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征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1
作者 贺小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0期518-518,共1页
目的探究循征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便秘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通过随机分配,把神经内科患者中120例归纳为观察组,120例归纳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的120例使用传统护理方法,对对照组使用循征护理方法,然后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神经内科患者的... 目的探究循征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便秘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通过随机分配,把神经内科患者中120例归纳为观察组,120例归纳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的120例使用传统护理方法,对对照组使用循征护理方法,然后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神经内科患者的便秘状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神经内科患者的便秘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就便秘状况而论,循征护理方法明显要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使用循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神经内科患者的便秘,并在护理质量方面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征护理 神经内科患者 传统护理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朱灵 汤永红 +1 位作者 袁旭光 王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促红细胞预处理组于缺血开始前2h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在手术前2h予腹腔注...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促红细胞预处理组于缺血开始前2h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在手术前2h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及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再灌注24h后,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较多的POD阳性细胞(67.48±11.17个/高倍视野),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缺血区阳性细胞数目减少(45.25±4.72个/高倍视野,P<0.01),假手术组偶见个别阳性细胞,正常组未见凋亡细胞;与缺血再灌注组(25.60±4.42个/高倍视野)相比,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热休克蛋白27表达增加(67.56±13.84个/高倍视野,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亦增加(74.90±11.64个/高倍视野比40.14±7.50个/高倍视野,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后可抑制缺血损伤后缺血侧皮层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 细胞凋亡 热休克蛋白2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期明 周成芳 +2 位作者 魏麓云 陈琳 刘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129-3129,共1页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3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肌力、步行能力、言语等明显好转,...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3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肌力、步行能力、言语等明显好转,神经缺损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7~3.4,P<0.01)。总有效率87%,无恶化和死亡病例。主要副作用为头晕、皮肤潮红、嗜睡及胃部不适,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效果较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 脑梗死 神经功能恢复 静脉滴注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大蒜烯丙基硫化物抗神经系统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汪雪菁 唐海林 苏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4-1277,共4页
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对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并涉及多种信号途径。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可能成为化学预防... 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对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并涉及多种信号途径。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可能成为化学预防和(或)化学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神经系统肿瘤的有效、低毒的肿瘤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烯丙基硫化物 神经系统 肿瘤 神经胶质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下载PDF
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陈琳 梁江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85-4287,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09,P...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09,P=0.018)。(2)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69,P=0.000;t=3.095,P=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维生素B12 甲钴胺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锋 龙慧 梁江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18-3721,共4页
背景: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损伤区域脑组织细胞学形态,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浓度,探讨促红... 背景: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损伤区域脑组织细胞学形态,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浓度,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2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00U/kg、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1000U/kg,并设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结果与结论:形态学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较生理盐水组皮质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多,损伤程度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低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P<0.05)。提示经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增加,可显著改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清除自由基,拮抗过氧化损伤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丁苯酞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廖梓亘 陈慧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5-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24 h治疗组,丁苯酞48 h治疗组。缺血2 h再灌注时,丁苯酞24 h治疗组及丁苯酞48 h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24 h治疗组,丁苯酞48 h治疗组。缺血2 h再灌注时,丁苯酞24 h治疗组及丁苯酞48 h治疗组分别予腹腔注射丁苯酞注射液每天20 mg/kg,直至各时间点处死。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向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脑缺血体积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丁苯酞治疗组比缺血再灌注组的脑缺血体积明显缩小,且丁苯酞48 h治疗组较24h治疗组缩小更显著(P<0.05)。BDNF阳性细胞检测显示丁苯酞治疗组比缺血再灌注组的BDN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丁苯酞48 h治疗组较24 h治疗组增多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能通过诱导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SD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颈上交感神经节损毁兔MAP-2、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芳 汤永红 +4 位作者 杨科 王灿 朱梦霞 李彩 郭东铭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颈上交感神经节(SCSG)损毁兔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兔中8只为正常组不予处理,24只通过持针钳持续压榨兔SCSG10 s的方法构建SCSG损毁模型,均分成模...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颈上交感神经节(SCSG)损毁兔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兔中8只为正常组不予处理,24只通过持针钳持续压榨兔SCSG10 s的方法构建SCSG损毁模型,均分成模型组、培养液组和干细胞组,造模后第7天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液及2×106个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第1、7、10、14、21天分别记录各组兔损伤侧瞳孔直径变化,第21天取损伤侧SCSG进行HE染色,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MAP-2和GFAP的表达。结果瞳孔直径变化情况,第10天、14天、21天干细胞组瞳孔直径均大于模型组和培养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干细胞组较模型组和培养液组细胞排列整齐,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质增生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干细胞可增加MAP-2的表达,降低GFAP的表达。结论神经干细胞通过促进兔损毁侧SCSG内MAP-2的表达,同时抑制GFAP的表达来发挥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2 颈上交感神经节
下载PDF
MicroRNA-34a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春兰 汤永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93-296,共4页
micro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microRNA-34a(miR-34a)是其中的一种,已经证实其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最新研究表明,miR-34a通过调控相应蛋白的表达,调节脑组织中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广泛地参与到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神... micro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microRNA-34a(miR-34a)是其中的一种,已经证实其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最新研究表明,miR-34a通过调控相应蛋白的表达,调节脑组织中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广泛地参与到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损伤、神经变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及修复过程,发挥其独特的调控作用。本文就miR-34a在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4 a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损伤 神经变性疾病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书鹤 汤永红 周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9-16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条件及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相结合,利用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h-MSCs,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条件及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相结合,利用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h-MSCs,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后再以不同浓度CNTF诱导,传至第3代时h-MSCs开始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CNTF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伸出突起,类似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CD44、CD54以及诱导后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和巢蛋白(nestin)均呈阳性表达。10ng/mL实验组NSE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2.42±1.39)%,nestin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5.36±1.60)%。结论h-MS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h-MSCs经bFGF预诱导后再经CNTF诱导可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10ng/mL为CNTF的最适诱导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双凤 颜灿群 占克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脑组织中IL-1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MSC。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9只:假手术组,仅剪开皮肤;模型组,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4 h尾...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脑组织中IL-1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MSC。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9只:假手术组,仅剪开皮肤;模型组,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4 h尾静脉注射PBS;MSC组,制作MCAO模型,术后24 h尾静脉注射移植MSC。术后第3天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定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测试后取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SC组m NSS评分升高(P<0.05),脑组织蛋白IL-10表达水平上调(P<0.05),TNF-α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尾静脉移植MSC治疗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移植MSC后脑组织中TNF-α和IL-1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脑中动脉闭塞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miR-210在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亚 汤永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74-477,共4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调控基因转录后水平的非编码RNA,它主要通过影响mRNA的降解或翻译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210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变性等疾病,其机制与诱导血... MicroRNA(miRNA)是一种调控基因转录后水平的非编码RNA,它主要通过影响mRNA的降解或翻译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210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变性等疾病,其机制与诱导血管再生、调节细胞增殖和迁移有关。因此,miR-210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综述miR-210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0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系统的保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小玲 汤永红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造血生长因子,有着造血作用以外的重要生物学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受缺氧诱导,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是通过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神经祖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而实现...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造血生长因子,有着造血作用以外的重要生物学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受缺氧诱导,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是通过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神经祖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而实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强大神经保护潜力的发现,开辟了神经系统疾病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系统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弟弥 甘露 +2 位作者 陈琳 周成芳 曾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1))、低剂量醉茄素A组(25 mg·kg^(-1))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100 mg&... 目的:探讨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1))、低剂量醉茄素A组(25 mg·kg^(-1))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100 mg·kg^(-1)),每组15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采用Zea-Longa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生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醉茄素A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醉茄素A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机体抗氧化水平,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醉茄素A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泳菊 汤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早在1992年,Reynolds等使用一种特殊技术法,分离出能够不断分裂增殖的细胞群落,这些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群落当时分离于纹状体,后来发现这些细胞来自室下区,与嗅神经的再生有关,便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sc)的概念。无疑NSC概念的提出... 早在1992年,Reynolds等使用一种特殊技术法,分离出能够不断分裂增殖的细胞群落,这些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群落当时分离于纹状体,后来发现这些细胞来自室下区,与嗅神经的再生有关,便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sc)的概念。无疑NSC概念的提出打破了神经元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NSC是一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不仅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系统 细胞学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灿 汤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神经细胞属于非再生细胞,神经损伤后其神经元胞体被破坏便不能再生,其主导的相关功能会不同程度受损。神经损伤后其治疗相当困难,治疗时程长,效果不甚理想,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神经损伤... 神经细胞属于非再生细胞,神经损伤后其神经元胞体被破坏便不能再生,其主导的相关功能会不同程度受损。神经损伤后其治疗相当困难,治疗时程长,效果不甚理想,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神经损伤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损伤。中枢性神经损伤包括脑损伤及脊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神经系统 干细胞移植 神经损伤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安阳方 汤永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0-1286,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目前常见的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脑循环的多种措施,如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扩容等,其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损伤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主要原因。...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目前常见的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脑循环的多种措施,如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扩容等,其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损伤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体外分离、培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等相关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能够达到有效治疗效果。本文就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及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细胞移植
下载PDF
IL-10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波红 汤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白介细胞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由160个氨基酸构成的单肽链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8.7×103。IL-10由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神经胶质细胞产生,它与高亲和性的IL-10受体结合,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神经胶质介导的... 白介细胞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由160个氨基酸构成的单肽链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8.7×103。IL-10由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神经胶质细胞产生,它与高亲和性的IL-10受体结合,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神经胶质介导的炎性反应,于19世纪60年代中叶第一次发现细胞因子的活性,来自体外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的某种因子能调控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 炎症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经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经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1.43%),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1、3个月,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为(180.41±21.46)分,高于对照组的(162.73±28.88)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为(194.23±17.47)分,高于对照组的(182.45±19.83)分,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护理 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萍 汤永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不仅由细胞周围微环境决定,且受基因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复杂,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结... 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不仅由细胞周围微环境决定,且受基因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复杂,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结合细胞内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可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主要影响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转录,从而影响细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分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基因调控 多向分化潜能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转录因子 多能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