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中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许馨 陈婧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81-0184,共4页
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8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的患者分为2组,对比常规护理和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 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8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的患者分为2组,对比常规护理和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自护能力评分、心理韧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术患者采取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瘢痕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韧性,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ron适时理论 全程护理 面颈部烧伤 瘢痕整形 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自我同情正念训练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静 陈琛 陈婧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同情正念训练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笔者医院进行烧伤整形植皮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自我同情正念训练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笔者医院进行烧伤整形植皮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自我同情正念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自我同情、正念、自我复原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同情总得分为(87.54±4.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3±2.62)分,且各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念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复原力得分为(65.57±1.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6.7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同情正念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烧伤整形植皮患者自我同情、自我复原力及生活质量,对提升术后效果促进患者回归社会都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情正念训练 烧伤 整形植皮修复 生活质量 自我复原力
下载PDF
影响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贾文斌 张昊 +2 位作者 莫然 燕辛 谭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5-9,共5页
目的:筛选并分析影响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76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5... 目的:筛选并分析影响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76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18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治疗期间是否行气管切开、CRRT等治疗;烧伤后第1、3天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烧伤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值、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to-CRP ratio,LCR)及血肌酐值。通过二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结果:两组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有无行气管切开及CRRT治疗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值及烧伤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CRRT治疗、烧伤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值及烧伤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与烧伤后第1天的血小板计数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烧伤总面积对76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95%CI=0.785~0.962,P<0.001),其预测死亡的最佳阈值为83.5%TBSA,对应的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8%。烧伤总面积联合烧伤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对患者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47~1.000,P<0.001)。结论:烧伤总面积、烧伤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与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此类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当将二者联合考虑时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而NLR、PLR及LCR均不能很好地预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后 炎症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永芳 谭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721-725,共5页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类,其发病率虽低,但临床发现较晚、容易转移,因此死亡率较高。目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降低该病的死亡率的关键。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但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类,其发病率虽低,但临床发现较晚、容易转移,因此死亡率较高。目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降低该病的死亡率的关键。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但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我国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在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争议,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对该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恶性黑色素瘤 诊断 外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烧伤后创面瘙痒相关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 陈琛 +1 位作者 傅巧美 陈婧婧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烧伤后创面部位瘙痒(PBI)是烧伤患者康复期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过去常被忽视。近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逐步认识到PBI治疗的重要性,但目前对于PBI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缺乏公认的治疗方案。因此,PBI被认为是烧伤康复领域最需要解决的临... 烧伤后创面部位瘙痒(PBI)是烧伤患者康复期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过去常被忽视。近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逐步认识到PBI治疗的重要性,但目前对于PBI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缺乏公认的治疗方案。因此,PBI被认为是烧伤康复领域最需要解决的临床难题之一。本文就PBI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不良影响、病理生理机制、病情评估、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后创面瘙痒 机制 病情评估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童向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0087-0089,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途径(CNP)对手动烧伤患者的整形治疗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选择了80例手烧伤患者。他们都接受了整形手术。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使用了常规护理,并且在分析组中使用了CNP。在两组之间比较了总...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途径(CNP)对手动烧伤患者的整形治疗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选择了80例手烧伤患者。他们都接受了整形手术。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使用了常规护理,并且在分析组中使用了CNP。在两组之间比较了总体治愈效应,手恢复评分,并发症率和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分析组的总有效率指数更好(p <0.05)。与对照组相比,分析组的手疼痛,外观,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结果更好(p <0.05)。与对照组相比,分析组中并发症率指数的结果更好(p <0.05)。与对照组相比,分析组中总满意率指数的结果更好(p <0.05)。结论:CNP在手烧伤患者的整形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显着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手的症状,促进其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患者通常会感到满意,并且可以进一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手术 手烧伤 临床护理途径 申请效果
下载PDF
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供皮区的护理效果分析
7
作者 王丽 《健康之路》 2016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供皮区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整形植皮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患选取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采取术后供皮区常... 目的: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供皮区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整形植皮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患选取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采取术后供皮区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中烧伤整形植皮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疼痛缓解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采取供皮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创面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整形植皮 术后供皮区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