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朱迪 柯菊青 +7 位作者 解雨 杨忠青 盛晓娟 梅天舒 黄萍 陈雁 袁玲 陈秋菊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6-19,31,共5页
目的调查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灾害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对江苏省13个城市53所三级医院182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总分为(211... 目的调查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灾害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对江苏省13个城市53所三级医院182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总分为(211.57±34.9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专门针对灾难护理的相关培训、当前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灾难救援需求是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部门应关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涵建设;重视专科护士师资力量建设及实践积累;依托专科护士再认证机制,完善灾害护理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急救 专科护士 灾害护理能力 护理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AECOPD急诊患者的综合护理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碧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5期12-14,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患者入住急诊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除了氧疗、药物等基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患者入住急诊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除了氧疗、药物等基础治疗之外,还需尽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这给临床护理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总结了AECOPD急诊患者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综合护理策略。护理内容包括组建危重专职护理小组、上机前健康宣教、上机护理、监测内容、常见并发症护理,以期为提高无创呼吸机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AECOPD 综合护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崔梦娇 陈璐 +2 位作者 王芳 何满兰 何茜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出血转化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工具的选择及护理风险评估工具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AIS出血转化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检...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出血转化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工具的选择及护理风险评估工具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AIS出血转化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依据数据提取清单提取资料。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30项出血转化风险预测模型,C统计量0.682~0.956,25项进行了内部验证,18项进行了外部验证。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年龄、血糖、收缩压是多变量风险预测模型中占比较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已开发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但模型偏倚风险较高。NIHSS评分、发病到治疗时间、血糖、年龄、血压是AIS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高危患者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预测 模型 护理
下载PDF
早期BIS和凝血功能监测对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芳 王军 +1 位作者 徐鹏 范国峰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45-47,5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凝血功能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凝血功能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预后良好组,CPC 1~3分,神志恢复或中重度神经功能缺失;B组为预后不良组,CPC 4~5分,植物状态或死亡。分析2组患者T1(ROSC后24 h)、T2(ROSC后48 h)、T3(ROSC后72 h)时间点的BI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结果 T1时间点2组患者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2组患者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间点2组患者PT、APTT、TT、FIB、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BIS、凝血功能对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具有评估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目标温度管理 脑电双频指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lα对氧-糖剥夺神经元存活率及活性氧水平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勇 沙杜鹃 +4 位作者 顾双双 王路娜 李瑾 李启明 张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lα(PGC-1α)对氧糖剥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胚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7 d,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氧糖剥夺组(OGD组)、OGD+PGC-1α过表达质粒组(过表达组)、OGD+...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lα(PGC-1α)对氧糖剥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胚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7 d,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氧糖剥夺组(OGD组)、OGD+PGC-1α过表达质粒组(过表达组)、OGD+空载质粒组(空载组)。过表达组与空载组分别于OGD处理前予以PGC-1α过表达质粒和空载质粒预处理。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PGC-1α表达,噻唑蓝比色分析(MTT)法检测神经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OGD组较正常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予以PGC-1α过表达质粒预处理后,PGC-1α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其神经元存活率升高,与OGD组及空载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OGD组神经元RO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过表达组ROS水平降低,与OGD组及空载组ROS含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C-1α明显降低氧糖剥夺损伤神经元ROS含量,提高其生存率,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辅激活因子-lα 神经元 氧化应激 氧糖剥夺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功能、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立江 张伟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090-1090,共1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肝功能、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54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肝功能、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54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行LC,对比两组肝功能、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各指标手术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术前1d两组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血糖(BG)、CD4+/CD8+、CD8+、CD4+、CD3+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5d 两组上述肝功能、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恢复,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行 LC,对肝功能、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行 OC,有助于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肝功能 应激反应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粘度和血脂关系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秋灵 孙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粘度 血脂
下载PDF
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抢救ICU重度高血钾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唐健 顾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2期1373-1374,共2页
目的:观察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抢救14例ICU重度高血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例并发重度高血钾的重危患者给予床边CVVH,先使用无钾置换液,待血钾浓度降至正常后,再逐渐增加置换液中钾离子浓度至平衡状态。对比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抢救14例ICU重度高血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例并发重度高血钾的重危患者给予床边CVVH,先使用无钾置换液,待血钾浓度降至正常后,再逐渐增加置换液中钾离子浓度至平衡状态。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2、4、6、12、24h血清钾浓度。结果:1h之内所有患者血钾浓度均有效下降,6h之内全部降至正常范围,12、24h保持于正常水平;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结论:ICU床边CVVH用于抢救重危患者并发的重度高血钾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抢救 ICU 重度高血钾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无创性神经刺激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嘉楠 徐铃琪 +5 位作者 项雨晴 方丹若 田瑾娜 谢康民 何敏慧 狄海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7-80,共4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7%~78%。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常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导致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高^([1-2])。有研究表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越来越多...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7%~78%。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常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导致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高^([1-2])。有研究表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药物在促进受损的吞咽皮质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甚小^([4-5])。因此,探索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兴奋性 脑卒中后 吞咽功能 神经刺激 无创性
下载PDF
科学吃火锅 防止病缠身
10
作者 鲁德生 《健康博览》 2008年第1期16-16,共1页
最近天气冷,前几天晚上与好友聚会吃火锅,第二天全身皮肤出现了很多风疹块,还有头晕、发热等症状,医生说可能因为我涮火锅时吃了一种野生菇而导致过敏。请问,冬季吃火锅应该注意什么?
关键词 吃火锅 科学 风疹块 涮火锅
下载PDF
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3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秋灵 刘瑶 +1 位作者 蒋敏 王军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2411-2416,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病区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3例详细报... 目的分析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病区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3例详细报告,并以"胼胝体压部病变""可逆性"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万方数据库,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限,共检索到中文文献40余篇,剔除资料不全病例及不符合要求病例,对共47例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发病年龄以青年多见,年龄(29.7±11.4)岁,年龄中位数27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因多种多样,感染、尤以轻微病毒性脑炎最多见,其次为高原病,其余还有低血糖、细菌性脑膜炎、抗癫痫药撤药等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可有头痛、发热、呕吐、短暂意识障碍、视物模糊或重影、精神异常、抽搐、口齿不清等各种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胼胝体压部有孤立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序列低信号病灶,经抗病毒、抗菌或激素、对症治疗,或者仅处理原发病,大多数病人在10 d左右临床症状缓解,平均在20 d复查头MRI,各个序列均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结论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轻微,头MRI可见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灶,在DWI序列病灶最明显,呈高信号,治疗无特异性,症状在短期缓解,病灶在短时间内消失,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头痛 意识障碍 发热 谵妄 成年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下载PDF
2016年南京市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绍磊 徐昌盛 +15 位作者 刘松桥 胡宗风 刘文革 张劲松 陈旭峰 聂时南 张均 沙杜鹃 李津金 倪海滨 秦海东 高莹 王巍 吴成放 余湛 朱从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5-809,共5页
目的 分析2016年南京市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查询2016年1至12月南京市21家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电子病案系统,检索出诊断中包括RM的所有患者;排除非小龙虾相关RM患者.描述纳入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分析2016年南京市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查询2016年1至12月南京市21家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电子病案系统,检索出诊断中包括RM的所有患者;排除非小龙虾相关RM患者.描述纳入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和分析,并使其可视化;分析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疾病病因,并进行预测.应用GeoDa 1.8软件对数据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共收集小龙虾相关RM患者1183例,排除外伤、剧烈运动、热射病、肌炎、中毒、药物、遗传性疾病导致的RM病例59例,最终1124例患者纳入分析.性别分布:男性占36.48%(410/1124),发病率为12.54/10万;女性占63.52%(714/1124),发病率为21.86/10万.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为34(28,43)岁.时间分布:7至8月为小龙虾相关RM发病高峰,发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96.53%.区域分布:发病率居前4位的城区分别为毗邻长江的浦口区(41.54/10万)、建邺区(25.94/10万)、栖霞区(25.73/10万)、鼓楼区(25.04/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 I指数=0.427,Z=2.646,P=0.003,提示小龙虾相关RM呈正向空间自相关,说明2016年南京市小龙虾相关RM在整体上呈现空间聚集型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年南京市行政区间小龙虾相关RM的发病率呈现长江下游南京段流经区域及周边地区高于南京市整体发病率均值的高-高聚集形式,主要为浦口区、建邺区和六合区.结论 2016年南京市小龙虾相关RM发病率有明显的区域集中分布特征和整体上的空间聚集性,高发病率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南京段流经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流行病学 空间分析 可视化 预测
原文传递
造口旁疝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毛永欢 仝瀚文 +3 位作者 缪骥 王行舟 沈晓菲 喻春钊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究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行肠造口术的155例患者,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造口旁疝分为对照组(未发生造口旁疝)... 目的探究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行肠造口术的155例患者,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造口旁疝分为对照组(未发生造口旁疝)和造口旁疝组(发生造口旁疝)。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造口部位(回肠或结肠)、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疾病类型(良性或恶性)、造口方式(端式或袢式)、造口位置(腹膜外或腹膜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随访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55例肠造口术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患者20例,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12.9%,其中7例行再次手术治疗,13例行保守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造口部位(回肠或结肠)、疾病类型(良性或恶性)、造口位置(腹膜外或腹膜内)、术后切口感染是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影响因素;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造口方式(端式或袢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时间不影响造口旁疝的发生。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 1.079,95%CI 1.006~1.157,P=0.035)、体重指数≥26.3 kg/m^(2)(OR 1.190,95%CI 1.021~1.388,P=0.026)、结肠造口(OR 4.629,95%CI 1.132~18.926,P=0.033)和术后切口感染(OR 3.303,95%CI 1.009~10.821,P=0.048)是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70岁、体重指数≥26.3 kg/m^(2)、行结肠造口的患者应注意手术的精细操作,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并可以考虑行肠造口术联合预防性补片置入术,以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术 造口旁疝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造口还纳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毛永欢 仝瀚文 +3 位作者 康星 朱兴亚 徐恩 夏雪峰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究造口还纳术后原造口部位切口疝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行造口还纳术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造口手术相关资料(第一次... 目的探究造口还纳术后原造口部位切口疝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行造口还纳术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造口手术相关资料(第一次造口为急诊或择期手术、第一次造口是否腔镜手术、良性或恶性疾病造口、回肠或结肠造口、端式或袢式造口、术后造口旁疝)、造口还纳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随访时间)、原造口处是否发生切口疝等指标。根据造口还纳术后原造口部位是否发生切口疝分为2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造口还纳术后发生切口疝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分析,造口还纳术后原造口处切口疝发生率为23.6%(21例),其中9例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他目前行保守治疗。单因素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结肠造口(OR 7.161,95%CI 1.479~34.667,P=0.014)、年龄≥68岁(OR 1.093,95%CI 1.029~1.161,P=0.004)、急诊手术(OR 6.343,95%CI 1.663~24.190,P=0.007)。造口还纳术后发生切口疝患者体重指数较未发生切口疝患者高[(25.2±3.5)kg/m vs(23.2±2.8)k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造口还纳术后原部位常发生切口疝,往往需要二次手术处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经济负担。结肠造口、年龄≥68岁和急诊手术是造口还纳术后再发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及体重指数≥25 kg/m的患者,造口还纳术联合预防性补片置入术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还纳术 切口疝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15
作者 刘恒均 王军 +1 位作者 徐莎 徐鹏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52例脓毒症患者,男性167例,平均(65.50±14.81)岁;女性85例,平均(59.3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52例脓毒症患者,男性167例,平均(65.50±14.81)岁;女性85例,平均(59.39±16.53)岁,所有患者接受脓毒症标准治疗。根据患者28 d存活状况将分为存活组(153例)和死亡组(99例),收集患者入院第1、2、3、7天的RDW值和其他检查检验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时间段RDW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表明入院第1天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D1)对28 d病死率具有较好的判断力(AUC=0.694),其判断能力与SOFA评分(AUC=0.696)、APACHⅡ评分(AUC=0.688)相当。将RDW D1加入SOFA评分时,AUC增加到0.758;当将RDW D1添加到APACHⅡ评分时,AUC增加到0.774。结论RDW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标志物,RDW联合SOFA、APACHⅡ评分可提高对预后的评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脓毒症 APACHⅡ评分 SOFA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蒋敏 王军 +5 位作者 顾双双 蔡楠 刘瑶 张秋灵 徐鹏 何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0-794,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及中青年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急性重症中毒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 目的 探讨老年及中青年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急性重症中毒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中青年组(16岁≤年龄〈6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及中青年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入院首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中青年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纳入343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老年组89例,中青年组254例.① 临床特征: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更高,入院首次APACHEⅡ评分更高,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和呼吸衰竭发生率更高,E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长.老年及中青年患者主要中毒原因为自杀(58.43%、83.86%)和意外事件(38.20%、13.39%).老年患者最常见中毒种类为镇静催眠药(23.60%)、有机磷农药(22.47%);而中青年患者主要为百草枯(42.52%)、有机磷农药(17.32%).老年患者共死亡28例(31.46%),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53.57%)、循环衰竭(32.1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4.29%);中青年患者共死亡67例(26.38%),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59.70%)、MODS(20.90%)、循环衰竭(19.40%).② 死亡危险因素:老年死亡组入院首次APACHEⅡ评分、急性肾损伤(AKI)及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是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8.449,95%可信区间(95%CI)=2.347~30.410,P=0.001〕.中青年死亡组女性比例、入院首次APACHEⅡ评分及AKI、呼吸衰竭、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首次APACHEⅡ评分(OR=1.175,95%CI=1.081~1.277,P=0.001)、发生AKI(OR=34.470,95%CI=11.681~101.722,P=0.001)、发生MODS(OR=3.834,95%CI=1.264~11.636,P=0.018)是中青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③ 预测价值:入院首次APACHEⅡ评分对中青年重症中毒患者死亡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4(95%CI=0.681~0.806,P=0.001);最佳截断值为5分时,敏感度为92.54%,特异度为51.34%,阳性预测值为65.53%,阴性预测值为87.31%,阳性似然比为1.902,阴性似然比为0.145.结论 不同年龄区间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应加强院前管理,优化临床救治流程,以提高救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重症 老年 中青年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353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瑶 王军 +4 位作者 韩玲 徐鹏 张龙 高庆龄 何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5-1226,共2页
急性中毒事件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370 000人因急性中毒而死亡[1],在我国,急性中毒患者占急诊就诊人数的1.2%~8.0%[2],病死率最高可达14.07%[3].因此... 急性中毒事件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370 000人因急性中毒而死亡[1],在我国,急性中毒患者占急诊就诊人数的1.2%~8.0%[2],病死率最高可达14.07%[3].因此掌握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临床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以期找出内在规律,指导临床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住院患者 流行病学分析 医院急诊科 世界卫生组织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资料 中毒事件
原文传递
重症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芳 高凤娟 +1 位作者 蒋敏 沙杜鹃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对患者痰液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对患者痰液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培养出菌株9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64株,真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高,革兰氏阳性菌均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均对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病情好转63例,预后良好,占63.0%(63/100);未愈、自动出院及病死37例,预后不良,占37.0%(37/1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7例;表皮葡萄球菌预后良好4例,预后不良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预后良好17例,预后不良6例;鲍曼不动杆菌预后良好4例,预后不良14例;铜绿假单胞菌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9例;假丝酵母菌属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2例。结论重症肺炎病情危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病原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马浩 沙杜鹃 +1 位作者 顾双双 张均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47-453,共7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伴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0.5%~1%。 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 C...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伴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0.5%~1%。 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 CVST 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癫痫发作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切除术 抗惊厥药
原文传递
急性有机磷酯类毒物中毒致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飞 王晓静 王军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397,共3页
有机磷杀虫剂(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农业杀虫剂,对人畜有较强毒性,往往由于有意或无意接触OP而引起急性中毒致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ate pe... 有机磷杀虫剂(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农业杀虫剂,对人畜有较强毒性,往往由于有意或无意接触OP而引起急性中毒致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死亡人数约为20 000-30 000例。AOPP致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衰竭,其机制一方面由于OP结合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并使之失活,以致乙酰胆碱的大量堆积而出现呼吸系统胆碱能神经持续兴奋,这就使得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呼吸阻力增大、通气功能受损。同时,由于肺泡内及组织间隙的液体分泌渗出增多,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出现换气功能受损。此类患者的临床救治,往往予以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剂并辅以呼吸支持联合治疗,但疗效不佳。通过对死亡病例尸体解剖结果分析后发现,尽管予以足量阿托品治疗(12-24 mg/h,直到1 g/24 h),仍有超过3/4的病例出现肺间质水肿、1/4病例存在肺实质出血。提示,部分病例出现中毒后急性肺组织损伤,但其损伤机制并不能完全由有机磷中毒所致的急性胆碱能危象来解释。因此,AOPP致肺损伤的非胆碱能损伤机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损伤机制 肺泡内 毒物中毒 气体弥散功能障碍 有机磷杀虫剂 急性中毒致死 乙酰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