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鹏程 刘静 +5 位作者 曾国锋 屈萌艰 宁雅丹 刘红雅 周君 艾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观察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病灶对侧... 目的:观察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病灶对侧皮质低频rTMS,观察组采用病灶对侧皮质低频rTMS联合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针刺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MA-UE(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部分)、WMFT评分评价上肢和手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ADL功能,采用WHOQOL-BREF量表评价生存质量。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脱落1例(实验组和观察组均28例)。在干预4周后,各组的FMA-UE评分、WMF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WHOQOL-BREF主观感受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MA-UE评分、WMFT评分的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WHOQOLBREF主观感受评分明显增加(P<0.05);在WHOQOL-BREF的4个不同领域评分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显著提高ADL和部分生存质量,更优于单纯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功能 手功能
下载PDF
跑台运动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林伟 黄夏荣 +5 位作者 屈萌艰 杨璐 王金玲 贾飞阳 廖阳 周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背景:运动训练有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但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16只24月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跑台组,每... 背景:运动训练有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但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16只24月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跑台组,每组8只,以自然衰老复制老年骨质疏松模型,同时跑台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干预8周,1次/d,5 d/周;将8只6月龄雄性SD大鼠作为青年组。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双能X射线检测左股骨与L5骨密度,使用骨显微CT行胫骨和L_(4)椎体扫描及骨微结构定量分析,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髓中wnt3a、β-catenin、LRP5、DKK1、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青年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大鼠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降低(P<0.05),左股骨和L5椎体骨密度降低(P<0.05),胫骨和L_(4)椎体骨小梁数量、骨体积、骨体积分数减少(P<0.05),骨髓中wnt3a、β-catenin、LRP5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升高(P<0.05),胫骨和L_(4)椎体骨小梁间隙、结构模型指数升高(P<0.05),骨髓中DKK1、GSK3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胫骨、L_(4)椎体骨小梁数量减少,结构紊乱、排列稀疏断裂;②与骨质疏松症组相比,跑台组大鼠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升高(P<0.05),左股骨和L5椎体骨密度升高(P<0.05),胫骨骨小梁数量、骨体积、骨体积分数升高(P<0.05),骨髓中wnt3a、β-catenin、LRP5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降低,L_(4)椎体骨小梁间隙,胫骨骨小梁间隙、结构模型指数降低,骨髓中DKK1、GSK3β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胫骨、L_(4)椎体骨小梁数量明显增加,排列较规整致密,连成网状;③结果显示,跑台运动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老年大鼠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运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自然衰老 老年骨质疏松
下载PDF
电针干预老年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P53、P21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夏荣 胡莉芝 +9 位作者 孙光华 彭昕珂 廖瑛 廖源 刘静 尹林伟 钟培瑞 彭婷 周君 屈萌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4-1179,共6页
背景: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电针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目前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P53、P21表达的影响。方法:青年组为8只6月龄SD... 背景: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电针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目前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P53、P21表达的影响。方法:青年组为8只6月龄SD雄性大鼠,1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老年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大鼠接受电针刺激,每周5 d,1次/d,连续刺激8周,其余两组不做处理。8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外周血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番红O-固绿染色对左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进行形态学观察;改良Mankin’s评分评估膝关节软骨退变程度;显微CT检测左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微结构;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右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大鼠外周血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升高(P<0.05);显微CT显示老年组大鼠骨体积分数、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均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增大(P<0.05);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老年组大鼠软骨表层不平整,出现裂层,软骨细胞形态不均,染色不均匀,软骨与软骨下骨分界模糊,基质损失严重;Mankin’s评分增加(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P53、P21 mRNA表达升高(P<0.05),蛋白表达升高(P<0.05);②与老年组相比,电针组大鼠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降低(P<0.05);显微CT显示电针组大鼠骨体积分数、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均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减小(P<0.05);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软骨表面较平整,红染较均匀,细胞形态结构介于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Mankin’s评分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P21 mRNA表达降低(P<0.05),P53 mRNA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P21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电针可能通过抑制P53和P21的表达而延缓老年大鼠关节软骨退变,并抑制关节软骨下骨骨质疏松,从而达到保护关节的作用延缓关节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膝骨关节炎 软骨 软骨下骨 P53蛋白 P21蛋白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敷 舒象忠 +7 位作者 刘丹妮 谭金曲 彭婷 黄夏荣 孙光华 彭昕珂 王金玲 周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86-2190,共5页
背景:炎症反应是诱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电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 背景:炎症反应是诱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电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对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5 d后根据Longa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脑皮质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大脑皮质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大脑皮质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mRNA及蛋白表达,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③模型组神经元排列紊乱,部分神经细胞消失,胞核固缩,结构不完整;电针组大脑皮质神经元变性及神经细胞数量丢失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④结果表明,电针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炎症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可抑制老年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
5
作者 尹林伟 黄夏荣 +9 位作者 孙光华 刘静 钟培瑞 王金玲 陈佳倩 文幸 甘邵婷 胡文韬 李萌萌 周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22-4527,共6页
背景: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对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老年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8只6月龄SD大鼠作为青年组,正常饲养8周,不做任何处理;将16只22月龄SD大鼠... 背景: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对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老年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8只6月龄SD大鼠作为青年组,正常饲养8周,不做任何处理;将16只2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n=8)和脉冲电磁场组(n=8),对脉冲电磁场组大鼠进行脉冲电磁场干预,1次/d,每周5 d,连续干预8周,老年组正常饲养8周,不做任何处理。8周后麻醉处死所有大鼠,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大鼠血清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升高(P<0.05);与老年组相比,脉冲电磁场组大鼠血清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降低(P<0.05);②显微CT显示,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大鼠胫骨的骨体积分数、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均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增大(P<0.05);与老年组相比,脉冲电磁场组大鼠胫骨的骨体积分数、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均升高(P<0.05),骨小梁间隙减少(P<0.05);③胫骨平台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老年组大鼠关节软骨结构紊乱,软骨细胞明显减少,无法区分潮线;脉冲电磁场组上述情况有所改善;④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大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13、P53、P21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老年组相比,脉冲电磁场组大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13、P53、P21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脉冲电磁场可能通过抑制P53/P21的表达抑制软骨细胞衰老,缓解关节软骨降解及抑制软骨下骨骨质疏松,改善老年大鼠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老年大鼠 膝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退变 P53 P21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抑制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肖豪 黄福锦 +5 位作者 黄夏荣 李兰 杨璐 刘丹妮 王金玲 周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每组8只。OVX组和PEMF组均通过切除双侧...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每组8只。OVX组和PEMF组均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PEMF组予以脉冲电磁场干预,参数设置为频率8Hz,强度3.82mT,每次干预40min,每日1次,每周5天,共12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大鼠雌二醇(estradiol,E2)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左胫骨行HE染色,右胫骨行Micro-CT骨扫描及骨微结构定量分析,左股骨及第5腰椎行骨密度检测,右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LC3、P62、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脉冲电磁场治疗可提升E2和BALP水平,减少骨质流失。Micro-CT骨扫描和HE切片染色表明脉冲电磁场可增加骨小梁数目、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改善骨微结构。与OVX组比较,PEMF组的Beclin 1、LC3、P6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可能通过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噬,促进骨形成,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噬
下载PDF
运动训练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金玲 黄夏荣 +7 位作者 屈萌艰 黄福锦 尹林伟 钟培瑞 刘静 孙光华 廖阳 周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6-682,共7页
背景:运动训练有维持骨量、改善骨密度的作用,但其对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24月龄老年SD大鼠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老年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 背景:运动训练有维持骨量、改善骨密度的作用,但其对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24月龄老年SD大鼠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老年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8只;将8只3月龄青年SD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3组大鼠在饲养笼中自由活动,其中运动训练组大鼠进行跑步机运动干预8周,训练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水平,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和第4腰椎骨密度,Micro-CT检测并分析大鼠胫骨和第5腰椎的骨微结构及参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股骨骨髓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Osterix、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老年模型组比较,运动训练组大鼠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水平升高(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水平降低(P<0.05);股骨骨密度升高(P<0.05);第4腰椎骨密度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胫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升高(P<0.05),骨小梁间隙降低(P<0.05),骨小梁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第5腰椎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小梁间隙降低(P<0.05);股骨骨髓中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与Osterix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②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骨微结构,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与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Osterix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运动训练 骨形成蛋白2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OSTERIX 信号通路 骨形成 骨吸收 大鼠
下载PDF
P53/P21通路在电针抑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成骨细胞衰老中的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钟培瑞 何晓艳 +6 位作者 廖瑛 孙光华 刘静 周君 李书枝 刘媛 屈萌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衰老细胞通路P53/P21的影响。方法27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治疗组(n=8),电针治疗组接受电针干预(每周5次,共8周),6月龄雄性大鼠设为青年组。8周后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CT... 目的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衰老细胞通路P53/P21的影响。方法27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治疗组(n=8),电针治疗组接受电针干预(每周5次,共8周),6月龄雄性大鼠设为青年组。8周后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I)、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Micro-CT扫描骨组织;检测P53、P21等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老年组CTX-I较青年组增加,PICP较青年组降低(P<0.01);电针可降低老年大鼠CTX-I,增高PICP(P<0.01);Micro-CT显示相对青年组,老年组大鼠骨小梁分布紊乱、稀疏,BMD、BV/TV、Tb.N等下降(P<0.01),Tb.Sp增高(P<0.01)。电针可改善骨小梁紊乱分布,增加BMD、BV/TV、Tb.N(P<0.05),降低Tb.Sp(P<0.01)。相对于青年组,老年组大鼠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0.01)。电针能下调老年大鼠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P53/P21信号通路来缓解成骨细胞衰老、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并以此来促进骨形成,改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电针 P53/P21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衰老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期间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昕珂 贾飞阳 +5 位作者 刘静 刘红雅 周桂娟 刘丹妮 郁静 周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103-5107,共5页
背景:吞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吞咽的整个过程需要2个大脑半球皮质、脑干、特定的脑神经和咽部感受器之间的协同参与,而大脑皮质在吞咽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吞咽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目的: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分析健康成年人反... 背景:吞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吞咽的整个过程需要2个大脑半球皮质、脑干、特定的脑神经和咽部感受器之间的协同参与,而大脑皮质在吞咽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吞咽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目的: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分析健康成年人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时大脑皮质的激活及偏侧化情况。方法:纳入27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3名、女14名,年龄(20.41±1.66)岁,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采集过程中进行反复唾液吞咽测试,分析该任务状态下的脑区激活情况,并计算激活脑区的偏侧化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在反复唾液吞咽测试任务时,受试者双侧初级躯体感觉皮质、双侧初级运动皮质、双侧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皮质区、双侧额下回三角部、双侧额极区及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均明显激活。半数以上受试者在反复唾液吞咽测试任务中存在大脑皮质半球的偏侧化,但大脑半球偏侧化存在较大变异性,且与受试者利手无明显关系。②将健康成年人作为受试者探究吞咽有关的激活区,能更准确地了解吞咽过程中的神经活动,对于进一步探究吞咽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脑区激活 偏侧化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敷 杨璐 +9 位作者 舒象忠 孙光华 周桂娟 谭金曲 屈萌艰 彭婷 黄夏荣 刘丹妮 王婷 周君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2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电针预处理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LPS组常规饲养5d,不做任何处理;电针预处理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尺泽”穴,并且...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电针预处理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LPS组常规饲养5d,不做任何处理;电针预处理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尺泽”穴,并且连接电针仪,电针波形为疏密波,疏波频率3Hz,密波频率15Hz,强度为1mA,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5d。第5天,对照组麻醉后眼眶取血,再取肺组织;LPS组与电针预处理组LPS诱导ALI模型6h后取样。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肺损伤组织的病理改变;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对肺损伤进行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GAS、STING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肺泡结构方面,对照组大致正常;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可见肺泡壁增厚;与LPS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病理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1);与LPS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与对照组比较,LPS组cGAS、STING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P<0.01);与LPS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cGAS、STING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1),cGAS、STING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调控急性肺损伤大鼠体内促炎与抗炎平衡,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下调cGAS/STING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电针 预处理 炎症反应 cGAS/STING基因
原文传递
ICAM1在电针治疗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中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钟培瑞 廖瑛 +9 位作者 伍琦 孙光华 刘静 周君 陈佳倩 谭金曲 赖桂花 曾亚华 屈萌艰 何晓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5年第8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 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电针治疗脂多糖(LPS)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通过尾静脉缓慢注射LPS(5 mg/kg)诱导肺损伤模型,对照组注射... 目的 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电针治疗脂多糖(LPS)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通过尾静脉缓慢注射LPS(5 mg/kg)诱导肺损伤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电针治疗组于造模后即进行干预(穴位选择:“足三里”“尺泽”。干预参数:波形疏密波,疏波3 Hz,密波15 Hz,电流强度1 mA),1次/d, 30 min/次,连续5 d。干预5 d后,处死各组。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半定量评分及湿/干重比(W/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LI组肺组织损伤严重,可见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广泛肺泡损伤等,而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上述病理表现,显著降低肺组织损伤评分(P<0.01)。ALI组W/D、IL-6、IL-18水平、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大鼠肺损伤后W/D、IL-6、IL-18、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P<0.01,P<0.05)。结论 LPS能够激活肺部炎症反应、增加肺部渗出、诱导ALI,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ICAM1激发炎症反应。电针可能通过抑制ICAM1表达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肺部损伤。ICAM1可能为ALI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电针 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RANK/RANKL/OPG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金玲 黄夏荣 +7 位作者 黄福锦 屈萌艰 尹林伟 胡文韬 甘邵婷 贾飞阳 孙光华 周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3-2138,共6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6只24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运动组,每组8只,采用自然衰老的方法复制老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6只24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运动组,每组8只,采用自然衰老的方法复制老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另随机挑选8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为青年组。运动组进行8 w跑台运动训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Ⅰ)];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显微CT(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左股骨组织中RANK、RANKL、OPG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TX-Ⅰ、CTX-Ⅰ、RANKL、RANK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ICP、PINP、OPG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右股骨和腰椎骨密度降低,右胫骨和第5腰椎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间隔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组血清NTX-Ⅰ、RANKL、RANK mRNA及RANK蛋白表达降低,PICP、PINP、OPG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右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升高,右胫骨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增加,骨小梁间隔变窄,第5腰椎的骨小梁间隔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提高老年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调节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质疏松 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电针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中组织蛋白酶K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屈萌艰 彭昕珂 +7 位作者 彭婷 周君 廖源 王金玲 刘丹妮 钟培瑞 廖阳 黄夏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679-3683,共5页
目的 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组织蛋白酶K、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8只6月龄SD雄性大鼠为青年组,1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接受电针干预,电针穴位:“肾俞”“血海”“太溪”“阳陵泉”... 目的 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组织蛋白酶K、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8只6月龄SD雄性大鼠为青年组,1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接受电针干预,电针穴位:“肾俞”“血海”“太溪”“阳陵泉”。电流强度1 mA,疏密波,频率3 Hz/15 Hz,每周5 d, 1次/d,连续干预8 w,其余2组不接受干预。8 w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双能X射线检测左侧胫骨和L5椎体的骨密度,显微CT检测右胫骨近端和L4椎体的骨微结构,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股骨组织组织蛋白酶K、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NTX水平升高,PⅠNP水平降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降低,骨小梁间距增大,组织蛋白酶K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相比,电针组NTX水平降低,PⅠNP水平升高,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升高,骨小梁间距降低,组织蛋白酶K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通过下调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从而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降解,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质疏松 组织蛋白酶K Ⅰ型胶原蛋白 骨吸收 骨形成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及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
14
作者 黄夏荣 封蔚彬 +7 位作者 胡莉芝 谭金曲 周桂娟 王金玲 尹林伟 周君 刘红雅 曾亚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43-244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及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各16只。假手术组麻醉后只分离左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不结扎、插线。模型组、干预组采用Zea Longa线...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及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各16只。假手术组麻醉后只分离左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不结扎、插线。模型组、干预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电针“百会”“水沟”,电流强度1 mA,疏波频率3 Hz,密波频率15 Hz,1次/d,20 min/次,连续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不予电针处理,其他处理同干预组。制备模型5 d后,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脊液白细胞介素(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缺血区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脑梗体积明显增加,脑脊液IL-6、IL-18、TNF-α水平明显升高,PI3K、Akt、mTO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体积明显减小,脑脊液IL-6、IL-18、TNF-α水平明显降低,PI3K、Akt、mTOR mRNA及PI3K、Akt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电针“百会”“水沟”穴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缺血区细胞自噬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百会 水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下载PDF
基于Bobath理念下运动治疗结合呼吸引导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鹏程 曾国锋 +4 位作者 李康 欧阳滢 廖阳 谭寒松 周龙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Bobath理念下运动治疗结合呼吸引导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8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病历资料,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53例,平均年龄54.85±9.51岁,共治疗4周(20次治疗),每... 目的:分析基于Bobath理念下运动治疗结合呼吸引导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8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病历资料,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53例,平均年龄54.85±9.51岁,共治疗4周(20次治疗),每天1次,每次40min,所有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基于Bobath理念下的运动治疗项目结合呼吸引导训练,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0次治疗后,患者BBS评分、WGS评分、巴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基于Bobath理念的运动治疗结合呼吸引导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而提高核心控制与平衡功能、步行步态,建议将该技术运用于临床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Bobath理念 运动治疗 呼吸引导训练 下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