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具理性、社会认同与群体愤怒——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浩 薛婷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集体行动现象一直备受社会科学共同体关注。20世纪早期,社会心理学曾是集体行动研究界的主导视角,后逐渐转至社会学与政治学视角。最近20多年,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始复苏,进入研究复兴期。社会心理学家先后确认工具理性、社会认同和群体愤... 集体行动现象一直备受社会科学共同体关注。20世纪早期,社会心理学曾是集体行动研究界的主导视角,后逐渐转至社会学与政治学视角。最近20多年,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始复苏,进入研究复兴期。社会心理学家先后确认工具理性、社会认同和群体愤怒这三种影响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主要前因变量,并分别建构了包含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路径、包含工具理性和社会认同路径,以及包含社会认同、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路径的三种重要集体行动参与模型。未来的集体行动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重视行动情境类型、个体心理特征和除愤怒之外的群体情绪在集体行动参与中的作用,考察理想信念等潜在新前因变量的可能地位,加强与群际关系、歧视动机等其它经典研究领域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工具理性 社会认同 群体愤怒 群体情绪
下载PDF
医患社会心态建设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被引量:34
2
作者 吕小康 朱振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医患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内社会中多数成员或较大比例的社会成员所普遍共享的关于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情绪情感、态度立场和价值观念,它包含为人际心态、群际心态和文化心态三大层面。医患社会心态形成机制的研究重点在于说明关于医患... 医患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内社会中多数成员或较大比例的社会成员所普遍共享的关于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情绪情感、态度立场和价值观念,它包含为人际心态、群际心态和文化心态三大层面。医患社会心态形成机制的研究重点在于说明关于医患关系的认知、情绪和信念如何从人际心态到群际心态到文化心态的转变过程,以及反过来关于医患关系的文化心态如何具体地作用于群际心态和人际心态的影响过程。建设良性医患社会心态的具体策略从三大层面进行:人际层面需提升医患直接沟通时的技巧与策略,群际层次需改进医患群体的互动模式、建设医患共同体,文化层面需培育医学理念、重建医学话语、重塑媒介形象并改进医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信任 社会心态 社会信任 群际心理
下载PDF
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乐国安 赖凯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互联网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心理行为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为研究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社会科学的大浪潮中也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互联网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心理行为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为研究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社会科学的大浪潮中也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情绪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行为金融学、健康心理学、政治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催生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已围绕微博情绪问题,并结合股市预测、社会风险感知、精英与大众关系、地区民族主义等诸多具有重要社会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关于网络大数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未来的研究者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一新兴研究范式,并且充分发挥该范式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为解决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现实社会问题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心理信息学 微博 情绪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乐国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它应当可以成为建构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
下载PDF
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乐国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9-25,共7页
图式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认知有4个方面的功能: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整合功能,理解功能和计划功能。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引进图式概念,用"人的图式"解释人格,用"自我图式"解释... 图式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认知有4个方面的功能: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整合功能,理解功能和计划功能。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引进图式概念,用"人的图式"解释人格,用"自我图式"解释自我概念,用"群体图式"解释刻板印象,对产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也通过图式概念有了新的阐述。从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合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与传统社会心理学单纯研究个体、群体的外部行为方式来预测心理现象的方法相比,图式加工的观点深入到人类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了个体或群体根据已有知识来解释外界新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心理地图
下载PDF
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转向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兴川 徐家华 乐国安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教育社会心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还缺乏严密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合理的逻辑起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互动"的社会行为,研究对象不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增加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也不... 教育社会心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还缺乏严密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合理的逻辑起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互动"的社会行为,研究对象不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增加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也不是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沿袭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应是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主要是研究在学校情境下,学生和教师在团体中进行互动的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心理学 研究对象 学校情境 互动 社会行为
下载PDF
建设“力”“美”兼具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4期193-199,共7页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特色是“精小慎微”,力图以精致的方法获得小范围内的准确结论,以提升学科内在美感为基本旨趣,但由此也丧失了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理论想象力和实践影响力,造成社会心理学界在公共政策和社会生活中的集体性失语。这是中国...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特色是“精小慎微”,力图以精致的方法获得小范围内的准确结论,以提升学科内在美感为基本旨趣,但由此也丧失了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理论想象力和实践影响力,造成社会心理学界在公共政策和社会生活中的集体性失语。这是中国社会心理学取得更大发展的真正危机。以成为一门政策科学为导向,深度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助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可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行路径,使得学科发展获得现实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助推剂,成为一门兼具“力”与“美”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从而增加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解释力和政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 政策科学 心理学危机 范式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与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双重探索:评《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 被引量:4
8
作者 吕小康 《心理研究》 2020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是国内学者在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及其对应的心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进行双重探索的代表性成果。书中明确指出心理建设不是“治病救人”,应进一步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来... 《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是国内学者在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及其对应的心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进行双重探索的代表性成果。书中明确指出心理建设不是“治病救人”,应进一步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来理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本质目的,从而纠正把社会心理治理理解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简单化发展取向。这对今后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具有指向性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 政策科学
下载PDF
社会心理学应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9
作者 乐国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B06期68-70,共3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号召。这在中国的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任何一个社会.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都会出现原有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约束力减弱的状态.不同阶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号召。这在中国的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任何一个社会.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都会出现原有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约束力减弱的状态.不同阶层、群体乃至个体的利益追求都在充分显示,各种社会矛盾都会充分表现并交织在一起。可以说.这是社会能否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当今及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必要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心理学 应当 快速发展时期 经济社会 社会成员 社会规范 利益追求
下载PDF
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构想 被引量:51
10
作者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6-1030,共5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准确的名称应是公共心理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共同体认同建构这三大模块,其主要功能分别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提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准确的名称应是公共心理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共同体认同建构这三大模块,其主要功能分别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提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及塑造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化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今后应进一步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定位,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学科,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亟需的科研与实务人才,创新社会心理服务的供给方式,联合政府、高校、社区和第三方部门等多元力量,建设能够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化、多类型、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心态 共同体认同
原文传递
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研究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1
作者 乐国安 纪海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
下载PDF
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管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115,共6页
当我国社会的污名问题日益突显,不但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恶化人际关系,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目前,污名研究正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探讨在两种不同取向的研究中污名产生来... 当我国社会的污名问题日益突显,不但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恶化人际关系,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目前,污名研究正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探讨在两种不同取向的研究中污名产生来源、分类维度和理论阐释的问题。此外,通过对目前社会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对这一问题的共同探索的梳理后提出了我国污名研究的未来走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名 污名化 社会学 心理学
下载PDF
文化与心理学的相互作用关系探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纪海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领域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过程影响文化,文化影响心理过程。个体的思想与行为随着它们在时间中的展现影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的文化规范与习俗等反过来又影响...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领域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过程影响文化,文化影响心理过程。个体的思想与行为随着它们在时间中的展现影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的文化规范与习俗等反过来又影响个体将来的思想与行为。在进化过程、认知需要、人际交流、注意、知觉、思维、归因、人格建构、对所在社会环境的态度等方面的大量研究,都支持了这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心理学 心理过程
下载PDF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10期582-582,共1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并迅速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的积极响应。但从实际落实情况看,多数地区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并迅速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的积极响应。但从实际落实情况看,多数地区建设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际上是之前已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代名词,“换汤不换药”,将两者等同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体系 社会心理 社会心态 心理健康 代名词
下载PDF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特征与功能定位:基于试点地区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小康 姜浩 《城市观察》 2023年第5期135-150,164,共17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我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32个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地区政策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政策特征和功能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试点地区普遍以落实“治理...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我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32个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地区政策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政策特征和功能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试点地区普遍以落实“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指导思想,通过打造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分类分群提供层级心理健康服务,组建专职、兼职、志愿者三大服务群体的方式,努力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从而体现出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强化社会治理的协作功能、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保障功能、推动政策目标实现的行政功能的三重治理期待。这为了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提供了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政策文本 心理健康服务 社会治理 健康治理
下载PDF
公共突发事件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笔会) 被引量:27
16
作者 许燕 伍麟 +8 位作者 孙时进 吕小康 辛自强 钟年 彭凯平 周明洁 栾胜华 郭永玉 王俊秀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31,共31页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更是一种社会治理体系。心理学研究成果既可以直接为民众提供心理服务,提高民众幸福感和积极心态,也可以为风险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更是一种社会治理体系。心理学研究成果既可以直接为民众提供心理服务,提高民众幸福感和积极心态,也可以为风险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辅助民众和政府部门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凸显了民众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与认同。随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新格局的显现,心理学各种功能将会充分展现于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后疫情时代将会整合资源发挥其完整功效,深度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更多的专业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突发事件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建设面向新时代的心理学数据分析入门课程体系
17
作者 吕小康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5期259-260,共2页
我目前的主要兴趣点在于入门阶段的心理统计教育与应用。在当下的心理学人才教育模式下,本科阶段的心理学数据分析类课程基本由三大类完成:一是基础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是专门的心理统计学,三是与心理统计学相匹配的计算机统计软件操... 我目前的主要兴趣点在于入门阶段的心理统计教育与应用。在当下的心理学人才教育模式下,本科阶段的心理学数据分析类课程基本由三大类完成:一是基础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是专门的心理统计学,三是与心理统计学相匹配的计算机统计软件操作(主流是SPSS);在研究生阶段,随着学科分工的精细化,会有更多元的选择。实际操作中,部分本科院校没有设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生通常在心理统计学课程中完成对基础概率论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然后再开始学习相关的SPSS软件操作。基本上而言,本科阶段的数据分析课程可能就等价于心理统计学课程,而心理统计学的软件操作课程,在一开始又几乎等价于SPSS操作课程。我认为这一现状可能并不是最合理的,这对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灵活和面向新时代的数据分析思维并不是最有利的。以下是具体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心理学 课程体系 数理统计 SPSS软件 本科院校 教育模式 统计软件 统计学
下载PDF
何以“治心”--兼论心理学如何服务社会治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汪新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79,共9页
“治心”泛指利用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与技术进行国家治理,尤其是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素来重视通过心态秩序的建设促进社会秩序的完善,以使社会不断臻于善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提出,则为心理学入场社会治理提供了战略机... “治心”泛指利用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与技术进行国家治理,尤其是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素来重视通过心态秩序的建设促进社会秩序的完善,以使社会不断臻于善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提出,则为心理学入场社会治理提供了战略机遇。通过强调心理学的治理功能而不断拓展心理学的学科边界,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主要方向凝聚学科力量进行治理专题研究,充分利用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的办学空间为社会心理服务和社会治理培养更多人才,多举措创建心理学服务社会治理的便利条件与友好氛围,可更好地促进心理学服务社会治理展开“治心”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心 心态秩序 社会治理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下载PDF
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 被引量:114
19
作者 姚琦 马华维 +1 位作者 阎欢 陈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47-1659,共13页
以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Facebook为例,以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为着眼点,从个体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四个方面,梳理国外心理学领域有关社交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后研究可以在社交... 以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Facebook为例,以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为着眼点,从个体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四个方面,梳理国外心理学领域有关社交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后研究可以在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测量、样本代表性、线上和线下社交网络的交互作用、具体人格特质变量的预测作用以及对社交网络功能的动态考察等方面推进已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动机 用户 个体行为 FACEBOOK
下载PDF
心理信息学: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心理学新发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薛婷 陈浩 +2 位作者 赖凯声 董颖红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在见证了社会计算与计算社会科学的勃兴之后,心理学和信息科学在网络信息时代相遇,催生出心理信息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旨在利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通过开展网络调查和实验、开发和利用移动设备、建立数据库和分类体系、使用... 在见证了社会计算与计算社会科学的勃兴之后,心理学和信息科学在网络信息时代相遇,催生出心理信息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旨在利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通过开展网络调查和实验、开发和利用移动设备、建立数据库和分类体系、使用开源软件和数据挖掘技术等,获取、整理和分析心理学研究资料。其对大规模复杂数据的掌控能力,使心理学家可以从新的高度和视野,针对现实和虚拟网络中的个体与群体心理现象展开研究,重新检视已有理论假设并探索新发现。但是,心理信息学在展现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在技术和研究设计、伦理和研究规范、研究重心与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信息学 心理学 信息科学 计算机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