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工具理性、社会认同与群体愤怒——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
陈浩
薛婷
乐国安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8
|
|
2
|
医患社会心态建设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
吕小康
朱振达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4
|
|
3
|
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 |
乐国安
赖凯声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6 |
24
|
|
4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
乐国安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5
|
|
5
|
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
乐国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0
|
|
6
|
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转向 |
宋兴川
徐家华
乐国安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0 |
1
|
|
7
|
建设“力”“美”兼具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 |
吕小康
汪新建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0 |
10
|
|
8
|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与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双重探索:评《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 |
吕小康
|
《心理研究》
|
2020 |
4
|
|
9
|
社会心理学应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
乐国安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
2011 |
0 |
|
10
|
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构想 |
吕小康
汪新建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1
|
|
11
|
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研究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
乐国安
纪海英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2
|
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 |
管健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8
|
|
13
|
文化与心理学的相互作用关系探析 |
纪海英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4
|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
吕小康
汪新建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8 |
24
|
|
15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特征与功能定位:基于试点地区政策文本的分析 |
吕小康
姜浩
|
《城市观察》
|
2023 |
1
|
|
16
|
公共突发事件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笔会) |
许燕
伍麟
孙时进
吕小康
辛自强
钟年
彭凯平
周明洁
栾胜华
郭永玉
王俊秀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20 |
27
|
|
17
|
建设面向新时代的心理学数据分析入门课程体系 |
吕小康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9 |
0 |
|
18
|
何以“治心”--兼论心理学如何服务社会治理 |
汪新建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19
|
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 |
姚琦
马华维
阎欢
陈琦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14
|
|
20
|
心理信息学: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心理学新发展 |
薛婷
陈浩
赖凯声
董颖红
乐国安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