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单节段棘突间Coflex^TM固定对脊柱三维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毛仲轩 江建明 +3 位作者 闫慧博 赵卫东 李勇 吴伟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单节段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单节段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分别比较完整标本(a);CoflexTM固定L3/4(b);L3/4双侧部分失稳(c);c+b(d)4种状态下3个节段的活动度。结果:ROM值:L3/4前屈时状态b<a,d<c(P<0.01),后伸时状态b、d<a、c(P<0.01),旋转时状态b<a、d<c(P<0.05);L2/3和L4/5后伸时状态b、d>a、c(P<0.05),前屈及旋转时无差别(P>0.05);侧弯时3个节段4种状态下均无差别(P>0.05)。结论:CoflexTM可以限制固定节段的前屈、后伸和旋转运动,使上下各一个邻近节段后伸活动度增加,前屈和旋转活动度无变化;对侧弯活动度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棘突间稳定装置 COFLEX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脊髓位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刚 陈建庭 +2 位作者 张宇 张育斌 何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偏移和旋转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8例AIS患者横断面MRI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椎管前、后内壁及凹、凸侧内壁的距离和脊髓、椎体的旋转角度,将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的关系...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偏移和旋转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8例AIS患者横断面MRI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椎管前、后内壁及凹、凸侧内壁的距离和脊髓、椎体的旋转角度,将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的关系按Maruta分型分为O型、U型和R型,并分析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及脊髓位置与Cobb角、脊髓旋转角度、椎体旋转角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顶椎区脊髓中心距脊柱凹侧、凸侧椎管内壁距离分别为7.13±1.89mm、13.68±2.93mm,距凹侧距离明显小于距凸侧距离(t=-9.56,P<0.01);距椎管内壁前、后缘距离分别为7.50±1.63mm、6.99±1.61m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22,P=0.23)。椎体旋转角度为17.53°±6.70°,脊髓旋转角度为16.46°±9.16°,O型8例,U型13例,R型7例。脊髓旋转角度与椎体旋转角度、Cobb角及脊髓中心到凸凹侧椎管内壁的差值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5,P=0.01;r=0.43,P=0.02;r=0.64,P<0.01),与脊髓中心到椎管内壁前后缘的差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P=0.15)。结论: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向凹侧偏移,椎体与脊髓都存在旋转,脊髓的旋转方向因人而异。在行后路脊柱矫形椎弓根螺钉置入时,应特别注意凹侧脊髓及神经根,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髓偏移 脊髓旋转 MRI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PCR-SSCP分析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劲松 陈建庭 +1 位作者 吴雪琼 李洪敏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脊柱结核耐药情况,探讨耐药基因PCR-SSCP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脊柱结核病灶应用BACTECMGIT960培养,所得临床分离株行药敏试验,对耐药基因rpsL、katG、rpoB行PCR-SS-CP分析。结果31例样本中27例培养阳性,其中18株存... 目的了解临床脊柱结核耐药情况,探讨耐药基因PCR-SSCP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脊柱结核病灶应用BACTECMGIT960培养,所得临床分离株行药敏试验,对耐药基因rpsL、katG、rpoB行PCR-SS-CP分析。结果31例样本中27例培养阳性,其中18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总耐药率为66.67%。药物耐药率由高至低为链霉素10株(55.56%)、异烟肼8株(44.44%)、利福平7株(38.89%)、PZA3株(16.67%)。耐链霉素株rpsL突变率为70%,耐异烟肼株katG突变率为50%,耐利福平株rpoB突变率为71.43%。高浓度水平耐药株耐药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低浓度水平耐药株。结论常规药敏试验与耐药基因分析相结合可能更能准确地反应MTB的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现象 单链构象 抗药性 细菌
下载PDF
一种脊柱旋转测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刚 陈建庭 +3 位作者 张宇 张育斌 李致涵 陈明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脊柱侧凸椎体旋转畸形的测量方法。方法以3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T片为研究对象,选取顶椎过双侧横突最大径线平面,测量横突的长度和横突轴线与椎体的交角。用新方法和Ho法分别测量椎体旋转角度,新方法为分别过...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脊柱侧凸椎体旋转畸形的测量方法。方法以3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T片为研究对象,选取顶椎过双侧横突最大径线平面,测量横突的长度和横突轴线与椎体的交角。用新方法和Ho法分别测量椎体旋转角度,新方法为分别过双侧横突最外侧引2条与椎体外缘相切的线,2条切线形成1个交角,该角的角平分线与矢状面的交角即定义为椎体的旋转角。结果 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P=0.56)。使用新方法测量30例患者椎体旋转角,测量者内部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测量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且稳定性高的脊柱旋转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脊柱侧凸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中胶原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庭 陈旭琼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1-304,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顶椎凹凸侧椎旁肌和无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椎旁肌在IS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取IS患... 目的:通过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顶椎凹凸侧椎旁肌和无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椎旁肌在IS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取IS患者(A组)、CS患者(B组)顶椎凹凸两侧及无脊柱侧凸患者(对照组,C组)的椎旁肌,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学改变;应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胶原蛋白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各组胶原的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对各组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观察其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和电镜下均显示A、B组凹侧椎旁肌形态明显异常,胶原表达增强、分布紊乱;A、B组凸侧椎旁肌及C组未见明显异常。A、B组凹侧椎旁肌中阳性胶原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0.255±0.036和0.253±0.023,明显高于凸侧(A、B组分别为0.057±0.006和0.055±0.002)及C组(0.056±0.004),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两组凹侧椎旁肌中Ⅰ型、Ⅲ型胶原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在凸侧椎旁肌中以Ⅰ型胶原阳性者为主。结论:IS患者凹侧椎旁肌形态明显异常,胶原表达增强且分布紊乱,其变化可能为IS的继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胶原
原文传递
医学生进入外科实习前关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德鸿 王振康 +3 位作者 陈庆 邓惠欢 闫文娟 陈建庭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11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即将进入外科实习的医学生关注和担心的问题,为实习生的实习前辅导和在校学生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单一选择的问卷调查形式,匿名调查。结果多数学生选择大医院实习,希望学习正规操作、见名师、学为人和希望对找工... 目的调查和分析即将进入外科实习的医学生关注和担心的问题,为实习生的实习前辅导和在校学生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单一选择的问卷调查形式,匿名调查。结果多数学生选择大医院实习,希望学习正规操作、见名师、学为人和希望对找工作有帮助。学生希望通过实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关注的方面是外科医师的生活方式、实习获得的知识,担心实习时知识不够和心理打击。结论应重视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和住院医师参与医学前期教学,加强实习前辅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实习生活,并指导其将来医学从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医学教育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特征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旭琼 陈建庭 +3 位作者 金大地 瞿东滨 张忠民 杨春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3694-3697,共4页
目的:研究表明,结蛋白和波形蛋白可反映肌肉损伤再生的情况,同时结蛋白可反应肌力的大小。比较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处凹凸两侧椎旁肌形态和结蛋白及波行蛋白的表达,探讨椎旁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 目的:研究表明,结蛋白和波形蛋白可反映肌肉损伤再生的情况,同时结蛋白可反应肌力的大小。比较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处凹凸两侧椎旁肌形态和结蛋白及波行蛋白的表达,探讨椎旁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5-07/2006-11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2例,Cobb角平均73.8°;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5例,Cobb角平均36.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和胸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3例作为正常对照。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0~20岁。②对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凹凸两侧及正常对照组患者椎旁肌进行活检,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采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椎旁肌的形态改变;SP法分别对光镜切片的结蛋白和波行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反应椎旁肌蛋白表达强弱的吸光度(A)。结果:2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椎旁肌组织形态: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光镜及电镜下均有病变,凹侧椎旁肌病变较重,凸侧椎旁肌相对正常。②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表达:结蛋白在各组椎旁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1)。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凸侧比正常组结蛋白表达稍强(0.2727±0.0478,0.2768±0.0372,0.2429±0.0272,P<0.05),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凹侧相对于正常组表达减弱(0.1898±0.0258,0.1869±0.0306,0.2429±0.0272,P<0.05)。③波行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表达:各组间椎旁肌肌纤维内均无波形蛋白表达。特发性脊柱侧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同侧椎旁肌两组间在形态和结蛋白及波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内波形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提示椎旁肌不存在再生现象。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类似,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蛋白表达凸侧增强及凹侧减弱为继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结蛋白 波形蛋白
下载PDF
复杂重症脊柱结核的治疗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建钧 陈建庭 王素伟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29-132,13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重症脊柱结核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11月共收治45例患者,男30例,女15例。入院时合并脊髓压迫13例,伴有各种并发症32例,18例伴有后凸畸形。入院后常规检查并予术前处理及化疗,行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12例... 目的探讨复杂重症脊柱结核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11月共收治45例患者,男30例,女15例。入院时合并脊髓压迫13例,伴有各种并发症32例,18例伴有后凸畸形。入院后常规检查并予术前处理及化疗,行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8例,单纯侧前方手术15例。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抗结核治疗,持续9~12个月。结果本组患者5例失随访,40例平均随访2.7年。33例植骨融合病例骨融合时间平均为4.7个月。13例脊髓压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为84.6%。结论复杂重症脊柱结核可采取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既重视合并症处理,又采取相对积极的手术,同时重视病原学和病灶局部处理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纳米珍珠层粉的降解实验及其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汤勇智 陈建庭 +1 位作者 赵成毅 徐俊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珍珠层粉的体内降解情况,及其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机械研磨法制得的纳米珍珠层粉及其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得的人工骨,分别植入大鼠股骨骨洞及股部肌囊,同时与微米珍珠层粉及其人工骨作对照,并建立空白... [目的]研究纳米珍珠层粉的体内降解情况,及其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机械研磨法制得的纳米珍珠层粉及其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得的人工骨,分别植入大鼠股骨骨洞及股部肌囊,同时与微米珍珠层粉及其人工骨作对照,并建立空白对照。于术后当天及第2、4、8周分别作X线片检查,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处死后行大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各检查结果显示纳米组较微米组降解更快,骨缺损愈合也最快;2种材料制得的复合人工骨均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纳米珍珠层粉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微米级的快,可促进新生骨的生长;纳米珍珠层人工骨生物相容性好,是更好的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珍珠层粉 降解 复合人工骨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HIF-1α、MMP-2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伟平 江建明 +2 位作者 瞿东滨 魏清柱 蒋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前MRI影像表现分为3组。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4组椎间盘组织中HIF-1α、MMP-2表达。结果 HIF-1α在对照组、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92±3.41)%、(46.81±3.63)%、(66.88±4.60)%、(89.63±2.27)%;MMP-2在对照组、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9.61±3.03)%、(47.31±4.41)%、(69.54±5.96)%、(90.05±3.16)%。HIF-1α、MMP-2在实验组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同退变程度的表达也不同(P<0.05),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HIF-1α和MMP-2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IF-1α、MMP-2均可能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且HIF-1α、MMP-2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HIF-1α可能作为MMP-2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与MMP-2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椎间盘 缺氧诱导因子-1Α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肥厚黄韧带的病理学研究及其与腰椎过度伸屈运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宇 陈建庭 +2 位作者 钟招明 侯刚 张育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目的:观察弹性纤维与胶原在正常黄韧带和肥厚黄韧带内不同应力部位的变化情况,探讨腰椎过度屈伸活动造成黄韧带损伤后其内部胶原过度表达所致纤维化与黄韧带厚度的相关性。方法:腰椎手术中收集黄韧带标本20例,其中10例来自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观察弹性纤维与胶原在正常黄韧带和肥厚黄韧带内不同应力部位的变化情况,探讨腰椎过度屈伸活动造成黄韧带损伤后其内部胶原过度表达所致纤维化与黄韧带厚度的相关性。方法:腰椎手术中收集黄韧带标本20例,其中10例来自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正常厚度黄韧带,设为对照组(n=10);10例来自因黄韧带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黄韧带(n=10)。对比正常黄韧带和肥厚黄韧带及肥厚黄韧带不同应力部位(腹侧部、中间部、背侧部)之间的弹性纤维和胶原表达差异;鉴定表达胶原类型;分析黄韧带厚度与黄韧带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黄韧带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肥厚黄韧带内弹性纤维减少、胶原表达增多,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黄韧带组;应力集中的肥厚黄韧带背侧部胶原表达增多、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中间部和腹侧部;过度表达的胶原为Ⅰ型和Ⅲ型胶原;黄韧带厚度与黄韧带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结论:弹性纤维减少、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增多形成纤维化是导致黄韧带肥厚造成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在应力集中的黄韧带背侧部表达更显著,脊柱康复运动应避免过度腰椎屈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肥厚 弹性纤维 胶原 纤维化 腰椎管狭窄 腰椎康复运动
下载PDF
退变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生物学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飞 江建明 +3 位作者 王凤龙 付兆宗 张兆飞 瞿东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1-874,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探讨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取腰椎退变和未退变终板软骨细胞,在加10%灭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HE染色、绘制细胞生... 目的通过对人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探讨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取腰椎退变和未退变终板软骨细胞,在加10%灭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HE染色、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nnexin-V/PI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PCR等方法,对细胞形态、活力、生长情况、凋亡、及软骨细胞基质合成进检测。结果软骨终板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终板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细胞表型类似关节软骨,有II型胶原表达。退变软骨终板较未退变软骨终板活性及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Ⅱ型胶原合成减少。结论体外成功培养了人腰椎终板软骨细胞,并证明了退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增加,而活性降低,基质合成减少。该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软骨的生物学性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软骨细胞 生物学 凋亡 Ⅱ型胶原
下载PDF
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三水白虎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德超 肖长虹 +3 位作者 吴启富 刘传芳 黄世峰 杨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3669-3672,共4页
目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三水白虎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热痹证型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中医药学院实验中心及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完成。实验材料:滑膜组织取自南方医院... 目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三水白虎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热痹证型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中医药学院实验中心及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完成。实验材料:滑膜组织取自南方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女,68岁)行膝关节镜手术中切除的滑膜组织,患者知情同意。SPF级45d龄Wistar雌性大鼠15只,体质量(120±10)g。三水白虎汤中草药制剂(由南方医院中药房提供,主要成分水牛角、寒水石、白芥子、虎杖、鸡血藤等),来氟米特片(由美国欣凯公司提供)。实验分组:大鼠随机分为三水白虎汤组、来氟米特组以及生理盐水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7d,制取含药血清。细胞培养实验共分4组,包括正常对照组以及三水白虎汤组、来氟米特组、生理盐水组3组含药血清组。实验干预:滑膜采自膝骨关节滑膜炎滑膜组织,采用体外细胞组织块培养技术,含药血清法接种培养。将第4代的滑膜细胞浓度为5×106L-1接种于板孔,在3组含药血清终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下培养,正常对照组为完全培养液组。实验评估:①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法观察滑膜细胞的增殖。②锥虫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并进行B型细胞鉴定。结果:①滑膜细胞活性鉴定、计数及B型细胞鉴定:滑膜组织块培养后锥虫蓝拒染细胞计数为2×107,测得活性率达97%。免疫组织化学示Vimentin阳性,为B型滑膜细胞特征染色。②各组含药血清对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活细胞均明显增加;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三水白虎汤组及来氟米特组的细胞增殖显著受抑致,活细胞数剧减(P<0.001)。在培养前5d,同一含药血清浓度下,三水白虎汤组随着培养天数增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5d后抑制作用不再明显增加。同条件下比较活细胞数,三水白虎汤组和来氟米特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活细胞数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三水白虎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滑膜增生的途径可能为三水白虎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证型)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滑膜/细胞学 组织培养技术 比色法 关节炎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 被引量:36
14
作者 张树芳 鲁凯伍 江建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06年3月~2010年10月共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06年3月~2010年10月共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2例,女80例;年龄21~71岁,平均36.5岁。统计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62例患者均获得3,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0个月。本组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共12例.发生率为7.2%。术中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节段定位错误1例,术中活动出血1例,硬膜囊损伤1例,钬激光器械金属头部断裂1例;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髓核遗漏2例,椎间隙感染1例,神经感觉异常2例:术后中长期并发症3例,2例为同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遗留活动后明显慢性腰部疼痛1例。结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并发症,术者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手术并发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建伟 吴继功 +4 位作者 张美超 朱青安 谭荣 马华松 邹德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4-1728,共5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人新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标本上,模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操作过程,并采用螺旋CT对股骨头标本薄层扫描...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人新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标本上,模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操作过程,并采用螺旋CT对股骨头标本薄层扫描重建股骨头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模拟平地步行单髋的峰值受力情况进行加载和求解,分别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和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的模型进行计算,对股骨头负重区、股骨颈周围区域和股骨头顶端的Von-Mises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另取新鲜人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标本8个,模拟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手术操作,对操作前后股骨头在不同负荷下的位移进行测量,对比标本的测试结果和有限元模拟所得的负荷-位移结果,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后,股骨头的负重区所承受应力显著降低,股骨头顶端和股骨颈的应力分布均匀。标本生物力学测试显示骨水泥填充后股骨头的承载能力增加。有限元分析结果和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相似。结论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股骨头坏死区域,增强了股骨头的支撑能力,能够有效抵抗股骨头塌陷,可能避免股骨头塌陷进一步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骨水泥填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有限元分析 应力
下载PDF
白介素-18和前列腺素E2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凤龙 江建明 +2 位作者 王飞 付兆宗 张兆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1-733,共3页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前列腺素E2(PGE2)在骨性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细胞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取材OA患者(n=30)关节滑膜组织,分别原代培养滑膜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和PGE2蛋...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前列腺素E2(PGE2)在骨性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细胞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取材OA患者(n=30)关节滑膜组织,分别原代培养滑膜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和PGE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LISA检测OA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的含量为(51.559±27.614)pg/ml,PGE2的含量为(327.036±333.561)pg/ml,统计学分析表明,30例患者膝关节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8和PGE2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3,P<0.01)。结论在OA病变过程中,IL-18的增高可能引起PGE2含量的增高,两者相互作用,从而在O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8 前列腺素E2 滑膜细胞
下载PDF
纳米珍珠层人工骨的制备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建庭 汤勇智 +2 位作者 张建刚 王建钧 肖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71-2173,2176,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在原有珍珠层人工骨基础上的改进,所带来的性能变化及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得纳米级珍珠层粉,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成中空圆柱体人工骨,与同法制作的微米级珍珠层粉/消旋聚乳酸复合实心圆柱体... 目的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在原有珍珠层人工骨基础上的改进,所带来的性能变化及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得纳米级珍珠层粉,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成中空圆柱体人工骨,与同法制作的微米级珍珠层粉/消旋聚乳酸复合实心圆柱体人工骨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在原材料粒径、人工骨孔径、孔隙率、生物力学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纳米级珍珠层粉的平均粒径为(50.4±12.4)nm,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孔径平均为(215.7±77.5)μm,普通微米级珍珠层粉的平均粒径为(5.0±3.0)μm,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孔径平均为(205.1±72.0)μm;采用比重法测得纳米级和微米级人工骨的孔隙率分别是(65.4±2.9)%和(53.4±2.2)%。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为纳米级人工骨与微米级人工骨在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方无显著差异,而前者的抗折弯强度低于后者。结论纳米珍珠层人工骨原材料粒径小,有利于吸收降解,而且设计更合理,具有良好的孔径、孔隙率和力学特性,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珍珠层 人工骨 消旋聚乳酸
下载PDF
广州市中高收入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文娟 吴补领 +2 位作者 王玉娟 吴京 杨德鸿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5-468,共4页
目的:研究广州市部分中高收入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为该市中高收入人群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03-10在南方医院贵宾体检中心查体的1 091名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以患龋、失牙数、补牙数,牙周健康、口腔健康习惯问... 目的:研究广州市部分中高收入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为该市中高收入人群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03-10在南方医院贵宾体检中心查体的1 091名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以患龋、失牙数、补牙数,牙周健康、口腔健康习惯问卷调查等情况作为统计指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人群患龋率为41%,男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龋均2.27,女性高于男性;牙石检出率92.5%,男性牙周状况优于女性(P<0.05);每天刷牙≥2次的人数占78%,有食糖习惯者为31.3%,男性吸烟(45.4%)显著高于女性(6.1%)。结论:广州市中高收入人群的患龋率及龋均均低于全国,有一定的口腔保健意识,但是口腔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吸烟、嗜甜食等口腔不良习惯,需进行口腔健康指导,提高有效刷牙率,降低龋病、牙周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状况 患龋率 龋均 牙周疾病 吸烟 调查
下载PDF
珍珠层水溶性基质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P-2和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建钧 陈建庭 杨春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从珍珠层水溶性基质(WSM)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入手,研究WSM产生成骨作用的机制和途径。方法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用低温下提取的珍珠层水溶性基质作用后,检测... 目的从珍珠层水溶性基质(WSM)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入手,研究WSM产生成骨作用的机制和途径。方法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用低温下提取的珍珠层水溶性基质作用后,检测不同浓度WSM作用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制定剂量-效应曲线,确定量效关系;采用一步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WSM诱导兔BMSCs后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SM可以增加兔BMSCs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150~200μg/ml浓度之间作用明显,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显著;WSM诱导兔BMSCs后骨形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核心结合因子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WSM通过增加骨形成蛋白-2的基因表达量诱导兔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与核心结合因子的作用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水溶性基质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2 核心结合因子
下载PDF
跟腱切断法诱导大鼠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俊昌 吴涛 +4 位作者 吴桂华 钟招明 汤勇智 赵成毅 陈建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异位骨化(heterotopie ossification,HO)动物模型,并初步研究其形成机制。[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2):单纯切开皮肤组(sham)、跟腱半切组(partial A-chilles’tenotomy,PAT)、跟腱全切...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异位骨化(heterotopie ossification,HO)动物模型,并初步研究其形成机制。[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2):单纯切开皮肤组(sham)、跟腱半切组(partial A-chilles’tenotomy,PAT)、跟腱全切断组(Achilles’tenotomy,AT),于术后6、10周分别行跟腱X线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异位骨形成情况。[结果](1)sham和PAT组6、10周均未发生HO;(2)AT组:术后6周,3只大鼠X线片可见异位骨,3只组织学检查发现有软骨形成;术后10周,6只大鼠均出现HO。这种异位骨具有骨小梁和骨髓结构,是通过软骨化骨形成。[结论]跟腱切断术能有效诱导大鼠HO,该方法简单、有效、易行,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异位骨化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