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兵 谢娟 +2 位作者 段永红 王涛 石巧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4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进入神经外科实习的12组(每组6名)实习生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PBL教学法带教,对照组接受传统模式带教,对两组实习结束时进行出科考试和满意度调查进行对...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进入神经外科实习的12组(每组6名)实习生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PBL教学法带教,对照组接受传统模式带教,对两组实习结束时进行出科考试和满意度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3<0.05),其中出科成绩中知识点得分两组相当(P=0.393>0.05),而病例分析得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0.05);两者在教学方式总体满意度大致相当,但在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能力方面PBL教学法有着更高的满意度(P<0.05),但学习负担更重(P=0.039<0.05)。结论 PBL教学法可提高神经外科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尤其是临床应用能力和教学满意度,但应注意学生学习负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 实习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神经外科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晟华 廖勇仕 +1 位作者 梁日初 周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8期135-136,共2页
目的为提高临床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效果以及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缓解带教老师的工作倦怠情况。方法以南华大学临床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在神经外科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神经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参与,并对此产生的多重作用进行研究... 目的为提高临床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效果以及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缓解带教老师的工作倦怠情况。方法以南华大学临床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在神经外科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神经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参与,并对此产生的多重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引导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实践教学工作,既有助于本科生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缓解带教老师的工作倦怠情况。结论神经外科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本科生实践教学 职业倦怠 MBI
下载PDF
PBL翻转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涛 蒋园丁 +2 位作者 梁日初 段永红 王兵 《真情》 2020年第7期242-243,共2页
探讨 PBL 翻转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 年进入本院神经外科轮转的实习的 12 组学生(共 96 人,每组 8 人),利用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实验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传统模式带教法带教,实验组为 PBL 翻转教学模... 探讨 PBL 翻转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 年进入本院神经外科轮转的实习的 12 组学生(共 96 人,每组 8 人),利用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实验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传统模式带教法带教,实验组为 PBL 翻转教学模式方法带教。实习学生轮转结束出科时对其进行考核评价,评价方法采取出科考试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的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P < 0.05),理论考核及总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带教方式满意度、临床分析能力认可度、学习兴趣等方面,PBL 翻转教学模式组优于传统模式教学组( P < 0.05 ),学生们自我感觉的学习负担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PBL 翻转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病例分析成绩,并且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提升学生满意度、学习兴趣和临床分析能力,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翻转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崔晟华 梁日初 +1 位作者 王涛 周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637-163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5例HC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开颅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5例HC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开颅治疗,n=55)。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手术前后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联合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小骨窗开颅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小骨窗开颅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手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开颅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较单纯小骨窗开颅术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神经系统 高血压/并发症 颅骨切开术 脑出血/病因学 脑出血/外科学
原文传递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8
5
作者 贺仕清 廖勇仕 +1 位作者 梁日初 段永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神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经外侧裂一岛叶手术治疗的132例基底节区HICH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6例(占12.1%),生存116例...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神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经外侧裂一岛叶手术治疗的132例基底节区HICH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6例(占12.1%),生存116例。术后21d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Ⅰ级22例,Ⅱ级37例,Ⅲ级34例,Ⅳ~V级23例。结论经外侧裂一岛叶显微外科手术能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并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HICH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神经外科 经侧裂一岛叶入路 疗效
下载PDF
酷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基底节区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兵 廖勇仕 梁日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血管畸形出血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例基底节区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 10例行小骨窗开颅术,2例行大骨瓣开颅术,术中见血肿...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血管畸形出血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例基底节区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 10例行小骨窗开颅术,2例行大骨瓣开颅术,术中见血肿壁异常血管组织,无明显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术后病检结果动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结论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应警惕血管畸形出血的可能,术前应注意鉴别,该部位血管畸形多较小,无明显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术中应注意在血管畸形周边切除畸形血管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兵 梁日初 廖勇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血肿清除95%以上,9例血肿清除90%以上,4...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血肿清除95%以上,9例血肿清除90%以上,4例血肿清除80%以上,再出血2例。本组死亡3例,存活22例。病人随访3~15个月,按GOS评分:1分3例,2分1例,3分13例,4分5例,5分3例。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显微手术如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核区 老年人 70岁以上 小骨窗开颅 入路 外侧裂岛叶入路
下载PDF
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勇仕 段永红 +4 位作者 梁日初 石巧玲 崔晟华 王兵 杜斐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6-357,共2页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位于颈段2例,胸段6例,腰段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明确诊断,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中所见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位于颈段2例,胸段6例,腰段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明确诊断,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中所见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8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按McCormick脊髓功能状态分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Ⅴ级1例。随访7例,时间6~24个月,复发2例。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肿瘤能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室管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黄芪甲苷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佳 刘恺 王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66-1770,I0036,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刺激组、黄芪甲苷组、联合组及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电刺激组、黄芪甲苷组、联...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刺激组、黄芪甲苷组、联合组及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电刺激组、黄芪甲苷组、联合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大鼠接受假手术。模型组和对照组均予以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电刺激组予以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每次5 min,连续刺激60 min;黄芪甲苷组予以20.0 mg/mL黄芪甲苷溶液2 mL,腹腔注射;联合组予以20.0 mg/mL黄芪甲苷溶液2 mL,腹腔注射+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每次5 min,连续刺激60 min。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模型组、电刺激组、黄芪甲苷组及联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0、(3.41±0.37)、(2.31±0.25)、(2.05±0.29)和(1.58±0.21)分,神经细胞AI分别为(3.29±0.41)、(42.37±5.14)、(31.94±3.49)、(27.55±2.95)和(16.83±2.06)%,NF-κ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1±0.01)、(0.52±0.07)、(0.43±0.06)、(0.36±0.04)和(0.18±0.02),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别为(18.24±2.19)、(6.23±0.83)、(9.26±1.14)、(11.82±1.27)和(14.38±2.02)U/m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为(19.11±2.31)、(8.46±1.25)、(11.85±1.37)、(13.58±1.42)和(15.64±2.05)U/mg,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分别为(5.69±0.74)、(1.98±0.26)、(2.48±0.32)、(2.94±0.41)和(4.76±0.62)U/mg,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为(3.98±0.56)、(10.24±1.26)、(8.68±1.12)、(7.11±0.94)和(5.04±0.71)nnol/mg,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154.37±20.18)、(274.28±31.29)、(245.39±29.74)、(215.85±27.56)和(185.48±22.49)p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分别为(11.18±1.42)、(32.94±4.16)、(28.65±3.27)、(23.19±2.84)和(17.64±2.35)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联合VNS能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迷走神经电刺激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在显微手术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永红 蒋园丁 +4 位作者 刘小飞 周敏 何健 陈雨晴 杨咏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手术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2例病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内镜组),30例病人采用单纯显微手术夹闭(显微镜组)。比较2组近期不良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手术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2例病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内镜组),30例病人采用单纯显微手术夹闭(显微镜组)。比较2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远期mRS评分。结果内镜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显微镜组低(P <0.05),两者远期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夹闭术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TRIM31过表达改善脂多糖诱导下神经细胞的炎症损伤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涛 梁日初 +1 位作者 周佳 罗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35-1940,共6页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31(TRIM31)对LPS诱导PC12细胞炎症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LPS处理PC12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LPS最佳浓度处理后PC12细胞TRIM蛋白表达水平。将TRIM31过表达质粒(pcDNA3...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31(TRIM31)对LPS诱导PC12细胞炎症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LPS处理PC12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LPS最佳浓度处理后PC12细胞TRIM蛋白表达水平。将TRIM31过表达质粒(pcDNA3.1-TRIM31)及其阴性对照质粒(pcDNA3.1-NC)转染至PC12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组、LPS+NC组和LPS+TRIM31组,分组干预后,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6、TNF-α、IL-1β和IL-18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NLRP3蛋白表达,qRT-PCR检测NLRP3、caspas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LPS剂量增加,PC12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P<0.05),LPS处理可降低PC12细胞TRIM31蛋白表达水平(P<0.01),TRIM31过表达,PC12细胞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上清中IL-6、TNF-α、IL-1β和IL-18含量、细胞凋亡率及细胞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Bcl-2和TRIM3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NLRP3蛋白荧光强度及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TRIM31组细胞上清中IL-6、TNF-α、IL-1β和IL-18含量、细胞凋亡率及细胞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NLRP3荧光强度及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TRIM31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改善LPS诱导的PC12细胞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31 NLRP3炎症小体 脂多糖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早期手术治疗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永红 廖勇仕 +4 位作者 梁日初 蒋园丁 刘小飞 宋红涛 杨咏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手术组15例,保守治疗组11例,分析两组患者生存率和动脉瘤再破裂率,以及入院即刻和2...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手术组15例,保守治疗组11例,分析两组患者生存率和动脉瘤再破裂率,以及入院即刻和24小时的动脉血乳酸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结果 (1)早期手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73.3%vs.18.2%,P<0.05),动脉瘤再破裂率低于保守治疗组(6.7%vs.81.8%,P<0.05);(2)早期手术组动脉血乳酸值24小时后明显低于入院即刻,也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3)早期手术组患者动脉血PaO_2/FIO_2 24小时后高于入院即刻值,也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早期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颅内动脉瘤的再破裂率,并降低动脉血乳酸,改善氧合指数,提高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 破裂颅内动脉瘤 手术
下载PDF
多感官促醒干预措施对促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康复的效果
13
作者 谭昌兰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1期126-129,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感官促醒干预措施对促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多感官促醒干预措施对促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感官促醒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昏迷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递质水平、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NE、Ach和DA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25)。结论 多感官促醒干预措施可促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提高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促醒干预 颅内血肿清除术 昏迷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与硬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梁日初 周敏 +4 位作者 廖勇仕 王兵 崔晟华 段永红 王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硬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资料完整的120例中等量(30~60m1)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骨窗开...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硬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资料完整的120例中等量(30~60m1)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骨窗开颅组68例,硬通道血肿穿刺组52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再出血率、近期疗效(术后3d内意识恢复情况)和远期疗效(6个月时GOS评分)等。结果①术后再出血小骨窗开颅组2例(2/68),硬通道穿刺组8例(8/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d意识恢复情况小骨窗组优于硬通道穿刺组(P〈0.05);③两者在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颅内感染发生率硬通道组(5例)高于小骨窗组(0例)。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再出血率低、近期疗效优于硬通道穿刺术,在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硬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贺仕清 廖勇仕 +3 位作者 梁日初 段永红 杨刚 杜美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10-212,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3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行经皮质造瘘术30例(经皮...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3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行经皮质造瘘术30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结果与经皮质造瘘手术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术后7 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术后48 h残余血肿量均明显减小(P<0.05),术后7 d 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21例,大部分清除12例;术后再出血1例,癫疒间3例,脑积水2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12例,大部分清除18例;术后再出血2例,癫疒间5例,脑积水5例,失语3例。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周围水肿,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核 脑水肿 手术入路 经外侧裂-岛叶 皮质造瘘术
下载PDF
两种术式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廖勇仕 段永红 +3 位作者 梁日初 石巧玲 崔晟华 王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31例,小骨窗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31例,小骨窗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后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显示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平均约8ml,明显少于大骨瓣组15ml;术后12h小骨窗组有1例(3.23%)再出血,大骨瓣组有6例(19.35%)发生再出血,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 小骨窗 疗效
下载PDF
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姜海涛 王兵 谢江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比较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术前深昏迷、脑疝形成的病例,其中骨瓣开颅组47例,小骨窗组37... 目的:比较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术前深昏迷、脑疝形成的病例,其中骨瓣开颅组47例,小骨窗组37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再出血率、术后3d内意识恢复情况、出院时GOS评分、病死率。结果:①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P<0.05)。②两者在术后意识恢复、出院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无差异(P>0.05)。③小骨窗组病死率(6/37)高于骨瓣开颅组(2/47),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再出血。④术后再出血骨瓣开颅组2例,小骨窗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术式在近远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别,小骨窗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应注意术后再出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回顾性研究 @大骨瓣 @小骨窗
下载PDF
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段永红 梁日初 +2 位作者 廖勇仕 杨咏梅 王兵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组(24 h内)与早期组(24-72 h)共7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入院就诊时机、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79例病人平均入院时间是(11.4±1.5)h,其...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组(24 h内)与早期组(24-72 h)共7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入院就诊时机、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79例病人平均入院时间是(11.4±1.5)h,其中发病后1-7 h入院48例;术前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8例(10.1%),其中24 h内破裂5例,24 h后再次破裂3例。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并不额外增加手术风险,在入院时机与疗效上具备可行性,是避免破裂动脉瘤再次出血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超早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廖勇仕 梁日初 +2 位作者 蒋斌 石巧玲 黄性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经典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4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伤后GOS评分,标准大骨瓣组72例中,4~5分25例(34.7%),2~3分28例(38.9%),1分19例(26.4%);经典开颅...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经典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4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伤后GOS评分,标准大骨瓣组72例中,4~5分25例(34.7%),2~3分28例(38.9%),1分19例(26.4%);经典开颅组72例中,4~5分11例(15.3%),2~3分30例(41.7%),1分31例(43.1%),GOS1分及4 ̄5分者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者预后明显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经典开颅术
下载PDF
颞浅筋膜转移联合游离植皮修补颅骨钛网外露1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日初 崔晟华 +2 位作者 杨锋 周敏 杨刚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 评价颞浅筋膜转移联合游离植皮修补三维颅骨钛网外露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颞浅动脉额支带蒂颞浅筋膜转移+游离植皮术”治疗16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术后应用抗感染及改善循环药物,两周后伤口拆线. 结果 16例患者中,1... 目的 评价颞浅筋膜转移联合游离植皮修补三维颅骨钛网外露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颞浅动脉额支带蒂颞浅筋膜转移+游离植皮术”治疗16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术后应用抗感染及改善循环药物,两周后伤口拆线. 结果 16例患者中,16例均I期愈合,随访3~6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半年再次出现原部位及远隔部位外露,最后仍拆除钛网. 结论 该术式手术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相对于完全去除钛网后再行Ⅱ期修复术,为患者节约了费用,减轻了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三维钛网 颞浅筋膜 游离植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