑莓(Rubus spp.)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黑莓品种‘Arapaho’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由青色转为深紫色,S1(果实95%以上呈青色)时期果实红绿相值(a^(*))以及S4(果实50%左右转为深紫色)和S5(果实95%以上呈深紫色)时期果实黄蓝相值(b^(*))为负,S1时期果实明亮度(L^(*))和颜色饱和度(C^(*))最高,S5时期果实L^(*)和C^(*)值最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降低的趋势,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花色苷含量总体呈升高的趋势,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4%,pH值、可滴定酸含量和a^(*)值是果实发育动态的主要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表型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间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推测可滴定酸含量能影响黑莓果实中总酚、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uSUS和RuFRK可能正向调控黑莓果实的糖类代谢,RuACO和RuIDH可能负向调控果实有机酸的积累,RuANR和RuLAR参与的原花青素合成与花色苷合成存在竞争关系,RuMYB 8可能负向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黑莓果实中糖、酸、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共同影响果实的外观形态及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果实品质 表型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相关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起源银杏古树二代家系叶片黄酮含量的比较
8
作者 于双源 付芳芳 +6 位作者 戴婷婷 唐文杰 杨新 美朵卓嘎 杨晓明 于丝浓 王改萍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5,共16页
【目的】探明不同起源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二代家系黄酮含量,为后续银杏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21个省(区、市)的277个古银杏半同胞家系幼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家系8株幼苗,将这些幼苗种植于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32°12′... 【目的】探明不同起源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二代家系黄酮含量,为后续银杏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21个省(区、市)的277个古银杏半同胞家系幼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家系8株幼苗,将这些幼苗种植于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32°12′N,119°22′E),给予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277个家系的叶片总黄酮含量,根据总黄酮含量,优选出黄酮含量差距较大的家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银杏幼苗的地径、苗高与起源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叶片总黄酮含量与起源极显著相关,各起源的古银杏二代苗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山东起源的幼苗叶片总黄酮含量最低,平均值为(15.91±2.07)mg/g;河南起源的幼苗叶片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7.07±2.88)mg/g。黄酮醇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呈现总黄酮含量高则黄酮醇苷含量相对较低的趋势。【结论】银杏古树二代家系幼苗叶片的黄酮含量与其起源具有显著相关性,筛选潜力大。河南起源的银杏家系为筛选出的优良种质,可进行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种质
下载PDF
一种基于离散各向异性辐射传输模型的光线追踪算法
9
作者 钱文 陆鑫 +1 位作者 云挺 朱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是作物生产力模型、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和生物地化模型的一个重要参量,研究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在如今,不同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树林的激光雷达波形,即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生成再树林中使用激光雷达时可观测到的波... 光合有效辐射是作物生产力模型、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和生物地化模型的一个重要参量,研究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在如今,不同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树林的激光雷达波形,即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生成再树林中使用激光雷达时可观测到的波形,而半经验模型和几何模型精确度不够高。蒙特卡洛射线追踪(MCRT)模型虽有较高的精确度,但对计算需求很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LiDAR光线追踪模型,基于在离散各向异性辐射传输(DART)模型中引入准蒙特卡洛射线跟踪方法。以实现了“盒方法”和“射线卡罗方法”这2种新方法的结合。在离散辐射传输中,加入模拟光子对光能的微小样本进行模拟;将俄罗斯轮盘赌思想加入蒙特卡洛射线追踪中,以便在达到精度要求的同时减少大量的计算需求;同时对场景模型进行网格化剖分,更加准确地对光线进行追踪。结果表明,6月中旬至7月期间,地表太阳辐射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4.2%,光合有效辐射的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3.9%,估算效果较好,其精确度相较于传统的蒙特卡洛算法提高了1.6%。对比实际测量与该算法模拟的拦截效率,得出误差率在1.66%~2.72%,精确度较高。试验结果对于研究植物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盒方法 射线卡罗方法 射线追踪 蒙特卡洛
下载PDF
朴树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研究
10
作者 黄莹 高捍东 +1 位作者 高榕 沈思凡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9,共9页
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朴树种子种胚及种壳的浸提液分别分离出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并利用白菜种子的发芽试验检测该5个相的生物活性,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生物测定,探讨抑制物与朴树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 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朴树种子种胚及种壳的浸提液分别分离出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并利用白菜种子的发芽试验检测该5个相的生物活性,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生物测定,探讨抑制物与朴树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朴树种子各分离相均对白菜种子发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相和乙醚相的抑制性最强,其次分别是甲醇相和石油醚相。GC-MS测定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朴树种子内源抑制物成分主要为有机酸(醋酸、棕榈酸)、酯类物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以及一些苯类物质(丁基化羟基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树 种子休眠 内源抑制物 GC-MS
下载PDF
修复生态学视角下城镇工矿区生态修复综合体建设
11
作者 李海东 王楠 +2 位作者 闫庆武 林杰 马伟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城镇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特别是工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目前正在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城市更新行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笔者首先辨析了采矿废弃地、城镇与矿区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生态环境协同... 城镇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特别是工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目前正在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城市更新行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笔者首先辨析了采矿废弃地、城镇与矿区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内涵,其次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测度方法(包括生态破坏修复、环境污染治理和协同治理管理3个方面的17个指标),最后阐释了城镇工矿区生态修复的目标定位、综合体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生态修复阶段划分方法。矿区生态修复综合体建设具有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目的是推动生态修复后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解决多元市场化的生态环境投入问题。其中,基于环境边界确定的矿区范围具有科学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是矿区生态修复综合体建设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制定城镇工矿区生态修复目标和促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测度 生态修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下载PDF
氮肥对银杏木材产量、微观构造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袁梦 国靖 汪贵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目的】保障木材安全,提升木材的自给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通过阐明施氮水平对银杏木材产量及木材性质的影响,为银杏用材林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对照(CK,0 kg/hm^(2))、低氮(LN,100 kg/hm^(2))、中氮(MN,200... 【目的】保障木材安全,提升木材的自给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通过阐明施氮水平对银杏木材产量及木材性质的影响,为银杏用材林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对照(CK,0 kg/hm^(2))、低氮(LN,100 kg/hm^(2))、中氮(MN,200 kg/hm^(2))和高氮(HN,300 kg/hm^(2))四个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田间生长的3年生银杏苗,分析其茎生物量增量、木材纤维直径、纤维细胞双层细胞壁厚度、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结晶度、微纤丝角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变化。【结果】高氮(HN,300 kg/hm^(2))处理下银杏单株茎生物量增量显著增加,为79.20 g,较对照(CK,0 kg/hm^(2))高61.5%,木材产量显著提升。其木材微观构造及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其中木材纤维细胞直径、双层细胞壁厚度和结晶度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24.49μm、6.51μm和48.69%,木材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达到424.23、296.69 mg/g,而银杏纤维细胞长度、长宽比、微纤丝角及半纤维素含量则随施氮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其中微纤丝角稍有波动。【结论】高氮处理可显著促进银杏木材产量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木材的结晶度,降低微纤丝角,木材力学性能有所增强,可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如家具等。但高氮水平降低了纤维长宽比,增加了木质素含量,从而可能降低产品韧性、增加成本,如造纸等。因此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需根据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氮肥 木材产量 木材微观构造 木材化学性质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邓斌 方东路 +2 位作者 闾连飞 吴文龙 李维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6,共11页
新鲜果蔬营养丰富,但是采后易发生失水、衰老、腐烂等品质劣变。包装是果蔬采后重要的商品化处理方式,对于延长果蔬货架期、保持果蔬营养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功能性纳米纤维因相对于传统包装材料的结构和功能优势... 新鲜果蔬营养丰富,但是采后易发生失水、衰老、腐烂等品质劣变。包装是果蔬采后重要的商品化处理方式,对于延长果蔬货架期、保持果蔬营养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功能性纳米纤维因相对于传统包装材料的结构和功能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理是利用纳米纤维对功能性成分进行包埋或功能修饰,实现抗菌、抗氧化和智能指示或响应等功能的纳米纤维,是食品包装技术的一大进步,其在果蔬采后保鲜方面效果显著。该文综述了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在不同食品包装领域内的应用,重点总结了纳米纤维在果蔬包装保鲜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蔬包装保鲜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果蔬 包装 保鲜
下载PDF
酸雨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
14
作者 丁咏 蒋丹丹 +5 位作者 彭翔 李征浩 陈悦 薛仁贵 张金池 刘鑫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0,90,共10页
[目的]探究酸雨对亚热带麻栎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单一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江苏南京铜山林场长势一致的两种不同树种(麻栎和杉木)为对象,每个树种共设置4种处理:S1(pH4.5... [目的]探究酸雨对亚热带麻栎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单一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江苏南京铜山林场长势一致的两种不同树种(麻栎和杉木)为对象,每个树种共设置4种处理:S1(pH4.5)、S2(pH3.5)和S3(pH2.5)和对照CK(pH6.6),比较分析酸雨对两种不同人工林树种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结果](1)酸雨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显著增加了麻栎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2)酸雨明显降低了细根的分解率,其中,强酸型酸雨(pH2.5)分别显著降低麻栎和杉木人工林分解率15.15%和8.75%,并且,无论是强酸型酸雨还是弱酸型酸雨处理,均对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的抑制作用强于杉木人工林(p<0.05)。(3)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敏感性高于杉木人工林。(4)酸雨对细根质量损失的显著抑制作用仅出现在麻栎人工林中(p<0.05)酸雨明显降低了分解过程中C,N,K,Ca和Mg的损失,而麻栎和杉木人工林中细根的残留量与残留的C和K密切相关。[结论]酸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细根的分解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取决于人工林的类型。其中,酸雨对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的抑制作用强于杉木人工林,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的敏感性高于杉木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微生物群落 细根分解 人工林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斯蒂芬’冬青果实生理特性及着色的影响
15
作者 孙秋月 郝明灼 +3 位作者 朱佰灵 殷雅文 吴文平 邹义萍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88,共9页
以生长年限为1.5年的‘斯蒂芬’冬青扦插苗为试材,在果实转色初期采用严格控水的方法,设立了4个干旱胁迫处理梯度(T1:20%~30%,T2:40%~50%,T3:60%~70%,T4:80%~90%的土壤含水量)及一个正常灌溉对照(CK),研究干旱胁迫对冬青果实品质和着色... 以生长年限为1.5年的‘斯蒂芬’冬青扦插苗为试材,在果实转色初期采用严格控水的方法,设立了4个干旱胁迫处理梯度(T1:20%~30%,T2:40%~50%,T3:60%~70%,T4:80%~90%的土壤含水量)及一个正常灌溉对照(CK),研究干旱胁迫对冬青果实品质和着色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冬青的果实品质、观赏价值以及优化栽培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冬青转色初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可导致果皮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多;此外,果实的L^(*)值未发生显著变化,而a^(*)值有所增加。通过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估显示,干旱胁迫处理的综合评价值均高于对照,分别为0.77、0.54、0.46、0.36,对照为0.29。综上,适当的干旱胁迫能够调节‘斯蒂芬’冬青果实的生长发育,并促进其着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 干旱胁迫 果实品质 着色 隶属函数法
原文传递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北美冬青果实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刘佳琪 邹义萍 +1 位作者 殷雅文 郝明灼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北美冬青果实品质的调控效果,以2年生北美冬青奥斯特地栽苗为材料,将调环酸钙与甲哌鎓进行不同质量浓度的混配,与不同质量浓度的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比调控效果,并设置清水对照。在北美冬青坐果后的第1次果实膨... 为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北美冬青果实品质的调控效果,以2年生北美冬青奥斯特地栽苗为材料,将调环酸钙与甲哌鎓进行不同质量浓度的混配,与不同质量浓度的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比调控效果,并设置清水对照。在北美冬青坐果后的第1次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对全株叶片表面进行喷施,成熟后采样,测定果实横纵径、单果鲜质量、含水量等形态指标以及果皮色度值和果实硬度值,并对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果实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内含物指标,进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药剂处理后的果实果形指数均大于对照,表明各处理都有使果实形状规整、饱满的趋势;T4处理(5%烯效唑3.30g/L)处理的单果鲜质量最高,平均单果鲜质量为0.44 g;果实平均含水量最高的处理为T3(5%调环酸钙0.67 g/L+98%甲哌鎓0.30 g/L),含水量为65.73%。各处理均能提高果实亮度,使色泽鲜艳,其中T5处理(5%烯效唑2.00 g/L)下的果实L^(*)和a^(*)均最高,各处理下的果实b^(*)无显著差异。T1处理(5%调环酸钙2.00 g/L+98%甲哌鎓1.00 g/L)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0.022 mg/g;T5处理花青素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为190.57μg/g;果实总黄酮含量随着药剂喷施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5%调环酸钙1.30 g/L+98%甲哌鎓0.67 g/L)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T3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8.34%。各处理组的隶属函数值排名依次为T5>T2=T7>T3>T4>T6>T1>CK,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分别喷施2次5%烯效唑2.00 g/L,果实品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冬青 植物生长调节剂 果实品质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长三角生态工业园区碳排放特征与深度脱碳路径研究
17
作者 杜涵蓓 邵雅梅 +2 位作者 赵立君 陈梅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工业园区既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阵地,也是生态环境领域推动“双碳”战略落实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40家生态工业园区的能耗、生产总值(GDP)等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法、STIRPAT模型综合探究园区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工业园区既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阵地,也是生态环境领域推动“双碳”战略落实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40家生态工业园区的能耗、生产总值(GDP)等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法、STIRPAT模型综合探究园区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生态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大多集中在0.10~0.75 t·万元^(-1)区间内,但不同园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园区能源消耗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平均占比为59.3%。其中,上海园区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5.6%)最高,其后依次为安徽(68.8%)和江苏(59.8%),浙江最少(35.1%)。GDP与能源结构在园区碳排放总量驱动因子中占主导地位,而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明显。基于园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特征,以及园区产业结构、工作基础等因素,本研究识别出长三角生态工业园区“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降碳”的碳中和实施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生态工业园区 长三角 能源
下载PDF
生态安全约束下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县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王楠 许岳香 +5 位作者 姚国慧 陈逸聪 刘臣炜 江伊 巩子毓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9,共10页
探析生态安全约束下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以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六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15—2022年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 探析生态安全约束下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以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六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15—2022年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对2023—2030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5—2022年“六县”生态安全指数和产业发展指数总体均波动上升,2022年除长兴县外,其他县(市)生态安全指数均高于产业发展指数。(2)2015—2022年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2022年最高的为安吉县(0.760),最低的为郎溪县(0.661)。(3)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是“六县”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阻碍因素,其中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和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4项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4)到2030年,“六县”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均达到高水平协调,最低的为郎溪县(0.983)。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全面塑造生态友好型产业布局、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类似地区的县域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 产业合作区 长三角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楠复层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万 潘芳莹 +2 位作者 张慧敏 杜菁 周垂帆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保留密度对杉楠复层林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粒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SWC)先升高后降低,pH值、全氮(TN)、全磷(TP)含量均变化不大,全碳(TC)、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效磷(AP)含量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D375处理的TC、DOC、AP、有效钾(A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和碳氮比(C/N)、氮磷比(N/P)均为最高值;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D375>D810>D570>D630。杉木保留密度增大会提高群落中特有的细菌多样性,但杉木保留密度过大则会减少特有的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土壤特有的真菌OTUs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整体呈减少趋势;细菌Simpson和Shannon指数整体上变化不大,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D630处理的细菌Chao1指数显著大于其余处理(P<0.05),而D375处理与D570、D630处理的真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杉木间伐保留密度对复层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均有较大影响;叠加热图的Mantel′s r分析表明,土壤中的C/N是影响细菌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C/N、C/P、N/P和NO-3-N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合理的杉木保留密度(375株·hm^(-2))可以改善杉楠复层林林下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变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增加土壤关键微生物类群,促进土壤养分周转,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保留密度 闽楠 微生物 林下套种 复层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河流无机污染物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以马鞍山市为例
20
作者 吕玉娟 孙静怡 +2 位作者 姚国慧 戴逸姝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95,I0001,I0002,共15页
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引起的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输入,容易加剧下游城市地表水水质恶化,造成区域水环境问题,对美丽城市建设的生态宜居与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特别是金属矿区。研究以典型资源型城市马鞍山市为例,分析了主要河流采石河和... 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引起的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输入,容易加剧下游城市地表水水质恶化,造成区域水环境问题,对美丽城市建设的生态宜居与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特别是金属矿区。研究以典型资源型城市马鞍山市为例,分析了主要河流采石河和慈湖河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分布、来源,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评估了潜在健康风险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采石河和慈湖河总体污染水平较低,TN和硫酸盐平均超标率分别为35%和74%,重金属Cu、As和Ni最大检出浓度均小于Ⅲ类水水质标准限值(GB 3838—2002),Hg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比例达到90%,是重金属污染指数的主要贡献者。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划分了5个源,即冶炼活动源(19.8%)、区域地质环境源(16.5%)、农业活动和城市污水混合源(24.3%)、地质岩层的水-岩相互作用源(19.4%)、农业活动源(20.0%)。相比矿业活动,应优先考虑农业活动和城市污水的污染防治,以控制地表水引起的人体健康风险。地表水非致癌健康风险处在可忽略水平,致癌重金属As是引起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因素,致癌风险不可忽略。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值(CR)分别有23%~28%和50%~55%高于可接受阈值10^(-4),概率风险较大。持续暴露时间和重金属As浓度对CR的正向贡献率较大。建议将As和Hg作为地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指标监测的重点,对持续暴露时间和重金属As浓度给予额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无机污染物 污染源解析 概率健康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