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人体发育各阶段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变化
1
作者 徐淑芬 邢剑敏 +4 位作者 缪继武 尹兰珍 董争红 朱洁琦 徐百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220-220,共1页
作者检测了431例南京地区人体发育各阶段(生后1天—90岁)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分类百分率。结果:白细胞总数1天组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老年组最低。淋巴细胞总数30天组显著高于1天组,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老年组最低。... 作者检测了431例南京地区人体发育各阶段(生后1天—90岁)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分类百分率。结果:白细胞总数1天组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老年组最低。淋巴细胞总数30天组显著高于1天组,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老年组最低。中性粒细胞1天组最高,30天组显著下降;以后呈波浪状增加。淋巴细胞1天组最低,30天组最高;以后呈波浪状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发育 淋巴细胞总数 血白细胞总数 性粒细胞 白细胞分类 特异性免疫功能 波浪状 淋巴单核细胞 有显著性差异 龄组
下载PDF
老龄小鼠性腺摘除后胸腺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锡云 张锦堃 +5 位作者 许嘉弟 郭青龙 查宝兴 杨宁 唐明月 王书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101,共3页
本文观察了15月龄雌雄ICR小鼠于性腺摘除后第25天胸腺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胸腺增大,重量增加,皮质增厚且皮髓质分界明显,细胞密度显著增大;皮质/髓质立体计量数值、细胞总数、胸腺细胞数/mm^2及ANAE阳性细胞、非淋巴细胞(NLC)、巨噬细... 本文观察了15月龄雌雄ICR小鼠于性腺摘除后第25天胸腺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胸腺增大,重量增加,皮质增厚且皮髓质分界明显,细胞密度显著增大;皮质/髓质立体计量数值、细胞总数、胸腺细胞数/mm^2及ANAE阳性细胞、非淋巴细胞(NLC)、巨噬细胞(Mφ)一胸腺细胞花环的百分率均增高;电镜下胸腺细胞与明型上皮性网状细胞或Mφ形成的花环更多见。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明显增多。以上结果表明,老龄小鼠于性腺摘除后,胸腺呈现明显的形态学逆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摘除 胸腺 胸腺细胞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特性
3
作者 麻晓迁 邢剑敏 缪继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14-117,144,共5页
本实验通过免疫金标记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法、P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鼠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内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和催产素(oxytocin,OT)进行了标记,观察到TNC胞质内存在对AVP、OT抗血清反应的... 本实验通过免疫金标记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法、P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鼠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内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和催产素(oxytocin,OT)进行了标记,观察到TNC胞质内存在对AVP、OT抗血清反应的阳性区域,以TNC胞质周边和其内淋巴细胞(lymphocyte in thymic nurse cell,TNC-L)周围尤为明显。结果表明TNC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其胞质内的AVP和OT可能对TNC-L的分化发育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哺育细胞 加压素 催产素 免疫细胞化学
原文传递
PHA对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反应类型的影响
4
作者 邢剑敏 缪继武 +1 位作者 尹兰珍 董争红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330-333,共4页
共检测新生儿脐血67例,分别以直接涂片、加和不加PHA培养72小时后的涂片,观察淋巴细胞ANAE反应类型及其亚型的变化。结果证明未培养组淋巴细胞主要为圆点状颗粒型,不见或少见散在颗粒型细胞。未加PHA培养组散在颗粒型细胞明显增加,而加... 共检测新生儿脐血67例,分别以直接涂片、加和不加PHA培养72小时后的涂片,观察淋巴细胞ANAE反应类型及其亚型的变化。结果证明未培养组淋巴细胞主要为圆点状颗粒型,不见或少见散在颗粒型细胞。未加PHA培养组散在颗粒型细胞明显增加,而加PHA培养组则增加更为显著。对两类亚型作了进一步观察比较,并对这些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型 细胞 ANAE PHA 新生儿脐血 反应类型
下载PDF
P388白血病细胞在小鼠肝内浸润的超微结构观察
5
作者 金立强 宋继志 +2 位作者 祝纪山 缪继武 邢剑敏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70-73,共4页
采用腹腔内接种 P_(38(?))白血病细胞后3和9d 的小鼠肝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仅在9d 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的中间带和周围带。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使肝窦显著扩张,窦内皮细胞肿胀、崩解或消失。白血病细胞突起侵... 采用腹腔内接种 P_(38(?))白血病细胞后3和9d 的小鼠肝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仅在9d 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的中间带和周围带。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使肝窦显著扩张,窦内皮细胞肿胀、崩解或消失。白血病细胞突起侵入肝细胞胞质内,肝细胞受挤压而变形,或被白血病细胞密集包围而坏死。对上述变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超微结构 浸润 小鼠
下载PDF
树鼩胸腺哺育细胞的电镜定位及其形态特征
6
作者 王志光 缪继武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5,共2页
本文报告用透射电镜观察8只云南幼仔树鼩 TNC 的结果。证实8只幼鼩的 TNC 均位于胸腺皮质;其形态超微结构特征与人及小鼠胸腺皮质区观察到的 TNC 基本一致,未观察到树鼩 TNC 具有桥粒及人 TNC 与毛细血管接触之类似结构。
关键词 树QU 胸腺哺育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增强LAK抗HL-60活性的形态学观察
7
作者 杨宁 缪继武 +2 位作者 尹兰珍 张吉才 毛曦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对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DendriticCel,DC)增强LAK抗HL-60活性时的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将LAK细胞以不同效靶比与HL-60细胞混合,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血DC。样本培养36h后,取少许涂片作S-... 目的:对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DendriticCel,DC)增强LAK抗HL-60活性时的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将LAK细胞以不同效靶比与HL-60细胞混合,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血DC。样本培养36h后,取少许涂片作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其余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结果:涂片上可见血DC和LAK、HL-60细胞形成细胞簇样结构。透射电镜下可见血DC与LAK、HL-60紧密接触。结论:血DC与LAK、HL-60细胞紧密接触可增强LAK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突细胞 人外周血 HL-60细胞 LAK
下载PDF
老龄小鼠性腺摘除后胸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8
作者 张锦堃 许嘉弟 +5 位作者 查宝兴 杨宁 袁琳 魏锡云 郭青龙 唐明月 《铁道医学》 1991年第4期198-199,T005,共3页
观察到15月龄雌雄ICR小鼠性腺摘除后第134天和180天的胸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电镜下胸腺细胞分裂相多见,上皮性网状细胞、交错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密度及其各自与胸腺细胞形成的花环密度明显增高,雄性尤甚。表明老龄小鼠性腺摘除后胸腺呈... 观察到15月龄雌雄ICR小鼠性腺摘除后第134天和180天的胸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电镜下胸腺细胞分裂相多见,上皮性网状细胞、交错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密度及其各自与胸腺细胞形成的花环密度明显增高,雄性尤甚。表明老龄小鼠性腺摘除后胸腺呈现明显的形态学逆转变化,至少持续到术后180天,保持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性腺 超微结构
下载PDF
P388白血病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电镜观察
9
作者 缪继武 邢剑敏 +4 位作者 宋继志 徐淑芬 李燕 金立强 尹兰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16-19,共4页
作者研究了P_(388)白血病小鼠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的超微结构,发现接种P_(388)白血病细胞3d后的患鼠TNC胞质内高尔基氏器,粗面内质网均较正常鼠发达,线粒体大重增加,囊泡也较丰富,在一些囊泡内可见C型病毒颗粒。以上结... 作者研究了P_(388)白血病小鼠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的超微结构,发现接种P_(388)白血病细胞3d后的患鼠TNC胞质内高尔基氏器,粗面内质网均较正常鼠发达,线粒体大重增加,囊泡也较丰富,在一些囊泡内可见C型病毒颗粒。以上结果表明接种P_(388)白血病细胞3d后的(C_(57)×DBA/2)F_1小鼠TNC分泌功能增强,同时也是白血病病毒出现的最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胸腺哺育细胞 电镜观察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在体外对LAK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宁 缪继武 +3 位作者 尹兰珍 张吉才 查宝兴 许嘉弟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本文采用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析因设计,研究了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在体外对L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树状突细胞均能增强LAK的杀伤活性(P<0.001),以中等浓度的树状突细胞作用最为明显。加入IL-2后,... 本文采用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析因设计,研究了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在体外对L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树状突细胞均能增强LAK的杀伤活性(P<0.001),以中等浓度的树状突细胞作用最为明显。加入IL-2后,树状突细胞对LAK抗肿瘤活性的增强程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树状突细胞 LAK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原文传递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HL-60细胞活性探讨
11
作者 张吉才 缪继武 +1 位作者 杨宁 尹兰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0-261,共2页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HL-60细胞活性探讨张吉才缪继武杨宁尹兰珍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内DC浸润的程度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这些研究均局限于原位。体外观察...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HL-60细胞活性探讨张吉才缪继武杨宁尹兰珍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内DC浸润的程度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这些研究均局限于原位。体外观察DC抗肿瘤活性及其对LAK细胞杀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 HL-60细胞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表皮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12
作者 缪继武 徐淑芬 +1 位作者 邢剑敏 尹兰珍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9-90,共2页
近年来,胸腺基质与淋巴细胞的直接接触,对T淋巴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引起重视。1980年Wekerle等首先从小鼠胸腺经胰蛋白酶反复消化后的悬液中,分离出一种体积较大并具有Ia抗原的细胞,胞质中既有张力丝,又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故属淋巴上... 近年来,胸腺基质与淋巴细胞的直接接触,对T淋巴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引起重视。1980年Wekerle等首先从小鼠胸腺经胰蛋白酶反复消化后的悬液中,分离出一种体积较大并具有Ia抗原的细胞,胞质中既有张力丝,又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故属淋巴上皮细胞复合体,又称为胸腺哺育细胞(TNC),对此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加以证实。本文用人表皮角蛋白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PAP法染色,对小鼠TNC作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观察,拟进一步验证TNC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哺育细胞 角蛋白 免疫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