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河谷大夹角挑流消能工体型优化研究
1
作者 陈刚 张陆陈 +1 位作者 俞雷 朱丽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9,102,共5页
针对窄河谷大夹角条件下挑流消能易出现冲击两岸、冲坑过深的问题,采用水工整体模型试验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某水利枢纽深孔放水冲沙洞挑流鼻坎体型开展优化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水舌形态和下游河道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不对称收缩的异型窄... 针对窄河谷大夹角条件下挑流消能易出现冲击两岸、冲坑过深的问题,采用水工整体模型试验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某水利枢纽深孔放水冲沙洞挑流鼻坎体型开展优化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水舌形态和下游河道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不对称收缩的异型窄缝式消能工可使水流在狭窄河道归槽,水舌纵向拉伸效果较好,大幅减轻了河床冲刷;提出了收缩比、收缩角差、斜切面积比等特征参数适宜的挑流消能工体型,可供窄河谷大夹角条件下挑流消能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谷 大夹角泄洪消能 窄缝消能工 水工模型试验 体型优化
原文传递
农田退水中氮磷与吡虫啉的光催化水循环协同净化试验研究
2
作者 胡诗瑶 王沛芳 +3 位作者 胡斌 饶磊 李丹丹 袁秋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7 d后氮磷退水的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5.5%和27.1%;增加光催化的净化技术可加快氨氮硝化,氮磷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26.2%和20.3%;吡虫啉会影响水循环浮床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TiO_(2)光催化复合陶粒对吡虫啉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同时对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有显著净化效果;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降解了58.2%的吡虫啉,水体中氨氮、硝氮和磷酸盐去除率较未添加吡虫啉的水循环浮床分别提升了72.4%、15.0%和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退水 氮磷 吡虫啉 生态浮床 光催化
下载PDF
水泥砂浆水力劈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速宝玉 谢兴华 王国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952-2957,共6页
选用水泥砂浆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水力劈裂条件下的破坏特征。制作空心圆柱试件,在三轴渗流应力耦合试验仪上进行水力劈裂破坏试验,得到试件破坏时的应力状态没有满足整体的破坏条件。对此做了详细研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选用水泥砂浆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水力劈裂条件下的破坏特征。制作空心圆柱试件,在三轴渗流应力耦合试验仪上进行水力劈裂破坏试验,得到试件破坏时的应力状态没有满足整体的破坏条件。对此做了详细研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材料不均匀。材料的不均匀引起了试件内部应力场分布不均匀。在处于高应力的某些点上,首先达到破坏条件(拉剪破坏条件),出现微裂纹。微裂纹出现以后,应力集中显著,微裂纹沿裂尖继续扩展,直到整体劈裂,试件破坏。文中建议用材料非均匀系数描述这种非均质材料的破坏特性。非均质系数越大,材料发生低应力状态破坏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力劈裂 试验研究 非均值材料 非均质系数
下载PDF
岩体水力劈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国庆 谢兴华 速宝玉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0-484,共5页
岩体水力劈裂是由于水压升高引起岩体中裂隙发生与扩展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室试验对岩体水力劈裂机理进行初步研究.采用高压渗流-应力耦合试验仪对以水泥砂浆作为岩石相似材料的厚壁圆筒试件进行水力劈裂试验,研究了试件破坏的形式和发... 岩体水力劈裂是由于水压升高引起岩体中裂隙发生与扩展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室试验对岩体水力劈裂机理进行初步研究.采用高压渗流-应力耦合试验仪对以水泥砂浆作为岩石相似材料的厚壁圆筒试件进行水力劈裂试验,研究了试件破坏的形式和发生水力劈裂破坏的条件.并通过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试件破坏发生的判断依据,探讨了试件在不同压力环境下水力劈裂破坏的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对试验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就试件水力劈裂破坏型式与土体试件试验成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水力劈裂 厚壁圆筒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堤基渗流无害管涌试验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毛昶熙 段祥宝 +1 位作者 蔡金傍 茹建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6-53,61,共9页
在室内水槽中进行几何比尺1∶20及1∶40的堤基渗流引起的管涌试验,论证了双层地基粉细砂层发生管涌通道时影响大堤安全的水平渗流临界坡降平均值为0 1左右。试验结果表明,管涌与砂层厚度、砂层顶面接触糙度、出口水头损失、堤前冲深以... 在室内水槽中进行几何比尺1∶20及1∶40的堤基渗流引起的管涌试验,论证了双层地基粉细砂层发生管涌通道时影响大堤安全的水平渗流临界坡降平均值为0 1左右。试验结果表明,管涌与砂层厚度、砂层顶面接触糙度、出口水头损失、堤前冲深以及砂基结构性质等有关,管涌有害与否与沿程承压水头分布的不断调整和渗流量变化密切相关。文中还讨论了模型比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大堤 无害管涌 砂模型试验 双层地基 渗流临界坡降
下载PDF
悬挂式防渗墙控制管涌发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毛昶熙 段祥宝 +1 位作者 蔡金傍 茹建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50,共9页
在试验室水槽中进行了有悬挂式防渗墙的砂质堤基的渗流模型管涌试验,取得了不同贯入度悬挂防渗墙防止管涌效果的系列试验成果,论证了悬挂式防渗墙对覆盖土层下粉细砂地基发生管涌时有截断通道、控制管涌发展的显著功效。根据试验资料确... 在试验室水槽中进行了有悬挂式防渗墙的砂质堤基的渗流模型管涌试验,取得了不同贯入度悬挂防渗墙防止管涌效果的系列试验成果,论证了悬挂式防渗墙对覆盖土层下粉细砂地基发生管涌时有截断通道、控制管涌发展的显著功效。根据试验资料确定了悬挂式防渗墙及其前后水平段的渗流临界坡降,给出了管涌险情是否会影响大堤安全的估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管涌 悬挂式墙 砂模型试验 临界坡降
下载PDF
沉水植被降低水体浊度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庞翠超 吴时强 +1 位作者 赖锡军 武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4,共7页
水体浊度的变化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而沉水植被对降低水体浊度具有显著效果.为明确沉水植物对泥沙的作用机理,以苦草为试验用草,开展室内水槽试验.结果表明,苦草斑块降低了水流的输沙能力,根据试验资料估算,斑块区水流的输沙能力仅... 水体浊度的变化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而沉水植被对降低水体浊度具有显著效果.为明确沉水植物对泥沙的作用机理,以苦草为试验用草,开展室内水槽试验.结果表明,苦草斑块降低了水流的输沙能力,根据试验资料估算,斑块区水流的输沙能力仅约为无草时的10%.利用象限分析法分析了实测的紊动流场,解释了植物对泥沙作用的物理过程.在苦草斑块区,植物冠顶以下区域(相对高度小于1.00)为下扫流态,紊动漩涡形成的下扫流将泥沙带入水底,而近底层的喷射流抵消了下扫流的能量,抑制下扫流对泥沙的冲击起动,并使下扫流挟带的泥沙顺利淤积;在植物冠顶以上区域除高密度(172株m2)工况为下扫流态外,中、低密度(86、43株m2)工况均为喷射流态,不利于泥沙沉降.由于泥沙主要存在于下层水体,因此沉水植被有利于减小水体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被 水流运动 泥沙输移 浊度
下载PDF
时变效应对大坝防洪风险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姜树海 范子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在大坝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影响其防洪安全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具有明显的时变特性。本文分析了大坝的防洪随机时变特性,论证了缓变性和陡变性作用对大坝防洪安全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将非平稳的时变随机过程进行平稳化处理,建立了时变随机... 在大坝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影响其防洪安全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具有明显的时变特性。本文分析了大坝的防洪随机时变特性,论证了缓变性和陡变性作用对大坝防洪安全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将非平稳的时变随机过程进行平稳化处理,建立了时变随机量量化的单因子函数模型和多因子综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拓展了风险率的概念,将时变效应引入大坝工程老化的研究中,给出了大坝防洪时变风险率的计算公式。以某水库调洪能力的时变效应分析为例,定量评估了水库库容和坝顶高程的时变特性,讨论了其对大坝防洪风险率的影响,实现了对大坝设计基准期内防洪安全性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效应 时变风险 防洪安全评估 大坝老化
下载PDF
地下水铬污染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段祥宝 朱亮 +1 位作者 谢丽娅 谢罗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5,30,共6页
以重金属铬为地下水污染物,研究了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恒压条件和恒流条件的电化学动力原理,开展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模拟试验,揭示了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迁移规律。成果表明:该法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较... 以重金属铬为地下水污染物,研究了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恒压条件和恒流条件的电化学动力原理,开展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模拟试验,揭示了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迁移规律。成果表明:该法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较好,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95%以上,出水浓度满足相关标准,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 地下水
下载PDF
窄缝消能工水翅扩散降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况曼曼 黄国兵 +1 位作者 王芳芳 吴比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7,共5页
窄缝消能工冲击波水翅扩散降雨对岸坡稳定及岸上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窄缝消能工在不同来流Fr数、收缩比及底板挑角等参数条件下的水翅横向扩散降雨特性,揭示了不同参数对降雨区域形态及降雨强度分布的... 窄缝消能工冲击波水翅扩散降雨对岸坡稳定及岸上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窄缝消能工在不同来流Fr数、收缩比及底板挑角等参数条件下的水翅横向扩散降雨特性,揭示了不同参数对降雨区域形态及降雨强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翅降雨区域形态对窄缝底板挑角变化较为敏感,水翅产生雨强递减速率随着收缩比增大而增大,随着底板挑角增加(-10°~0°)而增大;最大降雨强度位置距窄缝出口纵向距离随着Fr数增加而增大。试验参数值选取范围主要考虑的是工程常用范围,可为深入研究窄缝消能工急流冲击波与水翅扩散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缝消能工 水翅 横向扩散 降雨强度
下载PDF
沉水植被对河道悬沙输运过程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迪 庞翠超 +1 位作者 赖锡军 汪德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90,107,共4页
河流悬沙可影响水体中动、植物生存和生长,并造成生态污染,威胁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水生植被可以减缓悬沙带来的生态危害。为了探求水生植被环境和生态效应的产生机理,并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开展了室内水槽试验,从时均流速、紊动强... 河流悬沙可影响水体中动、植物生存和生长,并造成生态污染,威胁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水生植被可以减缓悬沙带来的生态危害。为了探求水生植被环境和生态效应的产生机理,并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开展了室内水槽试验,从时均流速、紊动强度、切应力等方面,科学解释了沉水植被抑制泥沙起动、减缓泥沙运输、加快泥沙止动的原理。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植株密度范围内,植株密度与对悬沙沉降并不成线性比例。因此,沉水植被(苦草)用于治理水流悬沙时,可适度选取植株密度,使其既发挥治理成效,又节约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沉水植被 城市河道 悬沙治理
下载PDF
苏州古城区水系演变规律及水动力改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莎 范子武 乌景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4,共5页
苏州古城区水系是历代人工开凿,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苏州古城区水系的产生、发展、破坏和恢复为主线,探讨了其水系演变规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区水系有别于天然河道,具有一定规整性;(2)其水系消亡破坏过... 苏州古城区水系是历代人工开凿,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苏州古城区水系的产生、发展、破坏和恢复为主线,探讨了其水系演变规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区水系有别于天然河道,具有一定规整性;(2)其水系消亡破坏过程与天然河道相同;(3)具备平原城市河网特点,存在一定水环境问题。进一步通过采用时空对比的研究方式,分析了苏州古城区水源的演变和特点,得出以下结果:(1)苏州古城区水系通江达湖,连通性好;(2)水系水流路径由20世纪80年代的西进东出转变为北进南出;(3)长江大通站的水位、水质和水量特征显示,长江能为苏州古城区水系提供具有优质水势、水质和水量的高保障率水源。以上论证显示,苏州古城区水系具备潜在的水质提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演变 水系特征 水源特性 苏州古城区水系
下载PDF
普通与轻集料砼压-剪复合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振鹏 黄侨 +1 位作者 谢兴华 卢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269-4275,共7页
为探究普通混凝土与轻集料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以不同轴压比为加载工况对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压-剪液压伺服机得到了两种混凝土破坏形态和横向剪切荷载-位移曲线,提取横向剪切荷载-位移曲线特征值,... 为探究普通混凝土与轻集料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以不同轴压比为加载工况对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压-剪液压伺服机得到了两种混凝土破坏形态和横向剪切荷载-位移曲线,提取横向剪切荷载-位移曲线特征值,对比分析两种混凝土复合受力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土横向剪切峰值荷载、剪切峰值位移和残余荷载均随轴压比提高而增大,轻集料混凝土提高相对更为明显。由残余荷载分析可知,两种混凝土剪切破坏面存在稳定的摩擦系数,轻集料混凝土的摩擦系数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应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两种混凝土轴向荷载与剪切峰值荷载、轴向荷载与残余荷载均呈线性变化关系。基于八面体空间应力提出两种混凝土不同解析式的破坏准则方程,所得解析式能够很好地反映两种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破坏规律,为工程应用的研究提供有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混凝土 轻集料混凝土 压-剪受力 试验分析 破坏准则
下载PDF
混凝土剪切多轴加载试验技术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振鹏 黄侨 +2 位作者 李富荣 谢兴华 屈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0-465,共6页
对目前混凝土剪切加载传统试验技术进行论述和分析,探究其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由此设计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剪切多轴加载试验技术与设备,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优势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剪切加载传统试验技术存在一定的弯曲效应、旋转效应... 对目前混凝土剪切加载传统试验技术进行论述和分析,探究其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由此设计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剪切多轴加载试验技术与设备,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优势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剪切加载传统试验技术存在一定的弯曲效应、旋转效应和摩擦效应,最终导致不同试验技术得到的剪切强度结果相差2~3倍.通过改进试验技术、设计相应设备和试件尺寸,降低了弯曲效应、旋转效应和摩擦效应对混凝土剪切多轴加载试验结果的影响.应用本文设计的混凝土剪切多轴加载试验技术所得数据,验证了新试验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得到了混凝土剪切荷载-位移全曲线,为混凝土剪切多轴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剪切多轴 试验技术 数据验证
下载PDF
适应下游水位变动的堰孔式鱼道进口段隔板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萍 王晓刚 +3 位作者 何飞飞 杨宇 谢红 张陆陈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工程鱼道进口处的水位衔接状况对其内部流场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靠近进口的多个池室的流场以及池室水深影响非常明显。一些工程由于水文情势发生改变或者由于规划调整,鱼道进口实际运行水位与原设计水位相差较大,给鱼类上溯带来了困... 工程鱼道进口处的水位衔接状况对其内部流场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靠近进口的多个池室的流场以及池室水深影响非常明显。一些工程由于水文情势发生改变或者由于规划调整,鱼道进口实际运行水位与原设计水位相差较大,给鱼类上溯带来了困难。依托某枢纽鱼道改造工程,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堰孔结合式鱼道进鱼口段池室优化方法,以解决鱼道进鱼口水位不衔接问题。通过调整进口段10个鱼道池室隔板,比选5种孔口尺寸,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堰孔组合型式。结果发现,优化后的隔板型式在下游水位为0.8 m时,能减缓鱼道进口附近池室水面线的陡降,以及流速的陡增;鱼道进口段水深在0.8~1.3 m变动时,鱼道内水流条件仍能够满足鱼类上溯要求,鱼道适应下游水位变动的能力增加了0.4 m。该方法可为类似鱼道工程的改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水深 原型观测 堰孔结合式鱼道 隔板优化
下载PDF
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双轴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振鹏 黄侨 谢兴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1-377,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双轴力学特性,采用岩石真三轴仪对普通混凝土(OPC)与轻骨料混凝土(LWAC)进行双轴压压与双轴拉压试验,得到2种混凝土在不同侧向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值,对比分析其主应力变化趋势及破坏机... 为研究混凝土双轴力学特性,采用岩石真三轴仪对普通混凝土(OPC)与轻骨料混凝土(LWAC)进行双轴压压与双轴拉压试验,得到2种混凝土在不同侧向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值,对比分析其主应力变化趋势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OPC双轴受力破坏主要是界面过渡区破坏,LWAC则是页岩陶粒骨料破坏;双轴压压工况条件下,受侧向压应力影响的LWAC主压应力提高幅度低于OPC;双轴拉压工况条件下,受侧向拉应力影响的OPC主拉应力降低幅度高于LWAC.最后,基于Kupfer双轴压压与双轴拉压破坏准则建立了定侧向加载下OPC与LWAC的双轴压压、双轴拉压破坏准则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双轴受力 力学性能 破坏准则
下载PDF
孔缝组合式仿生态鱼道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乔一 祝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3,128,共6页
根据某工程特点和过鱼要求,建立了孔缝组合式仿生态鱼道三维紊流数学模型,从池室流态、主流流速衰减规律和紊动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底孔、底宽和边坡等鱼道结构变化对鱼道池室水流条件的影响,并用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 根据某工程特点和过鱼要求,建立了孔缝组合式仿生态鱼道三维紊流数学模型,从池室流态、主流流速衰减规律和紊动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底孔、底宽和边坡等鱼道结构变化对鱼道池室水流条件的影响,并用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仿生态鱼道具有明显的三维水流结构,其主流明确,流态良好,整体紊动能不大,底孔和竖缝处最大流速基本一致,在1.0 m/s左右,基本满足四大家鱼等经济鱼类上溯要求;增设底孔为中底层鱼类增加了上溯路径,并且使得池室流态更为丰富,能够有效提高过鱼效率;底宽和边坡变化对鱼道池室水流条件的影响不大,实际应用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作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水力学 仿生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原混合圩区排涝模数理论模型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璇 果利娟 +2 位作者 管桂玲 张玉兰 贾本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2,共5页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圩区逐渐发展成半城半农的混合圩区,随着圩区性质的转变,开展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方法研究对于合理确定平原混合圩区的排涝系统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现状排涝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圩区逐渐发展成半城半农的混合圩区,随着圩区性质的转变,开展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方法研究对于合理确定平原混合圩区的排涝系统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现状排涝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圩区排涝计算的水量平衡法的改进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周岗圩地区的排涝计算中。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面积权重法相比,该算法引入了最高控制水位及期末水位等约束条件,兼顾了农田地区与城镇地区的排涝要求,排涝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法 排涝计算 混合圩区 平均排除法
下载PDF
卧式一体化泵闸安全性研究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侍贤瑞 严根华 +1 位作者 董家 孙云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2-47,共6页
一体化泵闸是一种新型水环境治理设备,该设备将水泵与平板闸门一体结合,装置紧凑、构造新颖。但该设备边界约束弱、流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流激振动。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水动力特性及流激振动试验,系统研究了卧式表孔一体化泵闸结... 一体化泵闸是一种新型水环境治理设备,该设备将水泵与平板闸门一体结合,装置紧凑、构造新颖。但该设备边界约束弱、流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流激振动。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水动力特性及流激振动试验,系统研究了卧式表孔一体化泵闸结构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静动力特性、水动力特性和流激振动特性,并采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方法对随机数据进行分析。此外,针对卧式一体化泵闸的临界工作淹没深度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三种消涡装置以降低临界淹没深度,方案三较原方案降低了58%,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一体化泵闸 流激振动 数值模拟 时频分析 消涡装置
下载PDF
进鱼口水深不足时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及进出口允许最大水深差
20
作者 缪婧娴 王晓刚 +1 位作者 辛沛 唐柱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为研究竖缝式鱼道进鱼口水深不足时鱼道进出口允许最大水深差,构建了鱼道整体数学模型,对鱼道流速、流态、水面线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进鱼口水深不足时,上游段水深与出鱼口水深一致,流速稳定;中间段水深开始缓慢下降,流... 为研究竖缝式鱼道进鱼口水深不足时鱼道进出口允许最大水深差,构建了鱼道整体数学模型,对鱼道流速、流态、水面线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进鱼口水深不足时,上游段水深与出鱼口水深一致,流速稳定;中间段水深开始缓慢下降,流速逐渐变大;下游段水深急剧下降,流速迅速变大,在进鱼口处出现跌水,流速出现最大值。当鱼道坡度相同时,出鱼口水深与进出口允许最大水深差呈线性关系,出鱼口水深越大,进出口允许最大水深差越大;当出鱼口水深相同时,鱼道坡度与进出口允许最大水深差也呈线性关系,鱼道坡度越陡,进出口允许最大水深差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水深差 水位变幅 水面线 水力特性 整体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