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张祥 林晓光 +2 位作者 陈静 杨丹丹 张雪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86,593,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设计。选取2022年8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恩他卡朋双多巴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巴丝肼治疗(0.5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恩他卡朋双多巴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1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1片/次,3次/d)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0个序列/d,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MSE、PDSS、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对照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且其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恩他卡朋双多巴 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立伟 《医药前沿》 2025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两组脑电图检查结果、脑血流灌注参数、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大于对照组,癫痫放电次数多于对照组,累及导联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与人尿激肽原酶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状态,改善脑血流灌注情况,促进脑神经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尿激肽原酶 炎症 脑血流 脑神经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指导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
3
作者 曹蓉蓉 陈海兰 +4 位作者 王晓斐 佟晶晶 丁星 朱敏 王莉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指导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指导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性预防措施,观察组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知晓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调查表简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指导可增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标理论 护理指导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 自我管理能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娟 周晓雨 +2 位作者 张淼 张雪玲 蓝文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52-1956,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样本,共134例。根据患者术前1周是否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样本,共134例。根据患者术前1周是否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为观察组(服用)和对照组(未服用),各67例。比较治疗1周后的血管再通情况,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的神经损伤和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外周阻力(CVR)、平均血流量(Qmea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血栓形成相关因子[血栓素B2(TXB2)、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外周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记录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管再闭塞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管再闭和血流动力学、血栓形成因子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FMA评分、Qmean、Vmean、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CVR、TXB2、CD62P比对照组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水平均会影响其血管再闭的发生(P<0.05)。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降低血管再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 血管再闭塞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对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静 林晓光 +1 位作者 张祥 张雪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73-75,86,共4页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对帕金森病(P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的PD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对帕金森病(P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的PD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香港版(RBDQ-HK)、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各睡眠分期占比、快速眼动(REM)潜伏期、R期周期性腿动指数(PLMI);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DSS-2、PSQI、RBDQ-HK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短于治疗前,PLMI低于治疗前,R期睡眠占比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短于治疗前,PLMI低于治疗前,睡眠效率、N2期睡眠占比、R期睡眠占比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LMI低于对照组;睡眠效率、N2期睡眠占比、R期睡眠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丝肼片联合阿戈美拉汀有助于改善P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丝肼片 阿戈美拉汀 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 睡眠潜伏期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心室-动脉耦联指数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预后影响: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
6
作者 倪逊 陆姗姗 +2 位作者 张驰 丁婷婷 林爱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心室-动脉耦联(ventricular arterial coupling,VAC)指数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住院的HTS病人6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0例... 目的探讨心室-动脉耦联(ventricular arterial coupling,VAC)指数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住院的HTS病人6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30例),分别对两组病人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乳酸(lactic acid,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ScvO_(2))进行监测,在脉搏指示器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下,比较两组病人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并计算出VAC指数。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Lac水平分别为(2.31±1.29)mmol/L和(3.98±1.0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ScvO_(2)分别为(62.69±5.73)%,(60.3±5.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较死亡组APACHEⅡ评分[(18.57±2.23)分vs(23.00±3.15)分]、SOFA评分[(9.40±2.15)分vs(14.07±2.26)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2.97±0.20)L/(min·m^(2))vs(2.73±0.27)L/(min·m^(2))]升高、SVI[(50.11±4.31)ml/m^(2)vs(46.53±3.49)ml/m^(2))]升高、VAC[(1.34±0.19)vs(1.69±0.28)]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的CVP[(9.19±1.20)mmHg vs(9.35±1.53)mmHg]、GEDVI[(715.73±101.72)ml/m^(2)vs(717.93±89.07)ml/m^(2)]、SVRI[(2061.55±701.23)dyn·sec·cm^(-5)·m^(-2)vs(2164.31±732.16)dyn·sec·cm^(-5)·m^(-2))、MAP[(92.21±10.81)mmHg vs(89.19±17.33)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C(OR=1.41)、Lac(OR=1.36)、APACHEⅡ评分(OR=1.25)、SOFA评分(OR=1.21)、CI(OR=1.31)、SVI(OR=1.20)是HTS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VAC对HTS病人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心室-动脉耦联 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原文传递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许保闪 林晓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患者炎症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给...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患者炎症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3周后开展简单的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1周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因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由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其脑神经受损情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炎症状态得以缓解,有利于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蔡丹丹 林晓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试验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抗小板聚集、降压、扩容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水平、脑血管阻力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能够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血流量与血流速度,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瑞舒伐他汀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钱云苏 陈晓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285-285,共1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训练效果。方法: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取随机形式将其分组,30例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选择躯干控制训练,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在康复...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训练效果。方法: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取随机形式将其分组,30例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选择躯干控制训练,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选择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治疗结束之后1天,研究组患者的腹横肌厚度以及多裂肌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躯体控制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肢体功能、躯体控制能力以及平衡功能,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全身振动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肢体功能 躯体控制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P、MBP、MCP-1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娟 周晓雨 +2 位作者 张淼 张雪玲 蓝文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353-357,318,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C肽(CP)、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ACI合并LA患者117...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C肽(CP)、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ACI合并LA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根据LA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和轻度组3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2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CP、MBP、MCP-1水平。对ACI合并LA患者行6个月的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P、MBP和MCP-1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BP、MCP-1更高,CP更低(P<0.05)。重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P更低,MBP、MCP-1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升高、MBP升高、MCP-1升高是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P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P、MBP和MCP-1联合预测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CP、MBP和MCP-1单独预测。结论:ACI合并LA患者血清CP较健康群体更低,血清MBP、MCP-1水平较健康群体更高,且CP、MBP和MCP-1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血清CP、MBP和MCP-1联合检测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CP MBP MCP-1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并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脑脊液Acrp30、MMP-3、sIL-2R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永 杜俊秋 +2 位作者 许将 李雪静 喻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397-340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并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患者脑脊液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ACI患...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并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患者脑脊液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ACI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清HCMV免疫球蛋白G(HCMV-IgG)结果分为感染组79例和无感染组122例,比较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脑脊液检查指标(Acrp30、MMP-3、sIL-2R)水平,分析ACI患者出现HCMV感染因素;比较上述指标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高于无感染组(P<0.05),脑脊液Acrp30低于无感染组,MMP-3、sIL-2R和HCMV-IgG均较无感染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Acrp30降低,MMP-3和sIL-2R水平升高是ACI患者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脑血管不同病变程度患者比较,中度患者脑脊液Acrp30低于轻度,MMP-3、sIL-2R水平高于轻度(P<0.05);重度患者Acrp30低于轻、中度,MMP-3、sIL-2R水平高于轻、中度(P<0.05)。结论Acrp30表达降低和MMP-3和sIL-2R水平升高是ACI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HCMV感染的ACI患者通过下调Acrp30,增加MMP-3和sIL-2R表达,加速血管内皮损伤的进程,加剧脑血管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原文传递
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靳雨 陈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3510-3515,共6页
目的:探究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语言功能、协调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 目的:探究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语言功能、协调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7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12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改变,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嗓音障碍指数各维度和总评分、言语表达评分、言语清晰度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患者嗓音障碍指数各维度和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言语表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言语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协调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阶梯式言语康复 抗阻运动 语言功能 平衡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