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调素对巨噬细胞在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组织局部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宏辉 张明亮 +1 位作者 阳学风 严悦卿 《肝脏》 200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内骨调素和CD68的变化规律 ,探讨骨调素对巨噬细胞在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组织局部浸润的影响。方法 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选用纯系SD雄性大鼠 66只 ... 目的 通过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内骨调素和CD68的变化规律 ,探讨骨调素对巨噬细胞在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组织局部浸润的影响。方法 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选用纯系SD雄性大鼠 66只 ,体重 180~ 2 0 0 g ,将大鼠分成 6组 (每组 11只 ) ,A组为正常对照组 ,予以正常饮食。B~F组大鼠每天清早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 ,分别于灌胃 2、4、8、12、16周后行股静脉采血处死大鼠 ,并留取肝组织标本 ,分别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 ) ;作肝组织常规苏木精 伊红、Masson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动态观察肝组织中骨调素、CD68表达、分布状况、定量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乙醇灌胃 4、8、12、16周组大鼠骨调素、CD68表达显著增强 ,且肝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骨调素 ,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 ,从第 4周开始中央静脉和邻近肝窦内皮细胞骨调素表达显著上调 ,并与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呈明显正相关 (r =0 .88) ,同时中央静脉和邻近肝窦处浸润的巨噬细胞逐渐增多 ,也呈明显正相关 (r =0 .90 )。结论 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 ,骨调素在肝组织中显著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调素 酒精性肝纤维化 肝组织 巨噬细胞 表达 灌胃 大鼠模型 浸润 CD68 局部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龙双涟 李朗 +4 位作者 孙俊 傅希玥 尹昭 李明 王廷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8,16,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成年猴脊髓存在此生长因子的表达提供免疫组织化学证据。方法 云南成年健康雄性猕猴5只,平均体重6kg左右,氯氨酮(0.25ml/kg)肌肉注射麻醉后,Zamboni液经心脏主动脉插管灌注...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成年猴脊髓存在此生长因子的表达提供免疫组织化学证据。方法 云南成年健康雄性猕猴5只,平均体重6kg左右,氯氨酮(0.25ml/kg)肌肉注射麻醉后,Zamboni液经心脏主动脉插管灌注固定动物,取T8 脊髓节段入 4%多聚甲醛后固定(4℃)6小时,在-20℃恒冷切片机下制作20μm厚的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NGF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GF在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1.NGF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成年猴脊髓腹角、背角神经元均有分布。2. NGF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猴脊髓背角 Lissauer束有分布,表达NGF的Lissauer束因染色而呈明显的毛刷状/发束状。3.NGF阳性神经膨体分布于猴脊髓背角Ⅰ、Ⅱ板层。4.NGF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成年猴脊髓中央管(X板层)均有分布。结论 成年猴脊髓存在NGF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在成年猴脊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猴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许武军 陈仙 +4 位作者 罗志刚 汪翼 罗红梅 张涛 刘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9-773,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肾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大白兔随机均分为Control组、Sham组、Sepsis组、NaHS 2.8μmol/kg组和NaHS 8.4μmol/kg组。建立上尿路急性梗阻并感染脓毒血症动物模型。于术前、术后24 h、48 h、72 h采... 目的探讨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肾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大白兔随机均分为Control组、Sham组、Sepsis组、NaHS 2.8μmol/kg组和NaHS 8.4μmol/kg组。建立上尿路急性梗阻并感染脓毒血症动物模型。于术前、术后24 h、48 h、72 h采血行外周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血肌酐(Cr)、尿素氮(BUN)。术后72 h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和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去蛋白法测定血浆H2S浓度,亚甲基蓝分光光度计法测肾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活性。结果术后24 h、48 h、72 h,Sepsis组WBC、Cr、BUN均高于其他4组,NaHS 8.4μmol/kg组WBC、BUN低于NaHS 2.8μmol/kg组;血Cr术后24 h、48 h NaHS 8.4μmol/kg组与NaHS 2.8μmol/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低于NaHS 2.8μmol/kg组。静脉注射NaHS后肾病理形态损害减轻。NaHS 2.8μmol/kg组和NaHS8.4μmol/kg组TNF-α、NF-κB蛋白表达均低于Sepsis组,IL-10蛋白表达高于Sepsis组。NaHS 8.4μmol/kg组TNF-α、NF-κB蛋白表达低于NaHS 2.8μmol/kg组,IL-10蛋白表达高于NaHS 2.8μmol/kg组。Sepsis组较Control组和Sham组H2S浓度降低,肾组织CSE表达减弱。经静脉注射NaHS后H2S浓度升高,CSE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H2S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下调TNF-α,上调IL-10,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胱硫醚γ裂合酶 肾损伤 尿源性脓毒血症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Gpd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飞骏 吴移谋 +2 位作者 张晓红 刘双全 余敏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7-771,共5页
利用PCR技术从Tp Nichols株基因组模板中扩增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外膜蛋白Gpd基因,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DNA3.1(+)-Gpd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 利用PCR技术从Tp Nichols株基因组模板中扩增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外膜蛋白Gpd基因,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DNA3.1(+)-Gpd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免疫新西兰兔,检测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应答效果。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鉴定均显示重组体在HeLa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一个41kD的Gpd融合蛋白。新西兰兔接种核酸疫苗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2周抗体最高滴度可达1∶1024,免疫后兔脾细胞受Gpd蛋白刺激有明显增殖反应。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Tp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的成功构建及能刺激新西兰兔产生较强特异的免疫应答,为Gpd蛋白生物学功能及梅毒DNA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Gpd基因 真核表达 免疫
下载PDF
一氧化氮途径对大鼠精子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贺丽萍 罗红梅 +3 位作者 李美香 田英 廖瑛 朱淑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阐明一氧化氮途径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探讨一氧化氮对精子发生的调节作用 ,将雄性SD大鼠分为 4组 ,分别于腹腔内注射左旋精氨酸 (L arginine ,L ARG)、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 nitro L arginine mythel ester,L NAME)、L ARG +L NAME... 为阐明一氧化氮途径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探讨一氧化氮对精子发生的调节作用 ,将雄性SD大鼠分为 4组 ,分别于腹腔内注射左旋精氨酸 (L arginine ,L ARG)、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 nitro L arginine mythel ester,L NAME)、L ARG +L NAME与生理盐水 ,每天一次 ,共 1 2d。于最后一次注射后 2h采血并处死动物。放免法测定血清内睾酮含量 ;GREISS法测定血清NO-x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含量 ;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生精上皮形态 ,并对Ⅶ -Ⅷ期生精上皮横断面的各级生精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扫描电镜观察生精小管内精子密度。结果表明 :L ARG组血清内NO-x 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睾酮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精子生成减少 (P <0 0 1 ) ;L NAME组血清内NO-x 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睾酮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精子生成增加 (P <0 0 1 )。L ARG +L NAME组NO-x 与睾酮含量及精子的生成无显著性变化。因此 ,加强NO途径抑制精子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精子发生 大鼠
下载PDF
骨调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宏辉 张明亮 +2 位作者 阳学风 封英娟 严悦卿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内骨调素 (Osteopontin、OPN)变化规律 ,初步探讨骨调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制造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选用纯系Sprague ... 目的 通过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内骨调素 (Osteopontin、OPN)变化规律 ,初步探讨骨调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制造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选用纯系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 66只 ,体重在 180g~ 2 0 0g之间 ,将大鼠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11只 ) ,A组为正常对照组 ,予以正常饮食。B组、C组、D组、E组、F组大鼠每天清晨用白酒 玉米油 吡唑混合液灌胃 ,分别于灌胃 2周、4周、8周、12周、16周后行股静脉采血 ,处死大鼠 ,并留取肝组织标本 ,分别测定肝功能 (ALT、AST)、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CⅣ ) ;并作肝组织常规HE、Masson胶原染色及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动态观察肝组织中骨调素、α 肌动蛋白 (d SMA)表达、分布状况、定量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酒精灌胃 4周、8周、12周、16周组大鼠OPN、α SMA表达显著增强并且肝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OPN ,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过程中 ,从第四周开始中央静脉和邻近肝窦内皮细胞OPN的表达显著上调 ,并与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呈明显正相关 (r =0 .88)。结论 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 ,OPN在肝组织中显著表达 ,并可能在酒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纤维化 骨调素 表达 肝组织 OPN 灌胃 大鼠 Α-肌动蛋白 标本 分布状况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附睾内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罗红梅 贺丽萍 +2 位作者 汪翼 刘月顺 龙治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为了阐明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附睾内的表达 ,同时探讨NO在男性生殖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正常大鼠附睾组织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两种NOS(iNOS、eNOS)的表达。结果 在附睾上皮细胞内eNOS及iNOS均为免疫反应阳性 ,... 目的 为了阐明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附睾内的表达 ,同时探讨NO在男性生殖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正常大鼠附睾组织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两种NOS(iNOS、eNOS)的表达。结果 在附睾上皮细胞内eNOS及iNOS均为免疫反应阳性 ,其中eNOS表达强 ,iNOS表达较强 ,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内仅为eNOS免疫反应阳性 ,附睾间质中仅iNOS为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两种NOS在附睾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各有特定的分布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雄性大鼠 附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aveolin-1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红梅 张蒙夏 +3 位作者 唐圣松 谭军 刘月顺 龙治峰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4期341-343,369,共4页
目的 :探讨候选抑癌基因Caveolin 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 43例胃癌存档蜡块组织及 15例胃炎活检标本进行Caveolin 1蛋白检测 ,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veolin 1在... 目的 :探讨候选抑癌基因Caveolin 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 43例胃癌存档蜡块组织及 15例胃炎活检标本进行Caveolin 1蛋白检测 ,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veolin 1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 3 0 2 % ( 13 / 43 ) ,明显低于胃炎组 10 0 % ( 15 / 15 ) ,P <0 0 1;其中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6、3 / 5、17 4% ( 4 / 2 3 ) ,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腺癌中无阳性表达 ,五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浸润至浆膜或超过浆膜组的Caveolin 1表达阳性率13 8% ( 4 / 2 9)明显低于未达浆膜组 64 3 %( 9/ 14 )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淋巴结转移组Caveolin 1阳性率 7 7%( 1/ 13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40 0 %( 12 / 3 0 )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候选抑癌基因Caveolin 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基因 抑制 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L-精氨酸甲基酯对大鼠垂体-睾丸轴激素分泌的剂量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贺丽萍 袁秀琴 +1 位作者 李美香 罗红梅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甲基酯 (N nitro L argininemythelester,L NAME)剂量与血清内促性腺激素和睾酮含量的关系 ,阐明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对垂体 睾丸轴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 8组 ,每组 5只 ,腹腔...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甲基酯 (N nitro L argininemythelester,L NAME)剂量与血清内促性腺激素和睾酮含量的关系 ,阐明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对垂体 睾丸轴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 8组 ,每组 5只 ,腹腔内给予不同剂量的L NAME(0~ 70mg/kg) ,对照组注射D NAME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促卵泡素 (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促黄体素 (Luteinizinghormone ,LH)、雄激素含量 ,对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 NAME剂量越大 ,FSH含量越低 (r =0 947,p <0 0 1) ,LH含量也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r=0 983 ,p <0 0 1) ,而雄激素浓度则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0 993 ,p <0 0 1)。 结论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甲基酯 促性腺激素 睾酮 放射免疫 垂体-睾丸轴 大鼠
下载PDF
Caveolin-1基因转染对人胃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红梅 唐圣松 +6 位作者 廖端芳 严鹏科 张晓红 汪煜华 朱炳阳 龙治峰 刘月顺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2期147-149,290,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Caveolin-1基因在人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作用。方法将pcl-neo-caveolin-1人全长质粒转染入MGC803细胞中,用G418筛选得到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获得稳定表达caveolin-1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blot、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等方... 目的探讨外源性Caveolin-1基因在人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作用。方法将pcl-neo-caveolin-1人全长质粒转染入MGC803细胞中,用G418筛选得到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获得稳定表达caveolin-1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blot、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pcl-neo空质粒转染组相比,转染caveolin-1基因后的MGC803细胞的caveolin-1的表达明显增高,而P-ERK1/2的表达却明显下降;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由46.67或47.32小时延长至65.46小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由35.02%增加到51.98%,S期比例由56.97%下降至39.80%,G2、M期无明显变化。结论Caveolin-1通过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而导致其发生G0/G1期阻滞,可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胃腺癌 基因转染 基因治疗
下载PDF
L—精氨酸对大鼠垂体—睾丸轴激素分泌影响的剂量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丽萍 袁秀琴 +1 位作者 李美香 罗红梅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6期601-602,616,共3页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inine)剂量与血清促性腺激素和睾酮含量的关系,阐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途径对垂体-睾丸轴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8组,每组5只,腹腔内给予不同剂量的L-arg(0~210 mg...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inine)剂量与血清促性腺激素和睾酮含量的关系,阐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途径对垂体-睾丸轴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8组,每组5只,腹腔内给予不同剂量的L-arg(0~210 mg/kg)。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 ng hormone,FSH)、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雄激素含量,对所得数据用SPSS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arg剂量越大,FSH含量越高(r=0.986,P <0.01),LH含量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0.969,P<0.01),而雄激素浓度则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r=0.936, P<0.01)。结论 L-arg剂量与促性腺激素含量呈高度正相关,与睾酮含量呈高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促性腺激素 睾酮 放射免疫法 血清
下载PDF
成年SD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蒙夏 唐圣松 谢富康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 ,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培养成年SD大鼠股骨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 5代 ,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 ,于诱导后第 5小时行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MAP ...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 ,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培养成年SD大鼠股骨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 5代 ,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 ,于诱导后第 5小时行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MAP - 2和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鉴定。结果 成年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30min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 ,经MAP - 2免疫组化鉴定阳性。结论 ⑴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迅速 ,纯化需时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SD鼠 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元 细胞定向分化 全反式维甲酸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明亮 欧双凤 严悦卿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1期73-73,93,共2页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后 残胃炎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Caveolin-1对MGC803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14
作者 罗红梅 唐圣松 +4 位作者 贺丽萍 屈丽华 龙双涟 刘月顺 龙治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B08期40-40,共1页
为了研究caveolin-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caveolin-1作为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的可能性,用Lipofectin将caveolin-1基因稳定转染胃癌细胞系建立稳定表达caveolin-1的胃癌细胞系MGCS03/Cav-1,并将空载体转染MGC803作为对照(M... 为了研究caveolin-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caveolin-1作为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的可能性,用Lipofectin将caveolin-1基因稳定转染胃癌细胞系建立稳定表达caveolin-1的胃癌细胞系MGCS03/Cav-1,并将空载体转染MGC803作为对照(MGC803/pcl-neo)。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及未转染的MGC803细胞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MGC803细胞 稳定转染 增殖 胃癌细胞系 影响 免疫细胞化学 分化 稳定表达 基因
下载PDF
L-NAME对实验性大鼠隐睾生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谢远杰 贺丽萍 +3 位作者 李美香 赖琼 龙治峰 刘月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B08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实验性大鼠隐睾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腹正中切口切断左侧睾丸引带,用5-0尼龙线将左侧睾丸固定于腹后壁,切断右侧睾... 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实验性大鼠隐睾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腹正中切口切断左侧睾丸引带,用5-0尼龙线将左侧睾丸固定于腹后壁,切断右侧睾丸引带后将右侧睾丸还纳入阴囊后关腹,术后第一天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大鼠 L-NAME 生精细胞凋亡 睾丸 隐睾 左侧 腹腔内注射 雄性 N-硝基-L-精氨酸甲酯 SD大鼠
下载PDF
hsa-mir-9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汪翼 罗红梅 杨罗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hsa-mir-9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33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及9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hsa-mir-9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分... 目的探讨hsa-mir-9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33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及9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hsa-mir-9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hsa-mir-96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P<0.01)。其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其表达也升高,但与性别无关。结论 hsa-mir-96可能参与了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mir-96 微小RNA 膀胱尿路上皮癌 癌旁正常膀胱组织
下载PDF
丙丁酚对高脂血症小鼠表达C反应蛋白的影响
17
作者 叶延平 李良 +5 位作者 莫中成 龙治峰 石金凤 尹小波 李霞 易光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9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高脂高胆固醇饲养的高脂血症小鼠体内C反应蛋白(CRP)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探讨丙丁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饲喂小鼠,制作高脂血症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变情况;采用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血脂水平、...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高脂高胆固醇饲养的高脂血症小鼠体内C反应蛋白(CRP)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探讨丙丁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饲喂小鼠,制作高脂血症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变情况;采用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血脂水平、血浆中C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肝脏CRP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显著增加C57BL/6J和apoE-/-小鼠血脂水平(P<0.05),而丙丁酚则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P<0.05)。高脂组小鼠肝脏结构比较紊乱,脂肪空泡明显。与高脂组比较,经丙丁酚处理后,小鼠肝脏的脂肪空泡明显减少,并且其血浆中CRP的水平也下降(P<0.05)。结论丙丁酚可以减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的CRP的水平,对肝脏产生抗炎性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缺陷小鼠 高脂血症 丙丁酚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尿源性脓毒血症兔模型的建立及鲎试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武军 陈仙 +5 位作者 罗志刚 汪翼 张涛 阳宁 龙向阳 罗红梅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2820-2823,共4页
目的建立尿源性脓毒血症兔模型,并探讨鲎试验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8只雄性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组,每组6只。结扎脓毒血症组兔的左侧输尿管远端并向输尿管内注入大肠杆菌悬液(ATCC 25922),建立尿源性脓... 目的建立尿源性脓毒血症兔模型,并探讨鲎试验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8只雄性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组,每组6只。结扎脓毒血症组兔的左侧输尿管远端并向输尿管内注入大肠杆菌悬液(ATCC 25922),建立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假手术组兔仅给予暴露左侧输尿管中段,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观察各组兔的肛温、呼吸频率、心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计数。术后72 h,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行血培养及鲎试验。结果脓毒血症组术后的肛温、呼吸频率、心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N计数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均P <0. 05),且术后各时间点以上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P <0. 05),血培养为同种细菌,光镜下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脓毒血症组鲎试验阳性率达100. 0%,与血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大肠杆菌悬液注入兔输尿管并结扎,72 h后可成功复制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鲎试验对尿源性脓毒血症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血症 动物模型 鲎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膀胱灌注青藤碱对MNU诱发雄性SD大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敏 唐建 +5 位作者 罗坤 吴海峰 朱理 彭旭辉 汪翼 罗红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研究膀胱灌注青藤碱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大鼠膀胱癌的肿瘤免疫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藤碱组、青藤碱+1/2BCG组、卡介苗(BCG)组等5组,建立大鼠膀胱癌模型,检测大鼠CTLA-4、PD-1、B7-H3的水平,评估... 研究膀胱灌注青藤碱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大鼠膀胱癌的肿瘤免疫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藤碱组、青藤碱+1/2BCG组、卡介苗(BCG)组等5组,建立大鼠膀胱癌模型,检测大鼠CTLA-4、PD-1、B7-H3的水平,评估大鼠膀胱病理结果。结果提示青藤碱组、青藤碱+1/2BCG组CTLA-4、PD-1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青藤碱+1/2BCG组、BCG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膀胱炎症及HE染色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果表明青藤碱能显著抑制大鼠膀胱癌CTLA-4、PD-1的表达,降低膀胱炎症及HE染色评分,抑制膀胱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U 青藤碱 膀胱癌 肿瘤免疫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融合双价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飞骏 吴移谋 +3 位作者 张晓红 刘双全 杨胜辉 余敏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0-253,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梅毒螺旋体Gpd和Tp92抗原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并检测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定向克隆构建双基因融合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Tp92,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其与先期构建的pcD... 目的构建含有梅毒螺旋体Gpd和Tp92抗原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并检测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定向克隆构建双基因融合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Tp92,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其与先期构建的pcDNA3.1(+)/Gpd、pcDNA3.1(+)/Tp92真核表达重组体分别免疫新西兰兔,ELISA检测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FN-γ诱导水平,MTT法检测兔脾细胞增殖水平。结果pcDNA3.1(+)/Gpd-Tp92在HeLa细胞中能有效表达。新西兰兔分别接种3种核酸疫苗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2周抗体最高滴度均可达1∶1024及以上,免疫后兔脾细胞受相应蛋白刺激有明显增殖反应,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3组核酸疫苗组抗体诱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pd-Tp92融合核酸疫苗组刺激机体引发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之两单基因核酸疫苗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梅毒螺旋体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Tp92的成功构建及对新西兰兔产生强特异免疫应答的有效刺激,为梅毒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螺旋体 苍白 疫苗 DNA 抗体生成 免疫 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