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涛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7期108-10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 2016 年1 月收治的92 例需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气管切开术...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 2016 年1 月收治的92 例需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和切口长度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中应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可以显著的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更低,因此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衡阳地区重症医学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良善 符晖 +2 位作者 刘新虹 赵正亮 吴移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3期2021-2023,共3页
目的:调查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现况,为提高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技能要求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相关要求,设计衡阳地区重症医... 目的:调查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现况,为提高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技能要求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相关要求,设计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调查问卷,调查衡阳地区6家三甲医院及3家县级二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所有医师。结果: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临床操作水平及相关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学时低于国家基本标准,继续教育认知不足。本地区继续教育主要形式为科室业务学习、高年资医师带教、院内知识讲座及院外会议学习四种形式为主。相对于目前继续教育形式,重症医学科医师更期待加强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科研设计及论文写作培训。结论: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认知及学时不足,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是提高本地区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重症医学
下载PDF
匹多莫德对重症外伤患者TH1/TH2及免疫因子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涛 符晖 周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重症外伤患者TH1/TH2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胸部外伤患者90例,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炎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800 mg/次,1次/天。治疗结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重症外伤患者TH1/TH2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胸部外伤患者90例,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炎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800 mg/次,1次/天。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血清IL-4、IFN-γ、IL-2、IL-10、IL-17、Ig A、Ig M、Ig 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改善(P<0.05),经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4水平较低,IFN-γ水平较高,IFN-γ/IL-4较高(P<0.05);实验组IL-2、IL-10、IL-17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Ig A、Ig M、Ig G水平较高(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够显著调节对重症外伤患者TH1/TH2平衡,升高血清Ig A、Ig M、Ig G水平,对其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重症外伤 TH1/TH2 免疫因子
下载PDF
案例教学结合情景模拟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苏华 欧阳新平 +2 位作者 何平平 廖宏庆 张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7期134-135,共2页
《急症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急诊医学主干课程,在《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推行案例导入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法,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培... 《急症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急诊医学主干课程,在《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推行案例导入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法,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培养能适应未来医疗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高级医疗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情景模拟 急诊医学 临床实践 探讨
下载PDF
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康石墙 肖志勇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11期177-179,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重症患者在1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或仅有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1]。如何为其提供合适的护理是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重症患者在1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或仅有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1]。如何为其提供合适的护理是护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为例,分享护理经验,以期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个案护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王程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54-156,共3页
探讨病发脑出血后于ICU护理期间对病患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ICU作为病例抽取科室,抽选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共抽取200例脑出血患者,以病例在计算机上的住院号为分组依据,随机抽取2组,即对照组与观... 探讨病发脑出血后于ICU护理期间对病患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ICU作为病例抽取科室,抽选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共抽取200例脑出血患者,以病例在计算机上的住院号为分组依据,随机抽取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抽取100例,常规护理模式施以对照组,观察组病患开展整体护理实施干预,分别展开护理计划后,将200例病患纳入4个指标的测定中,观察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之间的差异性,体现整体护理的优势。观察指标为并发症与病死率观察项、心理状态评分观察项、遵医行为观察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项。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人数占比量明显较对照组位于更低水平(P0.05),但病死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病患焦虑感与抑郁感情绪分值在护理前均占较高水平,所得结果差异并不显著(P>0.05);组间情绪分值在护理对策实施后有所变化,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依从率人数占比量更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值测得结果在护理前处于较低水平,2组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在护理后得出分值有所提升,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用于ICU脑出血病患护理工作中,对病患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还能减少病患死亡率,使之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整体护理 肺部感染 病死率 遵医行为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欧翔 刘丽莎 +1 位作者 汤石林 邵挥戈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未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未感染组),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感染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未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未感染组),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感染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并分析上述因素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β-羟丁酸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β-羟丁酸成正相关(P<0.05),与总胆固醇和餐后2 h C肽成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β-羟丁酸水平升高以及总胆固醇和餐后2 h C肽水平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相关因素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刘尚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33-036,共4页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效果。方法:方法对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住院的8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和他汀治疗;分别对两...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效果。方法:方法对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住院的8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和他汀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指标、炎性因子和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含量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他汀与心血管药联用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病人的血脂代谢,并能降低机体炎性因子的含量;其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桥生 符晖 +1 位作者 汤石林 赵正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666-2669,共4页
目的通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进行比较,探讨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69例(年龄≥18岁),随访28 d,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 目的通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进行比较,探讨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69例(年龄≥18岁),随访28 d,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ICU第1、3和7天分别抽血行血清PCT检测,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第1、3天血清PCT值、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对28 d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第1、3、7天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与第1天比较,死亡组第7天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显著增高(P<0.05)。第1、3天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CT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891,最优截值点分别为8.62 ng/mL、10.88 ng/mL、灵敏度分别为87.5%、87.5%,特异度分别为72.4%、82.8%,比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死亡的预测相对稳定。结论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相比,早期(第1、3天)血清PCT是一个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对稳定而简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脓毒性休克 APACHE-Ⅱ评分 SOFA评分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胃镜下放置鼻肠管在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桥生 罗小艳 +3 位作者 赵正亮 汤石林 苏华 符晖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胃镜下放置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该院中心ICU的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其中鼻胃管组45例,鼻肠管组41例。鼻胃管组24 h后常规留置...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胃镜下放置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该院中心ICU的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其中鼻胃管组45例,鼻肠管组41例。鼻胃管组24 h后常规留置鼻胃管予康全力肠内营养,而鼻肠管组24 h后床旁胃镜旁持物钳置管法放置鼻肠管,予康全力肠内营养。比较两组入ICU第1和14天GCS评分、APACHE-II评分、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结果入ICU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和洼田氏饮水实验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鼻肠管组鼻肠管远端均位于空肠上段,放置成功率为100%。入院第14天,鼻肠管组患者GCS评分高于鼻胃管组,而APACHE-II评分低于鼻胃管组(均P〈0.05)。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1.1%和12.2%,差异有显著性(χ2=4.460,P=0.035)。入院第14天,鼻肠管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鼻胃管组(均P〈0.05)。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分别为(16.00±4.53)和(13.93±4.83)d(t=2.055,P=0.043)。结论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早期(24 h)床旁胃镜下放置鼻肠管空肠营养有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I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误吸 胃镜 鼻肠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滴定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丽萍 符晖 +2 位作者 王桥生 汤石林 彭良善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41-214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观察性方法,选择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先予以患者充分肺复张,然后在PEEP递减过程中分别使用最佳氧合法、最佳顺应...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观察性方法,选择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先予以患者充分肺复张,然后在PEEP递减过程中分别使用最佳氧合法、最佳顺应性法和最小死腔分数法为患者滴定最佳PEEP,分别观察不同的PEEP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分析结果和循环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49±11)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为(20.8±6.41)分,中度ARDS 12例、重度ARDS 7例。最佳氧合法所滴定的PEEP水平为(16.7±3.7)cm H_2O,显著高于患者的基线水平(5.0±0.0)cm H_2O、最佳顺应性法(10.9±2.9)cm H_2O和最小死腔分数法(11.5±3.8)cm H_2O的水平(P<0.05)。在各方法滴定的PEEP水平下,最佳氧合法得到的氧合指数即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为(313.7±88.5)mm Hg,显著高于基线水平(151.7±49.2)mm Hg,最佳顺应性法(268.6±92.6)mm Hg和最小死腔分数法的(261.7±71.4)mm Hg(P<0.05);但对肺静态顺应性[(49.7±12.25)m L/cm H2O]和死腔分数即死腔潮气量/呼出潮气量[(58.9±15.87)%]的改善不如最佳顺应性法[(63.3±9.88)m L/cm H2O和(53.3±11.63)%]和最小死腔分数法[(62.5±14.73)m L/cm H_2O和(50.1±9.41)%](P<0.05);与最佳顺应性法和最小死腔分数法相比,最佳氧合法会导致明显升高的中心静脉压[(18.6±5.9)cm H_2O vs(14.8±3.8)cm H_2O vs(15.1±3.7)cm H_2O,P<0.05],明显下降的心输出量(CO)[(3.81±1.32)L/min vs(4.28±0.99)L/min vs(4.32±1.44)L/min,P<0.05]和氧输送(DO_2)[(472.1±133.78)mL/min vs(501.8±99.89)mL/min vs(509.4±103.47)mL/min,P<0.05],但心率[(95.3±9.5)次/min vs(91.9±8.6)次/min vs(90.7±12.7)次/min],平均动脉压[(64.9±14.4)mm Hg vs(73.4±12.6)mmHg vs(73.3±7.8)mmHg]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67.74±10.26)%vs(70.53±11.54)%vs(68.87±15.64)%]在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佳氧合法所滴定的PEEP水平最高,但显著降低CO和DO_2,而最佳肺顺应性法和最小死腔通气法滴定的PEEP水平较低,但对患者CO和DO_2无显著性影响,临床医师对ARDS患者进行PEEP滴定时需充分考虑其对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气末正压 肺顺应性 死腔 心输出量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治疗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桥生 苏华 +4 位作者 符晖 赵正亮 汤石林 李小涛 罗琼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39-1040,1043,共3页
目的探索早期集束化治疗在经皮肾镜碎石(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因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入住该院中心ICU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分为非集束化治疗组28例,集束化治疗... 目的探索早期集束化治疗在经皮肾镜碎石(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因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入住该院中心ICU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分为非集束化治疗组28例,集束化治疗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5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ICU停留时间情况。根据28d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结果同非集束化治疗组比较,集束化治疗组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d,集束化治疗组患者病死率(15.38%)明显低于非集束化治疗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集束化治疗组和集束化治疗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分别为(9.04±4.48)d和(7.00±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有利于减轻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治疗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NLRP3炎性体-IL-1β信号轴激活与End-MT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汤石林 刘一剑 +3 位作者 彭良善 赵正亮 谭一清 王桥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5-1939,共5页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引发的心肌纤维化过程中,NLRP3炎性体-IL-1β信号轴的激活与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否存在同一性。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引发的心肌纤维化过程中,NLRP3炎性体-IL-1β信号轴的激活与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否存在同一性。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与AMI组(n=15),术后28 d采用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性体(NLRP3、ASC、pro-caspase-1和caspase-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VE-cadherin)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SMA和FSP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LRP3炎性体下游因子IL-1β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冠脉结扎组AMI大鼠心肌纤维化水平、End-MT进展程度、NLRP3炎性体活性及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NLRP3炎性体-IL-1β信号轴的激活与End-MT进程具有显著同一性,提示NLRP3炎性体-IL-1β作为激活End-MT的潜在靶点将为研究AMI后心肌纤维化及心力衰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性体 白细胞介素1Β 内皮-间充质转化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达标后不同液体平衡量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良善 赵正亮 +3 位作者 王桥生 苏华 汤石林 符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106-10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液体复苏达标后不同液体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住ICU时间、血乳酸、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升压药物总用量、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等影响,分析不同液体平衡量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 目的回顾性对比液体复苏达标后不同液体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住ICU时间、血乳酸、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升压药物总用量、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等影响,分析不同液体平衡量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入住医院中心ICU的24 h内通过液体复苏或合用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达到设定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方案(EGDT)且至少存活5 d的7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5 d平均液体平衡量情况分A、B、C 3组(A组≥0 m L/d、B组0^-500 m L/d、C组≤-500 m L/d),比较3组28 d死亡率、住ICU时间、血乳酸、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等。结果 A、B、C 3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温、白细胞计数和感染来源及复苏前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血乳酸横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限制液体管理策略后A、B、C 3组间28 d死亡率、住ICU时间、5 d去甲肾上腺素总量及第5天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体复苏达标后循环稳定前提下实施液体负平衡(最好负平衡>500 m L/d)可减少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预后
下载PDF
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脓毒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桥生 张娟 +5 位作者 李小涛 彭良善 苏华 罗琼 谭一清 符晖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88-591,596,共5页
目的观察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EGDS)对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右美组(n=42)实施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EGDS方案,入ICU后6 h内实施该方案;非右美组(n=59)实施... 目的观察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EGDS)对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右美组(n=42)实施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EGDS方案,入ICU后6 h内实施该方案;非右美组(n=59)实施以丙泊酚为基础镇静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和ICU停留时间。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入ICU 24 h、第3天、第7天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特异化稀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差异。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两组28 d生存率。结果在入ICU 24 h、第3天及第7天,右美组患者谵妄发生率、CRP、IL-6和NSE均低于非右美组(P<0.05)。右美组患者ICU停留时间较非右美组缩短,分别为(5.9±3.1)和(7.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天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0,P=0.249)。结论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EGDS可减轻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谵妄发生率,缩短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脓毒症 谵妄 炎症介质 生存率
下载PDF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胡利军 李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观...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清热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对两组体征、症状、胸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热退时间、咳嗽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布美他尼可通过下调NKCC1和AQP4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及神经损伤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桥生 蔡鸣 +6 位作者 符晖 阮中繁 高祚芝 汤石林 苏华 罗琼 武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索电中性共同转运体(Na+-K+-2Cl-共同转运体-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对大鼠大脑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布美他尼组。观察干预不同时间点患侧... 目的探索电中性共同转运体(Na+-K+-2Cl-共同转运体-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对大鼠大脑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布美他尼组。观察干预不同时间点患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梗死灶周围NKCC1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变化;并于再灌注24 h检测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脑缺血2 h,再灌注6 h、12 h和24 h时,NKCC1和AQP4表达进行性增高,患侧大脑半球BWC进行性增高;予布美他尼干预后,两者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患侧大脑半球BWC亦下降(P<0.05)。同脑缺血组再灌注24 h相比,布美他尼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P<0.05),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布美他尼可通过下调NKCC1和AQP4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并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水肿 布美他尼 NKCC1 AQP4 凋亡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桥生 符晖 曾红科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脑缺血模型(PMCAO)的使用价值。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缺血组(n=16);脑缺血组分别取术后6 h、24 h为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改进...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脑缺血模型(PMCAO)的使用价值。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缺血组(n=16);脑缺血组分别取术后6 h、24 h为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改进颈部血管暴露方法、线栓进入技巧等实验技术,线栓法建立PMCAO后,2%红四氮唑溶液(TTC)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脑梗死变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病理改变。结果脑缺血组术后6 h、24 h脑缺血侧脑梗死和脑组织病理改变随时间加剧,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脑梗死和相应的病理改变。造模成功率达90%。结论改进后的线栓法PMCAO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脑梗死与临床病理过程一致,是研究局灶脑缺血损伤比较理想、简易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大鼠 大脑中动脉阻塞 脑缺血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抑制TGF-β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石林 彭良善 +3 位作者 赵正亮 谭一清 颜波 王桥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实验分组采用TGF-β、S1P和S1P受体1(S1PR1)抑制剂VPC23019处理HUVECs。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实验分组采用TGF-β、S1P和S1P受体1(S1PR1)抑制剂VPC23019处理HUVECs。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VE-cadherin)、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S1PR1和p-Smad3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mad3的核转位。结果:与TGF-β组相比,TGF-β+S1P组End-MT进程显著被抑制,Smad3磷酸化及核转位显著减少(P<0.05);而加入S1PR1抑制剂后,上述S1P的作用被逆转(P<0.05)。结论:在HUVECs中,S1P通过S1PR1抑制TGF-β诱导的End-MT,该效应可能与Smad3磷酸化及核转位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蛋白 内皮-间充质转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脂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志青 李金凤 +1 位作者 谢笛 汤石林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探讨肝X受体α(LXRα)信号途径的作用。方法 60只C57小鼠分成两组,分别注射LPS(1.0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12 h后取腹腔巨噬细胞,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探讨肝X受体α(LXRα)信号途径的作用。方法 60只C57小鼠分成两组,分别注射LPS(1.0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12 h后取腹腔巨噬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ABCA1和LXRα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LXRα激动剂22(R)-羟基胆固醇(22(R)-Hch)预处理小鼠,观察对LPS调节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结果 LPS抑制LXRα和ABCA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22(R)-Hch预处理抑制LPS对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下调作用。结论通过抑制TLR4/LXRα信号途径的激活,可以减轻LPS诱导的急性时相反应中的炎症程度,上调ABCA1的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肝X受体Α 炎症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