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旋翼/机体/起落架耦合气弹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侯鹏 杨卫东 +2 位作者 孙东红 黄斌根 董凌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基于Hamilton能量原理,考虑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旋翼转速变化引起的惯性力及气动力变化的影响,建立旋翼起动过程,旋翼/机体/起落架耦合非线性气弹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的瞬态响应,用于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的工程仿真研... 基于Hamilton能量原理,考虑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旋翼转速变化引起的惯性力及气动力变化的影响,建立旋翼起动过程,旋翼/机体/起落架耦合非线性气弹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的瞬态响应,用于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的工程仿真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模拟旋翼起动过程中,由于旋翼气动力增加导致的机体重心提升及起落架的伸长;可以分析直升机机体姿态及桨叶瞬态响应。以旋翼起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桨叶摆振铰失效为例,检验模型模拟旋翼起动过程中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可对直升机地面开车过程进行贴近真实的各种动态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气动力弹性 气动力计算 响应分析
下载PDF
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及增稳设计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辉 徐锦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2,共6页
在分析小型无人直升机的结构布局及飞行特点的基础上 ,建立了飞行动力学通用结构模型。然后依据通用结构模型 ,利用飞行实测数据 ,得到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辨识模型。在分析辨识模型的动态响应特性后 ,根据飞行品质规范的要求 ,采用极点... 在分析小型无人直升机的结构布局及飞行特点的基础上 ,建立了飞行动力学通用结构模型。然后依据通用结构模型 ,利用飞行实测数据 ,得到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辨识模型。在分析辨识模型的动态响应特性后 ,根据飞行品质规范的要求 ,采用极点配置技术对模型进行了增稳设计 ,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增稳器效果良好 ,应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增稳模型可直接应用于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 飞机动力学 增稳模型 飞行控制系统 设计
下载PDF
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对直升机地面共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武珅 杨卫东 吴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8-124,共7页
基于汉密尔顿原理,根据直升机旋翼液弹阻尼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等效线化模型,分别建立了带非线性和线性液弹阻尼器的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直升机的地面共振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对直... 基于汉密尔顿原理,根据直升机旋翼液弹阻尼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等效线化模型,分别建立了带非线性和线性液弹阻尼器的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直升机的地面共振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对直升机地面共振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的存在增加了桨叶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提高了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性。采用线化模型计算方便,计算结果能基本反映液弹阻尼器对桨叶摆振后退型模态的影响变化趋势;但模态耦合区位置和峰值阻尼的确定不够准确;而非线性模型则能准确描述液弹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和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液弹阻尼器 地面共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中的几个疑点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适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提出了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某些文献里存在的三个疑点 :( 1 )滑流理论能否用于微观分析 ;( 2 )叶素理论(即使在处理垂直飞行问题时 )中沿半径的诱导速度分布能否认为独立于桨叶安装角分布 ;( 3 )前飞时沿方位角的诱导速度分布究竟如何 ... 提出了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某些文献里存在的三个疑点 :( 1 )滑流理论能否用于微观分析 ;( 2 )叶素理论(即使在处理垂直飞行问题时 )中沿半径的诱导速度分布能否认为独立于桨叶安装角分布 ;( 3 )前飞时沿方位角的诱导速度分布究竟如何 ?通过分析讨论 ,本文给出了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空气动力学 滑流理论 叶素理论 诱导速度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徐国华 招启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依据直升机旋翼计算流体力学 ( CFD)的发展 ,分别介绍了小扰动位势方程、全位势方程、Euler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在旋翼流场计算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着重从方程离散、数值算法、网格生成、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旋... 依据直升机旋翼计算流体力学 ( CFD)的发展 ,分别介绍了小扰动位势方程、全位势方程、Euler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在旋翼流场计算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着重从方程离散、数值算法、网格生成、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旋翼 CFD方法的特点 ,指出了旋翼的尾迹在旋翼流场计算中的重要性 ,并针对位势方程和 Euler/N-S方程分别讨论了求解的边界条件。最后 ,对旋翼 CFD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精度 尾迹 CFD方法
下载PDF
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系统辨识建模算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彦国 孙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7-392,共6页
描述了旋翼飞行器飞行力学模型的系统辨识建模算法,从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建模的共性问题入手,首先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分析了旋翼飞行器主要气动部件所受气动力。考虑旋翼挥舞运动对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旋翼飞行器... 描述了旋翼飞行器飞行力学模型的系统辨识建模算法,从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建模的共性问题入手,首先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分析了旋翼飞行器主要气动部件所受气动力。考虑旋翼挥舞运动对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力学系统辨识参数化模型集。其次以子空间方法辨识初始飞行动力学模型,采用加权频域预报误差法获得最优模型的两步辨识方法解决旋翼飞行器这一非线性不稳定,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辨识问题,且所辨识模型与机理模型具有相同的结构。最后对样例直升机的悬停飞行状态模型辨识进行了数值与试飞试验验证,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动力学 系统辨识 旋翼飞行器 子空间法 预报误差法
下载PDF
旋翼液弹阻尼器模型试验与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武珅 杨卫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3,共6页
在时域内建立了液弹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利用筒式液弹阻尼器试验件,进行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对液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滞弹位移场(ADF)模型参数识别。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的动力学... 在时域内建立了液弹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利用筒式液弹阻尼器试验件,进行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对液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滞弹位移场(ADF)模型参数识别。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的动力学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通过液弹阻尼器模型重构曲线与试验曲线的比较,证实了本文模型能够模拟液弹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可用于带液弹阻尼器的直升机旋翼系统气弹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液弹阻尼器 非线性ADF模型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CFD的直升机旋翼流场及气动力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广 王博 +1 位作者 徐国华 招启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9-374,共6页
建立了一个基于结构运动嵌套网格的流场求解器,用来精确模拟复杂的旋翼流场,为更好地预测旋翼气动载荷提供一套计算方法。在该求解器中,控制方程为惯性坐标系下的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空间方向上采用低数值耗散的Roe格式结合三... 建立了一个基于结构运动嵌套网格的流场求解器,用来精确模拟复杂的旋翼流场,为更好地预测旋翼气动载荷提供一套计算方法。在该求解器中,控制方程为惯性坐标系下的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空间方向上采用低数值耗散的Roe格式结合三阶逆风格式(Monotonic upwind scheme for conservation law,MUSCL),湍流模式采用了一方程的Spalart-Allmaras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分别针对Caradonna模型旋翼、UH-60A直升机旋翼的悬停流场和7A旋翼、SA349/2直升机旋翼的前飞流场以及旋翼气动载荷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旋翼流场的模拟能力,进而提高了旋翼气动载荷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NAVIER-STOKES方程 运动嵌套网格 旋翼流场 气动载荷
下载PDF
旋翼异形桨叶大变形气弹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虞志浩 董凌华 +1 位作者 邓景辉 杨卫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采用大变形梁理论建立一种旋翼桨叶气弹动力学分析方法,桨叶应变能分析分解为一维非线性分析和二维剖面特性分析,将应变能方程中的广义应变用桨叶参考轴线处弹性运动表示,保留所有非线性项,推导出的桨叶大变形应变能公式在气弹分析中使... 采用大变形梁理论建立一种旋翼桨叶气弹动力学分析方法,桨叶应变能分析分解为一维非线性分析和二维剖面特性分析,将应变能方程中的广义应变用桨叶参考轴线处弹性运动表示,保留所有非线性项,推导出的桨叶大变形应变能公式在气弹分析中使用更为方便。集成惯性力与气动力计算模型形成气弹分析方法。异形桨叶模态试验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以及国外大变形梁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结构模型的正确性。计算了旋翼的气弹稳定性,研究了异形桨叶几何参数对旋翼桨叶气弹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精度得以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气动弹性 大变形 稳定性 非线性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的倾转旋翼/机翼系统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松 张呈林 +1 位作者 朱清华 薛立鹏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87-1990,共4页
综合运用CATIA、MSC.Simdesigner、ANSYS和ADAMS建立V-22倾转旋翼机1/5缩比动力学模型,并在ADAMS平台上对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通过与V-22倾转旋翼机1/5缩比原型数据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虚拟样机模型正确,结果是可信的... 综合运用CATIA、MSC.Simdesigner、ANSYS和ADAMS建立V-22倾转旋翼机1/5缩比动力学模型,并在ADAMS平台上对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通过与V-22倾转旋翼机1/5缩比原型数据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虚拟样机模型正确,结果是可信的。最后分析了倾转过程中机翼弯矩变化的时间历程,其规律能反映出倾转旋翼机机翼变化的实际情况,为以后的倾转旋翼机的设计、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机 V-22 1/5缩比模型 虚拟样机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自转旋翼/机翼组合构型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俊超 李建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9-405,共7页
针对一种自转旋翼/机翼组合构型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和样例自转旋翼机的对比,分析了它的配平特性、稳定性及操纵响应方面的一些特点。研究表明通过自转旋翼和机翼的组合运用,本文研究的高速型旋翼机飞行速度显著提高... 针对一种自转旋翼/机翼组合构型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和样例自转旋翼机的对比,分析了它的配平特性、稳定性及操纵响应方面的一些特点。研究表明通过自转旋翼和机翼的组合运用,本文研究的高速型旋翼机飞行速度显著提高,高速前飞时自转旋翼逐步卸载,其转速逐步下降到了低速前飞时的40%;该高速型旋翼机的浮沉模态在低速阶段不稳定,但周期和倍幅时间比较长,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各模态均趋于稳定;该高速型旋翼机的纵横向周期变距操纵响应略小于样例自转旋翼机,可以考虑增加襟副翼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旋翼 机翼 模态 飞行动力学
下载PDF
高速直升机方案中旋翼自转状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焕瑾 高正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对高速直升机的研究日益兴盛起来,而高速直升机设计的关键问题就是升力的转移和过渡。本文利用自转状态在相同临界迎角下可以承担更多升力的特点,提出将自转引入升力转移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减小机翼面积、降低机体重量、减小阻力... 近年来对高速直升机的研究日益兴盛起来,而高速直升机设计的关键问题就是升力的转移和过渡。本文利用自转状态在相同临界迎角下可以承担更多升力的特点,提出将自转引入升力转移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减小机翼面积、降低机体重量、减小阻力的目的。针对某一高速直升机方案的自转状态,本文设计和建设了试验模型和试验设备,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通过与直升机正常工作状态下旋翼的实验结果对比,得出了自转旋翼具有更高的效率的结论;并且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自转旋翼的稳定转速与前飞速度以及桨盘迎角的关系。通过与前期理论研究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对已有的气动模型进行了检验,理论与实验结果得到了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自转状态 实验研究 气动特性 稳定转速
下载PDF
SA349/2旋翼气动弹性稳定性的动力学多目标优化
13
作者 刘勇 王红州 +1 位作者 孙壮 张呈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154,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旋翼桨叶的气动弹性动力学分析模型,提出在气动弹性稳定性,频率分布及自转惯量等约束条件下的最小质量,最小应力多目标优化。使用链式规则的灵敏度计算方法进行目标函数及约束函数的灵敏度分析,使用近似模型的响应面...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旋翼桨叶的气动弹性动力学分析模型,提出在气动弹性稳定性,频率分布及自转惯量等约束条件下的最小质量,最小应力多目标优化。使用链式规则的灵敏度计算方法进行目标函数及约束函数的灵敏度分析,使用近似模型的响应面模型及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最后通过对实例SA349/2旋翼桨叶进行优化对比,实现了在多约束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自转惯量提高到原来的1.05倍,桨叶总质量减少6.0%~7.2%,应力比初始模型减少5.9%~7.1%的多目标优化结果,优化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稳定性 响应面模型 旋翼桨叶 灵敏度分析 模拟退火算法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直升机旋翼液弹阻尼器模型参数识别 被引量:7
14
作者 武珅 杨卫东 李锐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3-218,共6页
建立直升机旋翼液弹阻尼器非线性动力学参数模型,引入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参数识别,解决因模型复杂造成的传统参数识别效率及精度较低问题。据识别所得参数模型重构力—位移迟滞回线并与液弹阻尼器动力学试验数据对比结... 建立直升机旋翼液弹阻尼器非线性动力学参数模型,引入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参数识别,解决因模型复杂造成的传统参数识别效率及精度较低问题。据识别所得参数模型重构力—位移迟滞回线并与液弹阻尼器动力学试验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参数模型重构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验证参数模型描述液弹阻尼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准确性及采用遗传算法识别模型参数的有效性。对不同位移幅值与不同频率下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模拟计算均获得与试验一致结果,表明非线性参数模型及参数识别方法鲁棒良好性、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液弹阻尼器 遗传算法 参数识别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直升机旋翼不平衡故障分类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亚东 邓升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5-438,共4页
提出一种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直升机旋翼不平衡故障诊断的方法,建立了用于直升机旋翼不平衡故障识别的支持向量机诊断模型,进行了直升机旋翼不平衡故障模拟试验,分别采集了在旋翼配重不平衡、桨距不平衡、后缘调整不平衡和正常状态下的... 提出一种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直升机旋翼不平衡故障诊断的方法,建立了用于直升机旋翼不平衡故障识别的支持向量机诊断模型,进行了直升机旋翼不平衡故障模拟试验,分别采集了在旋翼配重不平衡、桨距不平衡、后缘调整不平衡和正常状态下的试验台体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了功率谱分析。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诊断模型对旋翼不平衡故障进行了故障分类识别,并与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诊断模型进行了故障识别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诊断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旋翼不平衡故障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旋翼 故障诊断 支持向量机 核函数
下载PDF
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流场及性能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水林 林永峰 +2 位作者 黄建萍 招启军 李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通过加装一台套单旋翼试验台,与原有的单旋翼试验台组成了双旋翼试验台。基于测力天平和P IV技术,通过改变前后两旋翼的水平和轴向间距,测量了纵列式双旋翼不同气动布局干扰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旋翼性能,并与单旋翼情况进行了比较。分别... 通过加装一台套单旋翼试验台,与原有的单旋翼试验台组成了双旋翼试验台。基于测力天平和P IV技术,通过改变前后两旋翼的水平和轴向间距,测量了纵列式双旋翼不同气动布局干扰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旋翼性能,并与单旋翼情况进行了比较。分别给出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旋翼速度场和涡量场分布,对比了不同纵向和轴向间距对双旋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悬停时,后旋翼性能和单旋翼基本一致;前飞时,后旋翼性能比单旋翼差,且随前进比的增加,后旋翼性能与单旋翼性能的差距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纵列式 流场
下载PDF
直升机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卫东 邓景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52,共5页
通过建立具有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稳定性的分析模型 ,研究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的稳定性。结构模型考虑了旋翼桨叶的偏置、预锥、预掠、预扭以及桨尖的后掠等多种旋翼参数及非线性影响 ,分析了不同桨尖后掠角几何参数对旋翼气弹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建立具有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稳定性的分析模型 ,研究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的稳定性。结构模型考虑了旋翼桨叶的偏置、预锥、预掠、预扭以及桨尖的后掠等多种旋翼参数及非线性影响 ,分析了不同桨尖后掠角几何参数对旋翼气弹稳定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 ,桨尖后掠对旋转旋翼桨叶气弹稳定性影响较大 ,桨尖后掠使一阶扭转频率增加 ,同时使一阶摆振阻尼降低 ,后掠桨尖单元的非线性转换关系对气弹分析结果有影响 ,桨尖后掠角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后掠桨尖 旋翼 气动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一种无人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涛 宋彦国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4-18,共5页
研究了一种无人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辨识方法。将状态子空间辨识法和误差预报辨识法这两种不同机理的辨识方法相结合,用于无人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的辨识。通过仿真计算,成功地辨识得到了悬停状态下算例无人直升机的高阶飞行力学模型。结... 研究了一种无人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辨识方法。将状态子空间辨识法和误差预报辨识法这两种不同机理的辨识方法相结合,用于无人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的辨识。通过仿真计算,成功地辨识得到了悬停状态下算例无人直升机的高阶飞行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辨识方法具备状态子空间辨识法和误差预报辨识法各自的优点,不会出现经典辨识算法中寻优过程中出现的局部极小现象以及迭代带来的收敛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力学 系统辨识 状态子空间 直升机 误差预报法
下载PDF
旋翼自转状态在高速直升机升力转移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焕瑾 高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近年来高速直升机的方案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都要解决导致直升机不能飞得更快的根本原因——气流分布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气流分离及激波问题。目前大多数高速方案都采用升力转移来解决这一问题 ,即从直升机模式由旋... 近年来高速直升机的方案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都要解决导致直升机不能飞得更快的根本原因——气流分布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气流分离及激波问题。目前大多数高速方案都采用升力转移来解决这一问题 ,即从直升机模式由旋翼承担升力过渡到固定翼飞机模式由机翼承担升力。本文利用自转状态在相同临界迎角下可以承担更多升力的特点 ,提出将自转引入升力转移的过程中 ,并建立了速度与桨盘迎角的关系 ,研究了从正常直升机模态进入自转状态时的进入速度与桨盘迎角。通过算例说明将自转状态作为升力转移的过渡状态 ,可以达到减小机翼面积 ,从而降低机体重量、减小阻力的目的 ,并证明自转状态应用于升力转移过程中是实际可行的良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转移 旋翼自转 前飞速度 桨盘迎角 直升机 气流分离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不平衡复合故障对机体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亚东 邓升平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3-766,815,共4页
在直升机旋翼不平衡单一故障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桨叶后缘调整片不平衡、桨距不平衡和桨叶配重不平衡3种故障同时发生的复合故障试验,采用最大熵法估计了所采集的台体振动信号的功率谱。仿真测试表明,采用最大熵法进行功率谱估计,... 在直升机旋翼不平衡单一故障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桨叶后缘调整片不平衡、桨距不平衡和桨叶配重不平衡3种故障同时发生的复合故障试验,采用最大熵法估计了所采集的台体振动信号的功率谱。仿真测试表明,采用最大熵法进行功率谱估计,当与其等价的自回归模型阶数为100时,功率谱估计能充分反映台体振动信号的特征。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复合故障试验设计并进行了风洞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选取10m/s风速下的横向振动1Ω分量所对应的功率谱作为分析对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种不平衡故障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桨距不平衡故障对机体振动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旋翼 复合故障 最大熵法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