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
1
作者 何自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2,共3页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大课题,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经济学科的必由之路。为了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须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 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风格 经济学科 中国气派 中国化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被引量:1
2
作者 逄锦聚 赵春玲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3,共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本文拟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决定》 高水平 三中全会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丰富意蕴 被引量:5
3
作者 钟茂初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1,共3页
中国共产党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不断完善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思想。在6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执政党以其不断提升和完善的执政能力,有效地实现了其经济发展能力。
关键词 中国 执政党 经济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与中国经济循环的重塑 被引量:3
4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4期72-78,共7页
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循环重塑的经济机... 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循环重塑的经济机制:在生产环节通过空间集聚实现规模效应,在消费环节消除区域壁垒适应生产集聚,在交换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优化流通体系,在分配环节协调地方关系促进平衡发展。因此,从经济循环四个环节共同发力,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促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地方政府激励相容的自发选择,进而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高效、更具规模且公平稳定的国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 经济循环 规模效应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宗胜 王晓云 周云波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1,共18页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市场化程度已经接近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成并日益完善。文章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政府行政...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市场化程度已经接近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成并日益完善。文章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状况多个层面,回顾经济体制改革路径,梳理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总结了改革的经验和成就,并对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新时代 回顾与展望
原文传递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被引量:24
6
作者 逄锦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40,共17页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关系中国和世界前途的战略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包含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通向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光明之路。适应新时代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要求和挑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和保证,不断开创中国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新时代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原文传递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被引量:5
7
作者 逄锦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共11页
《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论的指导,并在主要范畴和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提供了... 《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论的指导,并在主要范畴和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借鉴。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继承《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提炼出新范畴,形成新学说。这是《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当代价值 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立群 张龙鹏 张双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5,共9页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企业所做的抽样调查,就研发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首先,研发合作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研发合作能促使企业产品创新投入,增加产...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企业所做的抽样调查,就研发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首先,研发合作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研发合作能促使企业产品创新投入,增加产品创新产出;再次,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有利于产品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增加,同时对企业流程创新也具有一定正向作用;最后,企业与客户的研发合作显著促进了企业产品创新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产品创新产出的提升。研究结论在于强调合作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企业应构建有效的合作关系,特别应加强沿着价值链的网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合作 研发投资 产品创新 流程创新
下载PDF
环境规制能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吗?——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工业SO_2排放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夏勇 钟茂初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9-78,共10页
在2030年碳达峰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能否及时脱钩,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Tapio脱钩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差异影响脱钩状态的... 在2030年碳达峰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能否及时脱钩,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Tapio脱钩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差异影响脱钩状态的收敛情况。结果表明:递增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实现的;环境规制对脱钩状态的影响既与自身规制强度有关,也受到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需综合权衡规制强度和绿色科技投入强度,以实现最有利于脱钩的影响作用;环境规制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脱钩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环境规制政策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脱钩 俱乐部收敛 系统GMM估计
下载PDF
基于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京津冀创新链建设构想 被引量:21
10
作者 江曼琦 刘晨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157,共7页
构建区域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创新链、产业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京津冀区域创新链环中存在的问题:基础研究薄弱,知识创新链环发展比例失衡;企业创新主体力量相对单... 构建区域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创新链、产业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京津冀区域创新链环中存在的问题:基础研究薄弱,知识创新链环发展比例失衡;企业创新主体力量相对单薄,京津科技创新资源与创新发展定位错位;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京津与河北产业一体化受阻;创新集群量少发育不完善,区域创新链环不顺畅等。提出把握雄安新区发展机遇,提升创新的供给侧能力;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京津创新活动的归位与合作;凝炼创新链发展方向,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效嫁接;夯实创新土壤,保障创新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等,加快区域创新链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京津冀
原文传递
研发聚集、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白极星 周京奎 《科学决策》 CSSCI 2017年第1期1-17,共17页
企业作为产业升级最为直接的微观主体,其研发创新是产业升级最为重要的途径。合理的研发聚集不仅可减少企业创新成本,还可以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高产业效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2005-2007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 企业作为产业升级最为直接的微观主体,其研发创新是产业升级最为重要的途径。合理的研发聚集不仅可减少企业创新成本,还可以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高产业效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2005-2007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分别从整体、区域和行业验证了研发聚集是否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促进效应。研究表明:研发聚集和企业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效应影响是正向的,且研发聚集更多体现为"竞争效应",但其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研发聚集强化了企业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作用机制并不显著。从要素密集行业来看,研发聚集、企业创新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大于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聚集 创新能力 产业升级
下载PDF
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地理与社会政治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吉云 佟家栋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39,共20页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两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地理因素包括两经济体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相似程度、要素禀赋差异、两经济体之间的距离、与世界的平均距离和是否是内陆经济体;社会政治因素则包括两经济体是否有相同语言、贸易壁垒...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两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地理因素包括两经济体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相似程度、要素禀赋差异、两经济体之间的距离、与世界的平均距离和是否是内陆经济体;社会政治因素则包括两经济体是否有相同语言、贸易壁垒水平、经济自由度、政治稳定程度、民主程度及其差异、邻近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数量及其差异。并且,通过对仅以经济地理因素和仅以社会政治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进行回归的拟合值的比较,以及对经济地理因素和社会政治因素对两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概率的局部效应的比较,结果表明社会政治因素对两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不容忽视,仅仅略小于经济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地理因素 社会政治因素
下载PDF
技术进步率差异下的中国制造业集聚——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1,24,共6页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区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得出新的产业流动均衡方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在技术进步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和贸易自由度如何影响产业份额并促进集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四大经济区...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区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得出新的产业流动均衡方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在技术进步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和贸易自由度如何影响产业份额并促进集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四大经济区域17个省份,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技术进步率、规模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范围更广;本地市场效应仅在个别行业内存在;当贸易成本较低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倾向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率 贸易自由度 规模经济 制造业集聚
下载PDF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被引量:37
14
作者 逄锦聚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共11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协同推进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协同推进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共同富裕;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协同推进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贡献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茂初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4-36,共3页
中国经济发展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为主,努力维护全球化等国际经济秩序,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发展红利,从而为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中国经济 全球化
下载PDF
天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创新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薄文广 徐玮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一基地三区"的新定位凸显了天津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新功能定位的核心,也是其它三个功能的立足点。在总结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成就及不足基础上,结合天津产业发展实际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一基地三区"的新定位凸显了天津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新功能定位的核心,也是其它三个功能的立足点。在总结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成就及不足基础上,结合天津产业发展实际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协京冀为首要、调结构为主线、扩开放为抓手、提链条为路径、造生态为支撑,创机制为保障等六条加快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内涵 先行先试 创新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荆克迪 刘宜卓 安虎森 《理论与现代化》 2021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中国共产党在区域经济百年实践过程中,将生产力均衡布局、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分工协作等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化,在生产力布局与调试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走向成熟,形成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新时期区... 中国共产党在区域经济百年实践过程中,将生产力均衡布局、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分工协作等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化,在生产力布局与调试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走向成熟,形成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新时期区域平衡充分发展新理论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和全面脱贫理论。在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要坚持党对区域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回应区域发展重大关切等成功经验,推动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理论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区域经济 百年实践
下载PDF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8
作者 逄锦聚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2期80-81,共2页
《资本论》问世150年来,经历了实践的风雨涤荡,经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或质疑,依然挡然屹立,放射着真理的光芒。《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可以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阐释它的当代价值,为集中起见,本文拟从... 《资本论》问世150年来,经历了实践的风雨涤荡,经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或质疑,依然挡然屹立,放射着真理的光芒。《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可以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阐释它的当代价值,为集中起见,本文拟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 鸿篇巨著 百科全书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理论体系 话语体系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以经济体制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举措
19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6,F0002,233,共13页
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很多方面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亟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鉴于高... 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很多方面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亟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鉴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未来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方面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金兴 包彤 曹亚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文章基于近年来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围绕三个重要争论进行了评述,即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陷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增速下滑、收敛乏力与增长分化是判定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标准,虽不无争议,总... 文章基于近年来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围绕三个重要争论进行了评述,即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陷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增速下滑、收敛乏力与增长分化是判定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标准,虽不无争议,总体而言,实证结果倾向于证实陷阱是存在的,教育、收入分配和制度是决定跨越还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三个根本因素。文章从这个三个角度对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判定标准 中国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