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话语表达:科学技术的“文化缺失”与“文化复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屹 方绪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55-60,共6页
工业文化主导下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文化缺失"的异化现象。以中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轨迹为出发点分析发现,科学技术中的"文化缺失"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霸权"中科学技术与文化渐... 工业文化主导下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文化缺失"的异化现象。以中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轨迹为出发点分析发现,科学技术中的"文化缺失"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霸权"中科学技术与文化渐行渐远,导致职业教育中出现"唯技术论"思维;"功利主义"中科学技术文化基因的流失,导致职业教育科学技术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分离;"人与科学技术辩证关系"中科学技术文化的失效,导致职业教育科学技术育人价值理性的遮蔽,并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基于此,可以通过职业教育话语表达实现职业教育中科学技术"文化复位",具体包括实现职业教育多学科的融合性、重铸职业道德权威的立足点、增强职业教育学科的文化自觉性、树立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话语表达 科学技术 文化缺失 文化复位
下载PDF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布特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门超 王屹 方绪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3,共8页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级别最高的奖励,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品牌。从成果推荐单位分布、完成单位分布、完成人的数量分布、内容类别分布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级别最高的奖励,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品牌。从成果推荐单位分布、完成单位分布、完成人的数量分布、内容类别分布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认为,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呈现出地区获奖差异性存在、落后省市发展的自觉性提高;多元化主体参与、彰显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办学特色与优势突出、凸显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成果的反哺功效等特征。同时从国家、省市、职业院校层面提出了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生成的思考,包括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政策设计、增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引导功能、加大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培育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特征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反思、挑战与重构: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被引量:21
3
作者 方绪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63,共5页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现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技术化的趋势,基于技术化人才、技术化社会、技术化教学三个方面来反思人才培养模式哲学取向的不足,指出智能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智能时代必然会给职业教...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现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技术化的趋势,基于技术化人才、技术化社会、技术化教学三个方面来反思人才培养模式哲学取向的不足,指出智能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智能时代必然会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其重构的核心框架包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职业教育高端订制化的人才培养定式,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层次的特色人才培养范式,构建跨学科、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时代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技术化
下载PDF
基于知识变革背景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旨归、反思与进路 被引量:18
4
作者 方绪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105,共9页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以知识变革的深度反思作为实践起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思维性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的理性旨归。同时,职业教育教材依然面临着“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教材...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以知识变革的深度反思作为实践起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思维性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的理性旨归。同时,职业教育教材依然面临着“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教材依赖”固化“知识边界”“、原子赋能”限制“比特传播”、“专家裁定”阻隔“读者在场”等问题。对此,应以遵循“能力逻辑”为导向,重塑教材的组织结构;以突破“知识边界”为旨向,构建教材的内容标准;数字化赋能“比特传播”的技术蓝图,助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慎思“读者在场”反身对话机制,回归教材裁定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变革 职业教育 教材建设 数字化 新形态教材
下载PDF
从文本到行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本土化建设框架考量 被引量:18
5
作者 方绪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2-37,共6页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从文本到行动"的实质是一个"元话语"下移"本土化"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发展经历了教学标准上位概念的社会性规定、教学标准本体概念的教育性规定、教学标准&qu...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从文本到行动"的实质是一个"元话语"下移"本土化"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发展经历了教学标准上位概念的社会性规定、教学标准本体概念的教育性规定、教学标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本土化三个阶段。同时,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本土化建设可以定位转变、认识转变和行动转变为基础,搭建以教学标准"元话语"解读、教学标准"治理体系"建构、教学标准"多主体"参与、教学标准"质量监督"机制等四个向度的建设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国家教学标准 本土化 建设框架
下载PDF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特征分析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6,共7页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是从教育教学实践范式向教育教学理论范式转变的过程,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学科独立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形式。基于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深入分析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完成...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是从教育教学实践范式向教育教学理论范式转变的过程,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学科独立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形式。基于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深入分析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专业类型分布、获奖成果内容类别分布等,进而从差异性发展、内涵式发展、服务型发展、合作式发展等四个维度为切入点,阐述了职业教育发展地区差距依然显著、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比较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明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占据主体等特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应然发展趋势包括:缩短地区差异、增强成果的覆盖率;完善评审标准、增强成果的客观性;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成果的可推广性;坚持深化改革、增强育人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成果奖 特征分析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工匠培育的多元矛盾与职业教育表达方式 被引量:6
7
作者 方绪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0,共6页
工匠培育的实质是自然人塑造社会化角色的嬗变过程,一般会经历"匠人""匠技""匠艺""匠心"四层渐进的发展境界,在培育过程中面临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取舍的问题、"... 工匠培育的实质是自然人塑造社会化角色的嬗变过程,一般会经历"匠人""匠技""匠艺""匠心"四层渐进的发展境界,在培育过程中面临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取舍的问题、"实用标准"与"完美标准"追求的问题、"大脑"与"双手"碎化的问题以及"知识"与"经验"学科的问题。基于此,工匠培育的职业教育表达方式包括树立劳动之美、追求工艺之美、塑造身心合一之美、融合理实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工匠培育 多元矛盾 职业教育 表达方式
下载PDF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行动逻辑与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1 位作者 罗瑜 周旺(主持人)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质是由应用理论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内隐性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外显性的技术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抓手。从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引领、利益驱动以及知识势差所...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质是由应用理论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内隐性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外显性的技术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抓手。从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引领、利益驱动以及知识势差所构成的三维驱动模型逻辑出发,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中应遵循行动目的、行动载体、行动路径以及行动评价等内在的行动逻辑。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凸显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行动逻辑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研成果转化 行动逻辑
下载PDF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学习论的路向 被引量:2
9
作者 方绪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4,共6页
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基于自然属性视角、社会属性视角、教育属性视角出发,全面分析和理解“什么是学习”,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互动、学习动机存在着“四维... 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基于自然属性视角、社会属性视角、教育属性视角出发,全面分析和理解“什么是学习”,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互动、学习动机存在着“四维度”的反思命题。以此职业教育学习论的路向应该包括:以“社会”为核心,搭建“多元跨界”的学习内容新平台;以“开放”为理念,建构“多维扩展”的学习方式新平台;以“对话”为方式,创设“多维互动”学习情景新平台;以“幸福”为目的,生成“个体完善”成为学习内驱动机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时代 学习论 职业教育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应然选择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郭燕 王强 方绪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5-72,共8页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印发以来,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便成为落实好新专业目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选择,以实现专业适应性发展。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历史脉络为逻辑出发点,专业升级开启“外环境”与“内...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印发以来,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便成为落实好新专业目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选择,以实现专业适应性发展。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历史脉络为逻辑出发点,专业升级开启“外环境”与“内环境”、“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层次化发展”与“类型化发展”、“他组织”与“自组织”等4对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逻辑。基于此,提出增强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应然选择,包括以“五个适应”为嵌入域,提高职业教育人才数量与结构的适应性,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平衡;以“产教融合”为行动域,提升专业层次与结构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超越;以“一体化设计”为思路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中—高—本”专业体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衔接与贯通;以“自组织”为执行域,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运行机制与外生性运行机制的协调发展,实现“不平衡性”向“平衡性”的动态转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目录 动态更新 职业教育适应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阻隔与应然选择
11
作者 方绪军 《江苏教育》 2021年第64期45-47,58,共4页
1+X证书制度实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政策文本内容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形成的集聚效应。1+X证书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会面临治理断层、课程缺失、教学实施不足、价值取向片面等多维度的阻隔困境... 1+X证书制度实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政策文本内容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形成的集聚效应。1+X证书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会面临治理断层、课程缺失、教学实施不足、价值取向片面等多维度的阻隔困境。基于此,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治理体系;“课”“证”融通,建构嵌入式课程体系;加强理解与对话,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评”“价”融合,体现教学评价全方位的大格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1+X证书制度 实施策略
下载PDF
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诉求、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梁晨 廖园园 方绪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职业教育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其在个体的技能形成、能力塑造、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作用,是贯穿于个体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指向个体全生命周期成长、服务个体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其在个体的技能形成、能力塑造、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作用,是贯穿于个体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指向个体全生命周期成长、服务个体职业发展、契合终身学习形成的过程。指向个体全生命周期发展是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前提,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旨归。因此,实现个体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应以全生命周期为引导,提升职业教育个体成长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不同层次的投资获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人力资本投入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普惠性人力资本 技能形成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分析、现实挑战与时代进路 被引量:27
13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陈业淼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0-86,共7页
“人工智能+教育”不断融合、创新与发展,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课堂革命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暴露了技术异化、技术安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本体论”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所面... “人工智能+教育”不断融合、创新与发展,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课堂革命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暴露了技术异化、技术安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本体论”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以“学生本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生态圈,实现“技术—学生”和谐共生;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适应性,实现“技术—教师”相生相长;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实现“技术—质量”同向同行;制定“类型化评价体系”,实现“技术—评价”协同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院校课堂教学 技术赋能 本体论 课堂革命
下载PDF
“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结构性维度的职业教育学阐释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日 方绪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85-90,共6页
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国家政策应然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社区教育原生环境的实然选择。根据职业教育服务社区办学的特点,围绕历史性传统与现实性发展的需要,归纳出社区教育应该补齐治理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结构、资源供给结构、评价功... 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国家政策应然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社区教育原生环境的实然选择。根据职业教育服务社区办学的特点,围绕历史性传统与现实性发展的需要,归纳出社区教育应该补齐治理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结构、资源供给结构、评价功能结构等短板。基于此,从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畅通、话语权回归、社会性评价等维度提出构建“职业院校—社区”为主体的多元结构治理体系,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供给;搭建“需求导向、精准服务、常态运行”的供给机制,实现可持续的职业教育赋能;拓宽社区教育的职业教育资源,生成“课程—教学—教师—教法”适配性的教学生态链;形成“主体参与、螺旋改进”的评价体系,实现“质量、效应和范围”的共振效应等职业教育学言语阐释,从而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供给、相互联系、共生的“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社区 教育共同体 结构性维度 职业教育学阐释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的四重逻辑及重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屹 方绪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8-43,共6页
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是系统科学在职业教育应用的体现,是专业组织系统在一定环境下最易生存、最稳定的状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必须处理好理念、路径、运行、动力等四重逻辑结构中的四对矛盾,具体包括绝对开放性与相对开放... 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是系统科学在职业教育应用的体现,是专业组织系统在一定环境下最易生存、最稳定的状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必须处理好理念、路径、运行、动力等四重逻辑结构中的四对矛盾,具体包括绝对开放性与相对开放性、线性与非线性、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反馈性与非反馈性等四重逻辑。基于此,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的重构应该包括坚持异质同化、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性路径;形成知识势差与技术势差常态性互动;构建多层次、双向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自组织系统 四重逻辑 重构
原文传递
立本铸魂:职业教育助力文化传承的成效特征、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向——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服务文化传承”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屹 吴璇 方绪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78-85,共8页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职业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分析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文化类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完成单位情况及类别内容分布,得出职业教育助力文化传承成果的成效——彰显地域特色、多元...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职业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分析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文化类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完成单位情况及类别内容分布,得出职业教育助力文化传承成果的成效——彰显地域特色、多元主体协同、技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同时当前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路径面临着缺乏理论创新性、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缺乏融合性、专业教育与文化市场需求缺乏契合性等现实困境。基于此,职业教育助力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向应该包括:构建助力文化传承的良好生态、共筑“1+N”协同治理的资源平台、形成产教协同科学育人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观变革:动因、偏差与超越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娟 方绪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78-87,共10页
课程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课程知识观的更新与重构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正以外显或隐匿的方式加速渗透于社会各方面,技术知识也显现出从单一封闭到协同跨界的生产特征,从原子赋型到比特赋能的传播特征,... 课程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课程知识观的更新与重构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正以外显或隐匿的方式加速渗透于社会各方面,技术知识也显现出从单一封闭到协同跨界的生产特征,从原子赋型到比特赋能的传播特征,从固定边界到虚实交叠的形态特征,驱动着与技术知识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观的变革。囿于传统课程知识观强大的惯性阻抗,当前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观仍面临着实践偏差,表现为权威主体观遮蔽下学生、教师与企业多元课程知识主体的隐退,理性本质对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实践性、建构性与复杂性知识本质的漠视,工具导向评价观对学生个性技能养成和可持续发展技能的压制。鉴于此,提出由权威主导走向主体平等对话,实现学生、教师与企业职业教育课程知识主体的共生互动;从理性规制走向自主建构,遵循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动态生成的本质;从工具引领走向全域协同,复归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评价的能力增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职业教育 课程知识观 技术知识
原文传递
中职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1 位作者 赵宏 邓朝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22-26,32,共6页
中职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既是中职专业内生性发展的应然选择,同时,也是中职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性平台。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和就业创业工作的背景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92所中职学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 中职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既是中职专业内生性发展的应然选择,同时,也是中职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性平台。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和就业创业工作的背景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92所中职学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中职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整体状况较好,但是,由于政策落实、办学传统、合作条件和实施主体等客观原因存在自然差异,导致中职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在认同域、融合度、可行域以及平台设置等方面存在需要解决的短板。基于此,从认同域、融合度、可行域以及平台设置等维度讨论政策设计与平台建构、结构治理与异质共生、专业供需与制度供给和"实""虚"交互与多方介入4个方面的融合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专业建设 就业创业平台 融合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本体结构性问题及协同学释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农素兰 方绪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2,共6页
协同学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使课程思政建设从一种“可能性”到“必然性”,反映出课程思政建设中“整体”与“部分”的协同性辩证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却催生了“知识性”超越“价值性”的实然现状、“结构性”排斥“内生性... 协同学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使课程思政建设从一种“可能性”到“必然性”,反映出课程思政建设中“整体”与“部分”的协同性辩证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却催生了“知识性”超越“价值性”的实然现状、“结构性”排斥“内生性”的系统更新、“他组织”僭越“自组织”的开放性以及“单变量线性”缺乏“多维度非线性”的适用性四种本体结构性问题。因此,建议以理念生成、课程建构、文化改造、课程评价等内在逻辑结构为出发点,基于协同学理论理清思政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使育人与铸魂相协同,架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的对话桥梁;内生与共生相协同,实现课程“再语境化”的双向重构;“术”与“道”相协同,形成师生共育的“中国故事”;过程与结果相协同,建构“多维度非线性”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与秩序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改革 协同学
下载PDF
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编制的逻辑关系与方法论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方绪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1,共6页
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或管理方式的职业院校发展规划,已经成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同时,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编制时面对来自不同合法性来源、不同运行机制、不同建设思路以及不同实践价值观等方面的选择,彰显出... 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或管理方式的职业院校发展规划,已经成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同时,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编制时面对来自不同合法性来源、不同运行机制、不同建设思路以及不同实践价值观等方面的选择,彰显出不同价值观的编制思路。基于此,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编制的方法论应该包括:"外部合法性规定"向"内部合法性规定"下移,增强合法性汇合点的指向功效;"强意义合法化机制"与"弱意义合法化机制"融合,生成"双向循环"的民主话语体系;"项目式治教"嵌入"内生性创新发展"结构,实现共生共长的集聚效应;"计划性文本规定"拓展"实践性样态规定"空间,提高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发展规划 逻辑关系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