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升机机动飞行逆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波 高正 《飞行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9-12,共4页
回顾了直升机机动飞行逆仿真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针对逆仿真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 ,对直升机机动飞行逆仿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直升机 机动飞行 逆仿真技术
下载PDF
直升机涡环状态边界的飞行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陆洋 高正 +1 位作者 黄文明 黄一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直升机涡环状态边界的确定对直升机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验证辛宏、高正通过模型试验得出的理论涡环边界线 ,研制开发了一套涡环状态边界的机载测试设备 ,制定了一套飞行试验方案 ,在 R2 2直升机上进行了飞行试验。通过试飞 ,明确... 直升机涡环状态边界的确定对直升机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验证辛宏、高正通过模型试验得出的理论涡环边界线 ,研制开发了一套涡环状态边界的机载测试设备 ,制定了一套飞行试验方案 ,在 R2 2直升机上进行了飞行试验。通过试飞 ,明确了直升机进入涡环状态的首要特征现象是机头开始出现航向摆动 ,摸清了直升机进入涡环状态后的一些运动规律。通过对试飞数据的处理 ,得到了实测涡环边界线以及对应的临界垂直下降率和安全下滑角。本文首次提出了涡环状态过渡区的概念 ,指出当直升机进入过渡区时应立即顶杆增速 ,便可有效改出涡环状态。同时也得出结论 ,直升机一旦陷入涡环状态 ,如不施加有效操纵是不会自行退出的 ,并且愈来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涡环 飞行试验 旋翼 涡环状态边界
下载PDF
直升机机动飞行仿真的气动建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建波 高正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建立了适用于直升机机动飞行仿真的动力学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真实度 ,着重通过瞬态操纵实验研究建立了旋翼非定常气动模型 ;又通过旋翼 /机身气动干扰试验研究 ,并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机身气动力模型。使用该仿真模型做出... 建立了适用于直升机机动飞行仿真的动力学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真实度 ,着重通过瞬态操纵实验研究建立了旋翼非定常气动模型 ;又通过旋翼 /机身气动干扰试验研究 ,并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机身气动力模型。使用该仿真模型做出的UH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机动飞行 仿真模型 非定常气动特性 气动干扰 神经网络
下载PDF
直升机飞行品质评估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传伟 黄一敏 高正 《飞行力学》 CSCD 2001年第1期10-12,25,共4页
针对飞行品质评估需要 ,结合建模工作中的经验 ,讨论了模型复杂度和真实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不同阶次的入流模型和非定常气动模型对结果的影响 ,考虑了旋翼尾迹对机身的气动干扰作用 ,并对涡轮轴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模型在飞行力学模... 针对飞行品质评估需要 ,结合建模工作中的经验 ,讨论了模型复杂度和真实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不同阶次的入流模型和非定常气动模型对结果的影响 ,考虑了旋翼尾迹对机身的气动干扰作用 ,并对涡轮轴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模型在飞行力学模型中的重要作用做了阐述。还对逆仿真方法在飞行品质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品质 非定常 动态失速 动态入流 直升飞机 评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直升机结构响应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扣根 顾仲权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滤波技术、采用伺服惯性力发生器(SIFG)的直升机结构响应主动控制;比较了被动动力吸振器和SIFG的减振效果。研究表明,SIFG在直升机前飞速度和旋翼转速及前飞速度改变的情况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减振效果。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结构振动 直升机
下载PDF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验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倪先平 朱国民 梅彬 《飞行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验证所建立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根据先验数据建立了一套验模方法 ,确立了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过程的验模准则。分别给出针对配平、线化、操纵响应等计算项目结果正确性问题一般性的判断方法 ,研究了全状态线化模型、降... 为验证所建立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根据先验数据建立了一套验模方法 ,确立了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过程的验模准则。分别给出针对配平、线化、操纵响应等计算项目结果正确性问题一般性的判断方法 ,研究了全状态线化模型、降阶模型及非线性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适用范围 ,分析并得出操纵响应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判别方法。最后 ,对直升机飞行品质评估中的频域与时域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飞行动力学 飞行品质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直升机技术的若干新发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呈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07-614,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直升机技术发展的某些新趋势和新成果,主要包括带弹性铰的铰接式桨毂和无轴承桨毂等新型桨毂;桨叶专用翼型及桨尖形状的发展、桨叶平面形状优化;涵道尾桨和无尾桨等新型反扭矩系统;高阶谐波控制、主动控制襟翼、结构响... 综述了近年来直升机技术发展的某些新趋势和新成果,主要包括带弹性铰的铰接式桨毂和无轴承桨毂等新型桨毂;桨叶专用翼型及桨尖形状的发展、桨叶平面形状优化;涵道尾桨和无尾桨等新型反扭矩系统;高阶谐波控制、主动控制襟翼、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等直升机振动控制新技术;复合材料在旋翼、机身上的应用及其对直升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文中着重介绍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桨毂 无尾桨 主动控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模型气动与动力学特性试验的测试与采集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维芹 梅卫胜 《测控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51-53,57,共4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直升机旋翼模型的气动和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自行设计开发了一套既能满足旋翼模型各种试验要求 ,又有较强的实时处理分析功能的采集、处理、分析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 ,着重描述了针对几种不同的旋翼模型 ,不... 为了更好地进行直升机旋翼模型的气动和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自行设计开发了一套既能满足旋翼模型各种试验要求 ,又有较强的实时处理分析功能的采集、处理、分析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 ,着重描述了针对几种不同的旋翼模型 ,不同的试验要求用该系统所进行的旋翼模型测试与采集处理方法 ,即采用自由触发方式测试采集直升机共轴剪刀式尾桨的升力及扭矩 ,用正弦扫频法测量BELL 2 0 6直升机桨叶的固有频率 ,用重复外触发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模型 气动特性 动力学特性 试验 测试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下载PDF
无人驾驶直升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海 徐国华 《直升机技术》 2003年第2期45-49,共5页
简要地讨论了无人直升机的研究现状,按起飞重量和结构形式对无人直升机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当前无人直升机研究存在的不足。然后,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无人直升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值得注意的无人直升机技术发展... 简要地讨论了无人直升机的研究现状,按起飞重量和结构形式对无人直升机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当前无人直升机研究存在的不足。然后,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无人直升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值得注意的无人直升机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直升机 起飞重量 结构形式 战术侦察 边防巡逻
下载PDF
悬停状态直升机剪刀式旋翼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维芹 徐国华 梅卫胜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剪刀式旋翼的气动特性 ,在 2m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了新研制的高精度旋翼天平和扭矩天平测量系统以及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为对比 ,笔者首先针对普通尾桨进行了试... 为了研究剪刀式旋翼的气动特性 ,在 2m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了新研制的高精度旋翼天平和扭矩天平测量系统以及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为对比 ,笔者首先针对普通尾桨进行了试验 ,给出了旋翼拉力和扭矩随总距角变化的试验结果。然后 ,着重进行了剪刀式旋翼的试验 ,测量了旋翼的拉力和扭矩随不同的剪刀角的变化 ,并对不同旋翼间距对旋翼拉力和扭矩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剪刀式旋翼的剪刀角和旋翼间距影响尾桨拉力大小 ,但对扭矩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刀式旋翼 扭矩 直升机 悬停 试验
下载PDF
智能旋翼——一种极有前途的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柏京兆 顾仲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5-620,共6页
在直升机旋翼各片桨叶后缘安装主动控制附翼(ACF)的智能旋翼新概念,发展十几年来,特别是在智能材料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直升机界的重视。本文简要概述了智能旋翼概念的由来、发展现状以及主动附... 在直升机旋翼各片桨叶后缘安装主动控制附翼(ACF)的智能旋翼新概念,发展十几年来,特别是在智能材料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直升机界的重视。本文简要概述了智能旋翼概念的由来、发展现状以及主动附翼控制振动的基本问题,指出该技术是一种具有卓越潜能、极具应用前景的直升机振动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振动 主动控制 智能旋翼 后缘附翼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直升机机载电子设备故障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占林 唐正飞 《直升机技术》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以陆航某部ATE的设计过程为基础,介绍了直升机机载电子设备故障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并详细阐述了系统软件平台的层次结构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虚拟仪器 机载电子设备 故障检测 专家系统
下载PDF
无人驾驶直升机设计的主要载荷研究
13
作者 萧秋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60-665,共6页
论述无人驾驶直升机设计的主要载荷研究问题。(1)设计规范研究:主要讨论国内外无人直升机尚无设计规范的情况下,载荷问题的处理与应用;(2)静强度载荷研究:通过机体结构强度计算及全机静力试验,论及静载荷下全机的强度与刚度... 论述无人驾驶直升机设计的主要载荷研究问题。(1)设计规范研究:主要讨论国内外无人直升机尚无设计规范的情况下,载荷问题的处理与应用;(2)静强度载荷研究:通过机体结构强度计算及全机静力试验,论及静载荷下全机的强度与刚度品质;(3)全机振动特性与响应研究:通过机体动力特性计算,动力特性试验及振动水平测试论及全机振动与响应特性;(4)着陆载荷研究:通过撬式起落架功量计算分析,落震试验论及全机着陆载荷特性。本文是对无人驾驶直升机设计的主要载荷研究成果与研制经验的综合评估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 设计规范 强度试验 无人驾驶 直升机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景根 高正 徐国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9-374,共6页
应用先进的自由尾迹分析方法 ,对旋翼 /机身的气动干扰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建立在桨叶的二阶升力线模型、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机身的源面元模型、旋翼的配平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迭代旋翼 /尾迹在机身上的诱导速度和机身在桨盘平面、... 应用先进的自由尾迹分析方法 ,对旋翼 /机身的气动干扰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建立在桨叶的二阶升力线模型、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机身的源面元模型、旋翼的配平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迭代旋翼 /尾迹在机身上的诱导速度和机身在桨盘平面、尾迹定位点的诱导速度 ,形成一个全耦合的综合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 ,采用“数值解 -分析解匹配”的方法建立了一贴近涡 /面干扰模型来计入机身对尾迹畸变的影响。作为算例 ,分别计算了旋翼 /机身组合状态机身上的定常、非定常压强分布和气动载荷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气动干扰 尾流干扰 自由涡
下载PDF
前飞状态直升机旋翼的自由尾迹计算 被引量:21
15
作者 徐国华 王适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8-653,共6页
应用时间步进方法,建立了一个前飞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该模型采用圆弧涡元作为基本涡元,并依据自由尾迹涡线确定远尾迹形状以使远尾迹更接近实际和自由。为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以UH-1和H-34两种直升机旋翼为算例,计... 应用时间步进方法,建立了一个前飞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该模型采用圆弧涡元作为基本涡元,并依据自由尾迹涡线确定远尾迹形状以使远尾迹更接近实际和自由。为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以UH-1和H-34两种直升机旋翼为算例,计算了不同前飞状态的自由尾迹形状,展示出小速度时尾迹畸变和叶尖涡卷绕的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由尾迹分析,对前飞桨叶气动载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计及尾迹畸变对改进载荷计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 自由涡 直升机 空气动力载荷 前飞
下载PDF
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顾仲权 杨景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4-678,共5页
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是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动力学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计算,回答在改型设计中“增装的液压泵与交流发电机对原型直升机传动链的扭转振动特性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阻抗匹配法进行分析,导出各子系统... 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是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动力学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计算,回答在改型设计中“增装的液压泵与交流发电机对原型直升机传动链的扭转振动特性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阻抗匹配法进行分析,导出各子系统的动刚度表达式,对X型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并与原型机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扭转振动 动刚度 传动系统
下载PDF
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快速原型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一敏 孙传伟 高正 《飞行力学》 CSCD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针对直升机飞行控制的特点 ,结合国际直升机界的研究热点 ,提出了直升机飞行控制的快速原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当今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 ,在不牺牲系统性能的前提下 ,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 ,构建最小规模的实时仿真系统和直... 针对直升机飞行控制的特点 ,结合国际直升机界的研究热点 ,提出了直升机飞行控制的快速原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当今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 ,在不牺牲系统性能的前提下 ,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 ,构建最小规模的实时仿真系统和直观的控制系统设计界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飞行控制 快速原型设计 实时仿真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机身耦合系统气动/机械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浩文 高正 郑兆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62,共14页
考虑了铰接式旋翼桨叶绕挥舞、摆振和变距铰的整体刚性运动与桨叶中等弹性变形之间的动力学耦合作用 ,将直升机机身和传动轴作为弹性体。通过构造一种特殊的 2 4自由度刚柔混合单元得到旋翼 /机身耦合系统的周期时变动力学方程 ,根据 Fl... 考虑了铰接式旋翼桨叶绕挥舞、摆振和变距铰的整体刚性运动与桨叶中等弹性变形之间的动力学耦合作用 ,将直升机机身和传动轴作为弹性体。通过构造一种特殊的 2 4自由度刚柔混合单元得到旋翼 /机身耦合系统的周期时变动力学方程 ,根据 Floquet理论对稳态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旋翼轴的截面刚度对旋翼 /机身耦合系统的气动 /机械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机身耦合系统 气动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 刚柔混合单元
下载PDF
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强 张晓谷 杨延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4-53,共10页
本文推导了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中的当量质量、当量刚度与当量阻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机体动力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当量地面共振二维模型计算了直一九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地面共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体阻尼与旋翼... 本文推导了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中的当量质量、当量刚度与当量阻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机体动力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当量地面共振二维模型计算了直一九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地面共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体阻尼与旋翼阻尼各自对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性的影响。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未国产化的直-九直升机在使用范围内不会发生地面共振,这与直一九宜升机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合。所用计算模型及计算机程序可直接用于直-九直升机国产化中地面共振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动力稳定性 共振 当量模型
下载PDF
前飞状态直升机旋翼/机身非定常气动干扰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景根 徐国华 王适存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2000年第3期18-24,共7页
一个计算旋翼/机身/尾迹间非定常气动干扰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二阶升力线/全展自由涡模型和机身面元模型基础之上的。通过迭代机身在桨盘平面、尾迹定位点的诱导速度和旋翼/尾迹在机身表面的诱导速度,形成一个耦合的分析模型。在分析中... 一个计算旋翼/机身/尾迹间非定常气动干扰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二阶升力线/全展自由涡模型和机身面元模型基础之上的。通过迭代机身在桨盘平面、尾迹定位点的诱导速度和旋翼/尾迹在机身表面的诱导速度,形成一个耦合的分析模型。在分析中计入了非定常项。作为算例,对两种孤立机身表面的平均压强系数分布以及旋翼机身组合体中机身表面的非定常压强系数分布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尾迹 自由涡 非定常气动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