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施工环保型抑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蒋林纹 谢东 张玉贵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针对建筑混凝土拆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本文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选取天然可降解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接枝聚乙烯醇改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再复配生物质活性剂增强聚合物溶液的润湿性能,最后对抑尘剂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 针对建筑混凝土拆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本文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选取天然可降解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接枝聚乙烯醇改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再复配生物质活性剂增强聚合物溶液的润湿性能,最后对抑尘剂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抑尘剂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分数的1%~1.5%。此抑尘剂相较于洒水抑尘能更好地固化尘样颗粒,有效地防止二次扬尘。对于高浓度粉尘的沉降效率可达87.73%,相比于洒水抑尘的抑尘效率提升了3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尘剂 润湿 沉降
下载PDF
多孔介质墙体热湿传递实验测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羽 谢东 +3 位作者 周曦 陈国杰 肖佩林 王汉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414-8420,共7页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热湿耦合传递规律研究对于了解其传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型人工环境舱搭建多层加气混凝土墙体测试实验平台,营造了符合三种典型气候的室外舱温湿度环境并随周期性变化,室内舱控制为空气调节下恒定温湿度条件,测...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热湿耦合传递规律研究对于了解其传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型人工环境舱搭建多层加气混凝土墙体测试实验平台,营造了符合三种典型气候的室外舱温湿度环境并随周期性变化,室内舱控制为空气调节下恒定温湿度条件,测试并记录了多层加气混凝土墙体表面及内部不同位置温湿度变化。墙内距离外表面20 mm处测点的相对湿度在夏热冬冷夏季特征气候下降低了7.88%,在夏热冬冷冬季特征气候降低了4.11%,在南海极端热湿特征气候下降低了5.76%。结果表明热传递对湿传递促进的程度大于湿传递对热传递的作用,在高热、高湿的南海地区,热湿耦合作用对墙体热工性能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耦合传递 加气混凝土 墙体 环境舱 建筑节能
下载PDF
热湿气候下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的节能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洋 曾俊 +2 位作者 杨博宇 尹林茂 贺天友 《暖通空调》 2024年第8期90-99,共10页
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 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数据验证。其次,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房间显冷负荷对2种系统COP和节能率的影响。最后,评估了2种系统在典型热湿城市的节能潜力。结果显示:相较于MVC-EC系统,MVC-TSEC系统在高温、中高湿度和高负荷工况下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节能率约提高4.3%~10.9%,并且可提高制冷剂系统适应温度约0.8~1.9℃;在广州市和长沙市夏季6—8月,MVC-TSEC系统的节能率分别为12.7%和21.1%,高于MVC-EC系统(8.5%和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气候 蒸发冷却式冷凝器 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 结构优化 节能
下载PDF
夏冬两季风驱雨对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苏遥 谢东 +1 位作者 侯一帆 陈国杰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5-73,89,共10页
为探究风驱雨对夏热冬冷地区多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在人工环境舱内分别模拟了夏季和冬季两种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驱雨对墙体热湿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驱雨显著促进了墙体的热湿传递;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墙... 为探究风驱雨对夏热冬冷地区多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在人工环境舱内分别模拟了夏季和冬季两种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驱雨对墙体热湿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驱雨显著促进了墙体的热湿传递;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墙体内部在风驱雨作用下存在结冰、融冰等过程,因此湿度上升较多,其中距离外墙面最近的测点相对湿度上升最高为19.37%;增加降雨时间可以增加风驱雨量,降雨时间为2 h时距离外墙面最近的测点相对湿度上升最高为2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湿量 热湿传递 加气混凝土 风驱雨 结冰
下载PDF
顶板辐射供冷下不同姿态人体的热舒适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剑桥 刘泽华 +1 位作者 朱辉 陈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8-283,共6页
为了探究辐射供冷环境下人体姿态对热舒适的影响,采用主观调查问卷与生理指标测试的方法对夏季顶板辐射供冷下坐姿人体和卧姿人体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皮肤温度的分布有一定差异,两种姿态下热感觉... 为了探究辐射供冷环境下人体姿态对热舒适的影响,采用主观调查问卷与生理指标测试的方法对夏季顶板辐射供冷下坐姿人体和卧姿人体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皮肤温度的分布有一定差异,两种姿态下热感觉在-0. 5~0. 5范围内时,卧姿人体所需要的操作温度比坐姿人体高0. 5℃左右;最佳热舒适点的操作温度,卧姿状态比坐姿状态高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热感觉 皮肤温度 卧姿人体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机制和ResNet的CNN-BiLSTM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立则 谢东 +1 位作者 周立峰 王汉青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3-39,86,共8页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对电力市场实现有效调度有重要意义。短期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性大、随机性强,使得其预测准确率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在短期负荷序列中提取足够多的信息,本文提...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对电力市场实现有效调度有重要意义。短期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性大、随机性强,使得其预测准确率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在短期负荷序列中提取足够多的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的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基准模型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对输入特征进行信息提取,然后利用注意力机制突出提取到的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残差网络创建残差层以充分学习时序特征。通过某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达到2.80%,均方根误差达到2.15,并与常用的五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 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下载PDF
多热源工业厂房的通风系统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窦秀敏 谢东 +2 位作者 查舒卫 王汝佳 王汉青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7-64,共8页
针对某多热源工业厂房室内高温的问题,提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两种优化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改造前后厂房的热环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局部送风主要是改善人员活动区域的热环境。增强全面通风使室内的整体热环境得到改... 针对某多热源工业厂房室内高温的问题,提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两种优化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改造前后厂房的热环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局部送风主要是改善人员活动区域的热环境。增强全面通风使室内的整体热环境得到改善,同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原厂房工作区平均温度为38.9℃;平均风速为0.43 m/s;允许暴露时间为53.2 min。增强全面通风后工作区平均温度为35.1℃,比改造前厂房降低3.8℃;平均风速为0.41 m/s;允许暴露时间为85.7 min,比改造前厂房增加32.5 min。增强全面通风为厂房提供热舒适的工作环境,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厂房的通风系统设计及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房 通风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制冰洁净车间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8
作者 戴志海 谢东 +1 位作者 王汉青 杨红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2225-12233,共9页
制冰洁净车间中设计良好的气流组织能快速去局部短时间触发的污染物,能有效减少产品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时间,因此对洁净车间气流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以某低温制冰洁净车间为研... 制冰洁净车间中设计良好的气流组织能快速去局部短时间触发的污染物,能有效减少产品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时间,因此对洁净车间气流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以某低温制冰洁净车间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洁净风柜布置方案和不同运行工况对洁净车间中污染物排除速率和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并寻求更优的布置方案和运行工况。通过不同布置方案的对比模拟,发现吸风口的位置对于颗粒物去除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模拟并进行因素交互性分析得出结论,当送风角度为45°,换气次数为30次/h时,洁净车间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最佳,与优化前的环境参数对比,60 s内的颗粒物去除效率提高了5.3%,温度均匀性提高了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室 数值模拟 颗粒气溶胶 温度均匀性
下载PDF
压差对含裂缝硐室氡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王汝佳 谢东 +2 位作者 王汉青 窦秀敏 查舒卫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1-48,共8页
为研究地下硐室存在裂缝下的氡运移规律,依据某人防工程的构造和物理几何尺寸,建立了适合裂缝网络渗流特性的数学模型和氡运移方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室内外压差条件下含裂缝硐室内氡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分形裂缝网络... 为研究地下硐室存在裂缝下的氡运移规律,依据某人防工程的构造和物理几何尺寸,建立了适合裂缝网络渗流特性的数学模型和氡运移方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室内外压差条件下含裂缝硐室内氡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分形裂缝网络的渗流模型来表征墙体裂缝的渗流特性具有可行性;随压差从5 Pa增至30 Pa,压差抑制了氡从裂缝中扩散到室内的运移,裂缝处流出的氡质量流量总减少76.5%;压差对排氡起促进作用,从排风口处流出的质量流量总增加了186.2%。硐室在滤毒通风状况下,压差为20 Pa时排氡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室内氡的控制。压差的增大可等效为换气次数的增加,顶送下回的送风方式容易造成靠近送风口处氡的堆积且在室内易产生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压差 氡运移
下载PDF
透明插板对太阳能烟囱通风优化的数值研究
10
作者 蒋秉颜 尹林茂 +2 位作者 刘佑鑫 肖福建 张玉龙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3-40,共8页
建立耦合插板的太阳能烟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调查了不同插板间距及插板数量对烟囱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透明插板将在烟囱通道中形成热边界层来提升热压转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烟囱的通风能力。耦合单块插板时,插板间距为d... 建立耦合插板的太阳能烟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调查了不同插板间距及插板数量对烟囱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透明插板将在烟囱通道中形成热边界层来提升热压转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烟囱的通风能力。耦合单块插板时,插板间距为d/D=3/5时烟囱通风量最大,此时如果改变插板材料的吸收率,烟囱通风效果会更好。此外,当插板数量增加时烟囱通风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烟囱 数值模拟 透明插板 通风量
下载PDF
一种基于Picard迭代求解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速度修正投影法
11
作者 尹林茂 张玉龙 +2 位作者 杨洋 肖福建 蒋秉颜 《计算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介绍基于速度修正投影技术处理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实施流程,并引入Picard线性化处理速度控制方程中的对流项,从而发展出一种基于Picard迭代的速度修正投影法。相较于传统方法,经过Picard线性化处理后的投影法可以采用更大的时... 介绍基于速度修正投影技术处理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实施流程,并引入Picard线性化处理速度控制方程中的对流项,从而发展出一种基于Picard迭代的速度修正投影法。相较于传统方法,经过Picard线性化处理后的投影法可以采用更大的时间步长进行求解,提高了求解方法的稳定性,并且收敛精度也符合要求,证实了求解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IER-STOKES方程 Picard线性化 速度修正投影法
原文传递
湿分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影响实验研究
12
作者 高云龙 陈国杰 王汉青 《节能》 2019年第1期10-11,共2页
加气混凝土砌块广泛用于建筑中,热工性能分析中若未充分考虑湿分的影响会导致大的误差。实验测试了潮湿环境下加气混凝土砌块平均含湿量与导热系数的变化,分析了湿分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拟合得到加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与平均含湿量之间... 加气混凝土砌块广泛用于建筑中,热工性能分析中若未充分考虑湿分的影响会导致大的误差。实验测试了潮湿环境下加气混凝土砌块平均含湿量与导热系数的变化,分析了湿分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拟合得到加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与平均含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潮湿环境下,湿分会快速进入加气混凝土中,含湿量的增加会导致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增加。因而,应充分考虑潮湿环境对加气混凝土建筑热工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砌块 含湿量 导热系数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DSC实验的焊锡料最优配比探究
13
作者 张子文 涂敏 +2 位作者 石星 陈丽园 沈强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设计方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进行焊料最优配比的研究,对不同配比下锡、铅、锌(Sn-Pb-Zn)焊料的熔点、比热容等进行分析,探究三种元素对焊料热物理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铅(Pb)的配比对...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设计方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进行焊料最优配比的研究,对不同配比下锡、铅、锌(Sn-Pb-Zn)焊料的熔点、比热容等进行分析,探究三种元素对焊料热物理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铅(Pb)的配比对提高焊料的热物理性能起到重要作用。探究不同配比下的铅(Pb)对焊料热物理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影响焊料熔点及融化热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铅(Pb)的含量,次要影响因素为锡(Sn)的含量;本实验Sn-Pb-Zn焊锡料的最优配比为Sn取80%, Pb取8.6%, Zn取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b-Zn焊料 正交实验 热物理性 无铅焊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