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繁 +51 位作者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下载PDF
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吴宏丽 周旋 +4 位作者 丁静 李园芳 刘琦 张晓婷 廖卫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1-455,共5页
背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患儿容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目前缺乏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目的探讨影响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风险列线图并验证。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0年1月至2023... 背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患儿容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目前缺乏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目的探讨影响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风险列线图并验证。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住NICU≥24 h、入院日龄≤28 d、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排除入NICU前已存在皮肤破损或皮肤感染,患先天性皮肤病或易导致皮肤损伤疾病(畸胎瘤),外科手术后,转院、非医嘱出院的新生儿。根据新生儿病历中记录的是否存在医源性皮肤损伤分为医源性皮肤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基于文献复习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纳入本文分析的影响因素。在病历系统中回顾性采集新生儿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及围生期孕母信息。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行外部验证。主要结局指标模型对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测性能。结果631例进入本文分析,损伤组170例(26.9%),非损伤组461例。建模组442例,验证组189例。建模组和验证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非纯母乳喂养、使用纸质医用黏胶布、医用黏胶使用不规范、去除医用黏胶清洁剂类型为75%乙醇溶液、使用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约束带、药物外渗均是影响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建模组和验证组ROC的AUC分别为0.929(95%CI:0.900~0.958)和0.941(95%CI:0.908~0.974)。建模组和验证组校准曲线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分别为14.649和8.670,P分别为0.066和0.371。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高风险患儿进行及时干预可以使大部分患儿受益,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性。结论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医源性皮肤损伤 危险因素 列线图 早期干预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的变化研究
3
作者 薛乔 王诗晴 +1 位作者 陈锦文 吴伟彬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62例宫内窘迫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出生第1天NSE水平是否>30.0μg/L分为低水平组与高水平...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62例宫内窘迫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出生第1天NSE水平是否>30.0μg/L分为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头颅MRI、NSE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情况。结果:低水平组出生后1、4、7 d NSE水平低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出生后7、14 d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头颅MRI检查异常信号阳性率低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早期NSE水平较高时,多数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提示NSE水平可为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宫内窘迫 新生儿 脑损伤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为民 陈红武 +2 位作者 李宁 杨明 焦培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50-1351,135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将121例确诊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常规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400mg/kg·d,2 ̄3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将121例确诊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常规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400mg/kg·d,2 ̄3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值、日均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值分别为(153.42±45.21)μmol/L和(56.49±24.05)μmol/L,均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23.51±11.19)h,累计光疗时间(3.01±0.89)h,均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IVIG能有效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大大缩短光疗时间,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HDN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球蛋白/治疗应用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诊断及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启琼 毕广良 黄为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93-2295,共3页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并且进展迅速,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发生占活产婴0.1%-1%,病死率达1...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并且进展迅速,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发生占活产婴0.1%-1%,病死率达15%-50%,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死亡率。目前血培养、外周血象,感染二项[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指标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而随着败血症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深入,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抗原、聚合酶链反应等也被研究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实验诊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分子生物学机制 感染性休克 全身炎症反应 细胞表面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孙世兰 黄为民 +3 位作者 陈红武 揭育猛 谭安琦 吴龙耀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PJON)治疗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PJON新生儿828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接受蓝光治疗组401例,不接受蓝光治疗组42...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PJON)治疗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PJON新生儿828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接受蓝光治疗组401例,不接受蓝光治疗组427例。采用我院自拟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调查问卷"对所有新生儿PJON患儿的父母进行调查,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状况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情况。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中,早产与感染的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6.96%与42.75%。接受蓝光治疗组中,父母的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上者、家庭收入≥5000者、生育过病理性黄疸患儿者的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父母的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上、家庭收入≥5000以及生育过病理性黄疸患儿均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父母的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上、家庭收入≥5000以及生育过病理性黄疸患儿均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重点对患儿父母做好宣教及引导,使其认识到疾病治疗的紧迫性并自主接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治疗状况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肺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附38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宁 陈红武 +1 位作者 周新华 梁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回顾性分析38例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病例,取尸解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部分以SP法行CD34、CD68、CK,TTF-1免疫标记和六胺银特殊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血管发育情况、查找肺血管疾病。在这38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中,存在肺血管疾... 回顾性分析38例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病例,取尸解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部分以SP法行CD34、CD68、CK,TTF-1免疫标记和六胺银特殊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血管发育情况、查找肺血管疾病。在这38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中,存在肺血管疾病5例,其中高血压性肺血管重塑3例,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2例。认为血管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疾病 呼吸衰竭 新生儿 病理学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红武 黄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3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糖、电解质及血红蛋白(Hb)、...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3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糖、电解质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变化。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3.12%(P<0.01);Hb、WBC、PLT、K+、Ca2+、Mg2+、pH有所下降;血糖水平升高(P<0.01),但48h内均可恢复正常。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 高胆红素血症 自动换血法
下载PDF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慧颖 陈红武 +1 位作者 方晓英 廖卫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4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NICU 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96例危重新生儿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评估动脉血压监测部位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测压39例,股动脉测压30例,腋动脉和肱动脉测压分别为13例...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NICU 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96例危重新生儿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评估动脉血压监测部位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测压39例,股动脉测压30例,腋动脉和肱动脉测压分别为13例和11例,足背动脉测压仅3例。其中有4例新生儿发生动脉留置针部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他置管部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危重患儿救治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动脉血压 新生儿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宁 李晓华 姚英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57-1558,F0003,共3页
目的报道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呼吸衰竭1例,并复习文献33例。方法自Medline和CNKI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新生儿甲亢病例报道。结果本病例为胎龄31+2周早产儿,入院后第1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心率增快、呼吸增快等,并因呼吸衰竭给予呼... 目的报道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呼吸衰竭1例,并复习文献33例。方法自Medline和CNKI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新生儿甲亢病例报道。结果本病例为胎龄31+2周早产儿,入院后第1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心率增快、呼吸增快等,并因呼吸衰竭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实验室检查证实为甲亢。后其母亦证实为妊娠合并甲亢。33例中,心率增快、呼吸增快或体质量不增是临床表现中最多见的。结论减少对孕母甲状腺疾病漏诊率及熟练掌握新生儿甲亢的临床表现是防止临床上漏诊或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甲状腺功能亢进 误诊
下载PDF
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廖卫华 徐慧颖 +2 位作者 丁静 方晓英 吴宏丽 《护理学报》 2017年第18期75-77,共3页
目的为方便护士快速、准确地记录亚低温治疗过程,设计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并观察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26例行亚低温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 目的为方便护士快速、准确地记录亚低温治疗过程,设计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并观察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26例行亚低温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记录亚低温治疗过程,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25例行亚低温治疗患儿为对照组,使用《NICU监护单》"特殊情况"一栏记录亚低温治疗过程,2组患儿均行72 h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护理记录的字符数、差错率、完整率以及实施亚低温治疗中护士为患儿定期更换体位的执行率和患儿皮肤完整率。结果观察组亚低温治疗护理记录的字符数、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记录的完整率、护士为患儿更换体位的执行率及治疗中患儿皮肤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设计的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表格式护理单,弥补了常规NICU护理单中无亚低温治疗专项记录的缺陷,减少了需撰写的字符数,提高了亚低温治疗护理记录的准确率、完整率、护士为患儿更换体位的执行率与患儿皮肤完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亚低温治疗 护理单设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剖宫产与新生儿疾病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为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近二十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部分地区已达50%以上,其原因很复杂,有社会、个人及医方多层面的因素。剖宫产有其优点,如不必经历分娩阵痛、不会有产道裂伤、没有难产的忧虑、几乎可以定点定时操作。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剖... 近二十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部分地区已达50%以上,其原因很复杂,有社会、个人及医方多层面的因素。剖宫产有其优点,如不必经历分娩阵痛、不会有产道裂伤、没有难产的忧虑、几乎可以定点定时操作。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仍然有较高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同时剖宫产对新生儿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新生儿疾病 严重并发症 分娩阵痛 产道裂伤 自然分娩 多层面 死亡率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焦培艳 聂倩 +1 位作者 谢松敏 周春兰 《护理学报》 2009年第17期51-52,共2页
总结45例应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经验。换血治疗前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准备好换血用物,以熟练的穿刺技术成功留置动脉留置针是全自动换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换血过程中注重换血通路的观察,熟练掌握各种... 总结45例应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经验。换血治疗前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准备好换血用物,以熟练的穿刺技术成功留置动脉留置针是全自动换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换血过程中注重换血通路的观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以便能及时排除换血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故障,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于换血前后留取血标本;换血后予患儿继续蓝光治疗,密切关注黄疸程度,并保证患儿喂养的量与次数。本组患儿换血效果显著,全部治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全自动换血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尸体解剖病理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新华 李宁 +1 位作者 韩慧霞 丁彦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39-2739,共1页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CD)是一种先天性肺血管系统发育异常疾病,能导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N),目前该病在我国尚无报道。本院于2009年6月对l例新生儿ACD的死亡...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CD)是一种先天性肺血管系统发育异常疾病,能导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N),目前该病在我国尚无报道。本院于2009年6月对l例新生儿ACD的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经过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及特殊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表现,探讨ACD的临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不良 尸体解剖 新生儿 病理观察 肺泡 hypertension 毛细 PULMONARY
下载PDF
新生儿一般护理记录单的设计 被引量:9
15
作者 蓝丽玲 焦培艳 周春兰 《护理学报》 2009年第2期78-78,共1页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记录是新生儿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我科原来使用的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病情记录主要靠大量文字描述,由于记录人员各自语言表述能力及专科评估能力的差异,存在描述重点不突出、千篇一律...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记录是新生儿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我科原来使用的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病情记录主要靠大量文字描述,由于记录人员各自语言表述能力及专科评估能力的差异,存在描述重点不突出、千篇一律、缺项漏项、记录过于繁杂或过分简化、没有采集到全面完整的信息、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护理记录单 设计 护理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兴 黄为民 陈红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NRDS64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3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人氧浓度(Fi02)、氧合指数(OI...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NRDS64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3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人氧浓度(Fi0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等。结果HFOV组患儿吸入氧分数明显低于CMV组,PaCO2及氧合指数迅速下降,pH及PaO2明显上升,HFOV组发生肺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LD)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O.05)。结论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头皮静脉与腋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在新生儿输液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园芳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035-2037,共3页
目的比较头皮静脉与腋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83例,其中行头皮静脉穿刺40例(头皮静脉组),行腋下静脉穿刺43例(腋下静脉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 目的比较头皮静脉与腋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83例,其中行头皮静脉穿刺40例(头皮静脉组),行腋下静脉穿刺43例(腋下静脉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留置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静脉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头皮静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头皮静脉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头皮静脉组(均P<0.05)。结论与留置针头皮静脉穿刺比较,腋下静脉穿刺可以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静脉 头皮静脉 留置针穿刺 新生儿
下载PDF
注射器灌肠法在新生儿通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蓝丽玲 仝慧茹 周春兰 《护理学报》 2012年第2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器灌肠法在新生儿通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开塞露灌肠新生儿60例,按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奇偶数分为注射器灌肠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灌肠后开始排便的时间、排便量,灌肠过程中有无痛苦表情、身体姿势的变... 目的探讨注射器灌肠法在新生儿通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开塞露灌肠新生儿60例,按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奇偶数分为注射器灌肠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灌肠后开始排便的时间、排便量,灌肠过程中有无痛苦表情、身体姿势的变化及肛门的突然收缩,灌肠后有无药液外漏及肛门周围有无水肿和发红。结果两组患儿灌肠后开始排便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器灌肠组开始排便的时间较对照组时间短,但两组排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肠后均有药液的外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中对照组患儿出现痛苦表情、姿势改变、肛门突然收缩与注射器灌肠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注射器肛门内注入的灌肠方法优于应用肛管法,对患儿的刺激少、损伤小、安全、操作简单、无菌,适于临床使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器排便灌肠法 新生儿 通便
下载PDF
亲子袋鼠式皮肤接触联合全身抚触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晓英 廖卫华 +1 位作者 黄宏 吴迪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57-159,共3页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度较高的并发症类型,以缺氧性肺血管的重建为其病理基础,可引发新生儿低氧血症与心功能不全问题,轻则致健康状况受损,重则危及新生儿生命,探讨适用于该类新生儿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袋鼠式护理可自...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度较高的并发症类型,以缺氧性肺血管的重建为其病理基础,可引发新生儿低氧血症与心功能不全问题,轻则致健康状况受损,重则危及新生儿生命,探讨适用于该类新生儿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袋鼠式护理可自呼吸循环体温睡眠能量代谢等多个角度向新生儿供给全面护理[1],抚触护理有助于新生儿大脑皮层功能与肺腑状态的改善[2]。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尝试采用亲子袋鼠式皮肤接触联合全身抚触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施加干预以探讨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护理 袋鼠护理 抚触护理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