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慈竹不同变异类型的纤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甘小洪 陈凤 +2 位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谢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四川省青神县慈竹不同变异类型的纤维形态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分析了不同变异类型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变异规律,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慈竹6种类型的平均纤维长度都大于1.6 mm,除罗汉慈外均大于毛竹;慈竹、琴丝慈和... 通过对四川省青神县慈竹不同变异类型的纤维形态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分析了不同变异类型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变异规律,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慈竹6种类型的平均纤维长度都大于1.6 mm,除罗汉慈外均大于毛竹;慈竹、琴丝慈和蛇头慈纤维长度分布的最大频率出现在2.0~3.0 mm之间,其余慈竹类型的纤维长度分布最大频率出现在1.0~2.0 mm之间。除罗汉慈外,其余慈竹类型的纤维长宽比平均值均大于100,且大于毛竹。慈竹6种类型纤维平均壁腔比在1.77~3.96之间,均小于毛竹。在轴向上,慈竹不同类型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和腔径的变异规律随变异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纤维壁厚和壁腔比则具有相似的变异规律;在径向上,慈竹不同类型竹壁内侧的纤维长度、腔径均大于外侧纤维,其竹壁内侧的纤维宽度、长宽比、壁厚和壁腔比大多小于外侧。说明除罗汉慈外慈竹其余变异类型的竹材纤维质量均优于毛竹,琴丝慈的竹材纤维质量优于慈竹,其造纸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变异类型 纤维形态 利用价值
下载PDF
竹类植物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南 李福秀 +1 位作者 普晓兰 王曙光 《竹子研究汇刊》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竹类植物很少开花,无法大规模有性繁殖产生下一代,通常采用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的方法。通过回顾竹类植物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对竹类植物的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竹类植物无性繁殖所取得的经验,指出... 竹类植物很少开花,无法大规模有性繁殖产生下一代,通常采用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的方法。通过回顾竹类植物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对竹类植物的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竹类植物无性繁殖所取得的经验,指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竹类植物育苗技术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扦插繁殖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竹类结构植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甘小洪 丁雨龙 《竹子研究汇刊》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从竹秆、节部、叶、根、地下轴系统、胚胎等几个方面 ,对竹类结构植物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 竹类 结构 植物学 进展
下载PDF
竹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树燕 石文文 +1 位作者 缪彬彬 丁雨龙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竹子的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具体包括:竹子开花周期、花器构造、花粉萌发率、胚胎发育、结实情况、常规育种、人工诱导开花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竹子 生殖生物学 育种
下载PDF
南京市箣竹属和刚竹属主要竹种叶片内部结构与三维构建
5
作者 吕卓 史无双 +1 位作者 孔淑鑫 林树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15,共18页
[目的]运用植物解剖和三维制图方法探究箣竹属和刚竹属主要竹种叶片内部结构差异,为建立和丰富完善竹叶结构观察方法进行重要补充,为竹子分类以及运用植物解剖形态研究达到物种分类的目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南京地区箣竹属6个竹... [目的]运用植物解剖和三维制图方法探究箣竹属和刚竹属主要竹种叶片内部结构差异,为建立和丰富完善竹叶结构观察方法进行重要补充,为竹子分类以及运用植物解剖形态研究达到物种分类的目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南京地区箣竹属6个竹种和刚竹属46个竹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制作叶片3切面,通过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对52个竹种叶片各切面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数据测量,并利用Photoshop拼构52个竹种叶片三维结构。[结果]1)叶片角质层厚度、下表皮乳突数量是区分箣竹属和刚竹属的标志,刚竹属叶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显著大于箣竹属,且下表皮乳突数量明显多于箣竹属。2)泡状细胞通常2~6个为1组,泡状细胞形态和数量种间不固定,属间有明显差异,箣竹属每组泡状细胞呈扇形(钝角)排列,刚竹属每组泡状细胞呈直角或锐角排列。3)各维管系统由主脉以及平行侧脉、二级平行侧脉和小横脉组成。箣竹属维管束两侧梭形细胞空隙发达,刚竹属维管束两侧梭形细胞以及空隙普遍不发达不连续。4)在平行侧脉之间,箣竹属叶肉细胞多为3~4层,刚竹属叶肉细胞则在4~6层之间,刚竹属叶肉细胞较箣竹属叶肉细胞紧密。[结论]刚竹属叶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较箣竹属大,刚竹属指状臂细胞和梅花状细胞较箣竹属密集,刚竹属细胞间空隙较莿竹属小,刚竹属下表皮乳突数量明显多于箣竹属,刚竹属的抗寒性可能强于箣竹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箣竹属 刚竹属 解剖特征 三维形态结构
下载PDF
竹类植物的生物质能源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成亮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讨论了竹类作为生物质能源植物进行利用的可行性,对竹类植物的能源利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能源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能源 竹类植物 燃料 裂解
下载PDF
月月竹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林树燕 郝娟娟 +1 位作者 辛华 丁雨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2,共4页
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竹种,近几年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出现开花现象。以月月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药具4个... 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竹种,近几年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出现开花现象。以月月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成熟花粉大多二细胞型,具1个萌发孔。月月竹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一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月竹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下载PDF
翠竹花粉的活力及储藏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范婷婷 郭臻昊 +3 位作者 傅华君 张莉 林树燕 丁雨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内开花的翠竹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花粉的活力和储藏效果,为翠竹杂交育种的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方法]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在不同培养基组分、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温度及储藏条件下... [目的]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内开花的翠竹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花粉的活力和储藏效果,为翠竹杂交育种的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方法]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在不同培养基组分、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温度及储藏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翠竹花粉在不同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中萌发率差异显著,以10%蔗糖+0.01%H3BO3+0.06%CaCl_2·2H_2O培养基上培养2.5 h花粉萌发率最高;一天之中以上午9:00的花粉萌发率最高;翠竹花粉离体萌发适合的温度范围较宽,在26 30℃内花粉都有较高的萌发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翠竹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不同储藏方式对花粉的萌发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储藏过程中未经干燥处理的花药的花粉萌发效果好于干燥后的,4℃低温保存下花粉萌发率相对较好,可延长花粉的储藏寿命,96.0 h后仍保有活力。[结论]翠竹花粉在10%蔗糖、0.01%H3BO3、0.06%CaCl_2·2H_2O的培养基中萌发效果最好,萌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630℃,在储藏过程中低温不干燥的环境有利于延长花粉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竹 花粉萌发 温度 储藏方式
下载PDF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曙光 普晓兰 +2 位作者 丁雨龙 万贤崇 林树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秆、枝和叶片含水量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箭竹叶片的含水率最高,秆的最低;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中,秆所占比例最大,可达60.31%~65.34%,枝次... 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秆、枝和叶片含水量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箭竹叶片的含水率最高,秆的最低;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中,秆所占比例最大,可达60.31%~65.34%,枝次之(19.28%~21.87%),叶(15.11%-17.82%)所占比例最少。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云南箭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及秆高与胸径和地径进行模型拟合。其中秆、枝和叶的生物量与胸径的拟合方程分别是:WC=0.318D^1.753,WB=0.135D^1.412,WL=0.140D^1.216.应用上述相关数学模型估算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箭竹各器官生物量。通过对胸径、地径和生物量的比较,认为鸡足山的云南箭竹长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箭竹 生物量 回归模型
下载PDF
云南箭竹2个变异类型竹笋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曙光 普晓兰 +2 位作者 丁雨龙 万贤崇 林树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38,共3页
通过对分布在大理鸡足山云南箭竹的两个不同变异类型香笋竹和东坡竹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得出:云南箭竹竹笋中水分含量较高,其中香笋竹竹笋含水量为93.43%,东坡竹笋含水量为92.92%;香笋竹粗纤维的含量与东坡竹笋粗纤维的含量差异不大;香... 通过对分布在大理鸡足山云南箭竹的两个不同变异类型香笋竹和东坡竹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得出:云南箭竹竹笋中水分含量较高,其中香笋竹竹笋含水量为93.43%,东坡竹笋含水量为92.92%;香笋竹粗纤维的含量与东坡竹笋粗纤维的含量差异不大;香笋竹笋蛋白质、总糖的含量略高于东坡竹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粗脂肪含量在竹笋中比较少。云南箭竹笋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其中香笋竹笋灰分含量为11.20%,东坡竹笋灰分含量为15.20%。香笋竹笋口感与风味好于东坡竹笋主要是由于单宁的含量,以及总糖、甘氨酸、天冬氨酸和游离谷氨酸等基本营养物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箭竹 变异类型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广义青篱竹属(Arundinaria)核糖体DNAITS序列及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诸葛强 丁雨龙 +3 位作者 续晨 邹惠渝 黄敏仁 王明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利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广义青篱竹属 (Arundinaria)中有关争议类群的代表种或模式种 (毛竹为外类群 )等 18种竹种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s ,ITS)序列。通过最简约性分析产生的ITS系统发育树表... 利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广义青篱竹属 (Arundinaria)中有关争议类群的代表种或模式种 (毛竹为外类群 )等 18种竹种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s ,ITS)序列。通过最简约性分析产生的ITS系统发育树表明 ,供试竹种形成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 ,这说明广义青篱竹属中这些不同的类群归属青篱竹属是合理的。 17种竹种可聚为 2大分支 :其中斑苦竹 (A .oleosa)、仙居苦竹 (A .hsienchuensis)、茶秆竹 (A .amabilis)、长叶苦竹 (A .chino)、苦竹 (A .amara)、宜兴苦竹 (A .yixingensis)、菲白竹 (A .fortunei)、翠竹 (A .pygmaea)为一个分支 ;而大明竹 (A .graminea)、巴山木竹 (A .fargesii)、冷箭竹 (A .faberi)、凤竹 (A .hupehense)、鼓节矢竹 (Pseudosasajaponicacv.Tsutsumiana)、矢竹 (Pseudosasajaponica)、短穗竹 (Brachystachyumdensiflorum)、肿节竹 (A .oedogonata)、少穗竹 (A .sulcata)组合在另一分支。ITS系统发育树还表明 ,大明竹与巴山木竹、鼓节矢竹与矢竹、少穗竹与短穗竹和肿节竹关系极为密切 ,均得到较高的Bootstrap(分别为 99%、10 0 %和 87% )的支持 ;茶秆竹与仙居苦竹关系非常密切 ,茶秆竹可归隶到青篱竹属中 ;翠竹和菲白竹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篱竹属 ITS序列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寿竹笋的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甘小洪 唐翠彬 +1 位作者 温中斌 丁雨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4-499,共6页
为了促进寿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对不同出土高度寿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探讨了寿竹笋的竹笋品质及其利用价值。寿竹笋的基本营养成分随出土高度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在10 cm以下出土高度时,寿竹笋的维生素C、蛋白质、糖分等基本... 为了促进寿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对不同出土高度寿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探讨了寿竹笋的竹笋品质及其利用价值。寿竹笋的基本营养成分随出土高度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在10 cm以下出土高度时,寿竹笋的维生素C、蛋白质、糖分等基本营养成分以及Ca、Fe、Mn等矿质元素的含量均为最高,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最高。常量元素的含量依次是K>Ca>Mg>Na,微量元素含量依次是Zn>Fe>Mn>Cu,除Mn元素外其余矿质元素随笋龄的增加均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寿竹笋的含水率、VC含量、粗蛋白、总糖、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相同出土高度的毛竹笋,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远高于毛竹笋。结果表明,寿竹笋最佳采摘的出土高度为10cm以下;寿竹笋的营养物质丰富、笋味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竹 竹笋 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甘小洪 丁雨龙 尹增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60,i013-i014,共6页
采用磷酸铅沉淀技术 ,对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在初生壁形成时期 ,大量的ATP酶的活性产物沉积在质膜、质膜内陷、运输小泡、胞间连丝等膜体系以及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上 ;在次生壁形成的初期 ,... 采用磷酸铅沉淀技术 ,对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在初生壁形成时期 ,大量的ATP酶的活性产物沉积在质膜、质膜内陷、运输小泡、胞间连丝等膜体系以及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上 ;在次生壁形成的初期 ,ATP酶在多泡小体和裂解的液泡膜上出现 ,凝聚并边缘化的染色质上仍然具有ATP酶活性 ;随着次生壁的逐渐加厚 ,在前四年中持续存在具有ATP酶活性的质膜内陷结构 ,以后消失 ;而在六年生纤维细胞的质膜、运输小泡、纹孔、胞间连丝和凝聚化的染色质上仍然发现有明显的ATP酶分布 ,并发现在染色质上ATP酶活性会随着凝聚程度的加深而增强。结果表明 ,ATP酶在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壁的整个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纤维细胞的次生壁形成过程是一个由核基因控制的主动的PCD过程 ;并证实毛竹茎秆纤维细胞的发育有别于其它木本植物纤维细胞的发育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茎秆纤维 细胞 发育 ATP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山东省引种栽培竹种生长情况调查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国华 邹秀华 +2 位作者 王福升 周爱芹 王会礼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590,共5页
本文实地调查了山东省部分地区引种栽培竹种及相应原产地竹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引种栽培的各竹种生长状况明显不及原产地的竹种,而且各引种栽培竹种对各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能够较好适应的有篌竹、... 本文实地调查了山东省部分地区引种栽培竹种及相应原产地竹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引种栽培的各竹种生长状况明显不及原产地的竹种,而且各引种栽培竹种对各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能够较好适应的有篌竹、早竹、白火竹、红哺鸡竹、余镶玉竹、鹅毛竹;适应性较差的合毛余竹、茶秆竹、桂竹、紫竹、黄条金刚竹;而完全不能适应露地条件的有凤尾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竹林 生长状况
下载PDF
4种地被竹枯落物的水文特征及其截持降雨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国华 张金池 +2 位作者 林树燕 王福升 丁雨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8,113,共5页
运用浸水法和人工模拟降雨法,分析了4种地被竹(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截持降雨过程。结果表明,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现存蓄积量分别为4.51,4.33,6.32和6.67 t/hm2,枯落物的持水量介于12... 运用浸水法和人工模拟降雨法,分析了4种地被竹(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截持降雨过程。结果表明,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现存蓄积量分别为4.51,4.33,6.32和6.67 t/hm2,枯落物的持水量介于12.77~16.66 t/hm2之间。4种地被竹枯落物的截留量与枯落物厚度、含水量密切相关,4种地被竹枯落物厚度分别为1和3 cm厚度时截留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枯落物含水量达到饱和(50.81%~66.27%)的情况下,随着厚度的增加枯落物的截流量增大,铺地竹枯落物厚度3 cm比1 cm截流量提高了126%,鹅毛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截流量依次提高了51.4%,114.3%和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竹 枯落物 水文特征 截持降雨
下载PDF
西南地区篌竹主产区立地类型划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甫昭 吕大勇 +2 位作者 王福升 范怡 温中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以重庆梁平篌竹产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立地条件和篌竹生长状况,选定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全氮、水解氮作为立地调查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和等级系数法对其中定性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对立地因子的主分量... 以重庆梁平篌竹产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立地条件和篌竹生长状况,选定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全氮、水解氮作为立地调查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和等级系数法对其中定性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对立地因子的主分量分析表明:篌竹立地条件分化主要受控于土壤肥力、土壤表层特征和立地形态3个主分量;运用层次聚类法对3个主分量进行聚类分析,可把篌竹立地划分为中下坡厚土少石型、上坡中土少石型、山脊贫瘠荒芜型和陡坡薄土多石型4个立地类型。在分析各立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不同的经营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篌竹 立地类型 主分量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用根压法研究竹子的耐旱、耐寒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福升 田新立 +1 位作者 丁雨龙 万贤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6-181,共6页
水分在植物体内长距离传输是植物水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Tyree,1997;Steudle,2001;Zimmermann et al.,2002;2004)。
关键词 竹子 根压 导管栓塞 低温
下载PDF
寿竹的秆形特征及纤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翠彬 甘小洪 +1 位作者 温中斌 丁雨龙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33,共8页
为探讨寿竹(Phyllostachys reticulata‘Shouzhu’)的材质特性,分析寿竹的造纸性能,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慈竹(Bambusa emeiensis L.C.Chia&H.L.Fung)为对照,对重庆市梁平县寿竹秆形结构的垂直变化、材积与生物量以及纤... 为探讨寿竹(Phyllostachys reticulata‘Shouzhu’)的材质特性,分析寿竹的造纸性能,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慈竹(Bambusa emeiensis L.C.Chia&H.L.Fung)为对照,对重庆市梁平县寿竹秆形结构的垂直变化、材积与生物量以及纤维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寿竹秆的节间长度随竹高度呈现先长后短的变化趋势,直径与壁厚均随竹秆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寿竹材积的模型为V=0.000939H+0.001861D–0.01374,生物量模型为W=1.297D+2.053H–16.666。寿竹纤维长度平均为2.47 mm,以2~3 mm分布最多,长宽比大于100,属于制作优良纸张的较好纤维;纤维壁腔比较大,达3.85。相对毛竹而言,寿竹竹秆的节间长度更长,垂直方向上材积分布更加均匀,纤维长、长宽比大。寿竹与慈竹的纤维长度差异不大,但纤维长宽比小于慈竹,壁腔比大于慈竹。寿竹节间长,垂直分布均匀,材积和生物量大,是优良的板材利用原料;寿竹纤维长,长宽比大,是优良的造纸原料,造纸性能优于毛竹略次于慈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竹 秆形结构 生物量 材积 纤维形态
下载PDF
竹子开花人工诱导与逆转研究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寅峰 张春霞 丁雨龙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竹类植物是重要的禾本科经济植物。由于开花周期长且难以预测 ,大多数竹种终身一次开花并导致死亡 ,具有自然结实率低等独特的开花习性 ,使得竹子开花及相关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过竹子开化的人工诱导与逆转的研究 ,不仅可以人工获... 竹类植物是重要的禾本科经济植物。由于开花周期长且难以预测 ,大多数竹种终身一次开花并导致死亡 ,具有自然结实率低等独特的开花习性 ,使得竹子开花及相关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过竹子开化的人工诱导与逆转的研究 ,不仅可以人工获取难得的竹子种子 ,更为竹种分类鉴定、杂交遗传育种和开花机理等多方面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都十分重大。迄今为止 ,印度和比利时等国研究人员已在至少 8个竹种中成功诱导了竹子的试管开花 ,成功诱导开花逆转的研究也有了报道。通过已建立的实验模式系统 ,对影响诱导试管开花及逆转的因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并在开花生理和杂交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尝试。可以相信 ,随着研究的扩展与深入 ,必将为整个竹类植物的研究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表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逆转 生物学特性 组织培养 诱导开花
下载PDF
13种竹类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笑 姜明云 +2 位作者 张莉 林树燕 丁雨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3,共8页
对9属13种竹类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果实形态指标(包括带稃长、带稃宽、带稃长宽比、去稃长、去稃宽、去稃长宽比以及千粒质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CV)分析。结果表明:13种竹类植物果实均为基本型颖果,外带内... 对9属13种竹类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果实形态指标(包括带稃长、带稃宽、带稃长宽比、去稃长、去稃宽、去稃长宽比以及千粒质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CV)分析。结果表明:13种竹类植物果实均为基本型颖果,外带内、外稃,果皮质薄不开裂;外稃顶端多数不具芒;果实多具明显的腹部纵沟槽;稃片颜色多呈灰褐色、黄褐色、棕色、灰色或灰绿色;成熟果实颜色多为棕色、棕黑色、棕红色、黄棕色、灰色、灰褐色、黄褐色、黑褐色或褐色;果实形状基本为椭圆形类、卵圆形类和长圆柱形类。供试13种竹类植物间的果实带稃长、带稃宽、带稃长宽比、去稃长、去稃宽、去稃长宽比以及千粒质量均有极显著差异,并且这7个指标的种间CV值分别为34.60%、28.19%、54.63%、21.22%、27.96%、38.19%和57.38%,但各指标的种内CV值明显小于其种间CV值。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果实竹类植物果实外稃顶端是否具芒、稃片颜色、稃片对果实的包裹程度、稃片长度与果实长度的关系、去稃果实形状、成熟果实颜色、腹部纵沟槽是否明显和花柱是否宿存等特征可作为竹类植物属和种分类的参考依据;其中,果实千粒质量、带稃长宽比和去稃长宽比较果实长和宽更适合作为竹类植物种的分类依据。此外,13种竹类植物中,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刚竹组(Sect.Phyllostachys)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J.Houz.〕、淡竹(P.glauca Mc Clure)和乌哺鸡竹(P.vivax Mc Clure)的果实形态极其相似,均具有较长的宿存花柱,明显异于其他竹类植物的果实,可将此特征作为刚竹属种类的识别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果实 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