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微小转移的临床检测──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新指标
1
作者 赵洪 张琚 +1 位作者 于自然 冯剑利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如何准确地诊断前列腺癌的癌变程度.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在国际上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即用RT-PCR技术,在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mRNA,以监测前列腺癌细胞的微小转移。
关键词 前列腺癌 RT-PCR MRNA PSA 微小转移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2
作者 蔡宝立 黄今勇 《生物工程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11,共5页
阿特拉津(Atrazine)又称氯乙异丙嗪[2-氯-4(乙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商品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用于阔叶杂草和禾草的防除,如玉米、高梁、甘蔗和库区杂草等。阿特拉津虽然... 阿特拉津(Atrazine)又称氯乙异丙嗪[2-氯-4(乙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商品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用于阔叶杂草和禾草的防除,如玉米、高梁、甘蔗和库区杂草等。阿特拉津虽然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由于它被微生物矿化的过程十分缓慢,在土壤中的半存留期长达4—57周,所以在施用过这种除草剂的土壤中以及地下水和表面水中,其浓度远远超过3ppb的最大允许值,造成对环境的污染[1]。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使用了近40年,其在环境中的扩散引起广泛重视,因此研究这种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十分必要。虽然自1982年以来先后在诺卡氏菌属(Nocardia)[2,3]、红球菌属(Rhodococus)[4,5]、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6]、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7]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8,9]等多个细菌属中分离到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但直到90年代中期,对这一生物降解过程所涉及到的基因、酶和中间代谢物仍知之甚少。自1995年Wacket实验室从施用过阿特拉津的土壤中分离到假单胞菌ADP菌株以后[1],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特津 除草剂 生物降解 氯水解酶
下载PDF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剂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新女 王金环 +3 位作者 鲁格 祁建滨 冯学泉 刘宏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3-494,F003,共3页
目的 :研究卡氮芥 (BCNU) -聚乳酸缓释剂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BCNU -聚乳酸缓释膜片 (BCNU -PLA组 )及聚乳酸缓释膜片 (PLA组 )分别植入2组Wistar大鼠的额叶脑组织内 ,观察其对脑、心、肝、脾、肺、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BCNU -PL... 目的 :研究卡氮芥 (BCNU) -聚乳酸缓释剂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BCNU -聚乳酸缓释膜片 (BCNU -PLA组 )及聚乳酸缓释膜片 (PLA组 )分别植入2组Wistar大鼠的额叶脑组织内 ,观察其对脑、心、肝、脾、肺、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BCNU -PLA组缓释膜片植入后造成的局部脑水肿持续7d以上 ,术后14d仍有2只鼠轻度脑水肿 ,但与PLA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器官及血液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聚乳酸缓释膜片植入后 ,除早期手术造成的轻微脑水肿外 ,其他器官与系统无异常。结论 :BCNU -聚乳酸缓释剂安全、可靠 ,生物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剂 生物相容性 迟效制剂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用微生物法进行手性化合物立体选择性拆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金红 姚传义 +3 位作者 俞耀庭 何朝辉 杨先芹 杨文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41,46,共4页
用从生产手性药物工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的17株细菌,对布洛芬氯乙酯拆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LB培养基中,17株细菌分别在12~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解手性化合物的能力,其中有的还具有较强的立体选择性;17... 用从生产手性药物工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的17株细菌,对布洛芬氯乙酯拆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LB培养基中,17株细菌分别在12~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解手性化合物的能力,其中有的还具有较强的立体选择性;17株细菌中只有7株的脂肪酶活性较高,但脂肪酶活性与转化能力及立体选择性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化合物 拆分 微生物法 立体选择性 手性药物
下载PDF
大分子吸附树脂清除血清中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美丽 贾克培 +1 位作者 杨彦 郭贤权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吸附方法清除血液中病理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寻找安全有效的吸附剂。方法:从系列亲合吸附剂中筛选出对CIC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AA3吸附剂,测定了该AA3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平均孔径等参数,分析了...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吸附方法清除血液中病理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寻找安全有效的吸附剂。方法:从系列亲合吸附剂中筛选出对CIC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AA3吸附剂,测定了该AA3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平均孔径等参数,分析了吸附剂用量、吸附速率、温度和血中CIC浓度等条件对吸附率、吸附量的影响。结果:AA3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CIC的浓度,其吸附率可达40%以上,为治疗多种免疫复合物疾病开辟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免疫复合物 AA CIC 血清 治疗 实验研究 附方 途径 方法 目的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清除模拟中分子物质的研究
6
作者 王惠明 童明容 +1 位作者 陈长治 俞耀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采用模拟中分子物质——维生素B_(12)、细胞色素C和菊糖及不同的吸附剂(活性碳和合成树脂)进行了体外吸附实验。试图筛选出对于中分子量有毒物质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吸附树脂。并对中分子量物质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模拟中分子物质——维生素B_(12)、细胞色素C和菊糖及不同的吸附剂(活性碳和合成树脂)进行了体外吸附实验。试图筛选出对于中分子量有毒物质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吸附树脂。并对中分子量物质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树脂与被吸附物质极性相近时,树脂孔径大小是影响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当吸附剂孔径大于360(?)时,对分子量在1,000~10,000之间的非极性物质吸附3小时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其中以X-5型吸附树脂的吸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子 吸附 树脂 尿毒症
下载PDF
新生牛肝中低分子抑瘤物体内抑瘤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李霞 史文静 张金红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9,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柱分离分子量小于1.0 kD的新生牛肝提取液,得到9份样品.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基础上,选用体外抑瘤明显的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的〈5〉组分进行体内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肉瘤生长抑制实验.并从白细胞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 采用离子交换柱分离分子量小于1.0 kD的新生牛肝提取液,得到9份样品.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基础上,选用体外抑瘤明显的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的〈5〉组分进行体内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肉瘤生长抑制实验.并从白细胞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三个角度分析了低分子抑瘤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用斑点印记法,比较荷瘤前后重要脏器和肉瘤细胞内p27/k ip1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分子新生牛肝提取液和经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的〈5〉组分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肉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同时发现来源于新生牛肝中的低分子抑瘤物,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力,升高肉瘤细胞中的p27/k ip1蛋白表达水平的方式抑制肉瘤细胞的增殖,阻碍瘤细胞向正常组织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抑瘤物 S-180肉瘤 p27/kip1蛋白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金红 徐畅 +4 位作者 张凤川 张津辉 侯奕 朱毅宏 吴祖泽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9,共5页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在体外对肺巨细胞癌细胞 (PG)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HL-60 )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经 DBP处理过的 PG细胞 ,DNA断裂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出特异的断裂带 ;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 ,DBP能提高 PG细胞的凋亡率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在体外对肺巨细胞癌细胞 (PG)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HL-60 )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经 DBP处理过的 PG细胞 ,DNA断裂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出特异的断裂带 ;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 ,DBP能提高 PG细胞的凋亡率 ,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斑点杂交的结果显示 ,被 DBP处理过的 HL-60细胞中某些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 m RNA表达水平都有所下降 ,这提示 DBP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诱导机制 增殖抑制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桂兰 乔亚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 位作者 杨少辉 靳朝霞 李明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直接以农杆菌转化系统为平台 ,以栽培大豆 (GlycinemaxL )吉林 35、中黄 2 8、南农、铁丰 2 9、铁丰 30和开育 12的子叶节为外植体 ,用LBA4 4 0 4农杆菌 (含pPC KSA质粒 )研究了影响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之间转化... 直接以农杆菌转化系统为平台 ,以栽培大豆 (GlycinemaxL )吉林 35、中黄 2 8、南农、铁丰 2 9、铁丰 30和开育 12的子叶节为外植体 ,用LBA4 4 0 4农杆菌 (含pPC KSA质粒 )研究了影响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之间转化存在着差异 ,吉林 35转化率最高 ,平均转化率为 2 16 % ,单次最高转化率达 6 12 % ;中黄 2 8次之 ,平均转化率为1 9% ,单次最高转化率达 3 33% ;南农转化率为 1 0 5 % ;铁丰 2 9居第 4位 ,转化率为 0 95 % ;铁丰 30和开育 12无转化植株。用 4d苗龄的子叶节 ,农杆菌浸染 30min ,共培养 3d比较合适。萌发培养基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对转化率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对于吉林 35来说 ,大豆萌发培养基 (G)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 (Y)的最佳组配方式为G2 +Y1(转化率 6 12 % )和G1+Y2组合 (转化率 5 2 6 %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中 ,转化植株的筛选方式对转化率影响很大 ,筛选培养初期 ,采用比较低的筛选浓度 ,在继代培养过程中逐次提高筛选压力 ,可以获得较好的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癌农杆菌 子叶节 转化
下载PDF
小檗胺衍生物(EBB)体内抗肿瘤作用初探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金红 毛启龙 +1 位作者 许乃寒 陈家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3-246,共4页
以荷S180瘤小鼠为模型,初步探讨了EBB抗肿瘤的作用及其特点。实验结果发现,EBB具有明显的抗体内移植瘤作用,其特点是单独使用EBB具有与抗肿瘤药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相同水平的抑制效果和延长存活期的作用;而EBB分别与这两种药联合使... 以荷S180瘤小鼠为模型,初步探讨了EBB抗肿瘤的作用及其特点。实验结果发现,EBB具有明显的抗体内移植瘤作用,其特点是单独使用EBB具有与抗肿瘤药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相同水平的抑制效果和延长存活期的作用;而EBB分别与这两种药联合使用时,能使抑瘤能力有所增强并能提高生存质量。此外,EBB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抗癌药联合使用,都能逆转由于荷瘤造成的胸腺指数下降的现象;EBB与抗癌药联合使用也能使肿指数恢复基本正常;说明EBB在抑制体内肿瘤生长的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提示EBB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衍生物 抗肿瘤作用 胸腺指数 脾指数
下载PDF
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药筛选及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62
11
作者 赵连根 伍孝先 +3 位作者 陈玉玲 朱柞铭 刘福森 陈家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29-333,共5页
本实验筛选最强抑酶中药并观察最佳活血中药对肠及胰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应用体外筛选法观察了九味中药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各中药提取液按林启寿法进行制备,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根据张天民及蒋... 本实验筛选最强抑酶中药并观察最佳活血中药对肠及胰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应用体外筛选法观察了九味中药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各中药提取液按林启寿法进行制备,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根据张天民及蒋传葵法进行。活血化瘀最佳中药桃仁提取液(HHI-Ⅰ)对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依Leslie法实验,即电磁流量计法测肠血流,应用血氧计测定肠氧耗。进一步的实验中以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测定了HHI-Ⅰ对胰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并以组织测氧仪观察了胰组织氧分压变化。九味筛选的中药中元胡(Rhizoma Coridalis)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分别是大黄、栀子和黄芩、杭芍。犬动物实验结果表明HHI-Ⅰ能改善肠血液动力学,给药后20分钟肠血流增至225.0±68.51ml/min,与给药前(201.34±70.21ml/min)比较差别显著(P<0.05);给药后40及60分钟进一步增加,分别为245.40±82.78(P<0.05)和252.20±82.41ml/min(P<0.01)。给药后肠氧耗也明显增加,60分钟时达5.33±2.57ml/min,与给药前(2.72±1.09ml/min)比较差别显著(P<0.05)。HHI-Ⅰ还明显改善胰腺微循环及组织氧分压,微循环血流基础值为20.4±5.0ml/min/100g,给药后20分钟增至49.0±9.0ml/min/100g,与基础值比较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微循环 中医药疗法 中药药理学 元胡
下载PDF
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2
作者 周丽英 杨丽涛 郑坚瑜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5-331,共7页
低温寒害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分布的一种全球性的自然灾害 ,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的深入发展 ,已研究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 ,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各种抗寒功能基因 ,从而使植... 低温寒害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分布的一种全球性的自然灾害 ,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的深入发展 ,已研究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 ,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各种抗寒功能基因 ,从而使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广泛开展 ,以期最终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 ,增加农业产量。本文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方向、进展及成就 ,并提出了此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冻 冷驯化 分子机理 抗寒基因 基因工程 植物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TNF-α、IL-6表达及心室重构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涛 浦奎 +3 位作者 孔德领 程兆康 欧阳来良 李飞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5-588,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与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观察辛伐他汀对细胞因子以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心梗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4周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心功能指标;放...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与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观察辛伐他汀对细胞因子以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心梗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4周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心功能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处死动物计算心肌肥厚指数,心室切片染色后应用显微镜微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LVDd、LVDs显著降低(P<0.05),LVEF、LVFS显著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辛伐他汀组血清、心肌TNF-α、IL-6及血清PⅢNP含量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清TNF-α、IL-6及PⅢNP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非梗死区相比,辛伐他汀组非梗死区心肌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心脏相对质量明显增加(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心脏相对质量显著降低,梗死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低AMI后TNF-α、IL-6的表达,改善了心室重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伐他汀 大鼠 心肌梗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心室重构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Floral dip法在大豆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翠艳 丁东风 +8 位作者 于晓菊 阎瑞香 廖芳 赵磊 陈苗 李伟东 乔坤艳 刘菁 李明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首次运用floral dip法将植酸酶基因转化大豆品种冀豆12,获得遗传转化率1.18%~2.22%,证明该方法亦可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的浓度、转化液中农杆菌的浓度、不同农杆菌菌株对floral dip法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 首次运用floral dip法将植酸酶基因转化大豆品种冀豆12,获得遗传转化率1.18%~2.22%,证明该方法亦可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的浓度、转化液中农杆菌的浓度、不同农杆菌菌株对floral dip法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HA105菌株、菌浓度为OD_(600)=2.0、silwet L-77的浓度为0.05%条件下转化率最高。floral dip法在大豆遗传转化上的成功应用为扩展该方法的应用领域、简便有效地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RAL DIP 大豆 遗传转化 植酸酶基因
下载PDF
含DNA配体的VT吸附剂结构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彦 俞耀庭 +2 位作者 郭贤权 王铁丹 余毅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本文以异氰尿酸三烯丙酯 TAIC)为交联剂,醋酸乙烯酯(VAC)为单体合成的共聚物(VT),经皂化和活化后,固载上DNA,即得含DNA配体的VT吸附剂。测定了各产物的物理性能,表面形态,红外光谱和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大平均孔径,... 本文以异氰尿酸三烯丙酯 TAIC)为交联剂,醋酸乙烯酯(VAC)为单体合成的共聚物(VT),经皂化和活化后,固载上DNA,即得含DNA配体的VT吸附剂。测定了各产物的物理性能,表面形态,红外光谱和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大平均孔径,皂化后亲水性增强,随活化而使比表面积增大,孔分布趋于均匀,固载DNA的能力高,致使最后产物表面DNA覆盖致密程度高,考察其血液相容性良好,对血小板粘附率约为10%,对白细胞无破坏,每克吸附剂清除抗-DNA蛋白2小时可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VT DNA 血液 相容性 配体
下载PDF
固定化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Ⅱ)──氧化纤维素共价键联血红蛋白 被引量:7
16
作者 孔德领 贾永会 +2 位作者 俞耀庭 童明容 王子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584-1588,共5页
以纤维素为载体,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共价键联血红蛋白,制备氧载体.研究了氧化条件对血红蛋白固定量的影响.纤维素只有经过预氧化、碱处理和再氧化三步活化反应,才能使血红蛋白大量固定化,每克纤维素固定血红蛋白量达1.0g.氧载... 以纤维素为载体,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共价键联血红蛋白,制备氧载体.研究了氧化条件对血红蛋白固定量的影响.纤维素只有经过预氧化、碱处理和再氧化三步活化反应,才能使血红蛋白大量固定化,每克纤维素固定血红蛋白量达1.0g.氧载体稳定性好,血红蛋白不脱落.经铁氰化钾氧化,氧载体放氧效率为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载体 氧化纤维素 血红蛋白 固定化 人工鳃
下载PDF
黄瓜线粒体类质粒 pC1、 pC4在品种间的分布及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俊英 闻颖达 +3 位作者 付娟 白艳玲 张秀明 高才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在黄瓜(津研四号)线粒体中存在4种线粒体类质粒(pC1、pC2、pC3、pC4),对14个黄瓜品种的线粒体类质粒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津春二号、津春五号、津新密刺、津绿四号和津研四号5个品种中存在线粒体类质粒,...  在黄瓜(津研四号)线粒体中存在4种线粒体类质粒(pC1、pC2、pC3、pC4),对14个黄瓜品种的线粒体类质粒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津春二号、津春五号、津新密刺、津绿四号和津研四号5个品种中存在线粒体类质粒,其余9个品种无线粒体类质粒,类质粒的存在有一定随机性。不同品种中的同一种类质粒间具有同源性。pC4类质粒不仅与自身的核DNA同源,也与其他品种在核基因组有同源性,pC4同源序列在黄瓜核基因组中为多拷贝的,拷贝之间是不连续的。在丝瓜和西戎芦的核基因组中也有pC4的同源序列,因此,推测pC4可能在葫芦科分化的早期就已存在并整合于核中。某些品种缺乏类质粒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类质粒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线粒体类质粒 品种 同源性
下载PDF
小檗胺及其衍生物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金红 段江燕 +3 位作者 耿朝晖 陈家童 黄建英 李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83-485,共3页
观察小檗胺及其衍生物(B2、B4、BB、EBB)对培养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owesCell)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小檗胺(Bo)9.5μmol、B2:3.34μmol、B4:3.04μmol、BB:4.5μmol、EBB:1.5μmol。对3H-Td... 观察小檗胺及其衍生物(B2、B4、BB、EBB)对培养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owesCell)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小檗胺(Bo)9.5μmol、B2:3.34μmol、B4:3.04μmol、BB:4.5μmol、EBB:1.5μmol。对3H-TdR掺入和单细胞集落形成(克隆)以及脱氢酶活性同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特点是经化学修饰后的小梁胺的作用比母体小檗胺强;而4种衍生物中,EBB的抑制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 衍生物 黑色素瘤
下载PDF
聚乙烯醇凝胶固定化脲酶及载体生物相容性的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继伦 童明容 +5 位作者 陈长治 俞耀庭 施化莲 刘文革 武莉 王彭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本文以聚乙烯醇(PVA)凝胶为载体,用包埋法对脲酶进行了固定化,并与聚丙烯酰胺固定化脲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VA凝胶固定化脲酶具有较高的活力收率(79%)。其急性毒性及溶血试验合格,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 本文以聚乙烯醇(PVA)凝胶为载体,用包埋法对脲酶进行了固定化,并与聚丙烯酰胺固定化脲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VA凝胶固定化脲酶具有较高的活力收率(79%)。其急性毒性及溶血试验合格,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凝胶 固定化 脲酶 生物相容性 人工肾
下载PDF
小檗胺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金红 耿朝晖 +3 位作者 段江燕 陈家童 梁学 俞耀庭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的新型钙调蛋白(CaM)拮抗剂—小檗胺(B0)及三种衍生物EBB、B4、B2)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曲线、单细胞克隆、3H-TdR掺入、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小檗胺类化合物作用HeLa细胞后,...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的新型钙调蛋白(CaM)拮抗剂—小檗胺(B0)及三种衍生物EBB、B4、B2)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曲线、单细胞克隆、3H-TdR掺入、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小檗胺类化合物作用HeLa细胞后,细胞内CaM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四种小檗胺类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B012.5μmol/L、B22.1μmol/L、B42.6μmol/L、EBB1.6μmol/L;其中EBB的效果最强,另外还发现小檗胺类化合物作用HeLa细胞后,细胞内CaM水平比对照组细胞内CaM水平有明显降低,且衍生物下降的程度高于小檗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 衍生物 HELA细胞 增殖 宫颈癌 细胞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