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6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点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南开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丁军教授访谈
1
作者 丁军 王承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共3页
王承就(以下简称王):丁老师。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减、乘、除’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经验体会论文荻天津市2007年优秀思政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2007年教育部社科司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经验介绍。... 王承就(以下简称王):丁老师。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减、乘、除’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经验体会论文荻天津市2007年优秀思政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2007年教育部社科司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经验介绍。用“加、减、乘、除”来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确实富有创见,您能否介绍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科点建设 学科带头人 课程建设 南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南开大学公共课改革方案)
2
作者 王元明 《现代哲学》 1985年第0期83-85,共3页
为了克服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内容重复,知识陈旧的缺点,使哲学面向现代化,我们拟定了一个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的初步设想,并由部分教师试行。这个方案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第一章哲学与现代化一、哲学... 为了克服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内容重复,知识陈旧的缺点,使哲学面向现代化,我们拟定了一个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的初步设想,并由部分教师试行。这个方案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第一章哲学与现代化一、哲学的产生与哲学的二重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时代精神 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发展 实用主义 哲学对象 改革方案 面向现代化 公共课
下载PDF
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研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静教授访谈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静 陈红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8期3-5,共3页
学者创新研究的敏锐源自于学养。学养是学者知识、修养和技能的综合体,必须历经不断积累、深入观察、缜密思考且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方能形成。只有深厚积淀而成的学养,才能发现问题,取舍材料,悟出他人未识的意义,形成独到的观点。我想,这... 学者创新研究的敏锐源自于学养。学养是学者知识、修养和技能的综合体,必须历经不断积累、深入观察、缜密思考且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方能形成。只有深厚积淀而成的学养,才能发现问题,取舍材料,悟出他人未识的意义,形成独到的观点。我想,这应是每个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共识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博士生导师 基础性研究 南开大学 张静 科学研究者 创新研究 学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否存在双重路径?--对艾伦·布坎南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的反思
4
作者 王新生 刘盛威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共11页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的。首先,其双重建构存在着两条路径之间的对抗。其次,其外在建构忽略了法权批判的可能性。最后,其内在建构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布坎南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双重路径的设想没有合理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仍然可以提出一种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双重路径--低阶批判与高阶批判。这样理解的“双重路径”,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内在构成,将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当代建构提供真正合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坎南 马克思 正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以《哥达纲领批判》为文本的政治哲学分析
5
作者 寇清杰 肖影慧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观 《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主义 分配正义 历史主义
下载PDF
平台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审视——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为线索
6
作者 冯明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数字平台时代出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于资本增殖中无度盘剥自然的基本逻辑,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持续在场。在延续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的同时,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由于先进数字平台的技术加持,在促... 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数字平台时代出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于资本增殖中无度盘剥自然的基本逻辑,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持续在场。在延续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的同时,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由于先进数字平台的技术加持,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之中,进一步造成自然资源消耗加快、生态环境污染加深以及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退化,必然使得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加剧。资本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限制,也是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在数字平台时代,只有超越资本增殖逻辑,促进数字平台的社会主义应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平台经济,方能推进生态文明实现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 反生态性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长期萧条理论评析——迈克尔·罗伯茨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阐释与发展
7
作者 徐涛 吕佳翼 《天府新论》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迈克尔·罗伯茨认为19世纪末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由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持续性经济下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长期萧条。第一次长期萧条由英国利润率下降引起,随后的多次危机造成资本贬值,在一战的刺... 迈克尔·罗伯茨认为19世纪末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由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持续性经济下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长期萧条。第一次长期萧条由英国利润率下降引起,随后的多次危机造成资本贬值,在一战的刺激下方最终结束。第二次长期萧条是美国利润率的崩塌从而拖垮世界利润率所致,最终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参与二战后重建才摆脱本次萧条期。第三次长期萧条的主导原因是金融资本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盈利危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经济衰退,以及近期美国金融领域的持续性震荡,表明第三次长期萧条正在深化。长期萧条理论指向资本主义必然被替代的历史规律。21世纪的资本主义处于全球“爬行”之中,全球不平等加剧、气候危机与生态灾难愈显,无产阶级的反抗最终不可避免。长期萧条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罗伯茨 经济周期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盈利危机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脉络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考
8
作者 赵园园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马克思先是受黑格尔的影响,从理论批判和政治批判的角度对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展开继承与批判,初步呈现自己的实践观;进而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从异化劳动和新世界观的角度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继承与批判,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最后在其... 马克思先是受黑格尔的影响,从理论批判和政治批判的角度对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展开继承与批判,初步呈现自己的实践观;进而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从异化劳动和新世界观的角度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继承与批判,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最后在其实践观的成熟完善阶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的第一性,致力于改变世界、解放人类,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实践观完整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观 发展脉络
下载PDF
论德里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幽灵》为视角
9
作者 吕葳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30-536,共7页
德里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解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欧剧变之后,国际社会普遍对马克思主义持悲观态度,德里达却反其道而行之,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主张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弥赛亚精神,以此维护马克思主义。针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德... 德里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解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欧剧变之后,国际社会普遍对马克思主义持悲观态度,德里达却反其道而行之,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主张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弥赛亚精神,以此维护马克思主义。针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德里达列举了大量事实予以反击,深刻地揭示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建立在超历史的唯心主义之上,割裂了理想与现实。虽然德里达有力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但是他的批判思想仍然存在“拆分马克思主义”“正义概念模糊”等局限性。本文试图以《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为视角,通过解构主义的方法去探析德里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 历史终结论 解构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关系的三维审视
10
作者 王铁柱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5-102,124,共9页
李泽厚认为,启蒙与救亡是近代中国的一对重要逻辑进路关系。从马克思主义视域进行审视,这对关系可以从三重维度进行具体展开。从历史维度看,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场境。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主... 李泽厚认为,启蒙与救亡是近代中国的一对重要逻辑进路关系。从马克思主义视域进行审视,这对关系可以从三重维度进行具体展开。从历史维度看,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场境。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主义推进了启蒙与救亡的层级跃迁,为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革提供了理论储能。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开辟了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关系的新范式与新路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积蓄了主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 启蒙 救亡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洪 侯耀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9,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命题。从历史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积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命题。从历史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积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根基,我们党坚持推进“两个结合”的伟大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根脉。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鲜明的创新精神、高度的文化自觉、崇高的人民情怀和胸怀天下的时代品格,使得“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有了前提保障,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始终葆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 时代化
下载PDF
数字传播时代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现实危害及应对理路
12
作者 王瑞娜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4期69-74,58,共7页
数字传播时代,消费主义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数字平台,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与隐蔽化、传播对象广泛性与聚焦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与娱乐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与便捷化、传播影响持久性与深度化的样态变化,导致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弱化、... 数字传播时代,消费主义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数字平台,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与隐蔽化、传播对象广泛性与聚焦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与娱乐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与便捷化、传播影响持久性与深度化的样态变化,导致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弱化、勤俭节约精神的淡化、远大理想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疏离。为有效应对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需要国家、学校、个人形成合力,通过培育科学消费观、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提升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强化数字平台社会责任,共同抵御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传播 消费主义 大学生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生产前提批判——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淑梅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马克思透过工资、利润和地租等分配关系,探究了资本、地产和劳动分离的资本主义生产前提,说明这种分离是对工人根本利益的侵害,体现着有财产和无财产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现代劳动以抽象的物神——资本的增长为目的,资本通过剥削工人获取... 马克思透过工资、利润和地租等分配关系,探究了资本、地产和劳动分离的资本主义生产前提,说明这种分离是对工人根本利益的侵害,体现着有财产和无财产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现代劳动以抽象的物神——资本的增长为目的,资本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实现积累,而工人只能得到维持生存的工资。有的小资本家在竞争中破产,沦为靠劳动谋生的无产者,从而扩大着资本和劳动的分离。封建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之间的斗争、大地产和小地产之间的竞争等,使封建地产向工业、资本的地产转变,地租也随之变化。地产分割和垄断都以私有制为基础,因此,这两种发展方式都会走向灭亡。在未来社会,通过人与人的联合,土地等劳动材料将成为真正的个人财产。马克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由政治经济学家们对各阶级收入形式的描述转向对生产前提的探究;通过追溯资本、地产与劳动分离的历史,揭示了私有财产产生、发展和消灭的历史规律;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重视劳动、蔑视劳动者的观点;提出了自由劳动和自由享受的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资本、地产与劳动分离 分配 工资 利润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发展模式的升华与完善——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美玲教授访谈
14
作者 赵美玲 滕翠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共5页
"中国模式"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突破与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发展范式,独立自主的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实践纲领和发... "中国模式"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突破与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发展范式,独立自主的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实践纲领和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体制构成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探索完善中国模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我们研究中国模式的主旨所在。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模式的提升和完善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研究》
15
作者 郭琛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I0018-I0018,共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除了历代党领导集体在理论创新上的出色表现,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即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或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除了历代党领导集体在理论创新上的出色表现,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即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或者说同向性。本质上来看,两者有着相通的文化内核、相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契合的人文精神、相似的理想追求等,使它们能够在历史演化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共生,这种融合共生的发展趋势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内核 历史演化 融合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融合共生 同向性 融合研究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16
作者 刘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丰硕理论成果和巨大实践成就的重要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以高超的理论水平、强烈的使命担当、巨大的政治勇气,围绕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丰硕理论成果和巨大实践成就的重要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以高超的理论水平、强烈的使命担当、巨大的政治勇气,围绕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总结,还是对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思考。习近平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内涵深刻、思想丰富、体系完整,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科学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 守正创新 党的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五重意蕴
17
作者 吕佳翼 徐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意蕴深厚,本文试从相互关联的五个维度加以揭示。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中了21世纪的时代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广阔视野。第二,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意蕴深厚,本文试从相互关联的五个维度加以揭示。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中了21世纪的时代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广阔视野。第二,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三,这一思想具有当代其他马克思主义流派无可比拟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第四,这一思想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剧变后重新振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复兴的磅礴力量。第五,这一思想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精神沃土,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故而能够具有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五重意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蕴含的多重关系
18
作者 刘娟 史玲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实践范畴的形成是马克思完成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 实践范畴的形成是马克思完成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深入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内涵,对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实践征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范畴 人与自然 历史和现实 个人和社会 社会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 必然和自由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及其当代启迪
19
作者 刘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资本运行逻辑批判了为现代化提供支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二是批判了资本逻辑统摄下的工业化模式和城市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三是批判了资本主义在现代化过程...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资本运行逻辑批判了为现代化提供支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二是批判了资本逻辑统摄下的工业化模式和城市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三是批判了资本主义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理性泛滥、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非理性运用、异化消费、生态帝国主义这些异化与不合理化现象。这三重批判对于中国正确处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现代性难题具有重要启迪: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并举,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发展科技和驾驭科技并举,合理组织生产与消费,警惕生态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消除异化劳动是可能和必要的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观点述评
20
作者 闫书帝 《社科纵横》 2023年第2期39-47,共9页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阐释和拓展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的热门课题,西方学界中质疑和否定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声音在国内学界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通过评述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关于消除异化劳动的前提、条件及结果的非...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阐释和拓展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的热门课题,西方学界中质疑和否定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声音在国内学界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通过评述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关于消除异化劳动的前提、条件及结果的非现实性及消除异化劳动的道德非优先性与伦理非必要性等方面的反对意见,回应和澄清这些批评意见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片面和错误解读,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实状况,系统地梳理扬弃异化劳动的必要条件和现实可能性的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自由劳动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劳动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