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宁 郭爽 +2 位作者 徐召 李昂 胡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5-267,共3页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了这方面的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 开放共享 药物化学生物学
下载PDF
过表达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卫峰 张春泽 +3 位作者 张庆怀 孙静 苏延军 张伟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包装慢病毒并感染人结直肠癌SW680、SW620细胞以构建过表达VASH1的细胞系,以未经感染的细胞为对照;qPCR实验和WB实验检测VASH1的过表... 目的:探讨过表达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包装慢病毒并感染人结直肠癌SW680、SW620细胞以构建过表达VASH1的细胞系,以未经感染的细胞为对照;qPCR实验和WB实验检测VASH1的过表达效果,小管形成实验、CCK-8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VASH1在体外对细胞的微血管形成、增殖、克隆形成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NOD-SCID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过表达VASH1对SW620细胞移植瘤的体内生长和肺转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VASH1的SW480和SW620细胞。体外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VASH1的结直肠癌细胞的微血管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体内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VASH1的SW620细胞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肺转移能力也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过表达VASH1能够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 微血管形成 增殖 转移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质谱实验室建设与开放使用管理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倩倩 胡宁 +1 位作者 孙经纬 刘宁 《实验室科学》 2022年第5期191-194,197,共5页
质谱仪具有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运行环境严格、要求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程度高等特点。如何保证此类设备平稳高效的运行,如何进一步做好开放使用管理使其在教学、科研、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面临的长久课题。从科... 质谱仪具有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运行环境严格、要求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程度高等特点。如何保证此类设备平稳高效的运行,如何进一步做好开放使用管理使其在教学、科研、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面临的长久课题。从科学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使用制度规范流程化,专人负责分级开放等几个方面介绍质谱室运行五年来的管理经验,以为更多质谱类实验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仪 实验室建设 流程化管理 分级开放共享
下载PDF
光镊与DNA纳米技术在膜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林小娜 石丽君 +4 位作者 叶杨 王云云 马璐 杨洋 边鑫 《自然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5-53,共9页
生物膜是生命活动中信号传导和物质运输的平台。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为膜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与分裂、囊泡形成与分泌,以及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等膜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例如,单分子光镊力谱方法通过精准、定量地检测蛋白与膜的... 生物膜是生命活动中信号传导和物质运输的平台。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为膜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与分裂、囊泡形成与分泌,以及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等膜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例如,单分子光镊力谱方法通过精准、定量地检测蛋白与膜的相互作用,为在时空维度上理解这一生物过程的复杂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此外,DNA纳米技术通过构建纳米尺度可编程的自组装结构,提供了可精确修饰与功能化的分子器件。经过疏水修饰的核酸纳米器件可以作用于磷脂膜或生物膜,进而对膜进行表面改性、诱导形变、控制理化参数以及跨膜通信等调控操作。该领域的进步将为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分泌囊泡的分析检测、人工脂质体的制备优化、新型分子载具开发以及新型药物开发提供特色的工具手段,并构建新颖的体系平台助力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分子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镊 DNA纳米技术 生物膜 脂质体 膜蛋白
下载PDF
交叉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5
作者 周兴龙 杨晓峰 刘遵峰 《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新药研发关系人民健康,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随之而兴起的以药学、生物学、化学和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药物化学生物学是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激发了创新活力,探索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产生出... 新药研发关系人民健康,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随之而兴起的以药学、生物学、化学和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药物化学生物学是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激发了创新活力,探索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产生出了众多科研成果。同时,多学科实验室的交叉整合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化学、生物学、药学等交叉学科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安全特点,并结合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运行管理经验,探究建立交叉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开拓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实验室安全 管理模式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的微生物合成与降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存江 耿伟涛 王淑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3,共3页
完成了门多萨假单胞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正在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优势小基因组菌株;另外,基于ISO14852的检测方法提出了环境降解参数(EdK)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基因组 门多萨假单胞菌 解淀粉芽胞杆菌 聚羟基脂肪酸酯 Γ-聚谷氨酸 褐藻寡糖
下载PDF
L-半胱氨酸法制备银纳米线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苗智颖 秦霞 +1 位作者 邵学广 陈强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2-347,共6页
为了加快银纳米线材料的合成速度,在制备过程中利用L-半胱氨酸作为反应过程中形成Ag2S胶体的硫源,将合成银纳米线的前驱体硝酸银的浓度提高到了1 mol/L,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银纳米线材料进行了表征... 为了加快银纳米线材料的合成速度,在制备过程中利用L-半胱氨酸作为反应过程中形成Ag2S胶体的硫源,将合成银纳米线的前驱体硝酸银的浓度提高到了1 mol/L,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银纳米线材料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银纳米线修饰的铂电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体系中硝酸的浓度,提高银纳米线的产量,使得银纳米线的合成时间降低到20 min;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银纳米线材料具备良好的电子传递能力、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电化学性能,利用这些特点有望改善无酶传感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L-半胱氨酸 电化学性能 无酶传感器
原文传递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辑简介
8
作者 陈佺 刘林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41-1044,共4页
南开大学生物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自豪的传统,是南开大学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 1920年,自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钟心煊教授开始在南开开设生物学课程. 1922年,南开大学生物学系正式建立,应尚德教授、李继侗教授、熊大仕教授先后任系主... 南开大学生物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自豪的传统,是南开大学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 1920年,自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钟心煊教授开始在南开开设生物学课程. 1922年,南开大学生物学系正式建立,应尚德教授、李继侗教授、熊大仕教授先后任系主任. 1937年,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 1946 年, 南开大学回津复校, 重建生物系. 1950 年, 中法大学生物系并入南开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疏水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乙醇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9
作者 苗智颖 念陈 +1 位作者 邵学广 陈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MWCNTs-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乙醇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为0.02 mmol/L,线性范围为0.25 mmol/L^3.00 mmol/L,灵敏度为0.923 32μA/(mmo...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MWCNTs-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乙醇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为0.02 mmol/L,线性范围为0.25 mmol/L^3.00 mmol/L,灵敏度为0.923 32μA/(mmol/L),并且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乙醇 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和MEK1/2抑制剂药物组合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潇潇 刘力沛 +3 位作者 孙蕾 李小菊 段亚君 陈元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3-768,共6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及MEK1/2抑制剂U0126药物组合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药物组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喂养...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及MEK1/2抑制剂U0126药物组合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药物组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喂养的对照组、吡格列酮喂药组和U0126与吡格列酮组合喂药3组。药物处理16周之后,将小鼠安乐死,收集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剥离小鼠全主动脉并制备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斑块大小;小鼠肝脏组织冰冻切片后油红O染色,提取肝脏组织中的脂类,定量检测TG含量。结果药物处理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同时血清脂质水平和肝脏TG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吡格列酮抑制雄性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吡格列酮与U0126组合喂药则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吡格列酮与U0126药物组合增加斑块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结论吡格列酮和U0126药物组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不引起肝损伤及肝脏脂肪性病变等副作用。我们的结果揭示了一种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 动脉粥样硬化 甘油三酯
下载PDF
纳米药物与纳米医学
11
作者 薛雪 王冉 梁兴杰 《科学》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纳米技术在食品、医学、环境、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均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有着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热效应,适用于药物传递、医学成像等领域。在药物研究领域,纳米技术的引入催生出纳米药物的诞生。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荧光成像 多模态影像 多功能肿瘤治疗
下载PDF
Mass Spectrometry-based Deep Coverage Proteome:Evaluation of Cellular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12
作者 XU Xia QIN Weida +3 位作者 LI Ruomeng WANG Qianqian LIU Ning LI Gongyu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7,共10页
The current stud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four different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based on urea,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anionic surfactants(BT),and 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aiming to optimize the sample pre... The current stud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four different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based on urea,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anionic surfactants(BT),and 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aiming to optimize the sample preparation workflow for 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Using HeLa cells as an example,we found that the method employing the mass spectrometry-compatible surfactant BT reagen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total time consumed for protein extraction and minimizes protein losses during the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ss.Further integrating the four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we identified over 7000 proteins from HeLa cells without relying on pre-fractionation techniques,and 2990 of them were quantified using label-free quantification.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BT and SDS methods demonstrate higher efficiency in extracting membrane proteins,while the Urea and Trizol methods are more effective in extracting proteins from nuclear and cytoplasmic fractions.In summary,this study provides a novel solution for deep proteome coverage,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cellular protein extraction,by integrating mass spectrometry-compatible surfactants with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protein identification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ANT Protein extraction PROTEOMICS Mass spectrometry
下载PDF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快速检测沙拉沙星残留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宋佩 孟萌 +6 位作者 Sergei A Eremin 张太昌 田溪 薛虎寅 张昱 尹永梅 郗日沫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7-1251,共5页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沙拉沙星合成荧光标记物,采用薄层色谱法提纯,优化了反应时间、标记物和抗体的工作浓度,建立了沙拉沙星的快速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本方法测定沙拉沙星在缓冲液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3.2μg/L;检...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沙拉沙星合成荧光标记物,采用薄层色谱法提纯,优化了反应时间、标记物和抗体的工作浓度,建立了沙拉沙星的快速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本方法测定沙拉沙星在缓冲液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3.2μg/L;检测范围为5.7~327μg/L,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80μg/kg)的要求。本研究考察了FPIA测定沙拉沙星的动力学过程及对其它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加替沙星及氧氟沙星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3%,1.8%,1.7%和0.7%。在牛奶和猪尿中沙拉沙星的回收率分别在71%~94%和74%~102%之间。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整个检测过程只需5 min、而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中沙拉沙星残留的快速筛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 沙拉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 荧光标记
下载PDF
基于水杨醛席夫碱锌配合物交联稳定化荧光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的荧光响应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强芳 吴映红 +1 位作者 蔡志健 谢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1-709,共9页
以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DMAT)为链转移剂、2-羟基-5-乙烯基苯甲醛(HVB)为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合成结构明确、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水杨醛聚合物(PHVB)。将PHVB... 以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DMAT)为链转移剂、2-羟基-5-乙烯基苯甲醛(HVB)为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合成结构明确、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水杨醛聚合物(PHVB)。将PHVB直接地与单端胺基功能化聚乙二醇(m PEG-NH2)按n(—NH2group)/n(—CHO group)=0.50投料进行醛-胺缩合反应,获得接枝率为50%的两亲性接枝水杨醛席夫碱聚合物PHVB-graft-PEG。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合成的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了确证。将PHVB-graft-PEG直接地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自组装形成以聚乙烯水杨醛席夫碱为核、聚乙二醇为壳的胶束,然后以所得胶束为微反应器,与Zn(OAc)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外壳为可溶性链段PEG,内核为发光水杨醛席夫碱锌配合物的PHVB-graft-PEG/Zn^(2+)交联稳定化胶束。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FLL)、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对胶束的交联稳定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交联稳定化后,PHVB-graft-PEG/Zn^(2+)胶束在干燥后仍可在水和常见有机溶剂中再分散形成粒径大小约为100 nm、在约460 nm处发射出蓝光荧光的纳米粒子,并且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在水溶液中对Cu^(2+)离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其荧光淬灭率与Cu^(2+)离子浓度(0~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下限至0.5μmol/L,而其它共存离子如Cd^(2+)、Mg^(2+)、Ni^(2+)、Pb^(2+)、Ca^(2+)、Hg^(2+)、Al3+、Mn^(2+)等对Cu^(2+)离子的荧光响应性没有干扰,即可实现对Cu^(2+)离子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醛-胺缩合反应 水杨醛席夫碱聚合物/Zn2+配合物 荧光胶束 离子配位交联 铜离子荧光识别
下载PDF
皮蛋蛋白水提物在肠道系统中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燕 徐明生 +5 位作者 姚瑶 李建科 王淑珍 汪雄 王小强 涂勇刚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5,共10页
皮蛋是我国独创的一种传统大宗蛋制品,也是一种良好的“清热去火”食品。以“去大肠火”为导向,运用TNF-α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和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考察皮蛋蛋白水提物的体内、外抗肠炎活性。结果表明:皮蛋蛋白水提物(5... 皮蛋是我国独创的一种传统大宗蛋制品,也是一种良好的“清热去火”食品。以“去大肠火”为导向,运用TNF-α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和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考察皮蛋蛋白水提物的体内、外抗肠炎活性。结果表明:皮蛋蛋白水提物(5和10mg/mL)显著抑制Caco-2细胞IL-8的分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8、TNF-α、IL-6和IL-1β基因的表达,并上调抗炎因子IL-10基因的表达。皮蛋蛋白水提物(150或300mg/kgBW)可以有效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重减轻和炎症临床症状,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并下调结肠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FN-γ、MCP-1和IL-17A基因的表达。体内、外试验结果说明皮蛋蛋白水提物具有抗肠炎活性,可有效保护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水提物 抗炎 CACO-2细胞 结肠炎
下载PDF
食物中维生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太昌 孟萌 +5 位作者 宋佩 田溪 薛虎寅 张昱 尹永梅 郗日沫 《生物技术进展》 201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现存的维生素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亟需找到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标准测定方法,便于实际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物中维生素的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微生物法、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等,介绍了... 现存的维生素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亟需找到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标准测定方法,便于实际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物中维生素的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微生物法、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等,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特点,并分析了目前维生素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维生素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分析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银镜增强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血清尿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翠翠 于晓明 +1 位作者 蔡文生 邵学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47-1952,共6页
针对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技术灵敏度低或检出限高的缺点,采用银镜作为吸附基底以改善其灵敏度.银镜的强反射能力不仅能够降低光谱的背景干扰,还能增强光谱的响应信号.研究了NIRDRS技术结合银镜基质用于快速定量分析血清尿素含量的... 针对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技术灵敏度低或检出限高的缺点,采用银镜作为吸附基底以改善其灵敏度.银镜的强反射能力不仅能够降低光谱的背景干扰,还能增强光谱的响应信号.研究了NIRDRS技术结合银镜基质用于快速定量分析血清尿素含量的可行性.直接采集富集了血清的银镜基质的NIRDRS光谱,结合光谱预处理和变量选择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快速预测.结果表明,采用银镜基质结合NIRDRS技术可以准确地测定含量为2.8~26.1 mmol/L的血清尿素,预测值与参考值的相关系数(R2p)为0.9823,样品回收率为86.0%~117.0%,且预测得到的最大误差值低至1.4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血清尿素 定量测定 银镜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设计的复方赶黄草颗粒的制剂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庆新 廖承美 +3 位作者 马芳 姜民 阎姝 白钢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6,711,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确定复方赶黄草颗粒中两味中药延胡索和虎杖的提取工艺,在保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和虎杖苷的提取率前提下,改善颗粒的溶解性和病人的顺应性。在对乙醇浓度、药材与溶剂提取比例、提取时间、... 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确定复方赶黄草颗粒中两味中药延胡索和虎杖的提取工艺,在保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和虎杖苷的提取率前提下,改善颗粒的溶解性和病人的顺应性。在对乙醇浓度、药材与溶剂提取比例、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到延胡索乙素和虎杖苷提取率的响应面数学模型,预测并验证了工艺参数。通过RSM优化的方法可以得到延胡索和虎杖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83%,药材-溶剂比例1∶9,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延胡索乙素提取率为(7.59±0.72)%,虎杖苷提取率为(5.75±0.78)%,能够满足颗粒剂的制剂需要。结论:响应面设计可以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为复方赶黄草颗粒的增效减毒和制剂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复方赶黄草颗粒 响应面设计 Box-Behnken试验 提取效率
下载PDF
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曦 刘遵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探讨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治疗AMD的黄酮类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黄酮型、黄酮醇型、黄烷酮型、异黄酮型、查尔酮型、黄烷醇型、花色素型等7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或其糖苷... 目的:探讨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治疗AMD的黄酮类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黄酮型、黄酮醇型、黄烷酮型、异黄酮型、查尔酮型、黄烷醇型、花色素型等7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或其糖苷在防治AMD研究中的相关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可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JAK2/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IF-1α/VEGF/VEGFR2)等多种信号通路,来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VEGF等多种细胞因子或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炎、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从而对AMD起到防治作用。但目前对治疗AMD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大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仅有少数应用于临床;将来应从改善该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寻找合适的糖配体或开发新型眼内给药剂型等方面进行开发及结构优化,以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眼科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Streptomyces albulus NK49合成ε-聚赖氨酸及其产物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伟涛 谷燕燕 +5 位作者 谢晨庚 王晓萌 杨超 徐道情 宋存江 王淑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4,共7页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通过细胞、菌落形态特征研究、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命名为小白色链霉菌NK49(StreptomycesalbulusNK49).利用摇瓶培养72h后检测到ε-聚赖氨酸产量达0...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通过细胞、菌落形态特征研究、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命名为小白色链霉菌NK49(StreptomycesalbulusNK49).利用摇瓶培养72h后检测到ε-聚赖氨酸产量达0.74g/L.通过1HNMR、13CNMR和MALDI—TOF—MS对ε-聚赖氨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小白色链霉菌NK49所合成的ε-聚赖氨酸的聚合度为21~34,聚合度28~31的£聚赖氨酸为主要组分.该聚合度与已报道的微生物产ε-聚赖氨酸的聚合度不同,具有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NK49 Ε-聚赖氨酸 聚合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