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2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志勇 苏强 杨思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9期147-150,共4页
目的 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从国家ADR监测网络系统收集并整理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的249例ADR报... 目的 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从国家ADR监测网络系统收集并整理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的24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9例ADR报告中,男性(52.61%)比例略高于女性(47.39%);>60~80岁的ADR例数最多,占比为44.57%;最多的反应类型为“一般的ADR”,占比为50.21%;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比为35.79%,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比为30.53%;注射剂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67.22%;循环系统损害是在ADR中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占比为36.65%;发生ADR后患者好转及痊愈的比例总共占99.60%.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用药管理,建立完善的用药监督体系.在临床用药中,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控,尽量减少注射剂型药品的使用,做到能口服则不静脉用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回顾性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锐 唐志勇 +3 位作者 彭媛 周玥 刘福 杨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32-2938,共7页
背景 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B)感染已成为全球住院患者的治疗难题,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 背景 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B)感染已成为全球住院患者的治疗难题,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涉及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其中试验组采用包含CAZ-AVI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措施。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位评审人员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73,1.43),P=0.90;OR=1.23,95%CI(0.96,1.58),P=0.10;OR=1.02,95%CI(0.85,1.22),P=0.84〕。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OR=0.72,95%CI(0.52,0.99),P=0.04〕。绘制临床治愈率的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分布基本对称。对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死亡率进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三者无发表偏倚存在(P=0.234、0.679、0.056)。结论 CAZ-AVI可以降低MDR-E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可以作为MDR-EB,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肠杆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携带CYP2C19LOF等位基因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苏强 唐春梅 +3 位作者 梁婧 随何欢 杨思芸 唐志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60-864,共5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4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双倍氯吡格雷组,每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小板聚集率。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倍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MACE总发生率较低,但出血事件总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携带CYP2C19LOF等位基因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上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且可有效降低术后MACE发生,但可增加术后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应用中需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CYP2C19功能缺失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术 血小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