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技术的分布式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力娟 甘学士 王汝传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72-74,共3页
结合人工免疫、动态克隆选择、智能化模式匹配、模糊逻辑等多种智能技术,并汲取入侵防御系统(IPS)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技术的分布式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扩展的动态克隆选择实现的异常检测同基于Episode距离的多... 结合人工免疫、动态克隆选择、智能化模式匹配、模糊逻辑等多种智能技术,并汲取入侵防御系统(IPS)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技术的分布式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扩展的动态克隆选择实现的异常检测同基于Episode距离的多模式近似匹配算法实现的误用检测相结合,在保证覆盖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入侵防御 人工免疫 扩展的动态克隆选择 多模式匹配
下载PDF
小世界体系的多对多核联想记忆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蕾 陈松灿 张道强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31,共9页
运用机器学习中新颖的核方法和社会网络中广泛存在的小世界现象,对Hattori等人提出的多模块多对多联想记忆模型(multi-moduleassociativememoryformany-to-manyassociations,简称(MMA)2)进行了改进,构建出了一个基于小世界体系的多对多... 运用机器学习中新颖的核方法和社会网络中广泛存在的小世界现象,对Hattori等人提出的多模块多对多联想记忆模型(multi-moduleassociativememoryformany-to-manyassociations,简称(MMA)2)进行了改进,构建出了一个基于小世界体系的多对多核联想记忆模型框架(smallworldstructureinspiredmanytomanykernelassociativememorymodels,简称SWSI-M2KAMs).该框架不仅克服了原模型不能联机提交训练样本且迭代次数过多的缺陷,而且拓展了原模型的智能信息处理范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核函数的选取,该模型框架可以衍生出更多新的多对多联想记忆模型,而且,由于小世界结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模型的结构复杂度.最后的计算机模拟,证实了新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多对多联想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多对多联想记忆 核方法 小世界理论 智能信息处理
下载PDF
基于Netfilter的数据包捕获技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惠娟 王汝传 任勋益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3,共3页
在Linux下通常的数据包捕获系统,通过Libpcab函数框架实现,而在该体系下实现的包捕获存在着一些缺陷。在Linux2.4版本后,Linux使用了Netfilter框架,便于用户构建自己的防火墙。在该框架下,通过注册钩子函数,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包的捕获。... 在Linux下通常的数据包捕获系统,通过Libpcab函数框架实现,而在该体系下实现的包捕获存在着一些缺陷。在Linux2.4版本后,Linux使用了Netfilter框架,便于用户构建自己的防火墙。在该框架下,通过注册钩子函数,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包的捕获。本文通过研究Linux2.4后版本内核中的网络框架Netfilter,给出了在该框架下对数据包进行捕获的设计方案,并集中解决了数据信息提取和使用Netlink实现内核与用户态通信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UX NETFILTER 数据包捕获 NETLINK
下载PDF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知信 宫婧 +1 位作者 程媛 王汝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400,共6页
为了提高仿真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扩展性,在分布式仿真体系高层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引入Agent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仿真体系架构。通过分析Agent的分类和功能,详细描述了仿真节点结构的设计方案。同时,利用Agent的可移动性... 为了提高仿真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扩展性,在分布式仿真体系高层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引入Agent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仿真体系架构。通过分析Agent的分类和功能,详细描述了仿真节点结构的设计方案。同时,利用Agent的可移动性、易协作性和智能性等特点,实现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机制,从而保证了仿真节点之间和联邦之间进行交互时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证明了移动Agent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加强分布式仿真系统的规范性,提高复用性,增加互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体系结构 移动AGENT 分布式仿真系统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电控汽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富明 郭健 张卫丰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现代汽车以微机控制/管理为手段,对汽车运行中的有关状态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实时决策、实时控制,与之相适应,采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汽车教学将汽车技术中一些隐蔽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将电控汽车的基本原理直观... 现代汽车以微机控制/管理为手段,对汽车运行中的有关状态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实时决策、实时控制,与之相适应,采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汽车教学将汽车技术中一些隐蔽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将电控汽车的基本原理直观地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汽车 多媒体 教学 转速
下载PDF
采用ORM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春玲 朱常宝 严劲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年第6期55-57,60,共4页
首先介绍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的两个基本定义并推出两者之间的映射函数,然后通过UML建立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的映射,最后介绍一种实现关系数据库与对象之间自动映射的ORM技术,说明采用ORM框架的软件开发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对象关系映射 对象模型 关系模型 统一建模语言 透明持久对象层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估计 被引量:5
7
作者 陆克中 吴璞 王汝传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8年第6期57-59,共3页
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是较为困难的寻优问题,经典方法常会陷入局部极值。由于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优化问题的群集智能算法,它的突出特点是操作简便、容易实现且全局搜索功能较强,故将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估计,... 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是较为困难的寻优问题,经典方法常会陷入局部极值。由于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优化问题的群集智能算法,它的突出特点是操作简便、容易实现且全局搜索功能较强,故将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估计,并通过对3种典型的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估计精度高,是一种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非线性系统 参数估计
下载PDF
一种基于PKI的P2P计算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朝斌 王杨 赵慧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分布式P2P计算不同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通过分析P2P系统的安全需求,讨论了如何将PKI技术应用到P2P分布式计算中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KI技术的P2P安全计算平台。该平台结合了Web Services中的XML,SOAP等技术以及JXTA架构... 分布式P2P计算不同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通过分析P2P系统的安全需求,讨论了如何将PKI技术应用到P2P分布式计算中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KI技术的P2P安全计算平台。该平台结合了Web Services中的XML,SOAP等技术以及JXTA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P2P环境中的安全认证与资源的访问控制,保证了P2P计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证中心 数字签名 对等计算
下载PDF
基于密钥分割的多移动代理系统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艳 王汝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6-550,共5页
自移动代理提出以来,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作为分布式C/S计算模式的延伸,目前备受关注的“多移动代理”协作为提高整个移动代理系统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文通过分析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密钥分割... 自移动代理提出以来,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作为分布式C/S计算模式的延伸,目前备受关注的“多移动代理”协作为提高整个移动代理系统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文通过分析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密钥分割和多重签名方案应用于多移动代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一个改进的、更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此算法的电子交易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移动代理系统 密钥分割 多重签名 安全性
下载PDF
网格中间件体系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季一木 王汝传 王海艳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年第1期8-10,36,共4页
网格计算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当前的研究多数面向基层基础构架的研究,如Globus,Legion等,也有在此基础上的一些应用研究,如计算网格、信息网格、知识网格和商业应用网格等,而对于网格中间件GM的研究还是处于启蒙阶段。文中在讨论了网格和... 网格计算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当前的研究多数面向基层基础构架的研究,如Globus,Legion等,也有在此基础上的一些应用研究,如计算网格、信息网格、知识网格和商业应用网格等,而对于网格中间件GM的研究还是处于启蒙阶段。文中在讨论了网格和中间件技术后,将两者很好地结合,给出一种网格中间件的体系结构,旨在实现当前基于开放式网格服务架构(OGSA)标准下的网格服务聚合和工作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计算 中间件 服务聚合 工作流
下载PDF
PKI在P2P-Grid安全计算平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杨 王朝斌 +1 位作者 林涛 王汝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26-128,224,共4页
由于P2P系统节点的分布性,集中式的安全控制方式难以有效使用。借鉴网格计算的安全技术,提出了将PKI技术应用到P2P-Grid计算平台中的设计方案,首先由客户端发出请求,通过CA服务器认证后,与网格服务器建立安全连接,并按照一定的访问控制... 由于P2P系统节点的分布性,集中式的安全控制方式难以有效使用。借鉴网格计算的安全技术,提出了将PKI技术应用到P2P-Grid计算平台中的设计方案,首先由客户端发出请求,通过CA服务器认证后,与网格服务器建立安全连接,并按照一定的访问控制策略将任务分配到获准使用的网格节点。网格节点资源采用P2P的PeerGroup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由PeerGroup中的Peer完成分布式计算,然后将各个Peer的计算结果汇总到网格服务器,最后将计算结果返回到客户端。该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P2P-Grid平台上分布计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证中心 公共密钥基础设施 对等计算 网格计算
下载PDF
网格技术在电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一木 王汝传 王海艳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9,共5页
网格技术当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前期的研究多数为理论研究,但是,中国教育网格支撑平台(CHI-NAGRIDSUPPORTINGPLATFORM,CGSP)发布之后,国内外对网格技术的商业应用研究再次掀起高潮。本文首先对网格技术应用到电信业后对网络层次结构... 网格技术当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前期的研究多数为理论研究,但是,中国教育网格支撑平台(CHI-NAGRIDSUPPORTINGPLATFORM,CGSP)发布之后,国内外对网格技术的商业应用研究再次掀起高潮。本文首先对网格技术应用到电信业后对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影响和网格技术的具体应用做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最能体现网格特点的电信业的两个应用例子验证了部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计算 电信网格 CPU密集型计算 数据密集型计算
下载PDF
基于蚁群系统的动态QoS多播路由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志波 吴小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241-2243,共3页
基于蚁群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动态QoS多播路由的算法。与其他算法不同,在该算法中,蚁群从多播组的目的结点出发进行搜索,将每次迭代选中的符合QoS约束且具有最小代价的路径加入到多播树中,而多播树以“拉”的模式分布... 基于蚁群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动态QoS多播路由的算法。与其他算法不同,在该算法中,蚁群从多播组的目的结点出发进行搜索,将每次迭代选中的符合QoS约束且具有最小代价的路径加入到多播树中,而多播树以“拉”的模式分布式地被构造。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动态QoS多播路由问题的全局最(近)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系统 多播路由 QOS 约束 代价
下载PDF
网格计算平台GBuilder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季一木 王汝传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5-89,94,共6页
针对GT3对网格开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开放源码的开发工具Ec lipse平台,通过相应的面向对象方法学知识,以插件形式来封装对OGSA标准的事务调度,构建网格计算平台GBu ilder,使用户开发网格服务实现可视化操作。主要工作包括基于GT3开... 针对GT3对网格开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开放源码的开发工具Ec lipse平台,通过相应的面向对象方法学知识,以插件形式来封装对OGSA标准的事务调度,构建网格计算平台GBu ilder,使用户开发网格服务实现可视化操作。主要工作包括基于GT3开发网格服务流程的设计、网格计算平台GBu ilder的体系结构设计和功能描述、以及设计该平台的支撑软件Ec lipse和EMF插件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计算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 Globus工具箱 Eclipse建模框架
下载PDF
网格计算环境下基于移动代理的动态资源发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奇 王汝传 《数据通信》 2005年第6期27-29,共3页
以两种通用概念模型即资源提供者-目录-请求者和虚拟组织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资源发现模型。
关键词 网格计算 移动代理 资源发现 虚拟组织
下载PDF
移动代理系统中恶意主机攻击模型的研究
16
作者 郑彦 王汝传 王海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8-80,109,共4页
作为一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移动代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目前的移动代理系统中,恶意主机问题,即保护代理免受恶意主机的攻击是很棘手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该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抽象机器模型的攻击模型(RASPS)。该模型有... 作为一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移动代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目前的移动代理系统中,恶意主机问题,即保护代理免受恶意主机的攻击是很棘手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该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抽象机器模型的攻击模型(RASPS)。该模型有助于提出有效的移动代理保护方案,并可以作为评价各种保护方案的基础。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恶意主机的攻击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恶意主机的攻击模型,最后分析了攻击实例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代理 攻击模型 分布式计算
下载PDF
面向网格服务的工作流系统应用集成研究
17
作者 任勋益 王汝传 祁正华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年第3期5-7,共3页
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应用集成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开放网格体系结构的迅速发展,现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工作流系统内部和外部应用的无缝集成。在研究网格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网格服务的工作流系统应用集成方... 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应用集成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开放网格体系结构的迅速发展,现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工作流系统内部和外部应用的无缝集成。在研究网格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网格服务的工作流系统应用集成方案,给出了体系结构,分析了工作流系统借助GT3中间件使用网格服务的过程。该方案将所有的集成接口统一为网格服务,比原有的工作流系统模型具有跨平台、接口统一、实现简单等优点,从而能够使得工作流系统应用真正实现无缝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服务 工作流 应用集成
下载PDF
一种安全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张怡婷 杨明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年第8期103-105,109,共4页
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始终是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对物理上分布的多个服务器进行集中的安全访问控制和审计更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系统研发课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安全的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W... 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始终是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对物理上分布的多个服务器进行集中的安全访问控制和审计更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系统研发课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安全的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Win32操作系统钩子与Sniffer嗅探技术实现了细粒度的访问控制与安全审计功能,同时结合Windows操作系统自有的域管理和域控制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此需求。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 钩子 嗅包器
下载PDF
Windows驱动程序技术的研究及在DFW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春玲 楼伟杨 陈丹伟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0-73,79,共5页
W indows传输驱动程序接口(Transport D river Interface,TD I)技术是实现分布式防火墙的主要技术之一。由于W indows系统不是一个开放系统,因此在TD I上实现封包截获的驱动程序存在较大困难。研究了W indows的TD I技术,包括输入输出请... W indows传输驱动程序接口(Transport D river Interface,TD I)技术是实现分布式防火墙的主要技术之一。由于W indows系统不是一个开放系统,因此在TD I上实现封包截获的驱动程序存在较大困难。研究了W indows的TD I技术,包括输入输出请求包的结构和处理过程、几种重要的内核模式驱动对象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介绍了如何在TD I上设计驱动程序及其调试方法。在设计基于W in-dows平台的分布式防火墙系统中,采用TD I技术实现了数据包的截获,为今后对数据包进行分析、过滤和加解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OWS操作系统 驱动程序接口 分布式防火墙 封包截获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适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佘平 王汝传 孙力娟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正成为传感器领域内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同时,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成熟,普适计算也渐渐成为现实。通过普适计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正成为传感器领域内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同时,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成熟,普适计算也渐渐成为现实。通过普适计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文中以此为研究背景,分别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起源、发展和特色,以及普适计算的出现、概念和具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普适计算 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