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心 蔡杰 +1 位作者 蒙吉凤 赵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95-198,F0003,共5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群体较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对患儿的生存及远期生活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糖皮质激素是防治新生儿BPD的关键药物,但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给药方案,需权衡各方案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本...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群体较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对患儿的生存及远期生活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糖皮质激素是防治新生儿BPD的关键药物,但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给药方案,需权衡各方案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本文对糖皮质激素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机的把握、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选择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中总结目前糖皮质激素治疗BPD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证据表明,生后晚期静脉使用7~10 d中低剂量(<4 mg/kg)地塞米松是防治BPD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方案。为了降低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局部给药的方案(吸入用布地奈德,400~1000μg/d,疗程≥14 d)近年来正逐步兴起,可能与降低BPD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布地奈德
下载PDF
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多态性分析
2
作者 张钰 何成涛 +6 位作者 蔡杰 吕蕾 张璐 何晓露 杜海林 傅强 张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的分布特点,并建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表位资料库。方法采用Sanger法对南京地区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血液样本进行HLA高分辨率分型,利用HLA Eplet Registry网站分析HLA高分辨率分型...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的分布特点,并建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表位资料库。方法采用Sanger法对南京地区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血液样本进行HLA高分辨率分型,利用HLA Eplet Registry网站分析HLA高分辨率分型结果对应的HLA抗原表位多态性,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HLA单体型频率和HLA抗原表位频率。结果在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中,共检出38个HLA-A等位基因,对应36个HLA-A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44K和138MI;检出73个HLA-B等位基因,对应35个HLA-B表位,频率较高的有131S、69TNT和80N;共检出64种HLA-Ⅰ类抗原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31S和144K。结论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抗原表位分布具有本地区独特的多态性特点。基于HLA抗原表位分布特点建立的表位匹配策略,可以扩大可供选择的供者范围,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 表位 多态性
下载PDF
分析前因素对血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俊艳 何成涛 +1 位作者 刘海波 陈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70-471,48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前标本处理因素对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对比离心温度为常温(18~27℃)和4℃、采集后储存0 h和8 h离心、离心后... 目的探讨分析前标本处理因素对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对比离心温度为常温(18~27℃)和4℃、采集后储存0 h和8 h离心、离心后2~8℃储存2 h和2~8℃储存2 h后离心、抗凝管和促凝管、常温(18~27℃)和2~8℃储存5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储存温度3种因素的t值分别为6.120、-5.694、3.691,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离心和储存顺序、标本管类型、储存温度5种因素复合标准差分别为0.0055、0.0045、0.0026、0.0020、0.0049,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离心温度、储存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离心和储存顺序、标本管类型。结论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储存温度3种因素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升高和全血标本长时间不分离导致标本不合格,从而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上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前因素 乙肝表面抗原 检测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瑞萍 杜海林 戴宇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基因型及单倍型,为探讨KIR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8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 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基因型及单倍型,为探讨KIR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8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KIR基因分型。结果:框架基因2DL4、3DL2、3DL3及3DP1存在于所有个体中,其他较为高频的基因依次为2DL1、2DL3、2DP1及3DL1,表型频率均>80%。CML患者的KIR2DL2和KIR2DS2表型频率较健康人有所降低,但除2DL5B(OR=0.208,P<0.05)外,分析的所有基因在CML患者和健康人间的分布均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基因KIR2DL5B可能与CML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IR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D19S433稀有等位基因8.2的分子生物学确认与分析
5
作者 蔡杰 陆玉婷 +2 位作者 杜海林 何成涛 芮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1期2148-2151,共4页
目的对D19S433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8.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其命名,对突变发生的位置进行确认和分析。方法设计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验证常规命名法。将测序所得序列与D19S433基因座的基础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Goldeneye DN... 目的对D19S433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8.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其命名,对突变发生的位置进行确认和分析。方法设计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验证常规命名法。将测序所得序列与D19S433基因座的基础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Goldeneye DNA 20A和AGCU EX22亲子鉴定系统联合检测,相互比对,确定在检案中发现的分型标准物之外(Off⁃ladder,OL)的等位基因为D19S433基因座的稀有等位基因。经常规漂移校正计算该等位基因为8.2。测序后分析其重复序列确定该等位基因为8.2无误。结论对STR分型中发现的稀有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其重复序列,可以准确的对其进行命名,确定稀有等位基因突变的位置,丰富中国人群STR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 稀有等位基因 D19S433基因座 Off⁃ladder
下载PDF
不同保养液对血2,3-二磷酸甘油酸与ATP的保存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光煜 邹元国 +3 位作者 张家 陈军浩 王以立 孙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保养液对血中 2 ,3 二磷酸甘油酸 ( 2 ,3 DPG)和三磷酸腺苷 (ATP)的保存能力。寻找适宜 2 ,3 DPG和ATP保存的保养液。方法 同一血源于采血的当日及 4d、7d、1 0d、1 4d、2 1d、2 8d、35d、4 2d分别测定 2 ,3 DPG、ATP、H... 目的 研究不同保养液对血中 2 ,3 二磷酸甘油酸 ( 2 ,3 DPG)和三磷酸腺苷 (ATP)的保存能力。寻找适宜 2 ,3 DPG和ATP保存的保养液。方法 同一血源于采血的当日及 4d、7d、1 0d、1 4d、2 1d、2 8d、35d、4 2d分别测定 2 ,3 DPG、ATP、Hb和 pH值 ,观察不同保养液对血中 2 ,3 DPG和ATP的保存效果。 结果 ACD保养液保存血第 1 4d、CPD及CPD AI保存血第2 1d就检测不到 2 ,3 DPG ,CPD AI DHA类保养液中 2 ,3 DPG到 4 2d维持在初始水平的 6 0 % ,CPD AI DHA Vit .C保养液中2 ,3 DPG的含量至 4 2d仍然保持在初始水平。CPD AI类保存血对ATP的保存效果较好 ,ACD与CPD保养液对ATP保存效果较差。结论 CPD AI DHA Vit .C保养液对血中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血 保养液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戴宇东 董瑞萍 杜海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76-779,共4页
本研究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在江苏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用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269名汉族非亲缘健康人群行KIR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江苏人群中检出了目前已知的所有KIR基因... 本研究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在江苏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用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269名汉族非亲缘健康人群行KIR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江苏人群中检出了目前已知的所有KIR基因,共发现江苏汉族人群KIR基因型34种;15种基因型在浙江和香港人群中亦有报道(AA1、BX2、BX3、BX4、BX5、BX6、BX8、BX9、BX11、BX13、BX33、BX68、BX69、BX70、BX75);19种基因型未见于浙江和香港人群(BX10、BX12、BX17、BX23、BX26、BX27、BX28、BX31、BX35、BX42、BX47、BX57、BX72、BX74、BX79、BX154、BX188、BX231、BX370)。在江苏汉族人群中发现仅在希腊人群中罕见的基因型BX42和仅在瑞典人群罕见的基因型BX231,及仅在马其顿人群中罕见的基因型BX370。结论:在江苏汉族人群中检出了目前已知的所有的16个KIR基因,总计发现了KIR基因型34种,其中BX42、BX231和BX370是罕见的KIR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汉族人群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分型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CTLA-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安琪 杨晓帆 +2 位作者 王慧娟 张缪佳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T细胞中CTL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离正常人和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以抗-CD3、抗-CD28刺激培养48 h,刺激培养前后...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T细胞中CTL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离正常人和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以抗-CD3、抗-CD28刺激培养48 h,刺激培养前后收取细胞,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和CD8^+T细胞中CTLA-4^+细胞比例,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肾损害的关系。再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游离的CTLA-4水平。结果:SLE患者刺激前的CD4^+和CD8^+T细胞且主要是CD25^+T细胞中CTLA-4^+细胞的比例较正常人显著增高,与SLEDAI呈正相关;而其CD8^+CD28-T细胞中CTLA-4^+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SLEDAI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经抗-CD3、抗-CD28抗体刺激后,其CD4^+CD25^+T细胞、CD8^+CD25^+T细胞或CD8^+CD28-T细胞中CTLA-4^+细胞的比例却显著低于正常人,但与SLEDAI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仅在活动性SLE患者中有肾损组的CD8^+CD28-T细胞中CTLA-4^+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肾损组;而且经刺激培养后SLE患者PBMC上清中游离的CTLA-4水平也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SLE患者新鲜分离的T细胞(CD4^+及CD8^+)中CTLA-4表达异常增高,反映T细胞异常活化和疾病活动;另一方面,SLE患者T细胞又存在CTLA-4诱导性表达障碍,可能与SLE T细胞体外再活化能力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 CTLA-4
原文传递
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建立模式与库容 被引量:27
9
作者 戴宇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46-105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建立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模式和合适的库容水平。研究方法为合并分析公开发表的中国16个省份的汉族血小板献血者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分布多态性群体调查数据。对HPA多态性群体... 本研究探讨建立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模式和合适的库容水平。研究方法为合并分析公开发表的中国16个省份的汉族血小板献血者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分布多态性群体调查数据。对HPA多态性群体调查数据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表明,HPA-1、-4、-6、-10未检出bb纯合子,HPA-7—9,11—14、-16未检出b基因。HPA1-16系统相互独立存在于血小板表面。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了648种HPA组合,其中42种频率高于0.001的组合的累积频率达0.9763,频率最高(0.2012)的组合为:HPA-(7-8-9-11-12-13-14-16)aa-(1-4-5-6-10)aa-2aa-3ab-15ab。HPA对偶抗原不配合概率高于0.1的系统有HPA-15、-3和-2,对偶抗原不配合概率介于0.01-0.1的系统有HPA-1、-5和-6。中国汉族人群供受者间随机输血HPA1-16系统对偶抗原全匹配概率为0.3195。根据库容(N)随频率(F)变化的曲线,推导得到在P=95%时的回归方程LogN=-0.4394×Ln(F)+0.4324。使用该公式推测综合频率(HPA和ABO的频率乘积)为0.005的库容至少需要为576.07人。结论: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应采用单库容600名供者的区域多中心联合建库模式,它既能解决当地主要的HPA-15、3和2系统不配合造成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还可以在遗传背景相近的区域有效地扩大建库规模以解决HPA低频抗原的不配合问题。在评估HPA分型血小板供者库容时不仅要考虑HPA的频率还同时要考虑ABO血型分布频率对库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群 人类血小板抗原 血小板供者库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一例B(A)血型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钰 李炜华 +5 位作者 蔡杰 杜海林 何晓露 傅强 戴宇东 何成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的对1例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标本ABO血型;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基因定型和ABO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确定该标本的基因型。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表现为B(A)亚型的特点;PCR-SS... 目的对1例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标本ABO血型;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基因定型和ABO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确定该标本的基因型。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表现为B(A)亚型的特点;PCR-SSP分型结果定为B(A)04/O1型;测序发现标本ABO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存在变异:第6外显子存在261delG、297A>G;第7外显子存在526C>G、640A>G、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判断该样本血型为B(A)04/O01血型。结论该血型血清学初步鉴定为B(A)的标本用PCR-SSP法和ABO基因直接测序法确认为B(A)04/O0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 血型血清学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DNA测序
下载PDF
抗M抗体、抗Lea抗体以及自身冷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1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璐 袁红 伍钢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2期325-326,共2页
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输血效果,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配血占... 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输血效果,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配血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中心研究室在输血前抗体筛查试验中发现合并抗M抗体、抗Lea抗体以及自身冷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抗M抗体 抗Lea抗体 自身冷抗体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CD4^+CD25^-T细胞诱导适应性Treg细胞障碍与IL-2受体γ链表达缺陷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安琪 杨晓帆 +2 位作者 王慧娟 张缪佳 季晓辉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研究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i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将35例SLE患者(D组)分为非活动组(A组,12例)和活动组(B组,23例);另选取22例健康志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用CD3... 目的研究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i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将35例SLE患者(D组)分为非活动组(A组,12例)和活动组(B组,23例);另选取22例健康志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用CD3抗体、CD28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2诱导外周血CD4^+CD25^-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转化获得的CD4+CD25+Foxp3+T细胞转化率、TGF-β受体和IL-2受体表达,并分析其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C组相比,B组CD4^+CD25^-T细胞经诱导后的CD4+CD25+T细胞比例降低[(9.74±20.50)%vs.(95.85±3.81)%](P<0.01)。D组诱导转化形成的iTreg细胞比例低于C组(P<0.01),且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77,P<0.05)。D组CD4^+CD25^-T细胞中IL-2受体γ链表达低于C组(P<0.05),且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6,P<0.05)。D组CD4^+CD25^-T细胞中TGF-β受体Ⅰ表达高于C组(P<0.05),但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r=-0.27,P>0.05)。结论 SLE患者IL-2受体γ链表达缺陷所导致的IL-2受体信号受损可能引起iTreg细胞诱导形成障碍,从而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人源抗M试剂血清的制备和应用
13
作者 张璐 伍钢 杜海林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933-935,共3页
目的:利用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废弃抗M抗体阳性血浆制备人源抗M试剂血清,达到报废血液再利用的目的。方法:将抗M抗体阳性的血浆通过中和稀释,冻融浓缩,海藻糖-PEG浓缩等一系列方法,制备成人源化的抗M试剂血清。结果:制备的血清抗M效价可... 目的:利用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废弃抗M抗体阳性血浆制备人源抗M试剂血清,达到报废血液再利用的目的。方法:将抗M抗体阳性的血浆通过中和稀释,冻融浓缩,海藻糖-PEG浓缩等一系列方法,制备成人源化的抗M试剂血清。结果:制备的血清抗M效价可提高4倍,与市售试剂血清相比凝集强度有提高,1~2个月后制备的抗体效价基本不变。结论:利用废弃抗M抗体阳性血浆制备的人源抗M试剂血清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市售血清,可适当用于日常标本检测,达到废血再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抗M试剂血清 冻融浓缩 海藻糖-PE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