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白塞氏病的治疗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志刚 王武军 +2 位作者 蔡开灿 邹小明 王振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3-694,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心血管白塞氏病(CBD)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我院及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的病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患者,内科治疗10例,死亡2例;手术治... 目的探讨提高心血管白塞氏病(CBD)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我院及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的病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患者,内科治疗10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6例,共手术12例次,死亡4例;介入治疗8例,2例穿刺局部形成假性动脉瘤,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心血管白塞氏病患者的手术应当非常慎重,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积极的处理合并的二尖瓣及主动脉壁的病变,有助于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介入治疗白塞氏病的降主动脉瘤,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白塞氏病 主动脉瓣置换 降主动脉瘤 瓣周漏
下载PDF
杂交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技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林雪峰 郑少忆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7-969,共3页
冠心病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和心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的疾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最早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切除甲状腺等方法,以降低心肌代... 冠心病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和心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的疾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最早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切除甲状腺等方法,以降低心肌代谢及心脏耗氧量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成为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 心肌供血不足 前降支 药物涂层支架 冠状动脉支架 病变血管 心功能 多支血管病变 切除甲状腺 远期通畅率
下载PDF
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8
3
作者 杜松林 万俊 +3 位作者 王武军 蔡开灿 刘亚湘 毛向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23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的患者,72 h内手术20例,3~14 d内手术3例。结果本组病例住... 目的探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23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的患者,72 h内手术20例,3~14 d内手术3例。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期间无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9±5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5±2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8±15)min,24 h平均胸引流量为(570±263)m L,术中平均输红细胞悬液量(5.5±3.8)单位,无再次开胸止血病例。23例患者中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3例,短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延迟苏醒)2例,一过性截瘫1例,败血症l例。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脏器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主动脉弓部置换的方法,具有安全可行、容易控制出血、简单易于推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成形术 STANFORD A型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小明 刘鑫 +1 位作者 李梅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5-1837,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能不全3例(10%)。结论:重视术前重要脏器的检查及评估,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术后循环平稳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弓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5
作者 熊俊 吴旭 +1 位作者 王武军 侯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370-1371,共2页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研究大鼠ALI时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LPS组。以LPS静脉注射建立ALI模型,对比观察0.5、2、4、6、8h后肺血管通透性、...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研究大鼠ALI时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LPS组。以LPS静脉注射建立ALI模型,对比观察0.5、2、4、6、8h后肺血管通透性、肺系数、肺水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变化,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组的肺血管通透性在0.5h后即高于对照组(P<0.05),2h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h达到高峰。LPS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BALF蛋白含量在2h后高于对照组(P<0.05),4h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6h达到顶峰。结论:LPS可以破坏肺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但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在肺损伤时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其原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脂多糖类 通透性
下载PDF
熊果酸抑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盛华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法,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熊果酸30mg/(kg·d)灌胃,对照组不予熊果酸干预。术后第1、2、4周分3次取材,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每条静脉标本随机选取不同位置的切片共10张,5张用于PCNA染色.5张用于TUNEL检测。计算增殖细胞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将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的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0mg/(kg·d)的熊果酸在静脉桥再狭窄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抑制内膜细胞增殖和诱导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静脉桥 再狭窄
下载PDF
食管血管样错构瘤并单纯性囊肿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元中 张立溪 吴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2-1742,共1页
患者男,46岁,3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气促、咳嗽,干咳,无痰。夜间较白天稍重,无潮热盗汗、咯血等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关键词 单纯性囊肿 错构瘤 胸部X线检查 血管 食管 大量胸腔积液 上腹部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内毒素性肺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熊俊 吴旭 +1 位作者 王武军 侯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ginsenosideRg1)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比较地塞米松(Dex)、人参皂甙对ALI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组、Dex+LPS组、Rg1+LPS组,对各组大鼠的肺系数、肺水含量...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ginsenosideRg1)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比较地塞米松(Dex)、人参皂甙对ALI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组、Dex+LPS组、Rg1+LPS组,对各组大鼠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肺血管通透性、PO2、PCO2、pH值等指标进行观测,同时将肺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Rg1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CO2和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其PO2、pH值显著高于LPS组(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1),Dex+LPS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O2、pH值、PCO2和病理评分与Rg1+LP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可降低肺水肿参数,改善肺组织水肿,降低肺血管通透性,作用与Dex类似,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人参皂甙 地塞米松 脂多糖 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经外周血管入路建立VA-ECMO患者右心房巨大血栓形成1例
9
作者 林少燕 孟维朋 +2 位作者 官莉 郑少忆 彭勤宝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93-395,共3页
对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需机械循环辅助的成人危重患者,经股动静脉置管可快速建立循环通路,迅速启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而被临床广泛应用[1-3]。股静脉引流插管的型号(如尺寸、长度、引流侧孔数目)、置管方式(经皮穿刺/切... 对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需机械循环辅助的成人危重患者,经股动静脉置管可快速建立循环通路,迅速启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而被临床广泛应用[1-3]。股静脉引流插管的型号(如尺寸、长度、引流侧孔数目)、置管方式(经皮穿刺/切开)及置管深度的选用策略会影响ECMO流量、患者左心减压效果及插管相关并发症(如血管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并最终影响ECMO成败[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双腔股静脉引流管 血栓形成 右心房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外科治疗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泽周 朱鹏 +4 位作者 陆军 王振康 杜松林 何胜平 郑少忆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455-345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治疗组28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单纯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瓣膜病3例,合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治疗组28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单纯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瓣膜病3例,合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2例。2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治疗,包括17例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松解术,5例左前降支心肌桥松解+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仅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合并瓣膜病患者,2例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同时行心肌桥松解术,1例行心肌桥松解+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患者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全组无死亡,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3~60个月,1例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单纯行心肌松解术患者仍自述偶有心绞痛发作外,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结论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是有效且安全,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式,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桥 心肌松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带血管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义婷 王武军 +2 位作者 王雪莲 刘太省 王昊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 目的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左心包膈动脉为蒂,左侧膈神经同蒂血管一同游离。全麻下切除部分下段食管(3~5 cm),取带血管蒂膈肌瓣管状成形并重建缺损食管,缺损膈肌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B组的生存时间及长期存活动物例数均大于A组(P<0.05);B组蒂血管心包膈动脉的游离长度显著大于A组膈下动脉的游离长度(P=0.004);B组膈肌瓣长度及宽度均大于A组可切取的长度(P=0.001)及宽度(P<0.001)。结论成功建立猪膈肌重建食管的动物模型,以心包膈动脉和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下段均是可行的;B组模型较A组模型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重建 带蒂膈肌瓣 心包膈动脉 膈下动脉
原文传递
大型多人虚拟世界在中国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12
作者 高琼 林少燕 +3 位作者 程梅容 何小霞 王振康 何胜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118-118,共1页
目的评价大型多人虚拟世界(MMVW)在中国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24名中国非医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教学,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2名,培训结束即刻和6个月后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并用VAS评分评估急救自信心和教... 目的评价大型多人虚拟世界(MMVW)在中国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24名中国非医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教学,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2名,培训结束即刻和6个月后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并用VAS评分评估急救自信心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个月后实验组理论知识和人工呼吸技能保留较好,对照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采用MMVW进行大学生心肺复苏术教学培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急救自信心和技能保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大型多人虚拟世界 大学生教学培训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重度溶血的外科治疗一例
13
作者 凌霄 万俊 +2 位作者 林雪峰 郑少忆 朱鹏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791-794,共4页
机械性溶血是介入治疗置入封堵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流与粗糙的封堵器表面发生摩擦导致红细胞破裂,可表现为酱油色样尿,伴血红蛋白降低、黄疸等症状,可予降压、补液、糖皮质激素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及时再... 机械性溶血是介入治疗置入封堵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流与粗糙的封堵器表面发生摩擦导致红细胞破裂,可表现为酱油色样尿,伴血红蛋白降低、黄疸等症状,可予降压、补液、糖皮质激素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及时再次行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该文报道1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出现重度溶血的46岁女性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予创新性手术方式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结合相关文献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该文介绍的手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操作复杂程度,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丝灵感或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溶血 外科治疗
下载PDF
BMI联合术前氧合指数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赵金珍 吕萍 +4 位作者 朱鹏 杜松林 万俊 安冬琪 郑少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5-1450,共6页
目的探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氧合指数、气管插管时间和院内病死率等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TAAD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5.9%。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ICU停留时间(P=0.039)明显延长,且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01,P<0.001),而术前氧合指数高是术后低氧血症的保护性因素(OR=0.987,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B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最佳切点为25.8kg/m^(2),术前氧合指数的AUC为0.808,最佳切点是265mmHg。结论BMI>25.8kg/m^(2)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氧合指数>265mmHg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低氧血症;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更长,院内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急性肝衰竭1例
15
作者 赵金珍 吕萍 郑少忆 《广州医药》 2023年第6期52-55,60,共5页
目的 探讨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经过积极抗感染、血浆置换和体外循环下赘生物清除、瓣膜置换手... 目的 探讨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经过积极抗感染、血浆置换和体外循环下赘生物清除、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患者脏器功能恢复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顺利出院。结论 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功能不全,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和准确评估围术期风险有助于提高急危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中氧供与术后30天死亡率的关系
16
作者 林天晓 陈星 +3 位作者 孟维朋 官莉 郑少忆 彭勤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7-304,315,共9页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关系,并探究最低氧供(DO_(2)^(min))安全阈值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76例行孙氏手术的AAD患者的...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关系,并探究最低氧供(DO_(2)^(min))安全阈值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76例行孙氏手术的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6例(88.6%),年龄(50.9±12.4)岁,根据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59)和死亡组(n=17),先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再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经上述因素调整后的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PB时间[HR(95%CI):1.016(1.007,1.025),P<0.01]及术后使用连续肾替代治疗[HR(95%CI):3.73(1.12,12.39),P=0.03]是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RCS模型分析显示,DO2与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呈“L”型关系(非线性检验,P=0.029),当DO2<320 mL·min^(-1)·m^(-2)时,随着DO2的减小,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风险显著上升,在高流量复温阶段当DO2<444 mL·min^(-1)·m^(-2)时也发生类似现象,而高于参考点的DO2均未对结局事件产生显著影响。结论:CPB过程中DO2与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维持转流全过程的平均DO2≥320 mL·min^(-1)·m^(-2)以及复温阶段的DO2≥444 mL·min^(-1)·m^(-2)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30 d死亡风险,高于上述参考值的DO2似乎不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氧供 死亡率 连续肾替代治疗 最低阈值 限制性立方样条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中氧输送与术后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林天晓 陈星 +3 位作者 孟维朋 官莉 郑少忆 彭勤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目标导向灌注策略保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患者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 目的探讨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目标导向灌注策略保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患者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78例行孙氏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8例(88.8%),平均年龄(50.9±12.6)岁,根据CPB中平均DO2是否低于(280 ml·min^(-1)·m^(-2))分为低氧供组(n=23)和常规组(n=15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90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使用、脑部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全组患者共23例(12.9%)发生术后90 d内死亡,与低氧供组相比,常规组在CPB中血流量[(2.7±0.2)L·min^(-1)·m^(-2)比(2.3±0.2)L·min^(-1)·m^(-2)]、红细胞压积(25.5%比23.8%)、DO2[(328.1±28.4)ml·min^(-1)·m^(-2)比(257.5±18.4)ml·min^(-1)·m^(-2)]、氧供氧耗比值(3.9比3.5)等更高(均P<0.05),术后CRRT使用率(7.7%比30.4%)、术后90 d内病死率(10.3%比30.4%)更低(均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1~38)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Z=9.201,Log rank P=0.002),单因素Cox回归发现,常规组可将90 d内病死风险降低72.1%(HR=0.279,95%CI 0.114~0.68,P=0.00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中通过提升流量、红细胞比容等措施维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术后90 d病死率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氧输送 病死率 连续肾替代治疗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胞质磺基转移酶2B成员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潘杭雨 胡可欣 +4 位作者 吕萍 赵金珍 吴乔 张亚南 郭志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研究胞质磺基转移酶2B成员1(SULT2B1)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12只8周龄载脂蛋白E敲除(apoE^(-/-))雄性小鼠高脂饮食饲料喂养12周后,根据注射的腺相关病毒(AAV)随机分为对照腺相关病毒(AAV-GFP)组和敲低SULT... 目的研究胞质磺基转移酶2B成员1(SULT2B1)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12只8周龄载脂蛋白E敲除(apoE^(-/-))雄性小鼠高脂饮食饲料喂养12周后,根据注射的腺相关病毒(AAV)随机分为对照腺相关病毒(AAV-GFP)组和敲低SULT2B1的腺相关病毒(AAV-shSULT2B1)组,每组6只,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RAW264.7细胞中根据转染的腺病毒分为对照腺病毒(Ad-GFP)组和敲低SULT2B1的腺病毒(Ad-shSULT2B1)组(n=3)进行RNA测序检测下游RNA变化;筛选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ga3-204作为下游研究对象,在RAW264.7细胞中根据转染的小干扰RNA(siRNA)分为si-NC组、si-SULT2B1组、si-Lncgga3-204组和si-SULT2B1+si-Lncgga3-204组(n=3),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AAV-GFP组与AAV-shSULT2B1组小鼠高脂喂养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V-shSULT2B1组小鼠血清TC、TG、LDL-C、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8.38±1.33)%vs(11.83±1.04)%,P=0.000]、主动脉根部斑块内TG含量[(12.29±1.54)%vs(17.67±1.53)%,P=0.000]显著低于AAV-GFP组。AAV-shSULT2B1组小鼠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AAV-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SULT2B1组IL-1β、IL-6mRNA水平显著低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shSULT2B1组LncRNAgga3-204表达显著高于Ad-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SULT2B1组Lncgga3-204水平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0.60vs1.19±0.21,P=0.036)。si-Lncgga3-204组IL-1β、IL-6mRNA水平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SULT2B1+si-Lncgga3-204组IL-1β、IL-6mRNA水平显著高于si-SULT2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LT2B1通过Lncgga3-204影响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进而影响AS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磺基转移酶2B成员1
下载PDF
铂类联合多西他赛或长春瑞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太省 吴华 +3 位作者 庄贤勉 卢笛 蔡瑞君 王武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7-335,共9页
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ocetaxel plus platinum,DP)方案对比长春瑞滨联... 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ocetaxel plus platinum,DP)方案对比长春瑞滨联合铂类(vinorelbine plus platinum,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VIP)库及万方数据库关于DP方案与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的质量评价标准,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7项RCTs,包括晚期NSCLC患者2,381例。DP方案的2年生存率(HR=0.887,95%CI:0.810-0.972,P=0.010)、有效率(RR=1.276,95%CI:1.107-1.450,P=0.001)和腹泻发生率(RR=3.134,95%CI:1.918-5.121,P<0.001)较VP方案高;DP方案减少了贫血的发生率(RR=0.386,95%CI:0.311-0.478,P<0.001);DP方案与VP方案在1年生存率、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P方案虽然增加了腹泻发生率,但却减少了贫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2年生存率和有效率。相比VP方案,DP方案可能更适合一线治疗晚期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长春瑞滨 铂类 肺肿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何胜平 陈雅华 +2 位作者 张振 王振康 王武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10年收治的1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致病菌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总结IE的变化。方法对近10年本院收治的112例IE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年龄46±... 目的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10年收治的1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致病菌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总结IE的变化。方法对近10年本院收治的112例IE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年龄46±17.1岁,其中70例(62.5%)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按发病高低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32例(28.6%),先天性心血管畸形22例(19.6%),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16例(14.3%)。临床表现包括发热(93.8%)、贫血(77.7%)、充血性心衰(33.0%)、栓塞现象(32.1%)等。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或心内膜赘生物105例(93.8%)。血培养阳性者61例(58.1%),按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链球菌(23例)、葡萄球菌(22例)等。91例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10例放弃治疗出院,1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衰(8例)、肺栓塞(2例)及脑出血(1例)。结论 IE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致病菌等发生了变化,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仍较高,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